MATLAB实验二

合集下载

实验二-MATLAB-图形系统

实验二-MATLAB-图形系统

实验二 MATLAB 图形系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Matlab 提供了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应用Matlab 实现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绘制和控制与表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画出对数和指数函数曲线,并分别加上标题、轴标记和曲线说明。

x=::5;y1=log(x);y2=exp(x);plot(x,y1,x,y2)grid onlegend('\ity=lnx','\ity=e^x')title('y=lnx和y=e^x曲线')xlabel('x');ylabel('y')2,将图形窗口分为两格,分别绘制正割和余割函数曲线,并加上适当的标注。

x=0:pi/50:2*pi;k=[1 26 51 76 101];x(k)=[];subplot(1,2,1)plot(x,sec(x)),grid onlegend('\itsec(x)')title('sec(x)曲线')subplot(1,2,2),plot(x,csc(x)),grid ontitle('csc(x)曲线')legend('\itcsc(x)')3,根据教材节内容,循序渐进的绘制对数和极坐标系图形。

x=:.01:100;y=log10(x);subplot(2,1,1)semilogx(x,y)title(‘\ity=log-{10}(x)inSemi-logcoord inates’)xlabel(‘x’),ylabel(‘y’)num=[1 ];den=[1 2 5 7 4];[z,p,k]=tf2zp(num,den);c1=abs(z);c2=angle(z);c3=abs(p);c4=angle(p);xyy=lnx和y=e x曲线sec(x)曲线csc(x)曲线101010101010y=log-10(x)in Semi-log coordinatesxypolar(c4,c3,'bx')hold on,polar(c2,c1,'ro')gtext('极坐标系中的零极点表示')4,根据教材 节内容,绘制多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多条曲线。

实验二 MATLAB的数据类型与基本运算

实验二  MATLAB的数据类型与基本运算

实验二MATLAB的数据类型与基本运算一、实验目的掌握MATLAB中编程语言的表示和运算,了解常用基本数据类型,了解结构、元胞和表等复杂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熟悉矩阵运算,掌握用矩阵求逆法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熟悉多项式运算。

二、实验内容1、一维数组在命令窗口执行下面指令,观察输出结果,体味数组创建和寻访方法,%号后面的为注释,不用输入。

rand('state',0) % 把均匀分布伪随机发生器置为0 状态x=rand(1,5) % 产生(1*5)的均布随机数组x(3) % 寻访数组x 的第三个元素。

x([1 2 5]) % 寻访数组x 的第一、二、五个元素组成的子数组。

x(1:3) % 寻访前三个元素组成的子数组x(3:end) % 寻访除前2 个元素外的全部其他元素。

end 是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

x(3:-1:1) % 由前三个元素倒排构成的子数组x(find(x>0.5)) % 由大于0.5 的元素构成的子数组x([1 2 3 4 4 3 2 1]) % 对元素可以重复寻访,使所得数组长度允许大于原数组。

x(3) = 0 % 把上例中的第三个元素重新赋值为0。

x[3]=[] % 空数组的赋值操作x([1 4])=[1 1] % 把当前x 数组的第一、四个元素都赋值为1。

2、在命令窗口执行下面指令,观察输出结果a=2.7358; b=33/79; % 这两条指令分别给变量 a , b 赋值。

C=[1,2*a+i*b,b*sqrt(a);sin(pi/4),a+5*b,3.5+i] % 这指令用于创建二维组C M_r=[1,2,3;4,5,6],M_i=[11,12,13;14,15,16] % 创建复数数组的另一种方法CN=M_r+i*M_i % 由实部、虚部数组构成复数数组3. 记录下面题目的程序和运行后的结果。

1⎥⎦⎤⎢⎣⎡=654321a ⎥⎦⎤⎢⎣⎡-=531142b ⎥⎥⎥⎦⎤⎢⎢⎢⎣⎡-=201c ⎥⎥⎥⎦⎤⎢⎢⎢⎣⎡=063258741d下列运算是否合法,为什么?如合法,结果是多少?(1) result1 = a'=[1 4;2 5;3 6] (2) result2 = a * b 不合法(3) result3 = a + b=[3 6 2;5 8 11](4) result4 = b * d=[31 22 22;40 49 13](5) result5 = [b ; c' ] * d=[31 22 22;40 49 13;-5 -8 7] (6) result6 = a . * b=[2 8 -3;4 15 30](7) result7 = a . / b=[0.5000 0.5000 -3.0000;4.000 1.667 1.2000](8) result8 = a . * c 不合法(9) result9 = a . \ b=[2.0000 2.0000 -0.3333;0.2500 0.6000 0.8333] (10) result10 = a . ^2=[1 4 9;16 25 36] (11) result11 = a ^2不合法(12) result11 = 2 . ^ a=[2 4 8;16 32 64]4、设矩阵A =[311212123],B =[11−12−101−11]求(1)2A+B(2)4A 2-3B 2 (3)AB (4)BA (5)AB-BA5、设三阶矩阵A、B满足A-1BA=6A+BA,其中A=[13000140017],求矩阵B。

实验二MATLAB绘制图形

实验二MATLAB绘制图形

grid on %在所画出的图形坐标中加入栅格
绘制图形如下
50
10
1
0.8
40
10
0.6
0.4
30
10
0.2
0
1020
-0.2
-0.4
1010
-0.6
-0.8
0
10
-1
-2
0
2
-2
0
2
10
10
10
10
10
10
如果在图中不加栅格
程序如下:
clear x=logspace(-1,2);%在10^(-1)到10^2之间产生50个 对数等分的行向量 subplot(121); loglog(x,10*exp(x),'-p') subplot(122); semilogx(x,cos(10.^x))
(2)plot(x,y): 基本格式,x和y可为向量或矩阵. 1. 如果x,y是同维向量,以x元素为横坐标,以y元素 为纵坐标绘图. 2. 如果x是向量,y是有一维与x元素数量相等的矩阵, 则以x为共同横坐标, y元素为纵坐标绘图,曲线数目 为y的另一维数. 3. 如果x,y是同维矩阵,则按列以x,y对应列元素为 横、纵坐标绘图,曲线数目等于矩阵列数.
y=2*exp(-0.5*x).*cos(4*pi*x);
2
plot(x,y)
1.5
1
0.5
0
-0.5
-1
-1.5
-2
0
1
2
3
4
5
6
7
例4 绘制曲线
t=(0:0.1:2*pi);
x=t.*sin(3*t);
y=t.*sin(t).*sin(t);

matlab实验二

matlab实验二

北京工业大学Matlab实验报告**: ***学号: ************: **实验二、Matlab 的基本计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矩阵的方法。

2.掌握Matlab 各种表达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常用函数的使用。

3.能用Matlab 进行基本的数组、矩阵运算。

4.掌握矩阵分析的方法以及能用矩阵运算或求逆法解线性方程组。

5.掌握Matlab 中的关系运算与逻辑运算。

(二)实验环境1.计算机2.MATLAB7.0集成环境(三)实验内容及要求1、熟练操作MATLAB7.0运行环境;2、自主编写程序,必要时参考相关资料;3、实验前应写出程序大致框架或完整的程序代码;4、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程序设计1.利用diag 等函数产生下列矩阵。

⎥⎥⎥⎦⎤⎢⎢⎢⎣⎡-=032570800a ⎥⎥⎥⎦⎤⎢⎢⎢⎣⎡=804050702b2.利用reshape 函数将1题中的a 和b 变换成行向量。

3.产生一个均匀分布在(-5,5)之间的随机矩阵(10×2),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已知:⎥⎥⎥⎦⎤⎢⎢⎢⎣⎡-=76538773443412A ⎥⎥⎥⎦⎤⎢⎢⎢⎣⎡--=731203321B求下列表达式的值:(1) B A K *611+=和I B A K +-=12(其中I 为单位矩阵)(2) B A K *21=和B A K *.22=(3) 331^A K =和3.32^A K =(4) B A K /41=和A B K \42=(5) ],[51B A K =和]2:);],3,1([[52^B A K = 5.下面是一个线性方程组:⎥⎥⎥⎦⎤⎢⎢⎢⎣⎡=⎥⎥⎥⎦⎤⎢⎢⎢⎣⎡⎥⎥⎥⎦⎤⎢⎢⎢⎣⎡52.067.095.03216/15/14/15/14/13/14/13/12/1x x x(1)求方程的解(矩阵除法和求逆法)(2)将方程右边向量元素3b 改为0.53,再求解,并比较3b 的变化和解的相对变化。

实验二MATLAB矩阵分析和处理

实验二MATLAB矩阵分析和处理

实验二 MATLAB 矩阵分析和处理一、实验目的1.掌握生成特殊矩阵的方法。

2.掌握矩阵分析的方法。

4.用矩阵求逆法解线性方程组。

二、实验内容1.设有分块矩阵⎥⎦⎤⎢⎣⎡=⨯⨯⨯⨯22322333S O R E A ,其中E,R,O,S 分别为单位矩阵、随机矩阵、零矩阵和对角矩阵,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22S O RS R E A 。

解:>> E=eye(3);>> R=rand(3,2);>> O=zeros(2,3);>> S=diag(1:2);>> A=[E R;O S];A =1.0000 0 0 0.9501 0.48600 1.0000 0 0.2311 0.89130 0 1.0000 0.6068 0.76210 0 0 1.0000 00 0 0 0 2.0000>> A^2ans =1.0000 0 0 1.9003 1.45790 1.0000 0 0.4623 2.67390 0 1.0000 1.2137 2.28630 0 0 1.0000 00 0 0 0 4.0000>> [E R+R*S;O S^2]ans =1.0000 0 0 1.9003 1.45790 1.0000 0 0.4623 2.67390 0 1.0000 1.2137 2.28630 0 0 1.0000 00 0 0 0 4.0000所以⎥⎦⎤⎢⎣⎡+=22S ORS R E A .2.产生5阶希尔伯特矩阵H 和5阶帕斯卡矩阵P ,求其行列式的值Hh 和Hp 以及他们的条件数Th 和Tp ,判断哪个矩阵性能更好,为什么?解:H=hilb(5)H =1.0000 0.5000 0.3333 0.2500 0.20000.5000 0.3333 0.2500 0.2000 0.16670.3333 0.2500 0.2000 0.1667 0.14290.2500 0.2000 0.1667 0.1429 0.12500.2000 0.1667 0.1429 0.1250 0.1111 >> P=pascal(5)P =1 1 1 1 11 2 3 4 51 3 6 10 151 4 10 20 351 5 15 35 70>> Hh=det(H)Hh =3.7493e-012>> Hp=det(P)Hp =1>> Th=cond(H)Th =4.7661e+005>> Tp=cond(P)Tp =8.5175e+003由上式看出:帕斯卡矩阵性能更好,因为行列式为1,而希尔伯特矩阵条件数很差,使用一般方法求逆矩阵会因原始数据的微小变动产生不可靠的结果3.建立一个5x5矩阵,求它的行列式的值、迹、秩和X 数解:a=magic(5)a =17 24 1 8 1523 5 7 14 164 6 13 20 2210 12 19 21 311 18 25 2 9>> b=det(a)b =5070000>> c=trace(a)c =65>> d=rank(a)d =5>> e=norm(a)e =65.0000>>4.已知⎥⎥⎥⎦⎤⎢⎢⎢⎣⎡--=5881252018629A ,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分析其数学意义解:A=[-29 6 18;20 5 12;-8 8 5]A =-29 6 1820 5 12-8 8 5>> b=eig(A)b =-25.3169-10.518216.8351>> [v,b]=eig(A)0.7130 0.2803 0.2733-0.6084 -0.7867 0.87250.3487 0.5501 0.4050b =-25.3169 0 00 -10.5182 00 0 16.83515.下面是一个线性方程组⎥⎥⎥⎦⎤⎢⎢⎢⎣⎡=⎥⎥⎥⎦⎤⎢⎢⎢⎣⎡⎥⎥⎥⎦⎤⎢⎢⎢⎣⎡52.067.095.06/15/14/15/14/13/14/13/12/1321x x x(1) 求方程的解(2) 将方程右边向量第三个元素0.52改为0.53,并比较解的变化(3) 计算系数矩阵A 的条件数并分析结论解:(1) A=[1/2 1/3 1/4;1/3 1/4 1/5;1/4 1/5 1/6]A =0.5000 0.3333 0.25000.3333 0.2500 0.20000.2500 0.2000 0.1667>> C=[0.95;0.67;0.52]C =0.95000.67000.5200>> B=A\CB =1.20000.60000.6000>>(2)A=[1/2 1/3 1/4;1/3 1/4 1/5;1/4 1/5 1/6]A =0.5000 0.3333 0.25000.3333 0.2500 0.20000.2500 0.2000 0.1667>> C=[0.95;0.67;0.53]C =0.95000.67000.5300>> B=A\C3.0000-6.60006.6000(3)cond(A)ans =1.3533e+0036.建立A矩阵,试比较sqrtm(A)和sqrt(A),并分析他们的区别解:A=magic(3)A =8 1 63 5 74 9 2>> sqrtm(A)ans =2.7065 + 0.0601i 0.0185 + 0.5347i 1.1480 - 0.5948i0.4703 + 0.0829i 2.0288 + 0.7378i 1.3739 - 0.8207i0.6962 - 0.1430i 1.8257 - 1.2725i 1.3511 + 1.4155i>> sqrt(A)ans =2.8284 1.0000 2.44951.73212.2361 2.64582.00003.0000 1.4142区别:sqrt是求矩阵里每个元素的平方根,并组成一个新的矩阵。

MATLAB实验二《一维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寻访》

MATLAB实验二《一维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寻访》

实验二一维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寻访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创建和寻访的几种方法。

2、区别数组运算和矩阵运算的差别。

3、熟悉执行数组运算的常用数组操作函数。

4、掌握数组运算中的关系和逻辑操作及常用的关系、逻辑函数。

5、掌握“非数”、“空”数组在MA TLAB中的应用。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装配有MA TLAB7.6软件的计算机三、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第三章MATLAB的数值数组及向量化运算功能。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1、一维数组的创建方法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1)“冒号”生成法;(2)线性(或对数)定点法;(3)逐个元素输入法;(4)运用MA TLAB 函数生成法。

例子:b1=linspace(0,pi,4)b2=logspace(0,3,4)运行结果:b1 =0 1.0472 2.0944 3.1416b2 =1 10 100 10002、根据要求补充输入指令,并写出运行结果。

本例演示:数组元素及子数组的各种标识和寻访格式;冒号的使用;end的作用。

A= zeros(2,6)%创建(2×6)的全零数组A(:)=1:12 %赋值号左边:单下标寻访(2×6) 数组A的全部12个元素%赋值号右边:拥有12个元素的一维数组A( 2,4 ) %双下标:A数组的第2行第4列元素A(8) %单下标:数组A的第8个元素A(: , [1,3]) %双下标:显示A的“第1列和第3列上全部行的元素”A([1, 2, 5, 6]') %单下标:把A数组第1,2,5,6个元素排成列向量A(: , 4:end) %双下标:显示A的“从第4起到最后一列上全部行的元素”%在此end用于“列标识”,它表示“最后一列”A(2,1:2:5)=[-1, -3, -5] %把右边的3个数分别赋向A数组第2行的第1,3,5个元素位置B=A([1, 2, 2, 2], [1, 3, 5]) %取A数组的1,3,5列的第1行元素作为B的第1行%取A数组的1,3,5列的第2行分别作为B的第2,3,4行L=A<3 %产生与A维数相同的“0,1”逻辑数组A(L)=NaN %把逻辑1标识的位置上的元素赋为“非数”运行结果:A =0 0 0 0 0 00 0 0 0 0 0A =1 3 5 7 9 112 4 6 8 10 12ans =8ans =8ans =1 52 6ans =1256ans=7 9 118 10 12A =1 3 5 7 9 11-1 4 -3 8 -5 12B =1 5 9-1 -3 -5-1 -3 -5-1 -3 -5L =1 0 0 0 0 01 0 1 0 1 0A =NaN 3 5 7 9 11NaN 4 NaN 8 NaN 123、补充输入以下指令,写出运行结果并说明reshape,diag,repmat,flipud,fliplr,rot90的作用。

信号与系统MATLAB实验-实验二 Matlab中信号的运算

信号与系统MATLAB实验-实验二 Matlab中信号的运算

1、运用funtool对f(x)=sin(x)/x分别进行信号的尺度变换f(2x)、f(0.5x)和信号的移位运算f(x+1)、f(x-1)操作以及f(0.5x+1),分别记录相应波形。

f(x)=sin(x)/x f(x+1)f(2x) f(x-1)f(0.5x) f(0.5x+1)2、已知两连续时间信号如下图所示,1)写出信号的函数表达式,并计算f(t)=f1(t)* f2(t)的解析表达式; 2)用MATLAB 求f(t)=f1(t)* f2(t),并绘出f(t)的时域波形图。

(设定取样时间间隔为dt )【实验思考】:通过不断改变dt 的取值并对比所得到的实验效果,观察当取样时间dt 为多大时,函数conv_cs()的计算结果就是连续时间卷积f(t)=f1(t)* f2(t)的较好近似结果?3、已知两连续时间信号如下图所示,1)写出信号的函数表达式,并计算f(t)=f1(t)* f2(t)的解析表达式;2)用MATLAB 求f(t)=f1(t)* f2(t),并绘出f(t)的时域波形图。

(设定取样时间间隔为dt)【实验思考】:不断改变dt的取值并对比实验效果,当取样时间dt为多大时,函数conv_cs()的计算结果就是连续时间卷积f(t)=f1(t)* f2(t)的较好近似结果?clear alldt = 0.01;t1 = -3:dt:3;f1 = 2*(u(t1+1) - u(t1-1));figure;stairs(t1,f1);hold allgrid ont2 = -3:dt:3;f2 = u(t2+2)-u(t2-2);stairs(t2,f2)[fn, tn] = conv_cs(f1, t1, f2, t2, dt);plot(tn, fn)grid onlegend('f1', 'f2', 'f1*f2')。

实验二-MATLAB用于时域分析

实验二-MATLAB用于时域分析

实验二 MATLAB用于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使用MATLAB完成系统的输出响应分析、稳定性分析、求动态性能指标以及稳态误差分析等工作。

二、实验原理在MATLAB中,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系统的脉冲响应,阶跃响应以及一般输入响应等时域分析。

用到以下函数:单位阶跃响应 step(num,den,t)单位脉冲响应impluse(num,den,t)一般输入响应 y=Isim(num,den,u,t)时间t是事先定义的矢量,u为输入信号。

此外,还可以求出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以及稳态误差。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附加组件,用来提供一个系统的建模、动态仿真及综合分析的工作平台。

SIMULINK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线性或非线性、连续或离散,或者两者混合的系统,即可用它来模拟几乎所有的动态系统。

三、实验内容通过MATLAB以及其中的SIMULINK完成系统的输出响应分析、稳定性分析、求动态性能指标以及稳态误差分析等工作。

四、实验代码1、一阶系统响应sys1=tf([100],[1 0]);sys2=tf([0.1],[1]);sys=feedback(sys1,sys2);step(sys)2、二阶系统响应wn=1t=0:0.1:12;num=[1];zeta1=0;den1=[1 2*zeta1 1];zeta3=0.3;den3=[1 2*zeta3 1];zeta5=0.5;den5=[1 2*zeta5 1];zeta7=0.7;den7=[1 2*zeta7 1];zeta9=1.0;den9=[1 2*zeta9 1];[y1,x,t]=step(num,den1,t);[y3,x,t]=step(num,den3,t);[y5,x,t]=step(num,den5,t);[y7,x,t]=step(num,den7,t);[y9,x,t]=step(num,den9,t);plot(t,y1,t,y3,t,y5,t,y7,t,y9)grid on;3、稳定性分析den=[1 1 2 24];roots(den)4、求动态性能指标t=0:0.01:2;num=[1000]';den=[1 34.5 1000];[y,x,t]=step(num,den,t);plot(t,y);maxy=max(y);yes=y(length(t));pos=100*(maxy-yes)/yesfor i=1:1:201if y(i)==maxy,n=i;endendtp=(n-1)*0.01for i=1:1:201if(y(i)<1.05&y(i)>0.95),n=i;endbreak;endts=(n-1)*0.015、稳态误差分析t=0:0.1:15;[num1,den1]=cloop([1],[1 1]);[num2,den2]=cloop([1],[1 1 0]);[num3,den3]=cloop([4 1],[1 1 0 0]);y1=impulse(num1,den1,t);y2=impulse(num2,den2,t);y3=impulse(num3,den3,t);subplot(311);plot(t,y1);subplot(312);plot(t,y2);subplot(313);plot(t,y3);er1=0-y1(length(t))er2=0-y2(length(t))er3=0-y3(length(t))6、求单位阶跃响应及其稳态误差t=0:0.1:20[num1,den1]=cloop([1],[1 1]);[num2,den2]=cloop([1],[1 1 0]);[num3,den3]=cloop([4 1],[1 1 0 0]);y1=step(num1,den1,t);y2=step(num2,den2,t);y3=step(num3,den3,t);subplot(311);plot(t,y1);subplot(312);plot(t,y2);subplot(313);plot(t,y3);er1=1-y1(length(t));er2=1-y2(length(t));er3=1-y3(length(t));7、求单位斜坡响应及其稳态误差t=0:0.1:20;t1=0:0.1:100;[num1,den1]=cloop([1],[1 1]);[num2,den2]=cloop([1],[1 1 0]);[num3,den3]=cloop([4 1],[1 1 0 0]);y1=step(num1,[den1 0],t1);y2=step(num2,[den2 0],t);y3=step(num3,[den3 0],t);subplot(311);plot(t1,y1,t1,t1);subplot(312);plot(t,y2,t,t);subplot(313);plot(t,y3,t,t);er1=t1(length(t1))-y1(length(t1))er2=t(length(t))-y2(length(t))er3=t(length(t))-y3(length(t))8、实例分析kp=[0.11 6];t=[0:0.01:1];num1=303.03*kp(1);den1=[0.00001 0.00633 0.20167 21.21*kp(1)+1];y1=step(num1,den1,t);num2=303.03*kp(2);den2=[0.00001 0.00633 0.20167 21.21*kp(2)+1];y2=step(num2,den2,t);subplot(211);plot(t,y1);subplot(212);plot(t,y2);gtext('kp=0.11');gtext('kp=6');9、SIMULINK用于系统仿真五、实验结果1、一阶系统响应2、二阶系统响应3、稳定性分析4、求动态性能指标5、稳态误差分析6、求单位阶跃响应及其稳态误差7、求单位斜坡响应及其稳态误差8、实例分析9、SIMULINK用于系统仿真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实现了用MATLAB完成系统的输出响应分析、稳定性分析、求动态性能指标以及稳态误差分析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 1 输入 C=1:2:20,则 C(i)表示什么?其中 i=1,2,3,…,10。 (1)○ 2 输入 a=logspace(1,pi,8),结果表示什么?a([3 7 2 1])和 a([7:-2:1]) ○ 分别表示什么?
C=1:2:20 表示初始值为 1,步长为 2,终止量为 20 1、 i 表示(初始值:步长:终止值) 2、 a([3 7 2 1])调用数组里的第 3、7、2、1 单元 3、 a([7:-2:1])
(2)输入 A=[7 1 5;2 5 6;3 1 5],B=[1 1 1; 2 2 2; 3 3 3],在命令窗口 中分别执行下列表达式,结果是什么,表示什么? A(2, 3) A(:,2) A(3,:) A(:,1:2:3) A(:,3) B(:,2) B(:,3) B(2,:)
A(2, 3)表示引用数组 A 的第 2 行 3 列的元素 A(:,2) 表示引用数组 A 的第 2 列的所有列元素 A(3,:) 表示引用数组 A 的第 3 行的所有行元素 A(:,1:2:3)表示引用数组 A 的初始值为 1,长度为 2,终止值为 3 的所有元素 A(:,3)表示引用数组 A 的第 3 列的所用元素 B(:,2)表示引用数组 B 的第 2 列的所有元素 B(:,3)表示引用数组 B 的第 3 列的所有元素 B(2,:)表示引用数组 B 的第 2 行的所有元素 (3)已知 s1=’I’m a student.’,s2=’who are you?’,求 s3=[s2,s1]. 用函数 linspaces 生成数组[1.1 2.2 3.3 4.4 5.5 6.6]并赋值给变量 a, 用函数 int2str 将数组 a 转化为字符串数组为?用函数 num2str 将 a 转化为 2 位小数的字符串数组为?
(4)已知学生有姓名,学号,性别,年龄,班级等信息,试用 MATLAB 创建 相应的结构数组 student. 该数组含有 5 个同学信息,从自己开始数按学号一共 5 个同学信息。查看 student 数组,以及用命令查看自己信息,最后删掉班级信 息结构域。 student=struct('name',{'zmx','liqi','daiyang','guojia','wangbxianfa'} ,'number',{04,37,31,01,22},'sex',{'female','female','female','female' ,'female'},'age',{22,21,22,23,22},'class',{2,2,2,2,2}) student = 1x5 struct array with fields: name number sex age class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 MATLAB 34 级别 实验项目 实验类别 第 页 姓名 数组和基本运算 张梅祥 实验日期 2. 综合性实验。 4. 创新性实验和研究 同组实验者 实验报告序号:
1. 验证性实验或基础性实验。 3.设计性实验 性实验
教师评语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1 使用值: x=10, y=3 ,用 MATLAB 进行以下计算,并用计算器检验结 ( 6 )○ 果: a. u=x+y b. v=xy c. w=x/y d. s=5sin(2y)
2 使用值: ○ a=1.12、 b=2.34、 c=0.72、 d=0.81 和 f=19.83, 计算以下表达式:
student=getfield(student,{1}) student = name: 'zmx' number: 04 sex: 'female' age: 22 class: 2 student=rmfield(student,'class') student = 1x5 struct array with fields: name number sex age (5)已知 A(1,1)=‘中国’ ,A(1,2)=‘北京’ ,A(2,1)=‘上海’ , A(2,2)=[1 2 3],试用 MATLAB 创建一个 2×2 的细胞数组 A。
r
1 1 1 1 1 a b c d
, y ab
1 f2 c 2
3 计算 y=x+x1,其中 x=|1+2i|+|3+4i|,x1=32x。 ○
4 求下列表达式的值: ○
w 2 (1 0.34245 106 ) ;
2 a bc e2 abc 其中 a=3.5,b=5,c=-9.8 tan(b c) a
xHale Waihona Puke (7)关系运算与逻辑运算 ,已知 a=20,b=-2,c=0,d=1,计算下列式子: r1 = a > b ~b | c 2 r2 = a > b ○ & 3 r3 = a == b* (-10) c > d ○ 4 r4 = ○
(8)输入 x=[-4.85 -2.3 -0.2 1.3 4.56 6.75], 则: ceil(x), fix(x) ,floor(x), round(x) 计算结果分别是什么?
ceil(x):加入正小数至最近整数 fix(x):无论正负,舍去小数至最近整数 floor(x):舍去正小数至最近整数 round(x):四舍五入至最近整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