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ppt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公开课《虽有嘉肴》ppt课件

合作探究
3、请大家完成下面的填空,用箭头表示“教”与“
学”的促进方向。 可分享身边教与学的 故事。
学——(
)——(
)
教——(
)——(
)
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 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 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 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 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 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 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课文, 根 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1)虽有嘉肴 虽: 即使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不 知:知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所以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 反:反省 强: 勉励 (5)故曰 故: 所以 (6)其此之谓也 其:大概
虽有 ,弗食, ;虽 有 ,弗学, 。是故 , 教 。知 ,然后 ; 知 ,然后 。故曰: 。 《兑命》曰:“ 。”其 ?
课后作业
1.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 2.查阅《礼记》中的其它任意一篇和 同学分享交流。
虽有嘉肴
——《礼记》
、了解《礼记》,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文中教学相长的含义并结合生活 实际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 3、背诵课文。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拓展延伸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 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4.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引用论证,证明论点“教学相 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自反 自强
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 与教互相促进。
《礼记》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 于礼乐制度。《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朗读课文
虽有嘉 yáofú源自虽有/嘉肴,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也。故曰:教学/相
也。《 命》曰 “ /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1.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解析】重点词有:(1)是故:所以;(2)学者:学习的人;失: 过失、不足之处;教者:传授知识的老师;知:了解。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虽有嘉肴》ppt课件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学:同“敩(xiào)”, 教导。 其此之谓乎:这句话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
敩
学[xiào]义:教 [xué]义:学
义:教——敩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兑命》 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 的一半”,这句话说的就
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我勉励。强, 勉励。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
译文
因此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 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 有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 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 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 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析字源,解字说文
虽:虽然。
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嘉:美味。 肴:用鱼肉等做的荤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善:好,好处。
嘉肴——佳肴
译文
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 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 理,不去学习,就不知
• • • • •
五
嘉 礼
宾 礼
军 礼
凶 礼
吉 礼
礼 :
《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 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西汉戴圣编纂。
四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虽有嘉肴》ppt课件

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 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 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 “教学 相长”的原因。
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 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 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 学习互相促进。
指有骨头的肉
指味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最好的道理
好
类比论证:类比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
困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自我反思
自己鼓励自己
Hale Waihona Puke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相长也。
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
《尚书》中的一篇
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 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 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益处”。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 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 严密,有条有理。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和学的关系 。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字词学习
《虽有嘉肴》PPT演示课件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事情是将一个银行家的妻子与情人杀死在床上,因为一次他去她情人家偷东西,他醒过来了,让他没偷成心里很不爽,找机会干掉他
,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注释: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译文: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
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 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 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 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直到他完成高考所有的课程,在一次闲聊中,他告诉,说曾经在另一个监狱里,听一位火爆脾气的老犯人聊起过,说他此生最得意的 事情是将一个银行家的妻子与情人杀死在床上,因为一次他去她情人家偷东西,他醒过来了,让他没偷成心里很不爽,找机会干掉他 ,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界。在监狱里五十年的他,现在已经没有了杀人的勇气,连最后的勇气都已经磨灭了,他被放了出去,外面有许多的汽车,他不习惯 ,外面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友,这一切他都不习惯,最后,他选择自杀,结束掉已经获得自由的身体,连同已经被体制化了失去自
,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注释: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译文: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
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 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 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 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直到他完成高考所有的课程,在一次闲聊中,他告诉,说曾经在另一个监狱里,听一位火爆脾气的老犯人聊起过,说他此生最得意的 事情是将一个银行家的妻子与情人杀死在床上,因为一次他去她情人家偷东西,他醒过来了,让他没偷成心里很不爽,找机会干掉他 ,那天正好杀死一对在床上,听说她丈夫还是个银行家,最后还因此替他背了黑锅,终身进了监狱。天哪,这
《虽然嘉肴》课文朗读。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界。在监狱里五十年的他,现在已经没有了杀人的勇气,连最后的勇气都已经磨灭了,他被放了出去,外面有许多的汽车,他不习惯 ,外面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友,这一切他都不习惯,最后,他选择自杀,结束掉已经获得自由的身体,连同已经被体制化了失去自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
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1)用类比切入话题,用“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 吃饭引申到学习,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以日常生活之事类比学习,使说理浅显易懂,更生动 贴切,便于理解。
3、课文结墨尾剑引飘雨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引用古代名言,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教的重要性,增强 观点的说服力。
引用作结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二、小组合作,初步翻译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间合作,初步翻译课文,注意标红重 点字词,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检测重点字词句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反复诵读,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 通文意。
学习目标
02 学习说理的方法,体会本文句式的特 点。
03 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明白教学相 长的道理。
一、导入
《虽有嘉肴》PPT课件

2、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 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
23
我能背诵全文啦!
.
24
.
15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 出真知的道理。
.
16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表示推测语气。
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恐怕。
“大概说的就是……吧。”
.
7
课后练习“三”
.
8
参考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5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
.
6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味的道菜)。甘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然后能后知自能不强自足也,反教也然;反后省不不知通了困,。理。解 ((67))故其曰此:之教谓学也相长说 “的此也就…促是…进这之。个谓道也理”吧是?一种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
23
我能背诵全文啦!
.
24
.
15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 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 出真知的道理。
.
16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 (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 层层递进。
表示推测语气。
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恐怕。
“大概说的就是……吧。”
.
7
课后练习“三”
.
8
参考译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 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 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5
文意疏通 (学习小组形式)
.
6
注意即使以下词语
用鱼肉(做味的道菜)。甘美
(1)虽有嘉 肴
好处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吃3好),,品虽美尝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5最自))好我所知知是的勉以困不故道励,,足学理因然,然此后然后能后知自能不强自足也,反教也然;反后省不不知通了困,。理。解 ((67))故其曰此:之教谓学也相长说 “的此也就…促是…进这之。个谓道也理”吧是?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 (即使 ) 旨 ( 甘美 ) 至道 (最好的道理 )
善( 好处 ) 困 (不通,理解不了)
是故( 所以 ) 自强 ( 自我勉励
)
自反( 反省自己
)
故曰:教学相长 ( 教和学互相促进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有味的研读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 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朗有读味课的文正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有味的点读
(1)虽有嘉肴 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走进《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 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 “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 是“传”或“记”,《礼记》因此 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 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 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历 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 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虽有嘉肴》ppt公开课课件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 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 易》《春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 的必读之书。
——“教学相长”。 (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 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 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 步与发展。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 “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 样的启示?
参考: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 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 会。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甘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善:好处。良 好。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反,反省;“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自强:“强”,勉励。自强,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连词,所以。长:促进。
(7)“教学相长” 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8)其此之谓也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 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吧。”
(9)“学学半” 第一个“学”指教人,第二个“学”指学习; “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背诵展示
虽有
,弗
,不知
其
;虽有
,弗
,
不知
。是故学 ,
教
。知不足,
;知
困,
。故曰:
也。《兑命》
曰:“
。”其
?
道不远人 ——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陶行知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学记》内容有:玉不琢,不成器、虽有佳肴、古之教者、 大学始教、大学之教、大学之法、学者有四失、凡学之道、 善学者和记问之学。
有味的朗读课文
一正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二正读:读出一点古语的韵律美。 三点读:读出一点学习课下注释犹 如品尝嘉肴的味道。 四译读:读出一点教人就是最快乐 的味道。 五研读:读出一点“教学相长”的道理 六延读:
《虽有佳肴》节选自《礼记.学 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 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 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 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 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 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 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 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 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 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 之间关系。
有味的译读课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有味的译读课文
《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有味的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此之谓乎?
预字习词检正测音
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 学学半(xiào )
(10)兑命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有味的译读课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 味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 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 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脉络梳理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虽有佳肴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教学能相长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实践出真知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课堂练习
1、给下列红字注音:
佳肴( jiā )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 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 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