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汉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

合集下载

名医经验——唐汉钧

名医经验——唐汉钧

名医经验——唐汉钧学术观点一、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学诊疗疾病的最重要特点之一,证是中医对疾病发展某一阶断病理变化的高度总结,但中医辨证是以四诊,即望、闻、问、切所收集的信息为依据的,因此所反应的证就难免有失全面,虽然看到了相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证,但对证型相同疾病不同却认识不足。

因此唐师临床诊疗中强调要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唐师认为,中医外科范畴的疾病,大多以体表的局部病变来表现,虽然许多疾病按辨证分型具有相同的证型,例如都是湿热壅盛证,但因疾病不同,在治疗中除采用清利湿热治法外,还应根据病种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同时对于某些慢性病,还应注意疾病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这要求临症时不仅要辨识病名、辨证分型,还要对正确判断疾病的分期。

通过这一思维方式精炼出的诊断、治疗要点,才能将病、证、期、理、法、方、药结合起来,全面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预后转归,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唐师认为,将辨病与辨证、分期相结合,实际上也就是对所诊查疾病进行全方位定名、定性、定位的过程,也就是对疾病全面认识的过程。

外科诊疗中首先要辨病,其目的在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并借此以判断疾病的发展预后,揭示疾病的演变规律。

中医最讲究辨证,辨证的目的在于揭示患者个体在某一发病阶段的特异性本质,证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从而把握疾病发展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使诊断更深入细致。

同时还要看到疾病处于不同的时间发展点,其内在的病理变化机制和主要矛盾也不相同,因此对疾病发展分期也是对疾病全面认识所必需的。

经综合收集与疾病有关的临床资料,分析内外致病因素及病位所在,与患者的个体情况相结合,四诊合参,通过八纲辨证、脏腹辨证、经络辨证以及外科特有的肿痛痒脓麻、溃疡形色、善恶顺逆辨证,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纳,进而对病变的病因病位、病变机理、功能状态及演变趋势等作出综合评定,以指导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唐师在辨证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把握证的本质,全面综合分析,不拘泥于一点。

20天治愈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的中药偏方,尿蛋白、尿潜血轻松转阴

20天治愈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的中药偏方,尿蛋白、尿潜血轻松转阴

我下面给大家说说我得了慢性肾炎怎么通过肾炎中药偏方治愈的,这5年,迷茫,失落,恐惧无助治疗真实经历!心酸呀!我今年45岁,女,家住陕西省西安市油槐镇余家村北喜组,是一位肾病综合症的病人。

我的老公是我们当地化肥工厂的工人,平日忙着上班,顾不上家里的活,我一个人把地里的活全包了。

每到农忙季节,都会累得腰酸背痛,但是总是咬咬牙挺过去,从来没有怨言。

直到2013年,我发现自己的眼皮和双下肢有浮肿的情况,而且乏力感明显,还一直腰痛,到镇医院看了,查尿蛋白(4+)潜血(3+),血压160/100mmHg,诊断为慢性肾炎、高血压。

当地医院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未见明显效果。

出院后,只能在家服用西药治疗,复查尿蛋白(3+)潜血(2+),但水肿没有减轻,腰痛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当地医院不行,就去大医院看看吧,2015年11月,我便入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因通过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治疗7天后出院。

后来,也曾到南京的某大医院医院治疗,钱花了不少,可病却依然不见好。

慢性肾炎怎么治?这下可把的我老公和家里人急坏了,上班之余,还不忘到处跟工友打听什么方法哪家医院能治肾炎?老公的工友帮他在网上查了不少肾病专科医院和中医,最后一位工友给我们推荐了一位广西的中医退休老人,说是叫马傅真,工友说他祖上是清朝的御医,到他这已经是第九代了,著名治肾炎的圣手,祖传下来的偏方,针对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用药简单治愈率高,效果明显,恢复迅速有绝活。

最后我快被逼的没办法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了马傅真老师的微信xmge222,没想到老师的方法真的救了我。

我加了马傅真老师的微信后,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了很多慢性肾炎,肾病综合证案例,我也看到了希望,亲身体验后才知道慢性肾炎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2016年8月23日,在马老师的帮助下,我对他是言听计从的。

认识马老师之前,我的双眼睑及双下肢浮肿,乏力感明显,腰痛,偶有头晕。

加了马老师微信后,在的马老师帮助下,不到半月,我的腰痛症状消失,尿量也从1300mL增加到了2500-3000mL,体重由81.7kg降至77.6kg,减轻8斤,浮肿明显消除。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知识讲解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知识讲解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80.3%;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77.2%。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77.9%。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一、病名研究对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中医尚无统一病名,常根据其临床症状而诊断为腰痛、水肿、血证、虚劳、关格等,这种症状诊断固然无可非议,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病名的不统一缘于对本类疾病缺乏深刻的认识,必然造成对疾病的病机认识产生诸多分歧。

我认为此类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为风毒瘀滞于肾,风盛于肾,故曰“肾风”,因此中医诊断为“肾风”似乎更能反映其病理实质。

正如《素问·奇病论》所述:“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

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此论虽不能确指肾病综合征以及肾小球肾炎类疾病,却可说明“病生在肾”由风邪外袭所致的病机。

二、治则研究治疗肾病中医提出的宣肺、健脾、补肾之法,见仁见智,理法方药可谓周全,验之临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以往经验提出从肺论治,传统医籍及近代经验往往侧重于论述肺为水之上源,开启上源以利水道方面的论述,但是往往忽略了风邪、风毒袭肺即是发病根源,风毒入中,瘀滞于肾而致顽疾经久难愈的根本所在。

从肺立论,首重风毒,搜风剔毒之法当贯穿辨证施治的始终。

至于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近代医家每以久病入络立论,而实质是风毒胶结,新病即夹瘀,不单纯久病而入络。

又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血地运行,主气血的疏运畅达,故活血化瘀之法重点从肝论治。

从整体分析,风寒、风热、风湿之邪夹毒侵袭于肺,多为肾病发生以及反复发作的诱因,是为外因。

脾肾两虚为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为内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方面,脾肾两虚肺易受风邪侵袭,而多外感之疾;另一方面,脾肾两虚不能驱邪外出,风邪内蕴久滞而成毒,风毒因虚而内陷于肾,而致生“肾风”顽疾。

因此我提出“肾病顽疾求之肺脾肝肾,肾证求因论之风毒瘀浊”的新辨治思维观。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凝血与纤溶、激肽等密切相关。

而中医的疏风药,比如我们临床治疗肾病选用的乌梢蛇、僵蚕、蝉蜕之品,大都具有调节免疫、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之功;益母草、水蛭等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肾血流,增强肾小管的排泄,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性,减少血小板的凝聚,抗凝血等作用,有利于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促进已损组织的修复。

名医经验——唐汉钧

名医经验——唐汉钧

名医经验——唐汉钧学术观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不通乃百病之源,凡病唯求于通。

重视肝肾三焦相火。

一、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法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外台》中已随处可见,诸如泻心汤5张,处处可体现出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变化,乌梅丸苦辛酸合剂亦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剂,千金小续命汤的配伍则是千古不朽,临床上有着宽广的治疗天地。

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是苦寒清热的寒凉药,附子、肉桂、炮姜则是温热补阳的大热药,两者一寒一热大相径庭,一攻一补治各有别,然把两者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却有着出人意料的治疗效果。

如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出现尿素氮、肌酐升高,临床表现头晕、面色苍白、泛恶、纳差肢冷等,既有肾阳不足虚寒的一面,又有湿热内蕴、消化功能受损、实热的另一面,为此当用寒热并举、攻补兼施之法以切合病机,药选天麻、黄连、黄芩、黄柏、制大黄、附子、肉桂、炮姜、海藻、昆布、焦山楂、六曲、茯苓、米仁,疗效颇著。

另外,为减少毒素刺激,以大黄、焦楂曲、海藻、昆布吸附毒素使其从大便而出,可大大缓解症状。

又如脑梗引起的血管性意识障碍,为血脂沉积于脑血管中堵塞管道所致,严重者出现神志与意识的障碍,属“痰迷心窍”,血脂则是“痰”或为“湿热”与“瘀”相挟。

临床用天麻、黄连、黄柏、黄芩、制大黄、三棱、莪术、水蛭、郁金、石菖蒲,其中附子、肉桂、炮姜温肾通髓补脑,对降低血脂、醒脑安神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严重的可用礞石滚痰丸涤痰醒脑,或牛黄清心丸开窍醒脑。

高血压病以眩晕为特有症状,临床上常用平肝潜阳、镇肝熄风,育阴潜阳等法,临床有时难以奏效。

中医有“颠顶之上唯风可到”之说,祛风以治头风,确是有理论依据的,以寒热并举之千金小续命汤加减治高血压、眩晕,方中麻黄、附子、肉桂与黄芩、黄连配合,羌活、独活,防风、防己及活血祛瘀的三棱、莪术相伍,共奏扩血管、降血压的功效。

乌梅丸是厥阴方,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剂,其中附子、肉桂、干姜、川椒目、细辛温热之品合黄连、黄柏、当归组合而成,既可治蛔厥,又治泄泻,以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亦具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医案——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中医医案——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论治治疗肾劳病案:项某,男,56岁。

初诊:1976年12月19日。

主诉及病史;全身浮肿月余,尤以身半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量少,神疲乏力。

近1周来,又见头昏目眩,恶心呕吐,不思纳谷,大便溏泄。

诊查:全身浮肿,下肢为著: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

查血压180/100mmHg,尿素氮23.2mmol/L,肌酐475.6μmol/L,尿蛋白(+++),红细胞(+++)。

辨证:脾肾衰于下,肝阳旺于上,两歧分化,中宫不固,胃气失和。

治法:温运脾肾,清肝潜阳,和胃降逆,清肠利湿。

处方:黄芪12g 防已10g 桂枝3g 白术10g 钩藤12g 枸杞子12g 姜半夏10g 熟附子5g 黄连2g 赤猪苓各10g 代赭石15g(先煎)姜炒竹茹5g二诊:1977年1月3日。

上方进服14剂,病情好转,病状改善,浮肿减轻,恶心呕吐消失,血压下降至140/90mmHg,尿素氮降至12.5mmol/L,病情稳定,从补气健脾,兼顾肾气。

1处方:党参12g 黄芪12g 熟附子5g 熟地12g 山萸肉12g 怀山药12g 茯苓10g 陈皮5g 牛膝10g 六月雪15g三诊:1月28日。

上方连服二十余剂,病情虽稳定,但尿素氮又增至16.8mmol/L,尿蛋白始终(+++),治疗转从温肾着手。

处方:党参12g 黄芪12g 鹿角片12g 仙茅15g 仙灵脾15g芡实10g 砂仁3g(后下)熟地黄12g 怀山药12g 桂枝3g 四诊:2月13日。

上方再进15剂,症情进一步好转,浮肿便溏等症亦除,尿素氮降为6.57mmol/L,肌酐135.2μmol/L,尿蛋白(+),红细胞(+)。

病情稳定,出院进一步调治。

按语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与中医学“肾劳”颇为相似,病机多虚实夹杂,既有脾肾亏虚的一面,又有肝阳、湿浊的一面,治疗必须予以兼顾,对稳定期症状不显著者,尤应注意温补脾肾,该法对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亦有一定作用。

唐汉钧教授运用祛瘀生肌法治疗慢性溃疡经验拾零

唐汉钧教授运用祛瘀生肌法治疗慢性溃疡经验拾零
维普资讯
新中医 21 0 2年 6月 第 3 3 4卷第 6期
r 一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一
名 专 家 精 粹
唐汉钧教授运用祛瘀 生肌 法治疗慢性 溃疡经验拾零
王振 宜 ,李 斌 ,章 云
( 上海 中医药 大学 附属 岳阳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上海 20 3 ) 04 7
论之上 ,发前人之未发 ,提出了 “ 祛瘀生肌”法治疗 慢性溃 疡 的观点 。并从 病 因病 机 、辨 证分 期 、内外并
治及 科研 等方 面着 手 ,创立 了一套 行之有 效 的理论 、 治疗 和科 研体 系 。 “ 祛瘀 生 肌”法 认 为 ,局部溃疡 的 “ ”乃是 全 腐 身机体 五脏 气血 “ ”的外 在表 现 。所 以本 着 治病求 瘀 本 的 原 则 ,祛 “ ” 治 疗 溃 疡 只 是缓 急 之技 ,而治 腐 “ ”才是 贯穿 溃疡治 疗 的根本 方法 。 因为溃 疡的基 瘀
本 本不正则化腐之源不断 . “ 腐”虽一时可祛,但
创面却 肌 肉不生 。故唐 教授 在前 人 “ 祛腐生 肌 ”的 理
后 和 溃疡 、外伤 、手 术后 刨面 以及 下肢 静脉 曲张 、糖
尿病等原发病等所继发的难愈性创面,即现代医学的
体表局 限性 缺损 。其 中炎症 贯穿 溃疡 的全 过程 ,而炎 症 的中心环 节是 微循 环障 碍 。局 部 的微循 环障 碍是 全 身血 液循环不 良、营 养物质 不足 所导 致 的结 果 。从而
“ 调摄 冲任 、疏 肝 活 血 活 疗乳 腺 增 生 病 激 素 失调 的
研 究 ”获 国 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 科 技 成 果 三 等 奖。 主 编 及参 与编 著的 著作 2 0余 部 , 发 表 论 文 6 0余 篇 l9 获 国务 院政 府 特 殊 津贴 ,l9 9 3年 9 5年 荣获 “ 海 上

救命的偏方(慢性肾炎)

救命的偏方(慢性肾炎)

救命的偏方(慢性肾炎)救命的偏方说来话长,我的母亲本来在25岁的时候有过一个女孩,当时因为她和父亲工作忙,就把孩子送到常州的乡下交给我的大姨照顾。

可是不幸的是孩子3岁的时候掉进河里淹死了。

于是母亲在30岁的时候生下了我,这次不敢再送到常州了!白天把我托给了邻楼的一位家庭妇女照看。

谁知2岁的一天,我竟然坐进了人家刚蒸过馒头的锅里了(看来我从小就有点弱智)--得了腥红热并转成了慢性肾炎,被医院判了死刑。

我可怜的妈妈只好又怀了我妹,挺着大肚子抱着我跑遍了北京的大医院,最后有个好心的福建人给了她一个偏方:用豇豆根煎水喝!我妈立刻跑到北京东郊附近的农村,挖了许多豇豆根,回家后煎成水喂我喝。

阿迷陀佛!终于把我救活了!我上小学后,又犯过一次肾炎,又是豇豆根治好的。

以后就没再犯过了。

母亲逢到肾炎病人就向他们推荐这个偏方!真是神奇呀发布者乐乐妈妈-2008 (/) 2008-06-27 18:56 回复我可以向患者推荐一下,谢了!发布者顺其自然 (/)2008-06-27 20:40 回复姜豆是什么?是不是豇豆,很长的那种?发布者君子之交淡如水 (/) 2008-06-27 21:34 回复神奇。

发布者繁星点点 (/)2008-06-27 22:25 回复真是神奇的方子发布者妮妮's美丽人生(/)2008-06-28 07:52 回复真的那么神奇吗?看来偏方真的就治大病,还省钱.我的肾脏就有些不好,可否作为滋补预防之用?另,所谓此姜豆是否是彼豇豆,望告之.先谢.发布者和风细雨 (/)2008-06-28 13:46 回复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上文中提到:姜豆是什么?是不是豇豆,很长的那种?您说得对,我用错了字!发布者感恩的心 (/)2008-06-28 20:51 回复和风细雨在上文中提到:真的那么神奇吗?看来偏方真的就治大病,还省钱.我的肾脏就有些不好,可否作为滋补预防之用?另,所谓此姜豆是否是彼豇豆,望告之.先谢.不好意思!我写错了,应该是豇豆!但它可能是利尿的,不能补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廷汉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关键词】唐廷汉;慢性肾炎;辨治经验
唐廷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年,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治疗肾病。

笔者随师临证近2年,受益颇丰,现将唐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方法和思路作简要介绍。

1 以虚证为主,宜益肾健脾
CGN属中医“水肿”、“虚劳”范畴,主要症状为水肿及蛋白尿。

其病机是脾肾亏虚,水、湿、痰、瘀内阻。

脾虚运化不健,肾虚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湿流肌肤形成水肿。

脾主摄精,肾主封藏,若统摄、封藏失职,再加上脾肾代谢失常所产生的痰、湿、水、瘀等病理产物胶结不化,内阻脾肾之络,影响脾肾降浊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精微物质流失,出现血尿、蛋白尿等。

根据患者体质阴阳虚实以扶正固本,但只宜清补、平补、温补,慎用峻补,且应与祛邪相结合。

具体用药:偏气虚选用黄芪、党参、炒白术、山药、芡实等平和甘淡之品;血虚宜用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炒白芍,慎用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偏阴虚选用生地黄、枸杞子、麦冬、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等滋而不腻之品;偏阳虚选用桂枝、干姜、葫芦巴、补骨脂、淫羊藿、制附片之类,且量宜大,尤其制附片、淫羊藿用量常在30~50 g以上,但服用时间不宜长,
运用时应停停用用,纠其偏而不伤正,但慎用壮阳药,如鹿茸、鹿角胶、阳起石等;否则,易使病情加重,促进肾脏免疫炎症反应,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

2 以实证为主,宜清利湿浊、活血化瘀
CGN的基本病因为湿浊邪毒伤肾,风湿毒邪之气反复侵袭,内外相合,化为湿浊,湿浊毒邪长期蕴结于肾,则使CGN缠绵难愈。

多数CGN 患者舌苔表现为滑苔或腻苔,舌质黯红或黯淡,脉滑或弦滑,口干少饮,口苦而腻,且舌苔的变化与患者病情变化相一致。

唐师认为,各种感染及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均可出现湿浊毒邪的临床表现。

治疗早期宜选用清利湿热、化浊解毒之品,如半枝莲、连翘、白花蛇舌草、牛蒡子、蒲公英、白英等,且用量宜在20~30 g;甚至用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龙葵、蛇蕾、火把花根、蚤休等清热力较强且有一定毒性的药物。

待病情渐稳定,湿热之邪渐化,则逐渐减去有毒性的药物,临床并酌加一些扶正培本的药物,以补益清利相结合,直至完全缓解。

宣泄湿浊之品常选用大黄(体虚者用熟大黄)、黄连、黄芩、紫苏叶、藿香、佩兰、苍术、薏苡仁、茯苓、猪苓、泽泻、石韦、车前子、白豆蔻、草豆蔻、白茅根、栀子之类以清利湿浊;且渗利之品宜量大,量小则不足以化湿利水。

待湿化肿消之后,不必联合应用,只选一二味佐之即可。

另外,因为湿热毒邪留滞体内,或热伤血络,血溢脉外,或湿热阻滞气机,气滞血瘀,而瘀血内停,与湿交阻,使病情加重,临床表现除舌质紫黯,
舌有瘀斑、瘀点,舌下络脉迂曲外,还表现血尿,以及血流变学改变、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等,常选用牡丹皮、丹参、川芎、赤芍、红花、益母草、水蛭、鬼箭羽、白茅根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效果良好。

3 临证辨治
本病无论水肿存在与否,均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为脾肾亏损,标实为湿浊、瘀血等,伴水停为患,有时兼有外邪。

治疗应以标本兼顾,重在祛邪为原则。

唐师多年来治疗肾病,均从健脾益肾、泄浊利湿、活血化瘀法入手,均获良效。

基本方为:黄芪30 g,炒苍白术各15 g,薏苡仁30 g,丹参30 g,连翘20 g,续断20 g,茯苓30 g,车前子30 g,白花蛇舌草30 g,益母草30 g,白茅根30 g,山药30 g,大黄(后下)10 g(体虚用6 g或用熟大黄)。

水煎温服,每日1剂,15 d为1个疗程。

水肿甚加泽泻30 g、猪苓30 g;畏寒肢冷者加制附片(先煎)30 g、淫羊藿30 g;尿蛋白久不消失加炒牛蒡子、蝉蜕、紫苏叶;血尿加白茅根、女贞子、墨旱莲、炒地榆、三七粉(吞)、小蓟、藕节;高血压者加杜仲、钩藤。

上述治疗后,若症状缓解,蛋白尿持续(+)或(±),肾功能正常或肾功能不全者,拟用益肾健脾散巩固疗效。

药用:黄芪100 g,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芡实、山茱萸、太子参、沙苑子、菟丝子、防风、丹参、覆盆子、杜仲各60 g,半枝莲、炒牛蒡子各90 g,冬虫夏草60 g。

若肾阴不足加枸杞子60 g、龟甲50 g;若肾阳不足加淫羊藿、补骨脂、葫芦巴各50 g,韭菜子30 g。

诸药共烘干细末为散,每日2~3次,每次6 g;或粉碎后过100目筛,消毒后装入0#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