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技术报告
农用地分等定级第三章

第三章农用地定级第一节农用地定级的方法与步骤3.1.1 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1)农用地定级的方法和原则农用地定级的两条思路:①从原因或本质入手,以土地质量为标准,从分析造成土地质量的原因入手,评价量化土地因素质量分值,评价土地级别;优点:客观、真实;缺点: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存在地区差异,评价因素和指标难以统一,不利于地区间比较。
②从结果或外在表现入手,对土地产出或土地收益进行修正,排除非土地因素的影响,根据修正后的土地产量或土地收益来反推土地级别。
优点:将土地级别与土地利用的结果紧密联系,有利于不同地区间土地级别的比较;缺点:非土地因素如投入强度、经营管理水平、科技水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地利用结果不稳定。
目前我国采用第一种思路开展定级工作,并形成了三种基本方法: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
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定级参评因素因子体系及其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优点:独立性强,不受有无分等结果影响;缺点:与区域为其他农用地定级结果可比性差。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结果进行修正评定农用地级别是分等结果的细化和深入;优点:充分利用分等结果,地域间土地级别可以比较;缺点:独立工作性较差。
样地法——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特征属性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定级单元特征属性分值,评价土地级别。
缺点:依赖土地分等结果,可比性差。
2)农用地定级的基本原则①合分析原则②导因素原则③土地收益差异原则④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3.1.2 农用地定级的主要步骤(1)定级工作准备(2)资料的调查收集与整理分析①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气候资料、水文资料、土壤资料、地形资料和农田基本建设情况资料;农田基本建设情况资料包括:灌溉条件、排水条件、田间道路、田块大小及平整度等。
②农用地利用条件资料包括:最近三年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料,土地利用条件样点基本情况资料和农业生产实测资料和农业技术试验资料。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四章农用地分等定级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四章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概念、目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等内容。
一、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和目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指根据农用地的质量特征和农业生产需要,对农用地进行分等级和定等级的过程。
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通过对农用地进行分等定级,可以充分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为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农用地的质量等级,有针对性地安排农业生产,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益最大化。
3.保护农用地生态环境:通过分等定级,可以识别出土地的脆弱性和易退化性,为保护农用地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指导。
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
1.主观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农业专家和农民的经验和判断,通过听取农户意见、实地考察和观察分析等方式,进行主观评价并给出等级划分。
2.客观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农用地的各项性状指标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农用地的质量等级。
三、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评价指标农用地的分等定级主要依据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质量:土壤的类型、质地、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等。
2.地形地貌:如坡度、坡向、坡位等,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调控有重要影响。
3.气候条件:如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直接影响。
4.水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量等,对农业水资源的利用和灌溉有重要作用。
四、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步骤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具体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采集相关的土地资源数据,如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数据。
2.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形成数据表格和统计图表。
3.分等划定:根据评价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对农用地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各个等级的划定标准。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
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评价土壤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
常通过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指标来评价土壤
肥力。
不同的土壤肥力水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
此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是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土壤适宜度,土壤适宜度是指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适宜程度。
土壤适宜度的评价通常包括土壤质地、排水性、通气性、保肥保墒
能力等指标。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中,评价土壤适宜度是必不可少的。
3. 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土壤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以及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的程度。
评价土壤环境质量通常包括土壤中
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情况、土壤污染程度等指标。
土壤环境质量
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品质和人体健康,因此在农用地质量分
等定级中,也需要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是一个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土
壤适宜度和土壤环境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评价和
分级,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
农用地分等在定级中应用

1061
5.6
29
元宝山区 风水沟镇 哈头拉木
一年一米熟,玉 平原
11
150403 30.28
1061
5.6
34
元宝山区 风水沟镇 哈头拉木
一年一米熟,玉 平原
11
150403 119.6
1061
2.8
18
元宝山区 风水沟镇 大北海
一年一米熟,玉 平原
11
150403 54.85
1061
7
233 元宝山区 建昌营镇
农用地分等成果
“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那么表; 指定作物分等计算结果表; 分等多作物综合计算结果表; 分等结果面积汇总表; 分等结果地类一面积汇总表; 标准样地属性数据表; 分等单元综合数据表。
农用地分等成果
〔4〕数据表格成果 农用地分等单元原始属性数据表; 农用地分等根本参数表; 农用地分等指定作物根本参数表; 样点产量一投入调查数据表; 土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汇总表;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定级中的应用
〔5〕在土地经济等值区图上查找分等单元对应的土地经济系数, 计算农用地等〔经济等〕指数。
Gi=Yi·Kc 其中:Gi为第i个分等单元农用地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Yi 为第i个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Kc为指定作物的土地 经济系数。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定级中的应用县级农用地单元综合属性数据表
农用地分等成果
2、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
〔1〕文字成果 农用地分等工作报告; 农用地分等技术报告; 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设置报告〔附样地照片〕。
农用地分等成果
〔2〕根底资料汇编 原始数据与资料; 中间成果资料(分等因素分值图); 标准样地图片册; 相关的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
农地分等定级

1 F j = ∑ f ijWi n j =1
fij: 第j个单元第 个因素分值; 个单元第i个因素分值 个单元第 个因素分值; Wij:第i个因素权重;n——因素个数; 个因素权重; 因素个数; 个因素权重 因素个数 Fj: 第j个单元因素分值; 个单元因素分值; 个单元因素分值
n
五 单元划分和Βιβλιοθήκη 算方法五 单元划分和计算方法
以下两种: 单元因素总分值计算 以下两种: 一般方法是指在确定的评价单元内均匀布置 样点, 样点,将所选因素在各个样点上进行逐个指 标取值。 标取值。 定性: 定性:在评价区域因素作用最大值最小值分 析比较,进行分级取值; 析比较,进行分级取值; 定量:直接指标取值。 定量:直接指标取值。 进行指标值的无量纲化; 进行指标值的无量纲化;
诸如:种子、化肥(速效磷、 诸如:种子、化肥(速效磷、钾、氮) 评价结果表示土地具体生产力的高低。 评价结果表示土地具体生产力的高低。级别靠前的 土地不管土地基本条件好或者不够好( 土地不管土地基本条件好或者不够好(但易变因素 配合肯定好),土地产量( ),土地产量 是高的。 配合肯定好),土地产量(值)是高的。
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面积加权平均法 1. 单元跨越不同的分值区的面积加权平均值代表单元 总分值; 总分值; 2. 测量不同分值区各自面积,S1,S2,…,Sn, 测量不同分值区各自面积, ,
Wn = S n / ∑ Si
Wi: 第i个分值区面积权重; 个分值区面积权重; 个分值区面积权重 Si: 第i分值区面积; 分值区面积; 分值区面积 i: 分值区个数; : 分值区个数;
五 单元划分和计算方法
土地评价单元的界线一股采用自然界线状地 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行政乡、 物,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行政乡、行政村 的权属界线。 的权属界线。以便于反映在图上或实地上进 行准确界定。 行准确界定。
土地分等定级

⼟地分等定级第⼀节⼟地分等定级⼟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的⽬的下,对⼟地的经济和⾃然两⽅⾯的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进⾏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地分等定级包括“分等”和“定级”两个层次。
“分等”通常在全国范围内进⾏;“定级”通常以市、县为单位进⾏。
⼀、城镇⼟地分等(⼀)城镇⼟地分等的任务和⽬的1.城镇⼟地分等的任务城镇⼟地分等是通过多影响城镇⼟地质量的经济、社会、⾃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城镇之间⼟地质量的地域差异,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法对城镇进⾏分类排队,评定城镇⼟地等。
城镇⼟地分等反映了城镇之间⼟地质量的地域差异。
2.城镇⼟地分等的⽬的城镇⼟地分等的⽬的是为全⾯掌握城镇⼟地质量及利⽤现状,科学管理和合理利⽤城镇⼟地,提⾼⼟地利⽤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地评估、⼟地税收征收和城镇⼟地利⽤规划、计划的制定提⾼科学依据。
(⼆)城镇⼟地分等原则城镇⼟地分等与定级应当坚持以下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城镇⼟地分等定级应对影响城镇⼟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按照综合差异划分⼟地的等和级。
2.主导因素原则城镇⼟地分等定级应重点分析对⼟地等和级具有重要作⽤的因素,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
3.地域分异原则城镇⼟地分等结果要符合城镇本⾝的经济特征,充分考虑城镇的宏观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平保持相对⼀致。
城镇⼟地定级应掌握⼟地区位条件和⼟地特性的分布与组合规律,分析由于区位条件不同形成的⼟地质量差异,将类似地域划归为同⼀⼟地级。
4.⼟地收益差异原则城镇⼟地等、级的划分应符合区域和城镇内部的⼟地收益分布规律。
5.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城镇⼟地分等定级应尽量把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进⾏量化。
在确定⼟地等和级的初步⽅案时以定量分析为主,城镇⼟地等、级的调整和最终定案宜依靠定性分析。
(三)城镇⼟地分等的⼯作内容城镇⼟地分等的⼯作内容包括:(1)城镇⼟地分等准备⼯作及外业调查;(2)城镇⼟地分等因素选择,资料整理与定量化;(3)城镇分值计算及⼟地等级初步划分;(4)验证、调整分等的初步结果,评定城镇⼟地等;(5)编制城镇⼟地分等成果;(6)城镇⼟地分等成果验收;(7)城镇⼟地分等成果应⽤与更新。
土地调查与评价实验报告(土地分等定级)

每幅 1:5000 标准图幅影像图的范围是经差 1′52.5″、纬差 1′15″。以及对 我们选择的商服繁华影响因子进行实地考察,利用特尔斐法对商服繁华影响因子 进行综合赋值后得出分等定级的实验支撑数据。
07
14.48
一级
08
20.4
一级
贵州大学《土地调查与评价》课程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果
影响半径(km)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相对距离 (km) 1.12 1.16 1.04 0.96 0.92 0.56
繁华程度作用分值
0 0 0 1.20 1.43 7.24
贵州大学《土地调查与评价》课程实验报告
4、利用以上三个上商服中心的繁华度对贵州大学住宿餐饮用地分等定级的影响 数据分析表对繁华度的分值一个综合计算,如下表所示:
三、实验任务 1、分析影响定级区域的商服繁华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3、通过调查获得评价指标计算所需要的资料,并计算指标值。 4、对定级区域进行分级。 四、实验过程 1、确认住宿餐饮用地,首先对贵州大学范围内的住宿餐饮用地进行矢量化,方 便作图需要,并将选取的住宿餐饮用地进行依次编号。 2、选取分析影响定级区域的商服繁华程度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查决定选取的 影响定级区域的商服中心有:万宜广场、花溪十字街、花溪地下商场;量算出以 上三个区域商服中心分别对每个住宿餐饮用地的距离,如题所示:
f F i
(1 r )
f i — 繁华影响度作用分值
F — 某级商服中心繁华作用 分值 r — 相对距离
(2)确定商服中心服务半径和相对距离,确定商服中心影响半径一般根据各级 中心规模确定。设商服中心到它所在区域和服务范围边缘的距离为影响半径,则 受某商服中心影响的单元的相对距离为:
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指根据土地的肥力、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等因素,对农用地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
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用地的分等定级需要考虑土地的肥力情况。
土地的肥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不同肥力的土地适宜种植的作物也不同。
通常可以根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来进行评定,从而确定土地的肥力等级。
其次,农用地的分等定级还需要考虑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水土保持能力强的土地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稳定,适宜进行长期的农业生产。
因此,水土保持能力也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另外,农用地的分等定级还需要考虑土地的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气候等生长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土地的生长条件来确定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从而进行农用地的分等定级。
总的来说,农用地的分等定级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肥力、水土保持能力、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等因素,科学地对农用地进行等级划分,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通过科学的分等定级,才能更好地保护农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技术报告一、xx市的自然及社会经济基本概况xx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邯郸市区的西北部,地处北纬36°30'—37°00',东经113°45'—114°22',东与邯郸县、永年县相连,西与涉县及山西省左权县接壤,南邻磁县、峰峰矿区,北靠沙河市,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土地面积1819.1平方公里,市辖22个乡镇502个村。
(一) 自然资源状况1、地质地貌xx市居太行山隆起与华北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带,构造比较简单,地层由西北向东南、东北倾斜,所以地势是西北高,东北低,局部地区由于地质断层使地层复杂化、西北部的阳鄄、庙上、马头店乡分布有太古界、赞皇群的古地层,列江、阳鄄两乡与山西接壤的地带分布有太古生界寒武系地层。
管陶、柳河、只庄、贺近和焦寺乡的北部山区,以及南山沟刘庄、西三乡和冶陶、崔炉两乡的北部,主要分布有古生界寒武系地层或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的并层。
东部地区从石门—郭二庄—会兰村—高村—下团城—上泉—东孔壁一线以东地区,分布有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地层,其中石炭系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野河安庄的粟山,周庄一带以及康二城以北,清化乡的东部地带。
东南部的鼓山为寒武系地层。
全市除以上所属的中间地带外,包括矿山、寺庄、焦寺、团城、贺赵、百官、石洞、徘徊、阳邑、下白石、磁山、崇义等乡镇,主要分布有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同时零星分布有燕山期火成岩地层,是全市铁矿的主要产区,面积较大的矿点有矿山铁矿、后山铁矿、磁山铁矿等。
全市广大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内的地质表层,集中分布有第四纪的风成黄土复盖,南河、北河、马会河内是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的河床冲积物,沙、砾、卵石地层分布。
xx市的主要地貌可分为中低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三种类型。
(1) 中低山,占总土地面积的29.7%,可分为①中切割中山、海拔1000-1890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列江、阳鄄、庙上、马店头、活水等乡的北部,岩石主要是,上部为石灰岩、中间夹有紫色页岩、下部为石英砂岩,另外还有零星分布的斑状闪长岩、凝灰岩,局部有洪积物的残留物,水土冲刷严重,这部分占总土地面积15.4%。
②浅切割中低山,海拔高在600-1200米,主要分布在管陶、只庄、柳河、焦寺等乡,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砂岩等,这部分占中低山总土地面积的14.3%。
(2) 低山丘陵,占总土地面积45%,可分为①中切割低山,占总土地面积11%,海拔高度在500—930米,主要分布在南山沟的刘庄、马庄、西蛟三乡和冶陶、崔炉二个乡的南部,岩石为石灰岩,凝灰岩,局部有黄土分布;②浅切割低山,占总土地面积13.9%,海拔高度500—800米,主要分布在石洞、百官、贺赵、矿山、焦寺等乡和伯延片的南鼓山、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也有少量的花岗岩类的闪长岩、片麻岩等,山间有较大面积的黄土分布。
③丘陵、占总土地面积20.1%,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磁山、徘徊、康二城、淑村、野河、下白石、寺庄、土山、邑城、通乐等乡,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砂页岩、泥质页岩、泥质灰岩、花岗岩类等。
另外,还有第四纪以前的古洪积物的分布。
由于地壳的运动和水土的冲刷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岗丘。
(3) 山间盆地,占总土地面积的25.3%。
海拔高度在100-200米,主要指的是xx盆地,其中包括城关、宋二庄、骈山、清化、午汲、崇义、团城、赵店、安乐、大同、安庄、伯延、庄晏等乡,除xx盆地较大外,还有局部的小盆地,阳邑盆地、盆地内为大量的第四纪风成黄土复盖,由于侵蚀程度不同,形成分布零散大小不同的黄土台地和切沟。
2、气候水文条件xx市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中干湿季节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日照为2319.2小时,年平均日照率52%,年太阳总幅射量在4941.8焦兆/米2,详见表1-1、据xx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2.8℃,气温年较差29.5℃,最热月出现在七月,年均气温26.3℃,最冷月出现在一月份,平均为-3.3℃,极端最高温度为42.5℃,极端最低温度-19.9℃,见表1-1。
表1-1 xx市光能情况统计表≥0℃的积温4869.0℃,≥10℃的积温4347.3℃,可以满足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热量。
霜冻初日在10月26日终日在4月10日。
无霜期为190-200天,平均1 9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60 mm,50.3%的降水量集中于七、八两个月,春秋两季稀少,易形成春旱,对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
年蒸发量为2000.7 mm,干燥度为1.64。
表1-2xx市气温、降雨量、蒸发量情况统计表3、土壤状况据xx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市土壤面积2440859.3亩。
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9.29%。
分为棕壤,褐土两个土类。
棕壤性土、淋溶褐土、褐土、石灰性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六个亚类,21个土属73个土种。
棕壤性土面积21720.5亩,占土壤总面积0.89%,褐土面积最大为2419138.8亩,占土壤面积的99.11%。
其中,淋溶褐土34732.7亩,占褐土面积的1.44%,褐土性土面积1179854.1亩,占褐土面积的48.77%,石灰性褐土1198 990.6亩,占褐土面积的49.56%。
潮褐土面积为643.1亩,占褐土面积的0.03%。
成土母质分有残坡积物,黄土状物质,洪冲积物,堆垫型母质四个类型,按土壤质地分,砂质土面积0.3536万亩,占土壤面积的0.14%。
砂壤土面积1.2380万亩,占50.51%,壤质土面积107.6196万亩,占44.09%,粘质土面积0.3397万亩。
占0.14%,砾质土面积19.6945万亩,占8.06%。
全市在农地分等定级工作中,按土壤类型面积的大小,有代表性的取耕层土壤样个,经化验结果,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含量大于1.5%以上的共有点占%,含量小于0. 9%的点个,占%。
碱解氮平均含量mg/kg,大于20 mg/kg 的点个,占%小于5 mg /kg 的点个,占%速效钾含量平均为mg/kg,大于150 mg/kg 的点个,占%小于5 mg/kg 的点个,占%,全市呈现出土壤缺砼少钾的状况。
4、土地资源状况经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1819.1平方公里(2728493.8亩),已利用土地146.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3.7%。
其中耕地871602.1亩,占总土地面积32.0%。
园地22636.7亩,占总土地面积0.8%。
林地264793.4亩,占总土地面积9.7%。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8429.4亩,占总土地面积7.6%。
交通用地54259.5亩,占总土地面积2.0%。
水域面积151008.4亩占总土地面积5.5%。
未利用土地1155764.3亩,占总土地面积42.4%。
xx市的耕地中有<2°坡度的平地284282.7亩,占耕地面积31.37%。
坡度2°-6°的坡地357225.5亩,占坡地及梯田面积的57.43%;6°-15°的坡地及梯田共有622032.6亩,占耕地面积的68.63%。
其中坡地232497.5亩,占坡地及梯田面积的37.38%,15°-25°的坡地26 626.2亩,占坡地及梯田面积的4.28%;>25°的坡地全部为梯田5673.4亩,占坡地及梯田面积的0.91%。
全市人均占有土地3.95亩,人均占有耕地1.39亩,乡村每个劳力负担耕地2. 74亩。
(二) 社会经济概况据统计,1999年末全市总户数为201779户,其中乡村户数为179330户,全市总人口690640人,乡村人口623232人,乡村劳动力318539个,1999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3.69亿元。
农业总产值6.3亿元,1999年遇到严重旱灾,在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仍取得好收成。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33824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01904亩,粮食总产量达205864吨,亩产205公斤,冬小麦播种面积268420亩,播种亩产273公斤,秋粮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为351797亩,播种亩产217公斤,谷子播种面积230338亩,亩产155公斤,薯类播种面积51005亩,亩产216公斤。
农业在大旱灾年获得丰收,主要是农业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1999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863171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133台,小型拖拉机8977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953台,农用载重汽车4862辆。
农村用电量16137万千瓦/小时,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有机电井1849眼,其中配套机电井1602眼,有效灌溉面积达559000亩,占耕地面积的64.13%。
旱涝保收面积229500亩,占耕地面积26.33%。
全市1999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法计)18993吨,其中氮肥11807吨、磷肥5487吨,钾肥697吨,复合肥1002吨,耕地每亩施化肥21.79公斤,农药施用量273吨。
1999年畜牧生产好于往年,大牲畜存栏6.85万头,猪存栏12.23万头,羊存栏9.95万只,家禽存栏444.92万只,畜牧业产值达2.9882亿元。
林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仅1999年一年造林面积117795亩,其中人工造林58290亩,飞机播种造林59505亩,四旁植树162万株,干鲜果总产31222吨,当年育苗面积1530亩。
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和任务(一)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分布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已基本查清,并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保持了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的现势性。
关于土地的质量以前虽进行过土地资源评价,但多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质量不明,特别是耕地质量不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国务院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土地等级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等级评定标准,对土地等级进行评定‖。
同时,还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土地等级每六年调整一次‖。
其目的就在于准确掌握农用土地的质量,特别是不同质量耕地的面积及分布状况,以满足建立和完善农村地籍管理系统的需要;为调整农业结构和搞好土地规划、征收和合理调整土地税(费)、以及征用土地补偿,承包转让,流转补偿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任务农用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以及鱼业养殖的水面用地。
按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试行)的规定,这次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只对耕地划分等级。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选定的分等定级因素,利用有关图件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分等定级单元界线必须按照实地明显可辩的原则,确定每个单元的空间分布位置和界线;按照―规程―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确定每个单元的等别;量算每个单元的面积,并计算其耕地净面积;以单元为单位,逐级汇总出村、乡、镇各等别的面积,编绘出全市农用土地等别图,编写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