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

合集下载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材料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材料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材料一、引言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指根据农用地质量特征、农业生产功能和农用地发展要求,将农用地按照等级划分,并确定相应的利用和管理要求,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效益。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1.土地质量指标土地质量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指标,主要包括农田水利条件、土地深度、坡度、土层质地等指标。

例如,土地深度超过50厘米且土层质地均匀的农田属于一等地,土地深度在30厘米至50厘米之间的农田属于二等地,土地深度在20厘米至30厘米之间的农田属于三等地。

2.土壤肥力指标土壤肥力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重要指标,主要考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PH值等。

例如,有机质含量超过2%且速效养分含量高于150毫克/千克的农田属于一等地,有机质含量在1%至2%之间且速效养分含量在100毫克/千克至150毫克/千克之间的农田属于二等地,有机质含量低于1%且速效养分含量低于100毫克/千克的农田属于三等地。

3.水分资源指标水分资源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重要指标,主要考察农田的灌溉条件和水源保障情况。

例如,具备完善的灌溉设施和保障灌溉水源的农田属于一等地,具备一定的灌溉设施或可获取可靠的灌溉水源的农田属于二等地,缺乏灌溉设施且无可靠的灌溉水源的农田属于三等地。

4.气候特征指标气候特征是农用地分等定级的重要指标,主要考察农田的日照、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

例如,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降水均匀的农田属于一等地,日照较少、温度偏低、降水不均匀的农田属于二等地,日照不足、温度偏高、降水不足的农田属于三等地。

三、农用地分等定级结果根据以上指标评价的结果,将农用地划分为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并给出相应的利用和管理要求。

1.一等地一等地是农用地中质量最好的部分,具备优越的土地质量、土壤肥力、水分资源和气候特征。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综述_高中贵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综述_高中贵

文章编号:1000-8462(2004)04-0514-06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综述高中贵,彭补拙(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中国江苏南京 210093)摘 要: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个较复杂的问题。

近年国内虽然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的理论及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认识还不统一,在研究过程中往往将分等和定级两个不同概念模糊化。

文章对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内涵和分等定级研究的形势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回顾了国内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总结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的主要方法体系,并对其中模拟作物产量法、限制因素法、综合指数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文章最后对农用地分等定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力图使分等定级方法体系更为完整,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实际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定级;综述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1 概念和内涵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EZ(Agro-Ecological Zones)原理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工作。

AEZ方法是将气候图和土壤图等图件叠加生成农业生态区,作为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基本空间单元,按照土地评价的方法揭示农业生态区(评价单元)的土地生产潜力[1-4]。

AE Z原理认为在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无限制的情形下,耕地的生产力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

根据作物气候生产力计算模型,可以计算不同作物在地形、土壤等条件无限制情况下和一定的耕作制度、田间管理技术、劳动投入与物化劳动投入等条件下最大潜在气候生产力。

由于地形、土壤、灌溉、排水等条件的限制使作物的气候生产力下降,因此要根据地形、土壤、灌溉、排水等限制因子及其田制程度,对气候生产力进行修正,进一步计算耕地的光温水土潜在生产力。

土地的实际产出还受土地的生产投入水平,包括肥料的投入、病虫的防治、机械化水平以及田间管理等条件的限制,在对农用地分等定级时可以用这些限制性因素对生产潜力进行修正,计算出土地综合生产力。

土地分等定级实验报告(3篇)

土地分等定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方法,验证其在实际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土地分等定级的技术流程;3. 分析土地分等定级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4. 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的效果和可行性。

二、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分等定级作为一种科学、合理、公正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区域选择本次实验区域为我国某市某县,该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较为发达。

实验区域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

2. 实验方法(1)实地调查:组织实验团队对实验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权利、社会经济等数据。

(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建立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库。

(3)模型构建:根据实验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4)土地分等定级: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实验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分等定级。

(5)效果评估:对比实验前后土地利用情况,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的效果。

3. 实验步骤(1)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方法、时间、人员等。

(2)实地调查:组织实验团队对实验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土地权利、社会经济等数据的收集。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建立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库。

(4)模型构建:根据实验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5)土地分等定级: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实验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分等定级。

(6)效果评估:对比实验前后土地利用情况,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根据实验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土地分等定级。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七月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编制单位: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编制人员:杨连晓袁宝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七月目录1 评定范围与任务...................................................................................................................... - 1 -1.1 评定范围....................................................................................................................... - 1 -1.2 评定任务....................................................................................................................... - 1 -2 主要评定依据.......................................................................................................................... - 1 -2.1法律法规........................................................................................................................ - 1 -2.2 政策文件....................................................................................................................... - 2 -2.3 技术标准....................................................................................................................... - 3 -2.4 基础资料....................................................................................................................... - 3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4 -3.1 土地平整工程............................................................................................................... - 4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 4 -4 确定评定参数体系.................................................................................................................. -5 -4.1 标准耕作制度与指定作物和基准作物的确定........................................................... - 5 -4.2 因素指标区与评价因素体系的确定........................................................................... - 5 -4.3 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确定............................................................................... - 8 -5 分等因素及土样化验............................................................................................................ - 10 -6 划分分等单元........................................................................................................................ - 10 -6.1 划分要求..................................................................................................................... - 10 -6.2 划分方法..................................................................................................................... - 11 -6.2 划分结果..................................................................................................................... - 11 -7 耕地等别确定........................................................................................................................ - 12 -7.1 自然等指数计算......................................................................................................... - 12 -7.2 利用等指数计算......................................................................................................... - 13 -7.3 利用等别划分............................................................................................................. - 14 -8 耕地等别评定结果................................................................................................................ - 14 -附图附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K51G089070)附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K51G090068)附图3:土地利用现状图(K51G090067)附图4: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CJ-001)附图5: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CJ-002)附图6: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CJ-003)附图7: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CJ-004)附图8:项目建成后农用地利用等别图(CJ-001)附图9:项目建成后农用地利用等别图(CJ-002)附图10:项目建成后农用地利用等别图(CJ-003)附图11:项目建成后农用地利用等别图(CJ-004)1 评定范围与任务1.1 评定范围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位于楼房镇梨树沟村,汤山城镇龙泉村和汤山城镇龙升村,均为废弃砖厂。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材料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材料

农用地分等定级报告材料一、引言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农用地资源,需要对其进行分等定级,以便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政策。

本报告将对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议。

二、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1.土地质量评价:通过土壤肥力、透水性、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评价农用地质量,以确定其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和水平。

2.地理位置评估:考虑农用地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包括气候、水资源、地势等因素,以确定适宜进行何种农业生产。

3.管理措施评估:考虑农用地的管理措施,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防护设施等,以确定其农业生产能力。

4.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农用地各种作物的产量和市场价格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经济效益。

三、农用地分等定级意义1.科学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通过分等定级,可以根据土地质量和地理位置确定适合种植何种作物,以达到科学合理利用农用地资源的目的。

2.保护农用地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分等定级政策,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分等定级,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四、农用地分等定级建议1.完善土地质量评价标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质量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土壤肥力、透水性、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以准确评估农用地质量。

2.制定不同区域农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制定相应的农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加强农用地管理:加强对农用地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保护农用地资源不被非法占用或破坏,提高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4.推行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五、结论通过对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研究和分析,可有效保护和利用农用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报告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报告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补充完善报告xxx国土资源局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二xxxx年x月目录一、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 (3)(一)地形地貌 (3)(二)气候水文 (4)(三)土壤状况 (5)(四)土地资源状况 (6)(五)社会经济状况 (6)二、目的与任务 (7)(一)目的 (7)(二)任务 (7)三、工作范围 (7)四、工作程序与步骤 (8)五、现阶段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 (9)六、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11)七、提交成果 (13)(一)文字成果 (13)(二)图件成果 (13)(三)数据成果 (13)八、成果应用 (14)一、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概况(地方统计年鉴)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中部,地处东经125°14′-126°28′,北纬44°32′-45°51′区间,北及东北隔松花江与松原市扶余市、榆树市和舒兰市相望,东南与九台市相连,西南与长春市郊接壤,西隔伊通河与农安市毗邻,处在长春、哈尔滨、吉林三大城市重心上。

京哈铁路、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东北三条物流大动脉平行从区内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总面积为309600公顷,人均占有土地5.53亩。

全市辖4个街道、10个镇、4个乡,总人口为83.98万人。

(一)地形地貌(地方土壤志)德惠市位于天山~兴安岭地槽褶皱南缘。

地质构造属中生界和新生界。

中生界为侏罗系的中~上统基底,上覆巨厚的早~中白系。

晚白里系层面缺失。

新生界为第四系直接覆盖于中白至系构造上,第二层面缺失。

德惠市地貌,按成因分为剥蚀堆积地貌和堆积地貌。

剥蚀堆积地貌主要是起伏不平的中白里系和第四系地层在地壳不平衡运动中形成的低丘陵和平原区,分布在饮马河东岸的松花江、杨树、达家沟、夏家店、大青咀一带;堆积地貌主要是分布在相对下降的各河床两侧的河谷平原,有漫滩和一级阶地。

市境地处新华夏第二沉降带,松辽断陷的东南部隆起边缘,在白里纪沉积地层之上广泛沉积了第四纪地层。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
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评价土壤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通过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指标来评价土壤
肥力。

不同的土壤肥力水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
此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是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土壤适宜度,土壤适宜度是指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适宜程度。

土壤适宜度的评价通常包括土壤质地、排水性、通气性、保肥保墒
能力等指标。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中,评价土壤适宜度是必不可少的。

3. 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土壤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以及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的程度。

评价土壤环境质量通常包括土壤中
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情况、土壤污染程度等指标。

土壤环境质量
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品质和人体健康,因此在农用地质量分
等定级中,也需要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是一个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土
壤适宜度和土壤环境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评价和
分级,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一、评定目的和背景二、评定方法和过程1.调查和采样:我们首先对评定区域的耕地进行了调查,确定了评定样点。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对样点进行采样,共采集了XX个土样。

2.实验室分析:采样后,我们将土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酸碱度和水分保持能力等。

3.等级划分:根据评价指标的分析结果,我们采用综合评分法将样点土地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级。

评分指标包括土壤质地、养分含量、酸碱度和水分保持能力等。

4.质量等别评定结果:根据评分结果,我们将评定区域的耕地分为一至五等,等级越高,表示耕地质量越好。

三、评定结果与分析我们按照评定方法和过程对样点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以下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1.一等耕地:占比15%,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河谷地区,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含量丰富,酸碱度适中,水分保持能力良好。

适宜作为优质农田,适合种植高产优质作物。

2.二等耕地:占比30%,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丘陵地区,土壤质地中等,有机质含量适中,养分含量较丰富,酸碱度适中,水分保持能力较好。

适宜作为一般农田,适合种植常规作物。

3.三等耕地:占比25%,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山地地区,土壤质地偏重,有机质含量较低,养分含量一般,酸碱度偏酸,水分保持能力较差。

适宜作为基本农田,适合种植经济作物。

4.四等耕地:占比20%,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旱地地区,土壤质地较重,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含量较少,酸碱度较酸,水分保持能力差。

适宜作为边陲农田,适合种植林果作物。

5.五等耕地:占比10%,主要分布于评定区域的荒滩地区,土壤质地重,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养分含量贫乏,酸碱度极端,水分保持能力极差。

不适宜作为耕地,建议进行改良或退耕还林还草。

四、评定结果建议1.针对一等和二等耕地,建议加强土壤肥力管理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

2.对于三等和四等耕地,建议开展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并适当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七月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编制单位:辽宁浩霖土地评估有限公司编制人员:杨连晓袁宝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七月1 评定范围与任务...................................................................................................................... - 1 -1.1 评定范围....................................................................................................................... - 1 -1.2 评定任务....................................................................................................................... - 1 -2 主要评定依据.......................................................................................................................... - 1 -2.1法律法规........................................................................................................................ - 1 -2.2 政策文件....................................................................................................................... - 2 -2.3 技术标准....................................................................................................................... - 3 -2.4 基础资料....................................................................................................................... - 3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3 -3.1 土地平整工程............................................................................................................... - 3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 4 -4 确定评定参数体系.................................................................................................................. - 4 -4.1 标准耕作制度与指定作物和基准作物的确定........................................................... - 4 -4.2 因素指标区与评价因素体系的确定........................................................................... - 4 -4.3 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确定............................................................................... - 7 -5 分等因素及土样化验.............................................................................................................. - 8 -6 划分分等单元.......................................................................................................................... - 8 -6.1划分要求........................................................................................................................ - 8 -6.2划分方法........................................................................................................................ - 9 -6.2划分结果........................................................................................................................ - 9 -7 耕地等别确定.......................................................................................................................... - 9 -7.1 自然等指数计算........................................................................................................... - 9 -7.2 利用等指数计算......................................................................................................... - 10 -7.3 利用等别划分............................................................................................................. - 11 -8 耕地等别评定结果................................................................................................................ - 11 -附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K51G089070)附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K51G090068)附图3:土地利用现状图(K51G090067)附图4: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CJ-001)附图5: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CJ-002)附图6: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CJ-003)附图7: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CJ-004)附图8:项目建成后农用地利用等别图(CJ-001)附图9:项目建成后农用地利用等别图(CJ-002)附图10:项目建成后农用地利用等别图(CJ-003)附图11:项目建成后农用地利用等别图(CJ-004)1 评定范围与任务1.1 评定范围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土地复垦项目位于楼房镇梨树沟村,汤山城镇龙泉村和汤山城镇龙升村,均为废弃砖厂。

地理坐标为:东经124°08′—124°30′,北纬39°59′—40°23′。

项目区所在图幅号为K51G089070、K51G090067、K51G090068。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28.2852公顷。

项目实施后,实际新增耕地23.7019公顷,耕地类型均为旱地。

1.2 评定任务本次评定的主要任务为:(1)收集整理耕地质量分等和土地整理复垦实施资料;(2)调查耕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和耕地利用、经营变化资料;(3)确定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参数体系及其记分规则;(4)编制分等单元及其因素分值图和计算耕地质量等别指数;(5)评定建成后耕地质量等别并形成文字和图件成果。

2 主要评定依据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8)《辽宁省基本农田保护办法》;(9)《辽宁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

2.2 政策文件(1)《国土地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6号);(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3)《国土地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55号);(4)《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9号);(6)《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4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8号);(10)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辽宁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三个平台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2]248号);(11)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4]87号);(12)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相关工作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4]88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