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2024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演讲稿范文(二篇)

2024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演讲稿范文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
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上升到国家是兴旺发达的有力保障。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讲述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幼时聪明好学,人称神童,可他一生潜心攻读,因在一个问题上与学友的看法不一致,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找著名的程颐老师请教。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____养神。
杨时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的在门外等候着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进屋。
后来,杨时成为“程学正宗”。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____、张飞一同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与____、张飞冒着大风大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外出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1不在家,就催着要赶快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到那里后,见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在门外等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来谈话。
“三顾茅庐”成了恭敬的典范。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在他四岁时的一天,适逢他祖父的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他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把大的分给别人,唯独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深化

一
际的舞台之上 . 被受世 界各国的敬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赞誉 . 为增强 自身 的地位
散 发 出 光 彩 。 中华 民族 文 化 上下 五 千 年 , 比 比皆是 , 熟有礼仪之 邦的美誉 , 为促进世 界各 国彼此交流与合作 , 和平与发展作 出 自 己应 有 的 贡 献 , 成 为 古 今 中外 所 赞 颂 的 文 明 国都 。 二、 明礼知耻崇德 向善的 内涵 明礼知耻崇德 向善 , 这简简单单 的八个 字 , 有其深刻 而丰富
快速发展 和 日益变换的复杂环境下 . 事关国 家发展 和 民族兴 旺的道德建设 . 在培育和提升 民族和人 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境界 显得 尤
为重 要 。
关键词 : 明礼 ; 知耻 ; 践 行
明礼知耻崇德 向善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 的重要 内 容, 是对继承和发扬 中华 民族优 秀传统美德 的具体 行动 , 是致力 于道德建设 与国家 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的具体表现 ,是着 力践行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是树立更牢 固的人 生 观、 世界观和价值 观观的科学实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包含三层含义 ,首先是 国家层 面 的, 就是要积极参与 国家改革发展事业 , 为建设富强、 民主 、 文 明、 和谐 的现代 化 国家尽微薄之力 : 其次是社 会层面的 . 就是 要倾 心 竭力 追求 社会生活的 自由、 平等 、 公正 、 法治 , 促进社 会的公平正 义, 长治 久安 : 再次是个人层面 的, 就是要从我做起 , 从 现今做 起, 从点滴做起 . 切实践行爱 国、 敬业 、 诚信 、 友善 的核心价值观 。 从当前 国际 国内的社会环境 和提 升民族 和人民的文明素质和精 神境界的要求来看 , 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落实 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 已经成为当前常抓不懈的根本任务。
2024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范文(2篇)

2024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范文引言:新时代背景下,培养良好的品德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个体成长的重要素质。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是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方向。
为此,制定2033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明礼:明礼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我们将以明礼为核心,以学校为平台,打造全方位的明礼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1. 学校明礼文化培育:学校在每周选定的一天组织“明礼日”活动,全体学生穿着整齐,整齐列队,进行“行进礼”、“问好礼”等礼仪训练。
同时,开展明礼宣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为他人让座、礼让行人、有礼貌地交往等。
2. 社区明礼教育:将明礼教育延伸到社区,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活动,服务社区居民,帮助有需求的人,增强学生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鼓励学生组织礼仪讲座、举办礼仪培训班,传授明礼知识给社区居民。
3. 家庭明礼传承:建立家校合作机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明礼教育,组织家长学习明礼知识和技巧,并引导家长在家庭中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关心他人、守礼待人的行为习惯。
二、知耻:知耻是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积极向上行为规范的基础。
通过深入开展知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
1. 优秀作品展:组织学生参加“知耻奖”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创作优秀的作文、绘画、摄影等作品,通过展示和颁奖的形式,强化学生对自身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
2. 深入开展道德讲堂:在学校设立道德讲堂,邀请优秀的教师、演讲者和企业家等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成功故事、失败经历以及道德底线上的抉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深刻领悟历史教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地,深入了解历史上的耻辱事件和教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记取历史教训,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三、崇德:崇德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石。
通过全面开展崇德课程、示范引领和实践锤炼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演讲稿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③伛偻提携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2024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方案范文一、活动背景当前,社会风气的深度转变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为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做出贡献。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2. 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三、活动内容1. 知行合一,明礼尚德(1)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调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定期组织“明礼知耻”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强对于明礼知耻的理解和认同。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正能量活动,并进行记录和反思,加深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
2. 崇德向善,传承美德(1)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活动,参与社区服务,关爱弱势群体,体验奉献与奉献的快乐。
(2)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励志故事分享会,邀请校友和社会精英分享自己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故事,激励学生热爱学习、追求进步。
(3)举办“美德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的意识。
3. 构建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情绪管理、心理辅导等专题讲座,解决心理问题。
(2)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培养学生对于绿色发展的意识。
(3)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四、活动方案1. 活动时间:整个学期。
2. 活动方式:根据活动内容,结合校情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3. 活动组织:活动由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共同组织实施。
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仅能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更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树立这样的社会风尚。
一、从个人层面树立这一社会风尚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首先需要从个人层面做起。
个人应该拥有一颗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心,把公德、私德、家德和人德融合在一起,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需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守时、守信、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等等,这些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和个人品德。
二、从家庭教育入手树立这一社会风尚现代化的社会里,家庭教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和基础,怎样的家庭氛围就会有怎样的家风。
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打好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基础,教导他们从小学习明白礼貌、讲卫生、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做一个有梦想、有爱心和有责任的人。
家庭教育中塑造正确认识人生、引领正确行为道路这一目的,应该始终作为教育的核心。
三、从社会方面树立这一社会风尚社会对于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尊重职业敬业精神是极其重要的,职业精神不仅体现了个体对于自己职业的信仰,更是社会公共道德的维护和推动。
同时,正义、公正、不断进步、拥抱变化等都是促进这一社会风尚的良好品质。
四、从教育机构层面树立这一社会风尚教育机构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机构,因此对于社会风尚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机构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递,更加应该关注品德的培养。
教育机构应该以科学的方式,让学生树立起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做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和道德性格,让学生从小树立自己的追求和信仰。
最后,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反思,在实践过程中也许还会遇到困难,但我们应该坚定信念,不断加强道德素质和家庭教育,以及积极引导社会教育机构等方面的汇聚,在推动弘扬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的同时,也能够发现个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修养,形成一个和谐、美好、富有包容力的社会,共创美好明天。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范本(三篇)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自古以来,我国尊崇礼仪、知耻辱、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一直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不良现象和价值观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急需在____年出台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引导全体国民积极向善、勇于担当,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二、明礼知耻的意义明礼知耻,是培养个人优秀品德的基础。
通过明礼知耻,能够使全体国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彼此尊重和谅解,共建和谐社会。
三、崇德向善的意义崇德向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通过崇德向善,能够使全体国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一步发展。
四、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1. 提高全民的道德素养(1)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2)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塑造良好品行。
(3)建立道德典范榜样,对那些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的人进行表彰,激励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2. 加强社会道德风尚建设(1)加大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宣传力度,倡导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尊师重教等良好品质。
(2)严厉打击和惩处各类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的行为,维护社会道德秩序。
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1)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让全体国民了解和传承中华美德。
(2)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骑马射箭等,鼓励国民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打造网络流行文化的正能量(1)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2)开展网络流行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网民发表积极向上的言论,传播正能量。
5. 给予志愿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1)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为志愿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和奖励。
2023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

2023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引言:尊崇礼仪、知耻负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德行道德的缺失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为了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社会道德风尚,我们制定了2023年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教育、社会活动和相关政策的推进,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明礼、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良好风气。
一、教育篇1.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德育工作。
每所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明礼知耻崇德主题教育活动,以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道德伦理的研讨与培养,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育素质。
鼓励教师参与德育培训,开设明礼知耻崇德相关课程,使其成为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3.加强家庭教育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指导和家长学校等活动,提升家长对明礼知耻崇德的重视,并教育家长们成为孩子的榜样,引导家庭传统美德的传承。
二、社会篇1.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志愿者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行动强化道德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2.推广道德模范和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开展评选和宣传道德模范和先进事迹活动,树立榜样。
通过正面的引导,弘扬正能量,倡导尊重和宽容的社会氛围。
3.加强社会组织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机构开展明礼知耻崇德相关的活动和培训,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的态势。
三、政策篇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立法,完善明礼知耻崇德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为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提供法律保障。
2.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以德育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
3.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加强明礼知耻崇德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类媒体和社交平台等形式,普及宣传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价值观,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道德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3月1日,作为十大活动之一,“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家庭”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标志着全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按照省委实施意见的要求,省文明委决定,从2014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广泛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结合贵州实际,主题鲜明,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相结合,在全社会积极倡导仁、义、诚、敬、孝,坚决反对懒、贪、奢、浮、愚,使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道德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步,与贵州发展同行,在公众交往中乐于助人,在危急时刻见义勇为,在社会活动中诚实守信,在职业工作中爱岗敬业,在家庭生活中孝老爱亲。
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前,从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的形势看,从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看,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文明
素质和精神境界的要求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根本任务。
以耻为荣、诚信缺失、见利忘义、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等道德失范问题一再成为舆论焦点,社会反映强烈、群众期待解决。
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就是倡导全体公民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进一步形成明礼知耻、崇
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公务员要加强职
业道德教育和官德修养,常怀公心、慎用公权、秉持公信、严守公德。
青少年要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人民教师
要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每个家庭要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睦邻友善、守望相助,培育形成良好家风……等等这一切,我们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今天,在全社会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遵纪守法、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仅是政府层面的倡导,更是越来越强的全社会群体意识。
希望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主题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凝聚正
能量,增强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和小康自信,为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道
德支撑,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