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一个时代的智者

从1918年3月18日诞生,到2013年9月29日离世,南怀瑾的一生,见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苦难中崛起到新生的涅槃。
南怀瑾曾说:“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南怀瑾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这是世人对南怀瑾的一种敬仰。
和20世纪众多的国学大师一样,南怀瑾饱读经书,才华横溢,特立独行,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铸造了自己的文人风骨和精神世界。
与20世纪众多国学大师不同的是,南怀瑾更注重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学用结合,在实践中求证知识的力量,检验文化的生命,用历史的经验指导当下的社会实践。
“买票不入场”是南怀瑾的一种人生智慧。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准备召开国民大会,“民主政治”一度热闹非凡,南怀瑾的两位朋友认为南怀瑾人脉丰富,年轻有为,而且具备世间、出世间的学识修养,希望南怀瑾出面组织成立新党。
南怀瑾听后婉言谢绝,笑说:“你们大家是我的好朋友,真想把我抬到火炉上烤啊!”1947年,南怀瑾回乡计划带家人离开大陆。
那时的温州还听不到内战的枪声。
一天夜半,其父问他天下大势如何收场,南怀瑾回答说,国民党已是落日残阳,将来肯定是共产党的天下。
其父惊讶地问:你是共产党?南怀瑾回答说,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做过政治教官,读过共产主义的书。
我是您儿子,是共产党的话一定会告诉您的。
那是南怀瑾父子最后一次见面。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民族的统一大业和两岸人民的福祉,他毅然入局,担当两岸密使,挥书《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一式两份,托交海峡两岸最高当局,促成汪辜会谈和海峡两岸“九二共识”达成。
“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和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南怀瑾20世纪80年代提出到中国大陆投资必须具备的四项理念和认识。
投资达30亿元的金温铁路,是浙西南2000万人民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从商而言,不值投资。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1、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2、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3、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4、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5、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
《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
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
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
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6、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7、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
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8、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习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
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9、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10、世界上最会讲比喻讲得最好的是宗教家。
《新旧约》圣经基督教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经。
每一句话都是比喻,如梦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东一个故事西一个故事都是比喻,因为世界上有许多真理没有办法讲,只有比喻才懂。
南怀瑾50句智慧感言

南怀瑾50句智慧感言,读懂人生最高境界南怀瑾是一位读书宏富、贯通儒释道、修行颇深的国学大师。
他对人生有着很多的精彩议论,夹杂在他对儒释道经典的解说中,每一句都体现着他的学问和修为,每一字都体现出一种通透的质地。
这样一位智者的人生感言,极为难得,当今稀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一再领悟。
我们精选了南怀瑾的人生精言50句,他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细细体悟这些话,正是走在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的光明大道上!1、靠别人永远没出息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2、人的势利,很正常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
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
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3、器度决定高度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
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
4、寂寞的享受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
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
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
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
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
5、空灵才能自在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器度不空灵,那就完了,等于拿个杯子在小坑的水里当船,永远动不了。
有高远的、空灵的境界,才可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飞,才能得到逍遥。
6、没有什么会一直拥有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变。
像人类的感情,我们都希望爱河永浴,希望它不要变;年龄也希望不要变,永远青春等等。
可见人永远都是那么愚蠢!如果我们懂了这个道理,知道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物,变是当然,不变?没有这回事!7、成大事者必变通“功业见乎变”……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还站在原地不动,人家走过去了他在后边骂:“格老子你变得那么快,我还没有准备你就先变了!”8、以信仰约束自己我发现一个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绝对不同,一个人没有什么管到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是失败的开始。
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道为骨,儒为表,佛为心。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
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
晚年在江苏太湖大学堂传道。
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
于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逝世。
孙彦千舫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今翁垟街道地团社区桥头村)。
谱名南常泰,祖上世代居住在柳市南宅殿后村,其父在地团叶经商搬迁至地团叶。
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
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
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
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跃马西南,筹边屯垦。
返蜀后,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
旋即潜心佛典,遁迹峨嵋大坪寺,阅藏三年。
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
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
在港、台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
一直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
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倡建金温铁路,作出巨大贡献,众所皆知。
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及佛、道两家数十种著作,又经英、庄严照(9张)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多种语言翻译流通。
其门生博士,自出巨资,用其名义在国内创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嘉惠研究师生等举。
南怀瑾: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怀瑾: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展开全文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家,少承旧学,博览群经,无所不涉,极为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
以下为南怀瑾说中国文化及人生智慧妙语集录,从其大量著作中精心摘选而出,共七七四十九句,细品,必受用不尽。
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多读历史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
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
观察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有缺陷才是正常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
《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知生灭便是觉悟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都是这样。
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
……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为中国文化的老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英雄与圣贤之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
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古代经典要从小开始背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
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
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
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名言名句
1.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
2. "人生最大的错误,莫过于轻视自己。
"
3. "生活是一场修行,学会放下,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才能活得更加从容。
"
4.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遇见了适合自己的人。
"
5.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心有所属,身处安稳。
"
6. "不要让过去的伤痛,毁了你对未来的期待。
"
7. "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世界已经够冷漠了。
"
8.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的过程。
"
9. "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有原则。
"
10.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学会放下什么。
"。
南怀瑾20句话,会做人,能做事

南怀瑾20句话,会做人,能做事南怀瑾,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他自幼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
南怀瑾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他的很多话语能给我们带来极深的人生启迪。
今日我们选取了南怀瑾先生的20段话,相信大家读后必定受益匪浅。
1、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读书是为明理,而非谋生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
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
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
3、多为别人想一想对任何事情要客观,想到我所要的,他也是要的。
有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常会有对人不痛快、不满意的地方。
说老实话,假如是自己去处理,不见得比对方好,问题在于我们人类的心理,有一个自然的要求,都是要求别人能够很圆满;要求朋友、部下或长官,都希望他没有缺点,样样都好。
但是不要忘了,对方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就有缺点。
南怀瑾:做人有方圆,做事有尺度_名人故事

南怀瑾:做人有方圆,做事有尺度有着学界楷模,一代宗师之美誉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自小接受中国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了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著作。
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
它不仅是国学大师,诗人,还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他一生行迹奇奇特,常情莫测,令人犹不尽识其详者。
在为人处理方面,他更是将老子,庄子,孔子的智慧集于一身,俨然一个布道者,在人事纷繁,充满矛盾的社会生活中,为我们详解其“道”。
让我们不妨跟随大师的行踪,支看看他在漫漫人生里的点点滴滴。
做人有方圆,做事有尺度,这是南怀瑾的处世技巧。
在台湾时,蒋家父子当权,他本有机会踏进仕途,但他不动心,远离政治是他的一贯标准,这是他的“方”。
但另一方面他并不拒绝与台湾高层人士来往。
一天,他在给他创办的协会一个“特别班”上课,一看台下坐着全是国民党的少将中将,这可都是党国重臣,握有实权的人物。
虽然南怀瑾远离政治,不想和蒋家父子过于亲近,但他并不反对和政要来往,只要来听他的课,来者不拒,这是他的“圆”。
正是这“方圆有度”的处世大智慧,使得他的人生左右逢源,路途坦荡。
南怀瑾初到台湾时,日子过得相当艰苦。
不过,他仍然不忘助人。
一次,在得知邻居家揭不开锅时,他悄悄地将自己家的米送到邻居家门口。
那时,整个台湾经济并不发达,但只要有人求助,他总是慷慨解囊,即使后来他成名后,依然保持这种救人于急难的作风。
发达后,1997年他又造福乡亲,投资数亿元修建金温铁路,为当地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正是这种乐善好施,使得他能鹤发童颜,健康高寿,因为有科学研究,乐于做好事的人通常心地善良,心中常有愉悦感,而这种良好的心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南怀瑾的为人处世的一贯准则。
他在儿时遭遇了一件奇特的险事,让他刻骨铭心,他把这件事与福报联系在一起思考,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学。
南怀瑾的父亲是个有经商头脑的人,有着温州人善于经营的智慧和胆识,因而他的家境相当殷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说过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欢迎阅读!!!!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1、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2、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的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外表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
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3、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4、一個人先要會享受寂寞,才可能了解人生,才會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5、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做了三件事后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6、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7、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
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8、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
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
9、读书明理难,做人做事有高瞻远瞩而能把握现实更难。
为恶易,为善难,而无明智以处善事,翻将善事而成恶果甚易。
10、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
11、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12、想发脾气,把脾气转为慈悲,把烦闷转为快乐,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
13、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后,无所谓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说,最聪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来最平凡最笨的人,(经典语录)却有上上智。
一般人觉得自己聪明的,其实是笨人。
什么理由?因为他不肯平凡;真能够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14、教育的目标,敬业乐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学问乃一生之事,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15、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16、我平生不欺人,但亦不宁为玉碎,不做瓦全了。
但也情不自禁,珠觉难堪。
17、没有认生观,跟着大家走那是很有问题的。
问舍求天本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这才是人生的目标。
18、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的财,永远会觉得房子少了一间,
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19、孙子兵法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字势,一个时代的潮流、一股社会的力量来临之时你跳不出来,就会被淹没。
什么是势?只有真正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不跟着社会风气走。
20、人生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
只要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施出来,这就是施。
但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
21、功成身退数风流,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永远想在不可把握中冀求把握。
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22、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
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
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23、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
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南怀瑾经典语录南怀瑾说:现在人碰到事情就骂政府,我说你们错了,政府没有罪过。
所谓政府,是文字上的一个符号,政府机构是水泥木头建的房子,政府里头的内容是官员。
官员哪里来的?不是政府生的,是我们老百姓生的子女,培养出来送去做官的。
他们做得不好,就是政府做得不好,所以应该骂我们自己,没有把子女教育好
南怀瑾说:作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你发了财,很多老百姓会怨恨的,眼睛歪着看,格老子怎么会发?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
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
南怀瑾说:如果要消费刺激生产,顶好天天打仗。
所以你看,美国到处挑动打仗,这是最大的消费刺激生产了。
现在,美国又提倡走所谓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你们去研究下这个新自由主义,完全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拿经济武器统治全世界,用钱来控制全世界的人,变成经际经济军阀。
这是什么文化?我们要深思
南怀瑾说:我认为今天的文化,主要在四个东西上面转。
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个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一个凯恩斯的消费刺激生产,第四个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思想。
这四样转了一百多年了,空前未有。
现在的整个人类世界,思想文化困惑很多,这一点你们要注意。
其实,消费刺激生产,是最坏的经济思想观点。
南怀瑾说。
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
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南怀瑾说。
我讲一个故事,是唐人的两句诗,也是对现代状况和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所谓举子就
是读书人,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情,知识分子一点都没用,读书没用!读了一辈子,不过归到泥巴里打滚。
这宇宙,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属于小偷、土匪之类的,才会做出来。
南怀瑾说。
一个均贫的社会,如果稳定下来,先求农业科技的发展。
农业科技,我们今天还没办法。
你到美国看看,人家的农庄,一望无际,看不到头。
把农业基础打稳,工业发展,再谈商业,再谈国际贸易,那就不同了。
结果,我们由均贫的社会,一下开放了,先盖高楼大厦,土地公有嘛,老板是政府,他能随便卖。
南怀瑾说。
以前的官做得越大,书房越大,下班以后是先进书房。
你们看京戏就知道了,那个做大官的回家,太太在门口,老爷请,夫人请,然后送到书房里了。
现在呢?有些公务员一天两餐应酬,光吃饭,五六个钟头去掉了,哪有时间办公?回来以后,再卡拉OK一搞,完全是OK卡拉了!问题很严重,讲不完。
南怀瑾说。
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
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
观察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南怀瑾说。
你要注意每个经济学家是哪国人,他的立场就站在哪个国家。
现在美国提倡新自由主义,我看这是侵略性的经济。
那些著作都是强盗思想。
我经常讲,你不要看入了世贸,入了后,美国来收购了,美国来参股了,美国来合并了,那是好事吗?你们有没想过啊?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场了
南师说: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
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
社会很怪,就是要乱七八糟,有正有反,才有味道。
平安固然好,但平安就不好玩了
南怀瑾说。
: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作一个人,职业技术则是另外学的。
而且教育从胎教开始,家教最重要,然后才是跟先生老师学习。
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
所以,社会除了政治力量、财富力量以外,还要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南怀瑾说:譬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管天下。
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
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
这是孟子的教育
南怀瑾说:这是一个好像最讲民主平等自由的时代,其实全世界的皇帝姓钱,都是钱做主,以钱来决定贵贱,没钱就没自由。
没有真正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修养、学问修养,有的只是乱七八糟的所谓个性张扬和向钱看。
连科学研究、教育、学术都在听钱指挥,没有精神支柱,一旦失业,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