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三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
清明
《山行》
山行
清明时节雨纷纷,
远上寒山石径斜,
路上行人欲断魂。 白云生处有人家。
借问酒家何处有,
停车坐爱枫林晚,
牧童遥指杏花村。 霜叶红于二月花。
4
5
诵读吟咏
早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8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武帝会昌二年(842)八 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 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 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 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此时南 飞的大雁为“早雁”,诗人目送征雁, 触景感怀。
9
写法鉴赏
《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 什么手法?你能再举出相似的例子吗?
15
• “红尘”一词在诗中有何作用?
• “红尘”写出了专使运送荔枝的速度飞快,使 得地上的尘土飞扬,目的是为了保证荔枝的 新鲜,与“妃子笑”形成对比,揭露了统治 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 中的荒唐之举。
16
• 这首咏史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 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 上。”
“次第”是依次的的意思, 山门被守门者早早地打 开,等候运送荔枝的专 使的到来。可见唐玄宗 对运送荔枝一事的极端 重视,从而表达了唐玄 宗和杨贵妃的荒淫骄逸。
14
• 作者对历史的评价态度主要体现在诗中的哪 一句?这一句在表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 (1) 一骑红尘妃子笑 • (2) 对比手法; 以小见大 。
2
杜牧的诗歌
1)咏史绝句
针对晚唐政治现实的黑暗腐朽,杜牧常用诗 歌品评历史,借古讽今。
《赤壁》、
《泊秦淮》
赤壁
泊秦淮
折戟沉沙铁未销,
烟笼寒水月笼沙,
自将磨洗认前朝。
夜泊秦淮近酒家。
东风不与周郎便,
商女不知亡国恨,
铜雀春深锁二乔。
隔江犹唱后庭花。
3
2)纪行咏物、写景抒怀之作
利用七绝这样短小的体制,创造鲜明生动的 意象,寄寓悠远真挚的情思。
•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 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 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 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 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17
• 写作技巧?
• 借古讽今,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 的感慨,语含讽刺。
• 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 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 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
10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 嘏(gǔ)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__言__绝__句__。这两首都是抒 发__思__乡__之__情___。
21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 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 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大丈夫当应能屈能伸,方能有所作为,方能出人头地。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22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23
——王安石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 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 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 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6
赏析探究 问题一: 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 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为什么?
明确: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 门”,对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2: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 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 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 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 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明确:屈原开创了以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象征 自我高尚情操的先河,以后很多咏物诗都运用 了象征手法,以物自喻,表达诗人心志。
明代于谦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 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 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 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橄榄枝之于和平,松菊之于高洁,杨柳之于离别
18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19
——项羽乌江自刎。
——不是英雄所为。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
知”。
20
——借古抒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 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 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此诗从大处着笔,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 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 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 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明确: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 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 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11
12
过华清宫绝句
(咏史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依次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13
• 请结合诗句,谈谈“次第” 一词的妙用。
7
赏析探究
问题三: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 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明确3:⑴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⑵ 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 处处都有。
问题四: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 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 请说出理由。
明确4: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 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 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 想到它们的无家可归。
杜 牧 诗 三 首
1
了解诗人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进士。一生仕途 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 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杜牧 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 川”。
和李商隐齐名,后人并称“小李杜”。杜 牧以七言律绝见长,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 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