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人教版八上物理实验报告(无答案)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班级:姓名: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要素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将一张白纸对折,展开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竖在在纸上折线们直,且玻璃板与纸面垂直。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入在玻璃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______. 3.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全。
4.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并注意观察蜡烛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5.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6.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并把测量和观察到的现象填表。
记录数据表格:物到平面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第一次第二次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像。
注意事项:1.平面镜用玻璃板替代。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玻璃板与白纸一定垂直。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支蜡烛一定大小相等。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1.平面镜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玻璃板为什么不能用厚玻璃板?2.凸面镜使平行先束_________,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凹面镜使平行光束__________。
(人教版)8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全部)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4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器材刻度尺、课本、长方体、硬币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测量长方体的边长2.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3.测量硬币的直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长方体的长/cm 10.00 10.00 10.00 10.00 长方体的宽/cm 8.02 7.98 8.01 8.00 长方体的高/cm 2.50 2.52 2.51 2.51物理课本长/cm 26.10 26.12 26.10 26.11 物理课本宽/cm 18.00 18.00 18.00 18.00硬币的直径/cm 2.50 2.50 2.50 2.50回答问题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量程2、分度值3、零刻度是否磨损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评语教师签名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5日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器材停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认识停表2.按动停表上的按钮,观察指针的变化,学会使用方法。
3.测量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4.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回答问题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评语教师签名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12日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进一步练习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及刻度尺测长度实验器材秒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实验原理:V=S/t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测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4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4篇实验一: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 探究物体浮沉与密度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量筒;2. 天平;3. 铁块;4. 铝块;5. 铜块;6. 水。
三、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分别测量铁块、铝块和铜块的质量;2. 使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3. 将铁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铁块排开水的体积;4. 将铝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铝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铝块排开水的体积;5. 将铜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铜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铜块排开水的体积。
四、实验数据1. 铁块质量:50g;2. 铁块排开水的体积:40ml;3. 铝块质量:30g;4. 铝块排开水的体积:30ml;5. 铜块质量:20g;6. 铜块排开水的体积:20ml。
五、实验分析1. 铁块、铝块和铜块的质量分别为50g、30g和20g;2. 铁块、铝块和铜块排开水的体积分别为40ml、30ml和20ml;3. 通过计算可得,铁块、铝块和铜块的密度分别为2.5g/cm³、1g/cm³和1g/cm³;4.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浮沉与密度有关,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上浮。
六、实验结论1. 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密度有关;2.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上浮。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 探究欧姆定律。
二、实验器材1. 电压表;2. 电流表;3. 电阻箱;4. 电源;5. 导线。
三、实验步骤1. 将电阻箱接入电路中,调节电阻值;2.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记录电压值;3. 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记录电流值;4. 改变电阻值,重复步骤2和3,记录多组数据。
四、实验数据1. 电阻值:10Ω;2. 电压值:2V;3. 电流值:0.2A;4. 电阻值:20Ω;5. 电压值:4V;6. 电流值:0.2A;7. 电阻值:30Ω;8. 电压值:6V;9. 电流值:0.2A。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方向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观察和研究光的传播方向以及光线的折射现象,提高对光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装置:透明容器、水、半圆透镜、手电筒。
实验步骤:
1. 在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其达到一定的水位。
2. 将手电筒的光源对准半圆透镜的一面,并使光线通过半圆透镜,照射到水中。
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3. 对于入射光线,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方向以及折射方向,记录实验现象。
4. 对不同入射角度的光线重复步骤3,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5.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1. 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方向是直线传播,但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向水的法线方向偏折。
3. 光线传播方向的偏折程度与入射角度、介质的折射率以及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的传播速度有关。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光线在空气和水等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 光线的传播方向会根据不同的介质和入射角度发生改变。
3. 光线从光疏介质(如空气)进入光密介质(如水)时,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
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光的性质和光的传播原理,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到光学设备和光学现象的解释中。
初二实验报告10篇

初二实验报告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实验报告10篇【第1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分虚实..距离.倒正.大小.虚实.位置..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缩小.实象.翼侧..等于二倍焦距.倒立.等大.实象.翼侧..小于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象.翼侧..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正立.放大.虚象.同侧.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第2篇】初二议论文:关于“沟通”的实验报告提出为题:现代社会需不需要与人沟通?做出假设:现代社会需要与人沟通!实验器材:“沟通”颗粒若干、“自闭”溶液100毫升(此种溶液中有害怕、自卑、不敢与陌生人交谈等物质)“自大”溶液100毫升(此种溶液中有看不起别人、高傲、自以为是等物质)“陌生环境”溶液200毫升、催化剂100毫升(可以加速反应时间)。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1(上)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用停表可以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测量对象:长度宽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课本25.8825.9025.9225.9018.2018.2218.2418.22作业本25.6325.6425.6525.6418.1818.1918.2018.192.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单位:秒):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成员xxxxxxxx3.39.29.49.69.4成员xxxxxxxx99.69.49.89.6回答问题:为什么长度测量要估读?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求平均值时,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无实验报告2(上)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报告

Vv2"
实验数据: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
体积Vt/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
积V2/cm3
石块的体枳
V/cm3
石块的密度
p/(gcnr3)
实验感悟: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一一是-种间接测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p = ^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存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
、测固体的体积为V =V2-%O
密度测呈的特殊方法:
'器材:量筒、烧杯2个、天平、细线、石块、水。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水,并用滴管 细致的增减水的质最.直到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石块
七〒〒the的质量和右盘中水的质量相等,即= m石。
一、角大十尢砥码s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得这些水的体积为V水,则水的
质量为m水=P爪V笊,所以石块的质量为m石=m攵=p津水°
4. 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轻轻放入屋筒中,并全部浸没在水面以卜
p/(gcnr3)
实验感悟:
规则固体体枳的测量:叮以通过刻度尺测量其边长、直径等物理量
,再通过体枳公式计算
整形法〈把它整形成长方体、正方 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
、冇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注意事项:
(1、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读出其体积%:
排水法(体积小的)把固体浸没在最筒里的水中,读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耳;(3、计算出固体的体枳V= V2-V]。
]计,所以固体的体^V = Vz%。
I注:这种方法和测量密度人于水的物体体枳情况基本相同。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
3、把蜡烛放在较远处,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的像。
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2f>u>f),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5、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的情况。
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记录所看到的像的性质(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数据记录:|物距 u(cm)|像距 v(cm)|像的性质||||||u>2f|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v>2f|倒立、放大的实像||u<f|/|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验分析: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3、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下: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误差分析:1、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可能存在读数的误差。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没有在同一直线上,可能导致像的位置不准确。
3、实验环境中的光线可能会对成像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验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中的电压
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电压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15V),2个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电池组、开关连接在电路上组成串连电路(注意开关的正确状态)。
3.用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V1。
4.用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V2。
5.用电压表测L1与L2两端的总电压V。
6.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目的正确设计并连接该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电压表(量程3V、15V),电流表(量程:0.6A、3A),待测电阻(10-30Ω),开关,导线,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
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得R=U/I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
3.正确连接电路,调节变阻器到电阻最大值,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流表、电压表有适当的值,并记录此时的电流、电压值
5.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表、电压表的值,测出第二、三组电流、电压值
6.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