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家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广金09行政管理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广金09行政管理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广金08行政管理专政治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班别:姓名:评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1、古典政治学时代的研究主题是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后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

422、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203、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34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835、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137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887、按照政党是否掌握政权可以将它们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和在野党1248、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力的过程。

1719、法治也称“法的统治”,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管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法外特权。

9910、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15311、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9712、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

14713、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是手段。

21614、克林顿和布莱尔政府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将公共政策从以福利分配为核心转向以福利创制为核心。

22815、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系统阐述直接参与的民主思想,他的“人民主权”学说被认为是直接参与制的民主理论的典型代表。

27316、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包括秩序原则、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宽容和理性精神。

25417、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

6218、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27419、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联邦制国家特征的有(AD)
• • • • A .联邦政权与联邦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 B.联邦成员单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C.联邦成员单位一般具有对外进行国际交往的权力 D.联邦和各联邦成员单位都有中央政府机关
3、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因此 (A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际交往的单一主体,地方政府 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国防权和外交权 必须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
国 家
国体
政体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对内职能 对外职能
国家 职能
我国国 家职能
国家使国家权力和管理落实到一切地方和所有的人的模 式,就是国家结构问题。
新课讲授
三、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国 家 的 结 构 形 式
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
我国的国家结构 考: 1、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 2、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种不 同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制度,它们 分别是什么?
旧 课 复 习
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 国 家 制 度 (民主) 民主 与 专政 我国 国体 我国 政体 人民民 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 特点和优点 我国的民主 政治建设 必须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 行使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 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们分别是分封制和集权制。
国 家 结 构 形 式 的 类 型
含义
单一制
特点
代表国家
含义 1 、全国是否只有一个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国家事务 主要是 2、全国是否只有一部宪法作为法律依据 联邦制 特点 3、中央政府是否统一行使外交权
复合制
总之,就在于中央的集权程度的高低 代表国家

国家机构形式

国家机构形式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 -1.区别:(1)含义不同。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政体主要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政权机关的组成方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说,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而国家结构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2)各自模式的选择所受的制约因素有所不同。

政体模式的选择尤其受该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因素(现实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和特定的政治形势)的影响较大,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尤其受该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的影响较大。

(3)与国体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

政体与国体的联系更为密切,它直接受国体的制约;而国家结构形式与国体的关系比政体较为间接,狭义的国家形式甚至不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4)稳定程度不同。

二者虽都具有——定的稳定性,但政体的稳定性相对较弱,而国家结构形式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其历史延续性相对较强。

(5)在国家形式中的地位不同。

政体在国家形式中的地位尤其重要,而国家结构形式虽然也是国家形式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但与政体相比其地位次要一些。

2.联系:(1)二者都属于国家形式即政治制度的范畴,它们合在一起构成国家形式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2)二者作为国家形式都由一定的国体决定,同时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构成、宗教信仰、地理条件以及现实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从而表现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3)二者在模式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中央集权的结构形式往往与君主专制的政体相联系,如我国秦以后的封建社会;而分封割据的国家结构形式则往往与贵族君主制相联系,如我国的周朝以及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一些国家。

高二政治选修一答题模板

高二政治选修一答题模板

高二政治选修一答题模板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国体与政体1.全面理解国家的内涵【答题要素】国家的产生+构成要素+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答题模板】①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从构成要素看,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③从国家的本质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④从国家的职能看,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2.分析利益集团的作用【答题要素】积极作用+消极作用【答题模板】(1)积极作用: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起着充当公民与政府间桥梁的作用。

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2)消极作用①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因为具有消极性和虚伪性。

②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能产生决定性作用,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并为政府腐败提供了土壤。

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因素【答题要素】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答题模板】(1)一个国家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2)同时也要考虑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2.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答题要素】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题模板】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能拓宽民主渠道,反应各阶层的利益,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能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章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

第三章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
地级(设区的市\盟)划分(县)
县级划分(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下列 哪些属于县级地方行政区域?
A.自治县 B.设区的市
C.市辖区
D.旗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二)行政区划建置与区域划分的权限
(《宪法》第62条(12)项、第89条(15) 项、第107条3款) 建置:设立、撤销、更名或隶属关系变更
(一)政体与国体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不
可分割 (二)国体是政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 着政体的存在形态 (三)政体是国体的体现和反映,对国体有 能动的反作用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 权组织形式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成环节
民主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组织全部国家机构 统一协调全部国家机构共同行使国家权力 贯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实 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第三章 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 形式
第一节 国体
一、国体概述
(一)国体概念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当代中国国体
(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突出特点和优点; 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又一主要特色
第一节 国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一节 国体
绝对归国家所有:
既可以归国家、也可以归集体所有: 绝对归集体所有:
第一节 国体
下列哪些自然资源专属国家所有,集体不能




享有所有权? A.矿藏、水流 B.森林、山岭 C.农村的土地 D.城市的土地

第十五章 国家政权结构形式

第十五章 国家政权结构形式

1、自治机关的概念和性质 ①概念:民族自治机关是指在民族自治地方 设立的、行使同级相应地方国家机关职权、 同时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包括自治区、 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 府。 ②性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各自治地方的国 家权力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人民政府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也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第十五章
国家政权结构形式
§1、国家政权结构形式概述 一、国家政权结构政权形式概念与类型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念 国家政权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 所采取的,划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 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 原则和形式。 • 国家结构形式和政治组织形式的关系:纵向 和横向
(二)国家政权结构形式的类型 1、单一制:基本特征 2、复合制:邦联和联邦两种形式。 二、我国的国家政权结构形式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1、我国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具体表现 2、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②民族原因; ③社会稳定的需要;④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单一制国家政权结构形式的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三、行政区划 (一)概念:行政区域划分,简称行政区划, 是指国家把自己的领土依据一定的原则划 分成为若干大小不同、层次不同的区域, 建立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以便进行管理 的一种领土结构。 (二)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宪法第30、31 条的规定
(三)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 1、由全国人大审批的事项; 2、由国务院审批的事项;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的事项;
4、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的撤销、 更名、驻地迁移,由依法批准设立该派出 机关的政府审批。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的政治制度:国体,政体和国家结构

国家的政治制度:国体,政体和国家结构

国家的政治制度:国体,政体和国家结构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为了要实现其统治,统治阶级总是要建立某种形式的政权,在政权形式中,既包括政治制度,也包括国家的结构。

(一)国体国体是指国家的本质,它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在各阶级社会中,有不同的阶级,其地位亦各有不同,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国体。

在奴隶制社会中,有奴隶主与奴隶阶级。

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甚至对奴隶进行人身残害,实行的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

其国家的国体就是奴隶制国家。

我国的夏、商、周三代就是奴隶制国家。

夏、商实行的是奴隶主神权政治制度,而周实行的是奴隶主宗法贵族政治制度。

在西方的古希腊城邦国家中,雅典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而斯巴达则是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制度。

而古罗马,前期实行的是奴隶主贵族共和制度,可是,后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共和国变为帝国,实行的是奴隶主军事独裁政治制度,开始是元首制,后为君主制。

在封建社会,国家是地主阶级掌握政权,在地主剥削农民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对农民实行专政的政治制度。

我国从秦直到清末,两千多年间,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欧洲,封建时期亦是君主制。

不过,早期封建领主势力强大,在其领地内,享有至高的权力。

君主形式上是一国之主,但其统治权还仅限于其自己的领地;后来,君主权力增加,但僧俗各界参与等级会议,对君权起了一定制约作用,形成等级君主制;最终则形成专制君主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实行专政,就主权归属而言,有君主制与共和制。

从上所述,国体有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些统属于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现在还有一种由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专政的国家,它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类,而属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二)政体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但是,政体既然是形式,它必须与国体相适应,这是政体一个方面。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其具体表现,就是郡县制的存在。

一种政体是否属于中央集权制,关键在于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

如果中央与地方间只有松散的政治联系,地方政权有较大的独立性,就不是中央集权,而是分散割据;如果二者间有紧密的政治联系,地方严格服从中央政令,就是中央集权。

战国、秦、汉以后,我国郡县官吏由中央政权任免、调迁,向中央政权负责,在政治、法律、军事上服从中央政令,所以体现了中央集权精神。

西方很多国家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只有到十三至十五世纪时,才开始产生了中央集权的倾向。

东方国家一般多具有中央集权制形成较早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情况与西方迥然不同,原因亦与东方其他各国互异,我们还是应当就中国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

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较早呢?直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与东方处于沙漠地带的国家相同,也是由于大规模灌溉工程的兴修迫切需要集中统治的政府进行组织,所以产生了中央集权制。

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与东欧国家相同,是为了抵抗附近民族的进攻,捍卫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的经济基础是所谓封建土地国有制。

实际上,世界各民族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既然各不相同,那末,中国封建社会确立这一政体形式的原因也可以和各国都不一样。

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还在于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

仔细分析起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包括下述两个方面:第一,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决定不同性质的上层建筑。

运用这一理论解决国家性质问题,就是要看政权归哪个阶级所掌握。

第二,经济基础的形式能够决定上层建筑的形式,当经济基础的本质不变,形式改变时,上层建筑也可以本质不变,形式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政治学概论
论文题目:我国的国家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
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学生姓名 xxx
专业公共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 xxx
学号 xxx
学习中心 xxx
2012年10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我国的国家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内容提要:本题主要参照我国宪法,联系我国历史与现实,分析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与政体。

政体又称政权的组织形式,分析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政体.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

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单一制,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政体。

政体又称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的一定组织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种形式与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具体来说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管。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尽管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作为国家权力集体所有者,不可能人人都直接行使权力,而必须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因此人民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
力的。

国体和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统一的。

任何一种国体都要采用一定的政体才能实现起统治阶级的任务。

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适应国体,表现国体,为国体服务,并对国体起巩固作用。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是国家性质或者国家阶级本质的反映,它确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体问题也就是谁掌握国家统治权的问题,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

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普通行政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

单一制的国家特征我国都具备: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套统一的中央机关体系;公民只有一个国籍;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唯一国际法主体;地方所行使的权力源于中央通过立法的授予。

我国的单一制又有自己的特点:我国没有实行一般意义上的地方自治制度,中央和地方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地方在法律上不具有与中央平等的地位与资格。

为处理多民族的关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以自治权。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建立了特别行政区,允许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我国的各省、直辖市、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均为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地方政权必须服从中央政权领导,在中央政权领导下行使其职权。

中央和地方职权有明确分工。

在我国,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划分是遵循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一方面,凡属全国性的、由中央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地方必须执行,地方要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的权威。

另一方面:凡属地方性的问题,均由地方自主安排,中央不能越俎代疱。

只有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才能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不要把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当成自主权自治权与自主权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大不相同,自主权是指国家主权,国家主权不能分割,在我国能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只能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

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政府授予的,特别行政区只能在中央政府领导下行使其权力。

“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非完全自治。

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二者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特别行政区必须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
领土完整,维护宪法规定的国家国体和政策。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一是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的全局性利益与地方的局部性利益,国家的全局性问题与地方的区域性问题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这一关系的目标和原则,是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有利于解决全局性问题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有利于解决区域性问题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控权的集中,又要有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的必要的自主权,从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关键是:发挥两个积极性。

依据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关键就是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二是中央和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中央和地方的适度分权要兼顾到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既要实行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自主权力。

具体说来,在中央权力配置方面,实行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的权威。

这就是说,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方面,凡涉及国家的全局利益,属于全国性并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决策和贯彻实施的问题,必须由中央决定。

地方必须服从中央,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并且应该积极有效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

在地方权力配置方面,中央赋予地方以处理涉及区域性问题和利益的权力,即凡属地方的问题,由地方政府机关自主安排和处理。

影响因素:一是历史原因。

我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建立的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尽管也曾有过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时间较短,而国家统一的局面则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长期的历史传统,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二是民族原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状况和民族关系决定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不适宜采取联邦制,而应该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主要表现:一是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状况,决定了建立单一制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二是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状况,决定了建立单一制有利于民族团结;三是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建立单一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四是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形势,决定了建立单一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总之,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既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民族状况的必然要求,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郁淦,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新特点,社会科学研究,1986,06
[2]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