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赛论文最终.

合集下载

大学生电赛小车报告论文

大学生电赛小车报告论文

大学生电赛小车报告论文1. 引言电赛小车是一种基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移动装置,具有自主导航和环境感知能力。

电赛小车比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团队设计的电赛小车以及相关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2. 设计与实现我们的电赛小车采用了基于Arduino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在硬件方面,我们使用了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电机驱动模块等组件,以实现环境感知和自主导航功能。

在软件方面,我们编写了一段嵌入式C语言代码,实现了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小车的运动控制和决策逻辑。

3. 实验过程与结果为了验证我们设计的电赛小车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测试了小车的环境感知能力,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将其显示在电脑上。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传感器系统能够准确地检测到障碍物并给出相应的提示。

接下来,我们测试了小车的自主导航能力。

我们给定了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小车需要自主规划路径并沿着路径行驶到终点。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的小车能够根据传感器数据和预设的决策逻辑,有效地规划路径并顺利到达终点。

最后,我们评估了小车的运动控制性能。

我们测试了小车的速度、转向能力以及对于突发情况的响应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小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动作,并且对于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

4.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电赛小车的设计与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移动机器人方面的应用。

我们的小车具备了良好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导航能力,以及可靠的运动控制性能。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小车的速度和精确度,并且引入更多传感器和算法,以适应更复杂的环境和任务。

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为电赛小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 J. Smith,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rduino-based Racing Car for University Electronic Competition," Journal of Robotics, vol. 10, no. 2, pp. 156-168, 2020.[2] L. Johnson, "A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utonomous Mobile Robots in a Racing Compet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 vol. 15, no. 4, pp. 45-56, 2019.[3] K. Brown, "Development of a Low-cost Racing Car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vol. 65, no. 3, pp. 236-243, 2018.。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论文完整版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论文完整版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论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设计竞赛风力摆控制系统(B题)【本科组】参赛队号:20150262风力摆控制系统(B题)摘要风力摆系统是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和自然不稳定的系统,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

本设计分五个模块,即风力摆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显示模块、电源模块、人机交互模块。

风力摆模块由三个直流风机成等边三角形相对而立,成为驱动风力摆的唯一动力。

单片机控制模块以飞思卡尔K60芯片作为控制核心。

显示模块有两个,一个是OLED显示屏,另一个是当完成每项任务时发光二极管会有明显的提示。

电源模块使用LEG-1117-3.3和TPS7350来搭建,给系统提供稳定的供电。

人机交互模块中每项操作可通过拨码开关与按键完成。

本设计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性能稳定,用户界面友好。

关键词:直流风机;风力摆;K60系统板ABSTRACTThewindpendulumsystemisanonlinear,strongcoupling,multi-variableandunstablesystem.Itisacombinationofmanyfields,suchasrobotics ,controltheory,computercontrol,andmanyothertechnologies.Thedesignisdi videdintofivemodules,thewindpendulummodule,single-chipmicrocomputercontrolmodule,displaymodule,powermodule,human-computerinteractionsystem.WindpendulummodulebythreeDCfanintoanequilat eraltrianglerelativestanding,becometheonlypowerwinddrivenpendulum;MCU controlmodulebasedonthesinglechipcomputerasthecore,byCarlK60chipasthe controlcore;displaymodulehastwo:AisOLEDdisplay,theotheraiswheneachtas kiscompleteLEG-1117-3.3andTPS7350tobuild,toprovideastablepowersupplysystem.Eachoperationc anbedonebydialingthecodeswitchandthebutton.Performanceindicatorsmeett hedesignrequirements,theworkisreliable,userfriendlyinterface. Keywords:DCfan,Thewindpendulum,K60目录摘要 (I)ABSTRACT (I)目录 (II)1.引言.................................................. (1)2.方案比较与论证......................................................... (1)2.1方案比较................................................................... (1)2.2方案选定................................................................... (2)2.3方案论证................................................................... (2)3.系统硬件设计......................................................... . (2)3.1系统机械制作................................................................... .. (2)3.2核心系统控制模块................................................................... (2)3.3电源模块................................................................... (3)4.系统软件设计......................................................... . (3)4.1程序框图................................................................... (3)4.2系统控制图................................................................... .. (4)5.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 (4)5.1测试仪器................................................................... (4)5.2测试方法................................................................... . (4)5.3测试结果................................................................... (5)6.测试分析与总结......................................................... . (6)参考文献......................................................... (6)附录1装置机械安装图................................................................... . (7)附录2主要元器件清单................................................................... .. (8)1.引言在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某一理论的正确性及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需要一个按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去控制一个典型对象来验证。

电赛论文最终.

电赛论文最终.

帆板控制系统设计(F题)摘要:本系统以单片机STC12C5A48S2为控制核心及数据处理核心,采用加速度传感器MMA7260作为角度检测的核心器件,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帆板控制系统。

以L293构成电机的电路,通过对风扇转角的控制,调节风力的大小,改变帆板的转角θ。

可以通过键盘设置帆板转角0~60o,并在LCD上实时显示θ。

使用了PID算法,使系统能快速达到稳定。

由于采用了低功耗单片机,并且使用了一些高性价比、低功耗的器件去设计电路,因此本放大器具有成本低,功耗小,性价比高的优点。

关键词:控制系统;角速度传感器;单片机;PID;一、方案比较与选择题目分析:综合分析题目要求,转动帆板时,实现实时显示角度,且能够通过键盘控制风力,是本题的最大难点,也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另一难点是使帆板转角达到60o。

要得到更好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整个电路的设计中,要考虑其成本。

1、数据处理和控制核心选择方案一:采用DSP最小系统板。

即由DSP来实现电机的控制、传感器信号采集和人机界面控制等功能。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STC12C5A48S2最小系统板。

即由单片机STC12C5A48S2实现整个系统的统一控制和数据处理。

本系统不涉及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复杂处理,虽然方案一控制更灵活更方便,但DSP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且系统规模大,成本高。

而单片机STC12C5A48S2是一种8位低功耗微、高性能处理器,具有丰富的片上外设和较强的运算能力,且可串口编程,使用十分方便,性价比高。

综上所述,故采用方案二。

2、角度传感器的比较与选择方案一:角度传感器KMZ41与信号调理芯片UZZ9001组成的角度采集模块。

KMZ41与信号调理芯片UZZ9001一起,能够对180°范围内的角度信号进行测量,并利用SPI方式提供11位的角度信号输出。

调试繁琐,且电路稳定性差。

方案二:采用MMA7260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电子设计竞赛论文范本

电子设计竞赛论文范本

数控直流电流源(F题)摘要:本系统采用电流采样反馈调整控制技术,控制过程是利用LM741组成恒流源,结合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最小控制系统,D/A转换电路等构成闭环系统。

通过采样将实际值输出到单片机,由单片机进行比较调整,控制电流输出。

由于使用了电流采样反馈调整控制技术,该系统具有可靠性好,精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数控电流源,AT89S52单片机,反馈控制,LM741Numerical Control DC Current SourceAbstract: Employing the feedback adjusting technique with current sampling .The closed loop system consists of the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LM741, amplifier circuit, AD574 converting circuit, the processing by One-chip computer, and DAC7513 converting circuit. The One-chip computer is used to compare, adjust, control the current output by the real outputs sampling feedback. The system features good responsibility and high accuracy with the feedback adjusting control technique by current sampling.Key words: Numerical Current Source, AT89S52, feedback control, LM741一、方案论证与比较数模转换器D/A 与度不高。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论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论文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易照明线路探测仪〔K题〕【专科组】2013年9月7日简易照明线路探测仪〔K题〕【专科组】【摘要】本简易照明线路探测仪的设计是根据通电导线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情况下,利用探测其磁场的方法,通过对通电导线所产生的磁场使探测磁头产生电压,对此探头电压进行采样放大,使其输出一定大小的波形,通过驱动蜂鸣器示意,从而到达对通电线缆的探测。

该系统能够对60W白炽灯和11W节能灯通电导线所产生的微弱磁场进行探测,从而到达对带电线缆的扫描、记录带电线缆的走向。

在探测结束后,该系统保存线缆位置方格序号,而且在必要时候能够随时查阅线缆位置走向。

而且该系统对没有带电线缆走过的位置,探测仪不对地球磁场所产生的影响使系统产生误报,从而可以准确到达了检测指定位置是否有带电线缆,是理想的简易照明线路探测仪。

【关键词】照明线路;磁场;探测仪[Abstract] the design of simple lighting circuit detector is based on the electrical wire in electric current produces a magnetic field principle, using the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magnetic field, by which produces to the electrified wire magnetic field makes the detection head generates a voltage, this voltage sampling probe amplification, so that the output of a certain size by driving waveform, buzzer hint, so as to achieve the detection of power cable. The system is capable of weak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the 60W lamp and 11W lamp wire to detect, so as to achieve the charged cable scanning, recording live cable. In the end position detection, cable box number to save the system, but also can access at any time to cable position when necessary. And the system of no electric cable through the position, effect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detector does not generate false positives generated by the system, which can accurately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detection whether charged cable, is a simple lighting circuit ideal detector.[keyword] lighting circuit; magnetic field; detector目录1 系统设计要求 (1)1.1 任务 (1)1.2 设计相关要求 (1)2 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 (2)2.1 控制模块................................................... .............. .............. .. (2)显示回放模块 (3)探测模块 (3)3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4)系统传感器的选用分析 (4)传感器 (4) (4) (4)原理计算 (4)4系统电路与程序设计 (5)电路的设计 (5)4.1.1 系统总体框图 (5)4.1.2 探测子系统框图与蜂鸣器电路图 (5)4.1.3 键盘输入子系统与显示电路原理图 (6)4.1.4 电源.与单片机最小系统 (7)4.2 程序的设计 (7)程序功能描述 (7)程序流程图 (8)5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9)测试方案 (9)测试条件与仪器 (9)测试结果及分析 (9)测试结果(数据) (9)测试分析与结论 (10)6 结论与展望 (10)参考文献: (10)附录: (11)附录1:电路原理图 (11)附录2:源程序 (12)简易照明线路探测仪〔K题〕【专科组】1系统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具有显示器的简易照明线路探测仪,能在厚度为5mm的五合板正面探测出反面2根照明电缆的位置,电缆的布线如图1所示。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论文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竞赛,这是电子工程技术相当重要的一个指标。

由于电子行业日益快速发展和愈加的成熟,许多企业都很重视这个赛事,因为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论文成果在电子行业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针对这些情况,本文主要就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论文进行讨论。

首先,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论文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内容。

比如说,这些论文可以是理论性的工作,也可以是实验性质的工作,还有一些是针对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产品。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论文,论文的质量决定着最终赛事的赢家。

因此,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性,而其质量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接着,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论文需要经过很多层的审核。

一般说来,一个论文的审核过程种类繁多、程序复杂,需要通过打磨和精心制作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审核流程包括设计方案设计及合理性的评估,电路、机械、软件等部分设计。

这些评价可能涉及到实现性,工艺性、稳定性、故障率数学模型分析等多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论文审核是一个科学、严谨和细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评估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评估标准去进行评估。

第三,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论文需要达到一定的创新性。

在这个行业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设计的创新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性,即在制造工艺、产品设计、系统结构、产品性能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是市场创新性,即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和生产适用的产品。

在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了解市场需求,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最后,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论文的撰写需要有非常高的学术素养和智慧。

这个行业对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实力的设计师投入了巨大的支持和奖励,因此,论文的撰写质量至关重要。

在撰写论文时,首先要熟悉和了解所研究的对象,同时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还需要注意数据和图表的清晰度和规范性、论文样式的规范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电赛论文

电赛论文

开关电源模块供电系统的设计报告摘要该设计由三个模块构成:DC/DC稳压变换器(共2个)、电流电压检测、过流保护。

24V电压输入两个并联的DC/DC模后经过降压稳压后输出8V的并联电压,而两模块之间的电流比值的切换则通过单片机控制数字电位器来实现,整个设计主要以单片机做为控制器,在保持输出电压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控制DC/DC 变换器稳压来控制两个DC/DC模块的电压精确输出值,。

并且在负载端接入电流保护电路和电压电流检测电路,通过ADC0809将模拟信号的电压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且经过单片机后将当前的电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屏上。

关键字: DC/DC 数字电位器单片机ADC0809abstractThe design consists of three modules : dcdc voltage converter ( 2 ), current and voltage detection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24V voltage entered two a parallel of dcdc die Hou after Buck Regulator Hou output 8V of parallel voltage , and two module Zhijian of current ratio of switch is by single tablets machine control digital potentiometer to implementation , entire design main to single tablets machine do for controller , in keep output voltage does not variable of premise Xia by control dcdc transform device regulator to control two a dcdc module of voltage accurate output value , . And access 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s and voltage at the load end current detection circuit, through the adc0809 voltage of the analog signal into digital signals, and after SCM adds the current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values are displayed on the LCD.Keywords : DC/DC Digita Potentiometers SCM adc0809一、方案论证1. DC/DC变换器模块:方案一:电路采用简单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控制电路芯片由TL494组成。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论文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论文报告

放大器的应用[摘要]集成运放裨上是一种高增益直流放大、直流放大器既能放大变化极其缓慢的直流信号,下限频率可到零;又能放大交流信号,上限频率与普通放大器一样,受限于电路中的电容或电感等电抗性元器件。

集成运放和外部反馈网络相配置后,能够在它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建立起种种特定的函数关系,故而称它为“运算”放大器。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目标:使用一片通用四运放芯片LM324组成预设的电路,电路包括三角波产生器、加法器、滤波器、比较器四个设计模块,每个模块均采用一个运放及一定数目的电容、电阻搭建,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最终实现规定的电路要求。

[关键词]运算放大器LM324、加法器、滤波器、比较器目录一、设计任务 (1)二、设计方案及比较 (2)1. 三角波产生器 (2)2. 加法器 (2)3. 滤波器 (2)4. 比较器 (3)三、电路设计及理论分析 (3)四、电路仿真结果及分析 (4)1.U端口 (4)1o2.U端口 (4)1i3.U端口 (4)2i4.U端口 (4)2o5.U端口 (4)3o五、总结 (4)一、设计任务使用一片通用四运放芯片LM324 组成电路框图见图1(a),实现下述功能:使用低频信号源产生Hz f V t f u i 500)(2sin 1.0001==π的正弦波信号, 加至加法器的输入端,加法器的另一输入端加入由自制振荡器产生的信号1o u ,1o u 如图1(b )所示,1T =0.5ms ,允许1T 有±5%的误差。

图中要求加法器的输出电压11210o i i u u u +=。

2i u 经选频滤波器滤除1o u 频率分量,选出0f 信号为2o u ,2o u 为峰峰值等于9V 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无明显失真。

2o u 信号再经比较器后在1k Ω 负载上得到峰峰值为2V 的输出电压3o u 。

电源只能选用+12V 和+5V 两种单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

不得使用额外电源和其它型号运算放大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帆板控制系统设计(F题)摘要:本系统以单片机STC12C5A48S2为控制核心及数据处理核心,采用加速度传感器MMA7260作为角度检测的核心器件,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帆板控制系统。

以L293构成电机的电路,通过对风扇转角的控制,调节风力的大小,改变帆板的转角θ。

可以通过键盘设置帆板转角0~60o,并在LCD上实时显示θ。

使用了PID算法,使系统能快速达到稳定。

由于采用了低功耗单片机,并且使用了一些高性价比、低功耗的器件去设计电路,因此本放大器具有成本低,功耗小,性价比高的优点。

关键词:控制系统;角速度传感器;单片机;PID;一、方案比较与选择题目分析:综合分析题目要求,转动帆板时,实现实时显示角度,且能够通过键盘控制风力,是本题的最大难点,也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另一难点是使帆板转角达到60o。

要得到更好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整个电路的设计中,要考虑其成本。

1、数据处理和控制核心选择方案一:采用DSP最小系统板。

即由DSP来实现电机的控制、传感器信号采集和人机界面控制等功能。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STC12C5A48S2最小系统板。

即由单片机STC12C5A48S2实现整个系统的统一控制和数据处理。

本系统不涉及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复杂处理,虽然方案一控制更灵活更方便,但DSP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且系统规模大,成本高。

而单片机STC12C5A48S2是一种8位低功耗微、高性能处理器,具有丰富的片上外设和较强的运算能力,且可串口编程,使用十分方便,性价比高。

综上所述,故采用方案二。

2、角度传感器的比较与选择方案一:角度传感器KMZ41与信号调理芯片UZZ9001组成的角度采集模块。

KMZ41与信号调理芯片UZZ9001一起,能够对180°范围内的角度信号进行测量,并利用SP I方式提供11位的角度信号输出。

调试繁琐,且电路稳定性差。

方案二:采用MMA7260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这个三轴加速度计用的是Freescale (飞思卡尔)公司生产性价比高微型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MMA7260芯片。

用三轴加速度计利用重力分量换算原理,来测量角度与其他数字量倾角传感器相比自然要精准许多,因为模拟量的,可将电压值换算对应倾斜角度值,所以在许多需要测量角度的场合,非运动的条件下,不妨可以试试使用加速度计。

综上所述,采用方案二,电路集成度高、控制方便、易于用单片机处理。

3、显示系统的比较与选择方案一:用数码管进行显示。

数码管由于显示速度快,使用简单,显示效果简洁明了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本题中要同时显示两个方向的倾斜角度,用数码管无法显示如此丰富的内容。

方案二:用LCD液晶进行显示,由于其显示清晰,内容丰富、清晰,信息量大,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本系统要显示的内容较丰富,采用方案二。

二、总体方案设计及系统方框图本设计由角度传感器,经单片机控制器采集角度信息,再由单片机控制信号到驱动板,以调节风扇的转速,从而控制帆板的角度。

根据设计要求,此系统难点在于角度传感器的选取,及对于流体力学控制。

因此,为能够检测到角度,本系统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利用重力分量,从而得到帆板的角度。

对于自动调节帆板的角度,是由风扇的转速决定,而风扇是直流电机,对于直流电机的调速,本设计的驱动方式采用双H桥并联,控制信号上采用了PWM的调节方式,并可以调节电机运行在四象限。

由于系统设计各数据的难以测量,如风叶片与风流大小,风向的扩散性等因数。

为了能够在自动稳定在设定的角度内,本设计采用PID的算法,通过试验方法,可以从采样频率,及调节PID 三个参数中,方便找到合适的值,以快速控制帆板到达设定的值。

图2-1 系统总体框图三、理论分析与计算帆板系统控制算法采用了PID 算法,包括3个部分:测量、比较和执行,即把测量得到的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然后用合格误差纠正调节控制系统的响应。

PID 控制算法是建立在经典控制理论上的一种控制策略。

PID 控制算法能够在保证基本不影响系统稳定精度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很好的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PID 控制器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图3-1 PID 控制器原理框图系统主要由PID 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它根据给定值)(t r 与实际输出值)(t m 构成控制偏差,将偏差按比例、积分和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PID 的图形表达式:⎥⎦⎤⎢⎣⎡++=⎰dt 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Dti p )()(1)()(0上式中i T 为积分时间常数,d T 为微分时间常数,p K 为比例系数,)(te 为误差项,)(t u 为控制量。

若令采样时间为T ,离散控制算法为:[]⎭⎬⎫⎩⎨⎧--++=∑=)()()()()(0T kT E kT e T T jT E T TkT e K kT u dkj ip 上式中T 是采样周期,必须足够小,以保证系统有一定的精度,i T 为调节器的积分时间,d T 为调节器微分时间,p K 为调节器的比例系数,)(k e 为第k 次采样时的偏差值,)(k u 为控制量。

采用增量式PID 进行控制,由)()()(T kT u kT u kT u --=∆,可得到如下式子:[][])2()(2)()()()()(T kT e T kT e kT e K kT e K T kT e kT e K kT u d i p -+--++--=∆上式中)(kT e 为第k 次与中心位置的偏差程度,)(T kT e -、)2(T kT e -分别为1-k 、2-k 次误差项,以此算法为基础,很容易用C 语言编写出控制算法程序。

图4-2 MMA7260三轴加速度计的结构图G1和G2两位数字量输入4种组合代表4中量程。

G1 G2 量程选择灵敏度选择0 0 1.5g 800mV/g0 1 2g 600mV/g1 0 4g 300mV/g0 1 6g 200mV/g通过实验,可以输出测得的模拟值,然后通过将模拟值转换成电压值再参考MMA7260芯片手册就可以得知物体的姿态或者角度了。

将X、Y、Z三接口分别接到单片机的模拟0、1、2接口,EN使能和3.3V短接。

3、控制电路本设计采用的单片机为STC公司型号为:STC12C5A48S2的单片机,其中35个IO口分配为:P0与P4.4-P4.6为1602液晶显示的接口,P2接4*4的矩阵键盘,接角度五、程序设计本系统设计可分为四种模式:1,风扇不转,调节帆板,可以显示角度;2,控制风扇转动,调节风扇量,实时显示角度;3,输入一个设定的角度;4,根据设定角度,由系统自动调节风扇,把帆板吹动到设定角度,并保持平衡。

因此,为系统设计的4*4矩阵键盘,4种模式,分别由键盘上的“A”,“B”,“C”,“D”。

设计程序入口。

图5-1 主程序流程图六、测试数据与结果分析1、测试仪器及型号数字示波器Tektronix TDS 1002;直流稳压电源CALTEK-CA17303D;三位半万用表UT33D;量角器;秒表2、测试方案安装好硬件,接通电源,风扇开始以小转速转动,此时,帆板角度几乎不变化,然后,按下加速键,调整帆板的角度,帆板实际转角与液晶显示的角度进行比较,得出实验数值。

3、测试结果①基本要求测试当风扇页面与帆板的距离d=10cm 时,通过键盘控制风力大小,使帆板转角 在60范围内变化,实际值、测量值和偏差如下表:0~0②发挥部分测试60当间距d在7~15cm范围内任意选择,通过键盘设定帆板转角,范围在0~0变化,测试结果如下表:⑴d=7cm时的测试结果⑵d=11cm时的测试结果⑶d=15cm时的测试结果3、测试结果分析从测试数据结果来看,所有测试结果精度都较高,误差极小。

在d=15cm时,误差只有。

本系统能够达到这样的高精度,首先是由于本系统PID自动调节功能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误差。

七、总结本帆板控制系统完成了题目中所有的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的要求,本设计的亮点是在设计中运用到了PID调控方法,此方法在系统中能很好的消除系统性的误差,使得精确度更高。

同时本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在控制风力方面,运用键盘控制的同时辅助以电位器控制,这样在调节范围方面更加精确。

整个系统的设计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八、参考文献[1] 曹宇;翁惠辉;陈永军;冯定;. 基于dsPIC30F4013控制器旋转角度检测系统的研究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2] 余梦迪,董明亮,马彦文,孙立. IAM-1智能测角仪的研制 [J]. 矿冶工程, 1994.03[3] 邓宏贵;吴让亮;施佳佳;. 数字角度传感器在建筑角度测量仪中的应用 [J]. 传感技术学报, 2010.08[4] 王启东,陈纯坤. 激光动态角度测量系统研究 [J]. 光子学报, 1995.01[5] 夏晓晶. 单片机实现的仿人智能PID控制器[D]大连海事大学, 2004 .[6] 李名慧. 智能PID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D]天津大学, 2006 .[7] 纪佳彤. PID自整定控制仪的研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 2008 . 附录12、主程序include<STC12C5A.h>#include"1602.h"#include"AD_UART.h"#include<math.h>#include <string.h>#include <stdio.h>#include"keyboard.h"#include<math.h>double SetPoint; // 设定目标 Desired Value double Proportion; // 比例常数 Proportional Const double Integral; // 积分常数 Integral Const double Derivative; // 微分常数 Derivative Const double LastError; // Error[-1]double PrevError; // Error[-2]double SumError; // Sums of Errorsint pre_speed=0;int pre_angle=0;float M_pid=0;sbit EN1=P3^3; //与驱动板的接线,对应L293驱动板上的6个信号sbit IN1=P3^4;sbit IN2=P3^5;sbit LED=P3^6;sbit beed=P3^7; //定义了蜂鸣器与单片机的连接sbit GS1=P1^3;sbit GS2=P1^4;sbit SLEEP=P1^5;int speed_R=0; //定义电机的速度,有正负之分,为正是,正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