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游泳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年代:现代作者: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水调歌头·游泳》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游泳》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赏析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

毛泽东稍加改动,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

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

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

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

“今日得宽馀”是上阕的感情基调,是对这次游泳的总括。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了上阕的结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毛泽东游泳之际见长江逝水,联想而及孔子的话,然后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

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shi)者如斯夫!
水调歌头·游泳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
• 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 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 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 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湖南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人之一。
水调歌头·游泳
• 《水调歌头· 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 方,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 在1957年1月的《诗刊》上。
水调歌头·游泳
词中释义: 1.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舒,舒展,开阔。武昌一带 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 “楚天”。 2. 宽馀(yú):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孔 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4. 风樯(qiáng):指帆船。樯,桅杆。 5. 龟蛇:指龟山、蛇山。 6.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 7. 天堑(qiàn):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难以逾越。
水调歌头·游泳
• 这首词的大意:
⁻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 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 闲庭,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大桥 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我还要在长江西 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 库。神女如果当时还在,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
龟蛇二山静静伫立,
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
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
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
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
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赏析】
自唐宋以来,词家名作颇多,但以游泳为题的还从未有过,这首词取材独特,辞采新颖,“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世界观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革命气魄!毛泽东曾经说过:“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买,大,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他一下,也没有什么。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译文
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向群众招手刚饮过长沙的水,
现又吃了武昌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
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
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
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连。
孔子在岸边叹道:
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
江风帆飘荡,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
《水调歌头
·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下面是关于《水调歌头游泳》原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游泳
【作者】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上阕的结尾两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了《论语》中的这两句话,借以说明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世间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同时勉励人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第二层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 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在对长江大桥展望的基础上, 在对长江大桥展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 了在长江上游修建拦河大坝伟大工程的畅想
这三句纯属想象,这一想象比前者更大胆、更绚 丽。这样写可以进一步展示宏伟的远景建设,表 现中国人民治理长江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为下 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 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所感 的描写和层层联想, 的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 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 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
“截断”坚决有力,表现 截断”坚决有力, 截断 出改造自然的豪迈气魄。 出改造自然的豪迈气魄。
“更”字,把作者雄 更 心壮志提到一个新的 高度, 高度,展示宏伟的远 景建设
三峡工程
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 三峡 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 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 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 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 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组成全长192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 公里。 组成全长 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 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三峡工程。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 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 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 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 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 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的一首佳作。

毛泽东对长江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把浩瀚的长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多次畅游长江。

本词便是毛泽东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词的下阕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瑰丽图景,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

《水调歌头游泳》课件

《水调歌头游泳》课件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
• 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当时国内农业、 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快速发展。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 十分喜人。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 南方,5月29视察了广州,30日视察了长 沙,31日来到武汉。在武汉期间3次畅游 长江。这首词是畅游长江之后所写并把 自己的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
巧妙地交代自己的行踪
《水调歌头游泳》
第二层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水调歌头游泳》
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 望,觉得楚地天空十分开阔。
“横”字写出了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气魄。 “舒”既写所见又写所感。景情交融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上阕 译文
刚刚离开了长沙,又来到了武昌。 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 楚地的天空十分开阔。任凭风吹浪打, 胜过在清净的庭院里随意散步,今天 真正有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孔子说: “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 啊!”
《水调歌头游泳》
第一层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上阕小结
▪本词上阕写游泳,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 抒发了作者迎风战浪,急流勇进的革命豪情。 并激励人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图强, 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推荐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推荐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推荐 诗人借用这首词, 是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 加速建设自己的 国家。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 游泳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 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 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译文: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 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 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 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神女峰)如果当时还在,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注释: ⑴游泳:1956 年 6 月,诗人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⑵长沙水:1958 年 12 月 21 日诗人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 沙水水无沙。

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 ⑶武昌鱼: 据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记载, 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 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 昌鱼。

”这里化用。

武昌鱼, 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 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⑷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

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 所以诗人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舒, 舒展, 开阔。

柳永词 《雨霖铃》 : “暮 霭沉沉楚天阔。

”诗人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 “游长江二 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

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 为宜。

” ⑸宽馀(yú):字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
游泳
注释:
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向群众招手,刚饮过长沙的水,现又吃了武昌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连。

孔子在岸边叹道: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导入:播放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毛的水调歌头游泳。

赏析: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
逸兴。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

“饮”“食”两个生活细节相映成趣,显得兴致勃勃;“水”“鱼”两种富有特色的湘湖风物,写来则亲切如见,情意拳拳。

接着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现。

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

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地的恢宏气度。

这句话写游泳时所见。

极:尽。

楚天:楚地的天空。

大意是:横渡波涛汹涌
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觉得楚地十分开阔。

提问:“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舒”字既写诗人所见,又写诗人所感。

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

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

“今日得宽馀”是上阕的感情基调,是对这次游泳的总括。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了上阕的结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毛泽东游泳之际见长江逝水,联想而及孔子的话,然后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

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

词的下阕展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阙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

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

前两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10月初,这首词写于1956年6月初,这两句好诗是怎样写出来的?读了这两句诗为什么会感到气势磅礴?
明确:这两句诗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想象的产物。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重要
手段之一。

丰富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诗人激情的产物。

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飞”字,使两句诗显得气势磅礴。

它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释义:还要在西江建起一道拦江大坝,拦住巫山山脉的雨水,让高峡出现一个波平浪静的人工湖。

提问:这三句与前面两句在程度上有什么不同?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前面两句虽然写的是想象中的事,但长江大桥毕竟已在紧张地进行施工;后面三句纯属想象,至今尚未成为现实。

这一想象比前者更大胆、更绚丽。

这样写可以进一步展示宏伟的远景建设,表现中国人民治理长江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释义:那巫山神女大概还健在吧,她眼看这些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提问:化用这些神话传说对表述主题和创造意境起什么作用?
明确:化用这些古老、美丽的神话传说,可以衬托出人间的巨大变化,起到
点明主题的作用。

同时,使意境更加瑰丽、宏阔
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所感的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全词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歌。

在词里各种景物,历史神话等融贯着社会主义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