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练习:沁园春·长沙(解析版)

核心素养练习:沁园春·长沙(解析版)

1. 沁园春·长沙核心素养练习一、核心素养聚焦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橘.子洲(jǘ) 湘.江(xiānɡ) 漫.江(màn) 百舸.(ɡě)B.惆怅.(chànɡ) 寥.廓(lào) 苍.茫(cānɡ) 携.来(xié)C.百侣.(lǔ) 峥.嵘(zēnɡ) 茂.盛(mào) 遒.劲(qiú)D.阻.止(zǔ) 遏.制(è) 竞.争(jìnɡ) 沉.浮(chén)【答案】D【解析】A项,“橘子洲”中“橘”应读“jú”;B项,“寥廓”中“寥”应读“liáo”;C项,“百侣”中“侣”应读“lǚ”,“峥嵘”中“峥”应读“zhēng”。

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争流:争相行驶。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水:游泳。

【答案】C【解析】“挥斥”,在诗中的意思是“奔放”。

3.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登上山脊极目远眺,高纬度的天穹显得格外________高远,湛蓝色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

②真正的________,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作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躲避在某个角落。

③在种种无奈的迫使下,他还是来到了这块曾经十分向往,而现在却又非常________的地方。

A.辽阔义气彷徨 B.寥廓意气犹豫C.寥廓义气彷徨 D.辽阔意气犹豫【答案】C【解析】辽阔:广阔,宽广,一般多表示平面上的宽广。

寥廓:形容词,高远空旷。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或者是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犹豫:拿不定主意。

毛泽东诗词选编(84首全)

毛泽东诗词选编(84首全)

毛泽东诗词选编(84首全)【引言】同志是中国的主要创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

他的诗词作品凝聚了中国革命的精神和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本选编收录了同志的84首诗词,展示了他的诗人才华和为人民、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

【目录】第一部分:青春岁月1. 七律·长征2. 沁园春·长沙3. 水调歌头·游泳第二部分:英雄儿女4. 诗选5. 将军令6. 七律·在延安7. 七绝·满江红第三部分:战争岁月8. 春晓9. 七绝·沁园春·长沙10. 七绝·沁园春·雪11. 七绝·沁园春·雨第四部分:人民生活12. 七绝·沁园春·白雪13. 七律·送杨巡使14. 七绝·红军翻身歌15. 渡江云·重上井冈山第五部分:社会主义建设16. 七绝·黄鹤楼送孟云卿之江西行17. 忆秦娥·娄山关18. 行军诗19. 七绝·十送红军20. 七律·次北固山下第六部分:革命理想21. 沁园春·雪22. 渡荆门送别2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七部分:对敌斗争24. 夜泊牛渚怀古25. 早发白帝城第八部分:中国梦26. 哭裕仁公主27. 七绝·哀江南第九部分:爱国情怀28. 星月夜行船第十部分:思乡之情29. 上甘岭第十一部分:军队建设30. 青春之歌·中国万岁31. 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感第十二部分:中国精神32. 沁园春·长沙第十三部分:人民永远忠诚33. 天仙子·昨夜寒蛩不住鸣第十四部分:诗歌之美34. 山坡羊·潼关怀古第十五部分:星星之火35. 鸟儿惊36. 智取威虎山第十六部分:无私奉献37. 双调·时代的眼泪第十七部分:舍身求法38. 七绝·红军人连队战斗细则第十八部分:社会主义路上39. 七绝·偶成第十九部分:抗战岁月40. 双调·沁园春·京华时事第二十部分:千锤百炼41. 山楂树42. 抗日游击队第二十一部分:革命战争43. 敕勒歌第二十二部分:刚健之风44. 红军响应曲第二十三部分:伟大胜利45. 阳春三月整风歌第二十四部分:人民至上46. 无题·六十岁的送给刘少奇第二十五部分:红色都市47. 七绝·承天寺夜游第二十六部分:历史的回顾48. 七绝·送张承志之泸定桥上送别49. 七绝·读〈五柳先生传〉有感50. 七绝·登南湖公园新楼眺望51. 沁园春·长沙第二十七部分:大江南北52. ·赤壁怀古第二十八部分:社会主义建设53. 所念皇英·感事二首54. 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二十九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5. 悯农二首·其一第三十部分:忠诚56. 咏鹅57. 沁园春·春晓58. 赋得古原草送别59. 静夜思第三十一部分:追求真理60. 清明第三十二部分:劳动者61. 春夜喜雨62. 七绝·长恨歌第三十三部分:民族复兴63. 七绝·无题·自杀诗经第三十四部分:理想照耀未来64. 登高65. 凉州词第三十五部分:伟大复兴66. 七律·人民》第三十六部分:实践至上67. 楚歌第三十七部分:改革昌盛68. 长恨歌69. 七绝·红军人连队战斗细则第三十八部分:社会主义新时代70. 劝农喜事71. 古朗月行第三十九部分:社会进步72. 点绛唇·世情薄第四十部分:人民幸福73. 小儿垂钓第四十一部分:崇高理想74. 黄鹤楼第四十二部分:新中国75. 桃花源记第四十三部分:民族团结76. 登鹳雀楼第四十四部分:共同追求77. 七子之歌第四十五部分:人民利益至上78. 游子吟第四十六部分:同舟共济79. 七律·人民居安思危第四十七部分:融合和谐80. 古体诗十九首之九第四十八部分:坚定81. 绝句·古调肆首第四十九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2. 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五十部分:中国83. 绝句三首·其三第五十一部分:中国人民8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结论】本文档收录了同志的84首诗词作品,通过展示他的诗人才华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信念,表达了中国和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的不懈努力。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案

水调歌头·游泳【教学目标】1.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运用典故等方法.2.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特别是一些词语的准确含义【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3.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大量图片,加深对本诗的赏析和理解.【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二、导入我们先来看一首小诗。

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毛泽东)这是毛泽东16时的时候一次升学考试的作文,名人少年多立志,这首诗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是:万里江山我为主。

这种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可以说贯穿了毛的一生,在任何恶劣的历史关头都能坦然面对一切,指点江山,笑对风雨,就连他的爱好也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喜欢游泳,几次横渡长江,虽然风高浪急,但在毛泽东眼里,却是小菜一碟,“长江横渡只等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关游泳的词《水调歌头·游泳》,再来体味其不畏艰险,急流勇进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四、分析词句理解内容.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踪。

提问: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昌豆”?(诗要用形象思维,不宜直说,诗又要合乎逻辑的思路,题目是游泳,就要与“水"有关,因此“长沙水”“武昌鱼”均入诗中)明确: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才”、“又”两个副词说明了时间短暂。

行程紧促。

这种乐观开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2、“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提问:作者游于长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明确: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

毛泽东沁园春课外阅读

毛泽东沁园春课外阅读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24年2月1日,周恩来又写了一首诗:《赤光的宣言》革命的赤光,从北俄腾起,惊醒了冬虫般蛰伏的被压迫阶级,震动了春蚕般茧缚的世界殖民地,封建余孽,国际的强盗,更被他照的原形毕露。

夜已阑,天将晓,赤色之光,早在东方闪动了。

休忘记远的土耳其,近的印度。

是呵!要寻求自由,独立,原只有接近赤光,走向世界革命的大道。

起,起,起,我们的朋友!1941年1月18日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的诗。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922年,觉悟社的社友黄爱被湖南军阀赵恒惕迫害,周恩来无比悲愤,提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壮丽新诗:《生别死离》壮烈的死,荀且的生。

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

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做个感人的永别!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那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只是他们却识不透这感人的永别,永别的感人。

不用希望人家了,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飞向光明,尽由着你!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

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朱德太行春感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朱德的古诗大全朱德太行春感翻译:朱德太行春感解析: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元帅在1939年春写下的诗作。

该诗表达了诗人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

《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

《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

《沁园春·长沙》全面解读引言: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

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

”(《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沁园春·长沙》鉴赏,欢迎大家阅读!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

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诗词背诵(30首)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诗词背诵(30首)

五年级上学期古诗文经典诵读篇目1,卜算子·咏梅[近代]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5.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现代]毛泽东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6.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7.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毛泽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8.七律·答友人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阅读学案

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阅读学案

阅读学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毛泽东不仅是领袖、军事战略家,更是一位艺术家和诗人,可以称得上是政治家中的诗人,诗人政治家。

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和“才华俊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的诗句赞美之。

他的诗词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谁主沉浮的浩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临海而迎潮博浪的激情,有登山而倚天抽剑的呼喊;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有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更有闲庭信步的击水新唱;有宏图惊世界,更有腊梅傲雪霜……菩萨蛮·黄鹤楼(一九二七年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释】龟蛇:龟山在汉阳,蛇山在武昌。

酹(lèi):祭奠,浇酒于地。

【鉴赏】上阙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丽。

“锁”字,连接双山大江,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崩云、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下阙言情:倚危把酒,怀古思今,豪放深沉。

“逐”字,绾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

1927年正值中国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正洋洋得意地初临王位。

是年毛泽东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一吐心曲。

这位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的诗人兼革命家以其独有的胸襟及气概表达了他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

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题解】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

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

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九五六年六⽉⼀⽇,⽑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

六⽉三⽇,第⼆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武汉长江⼤桥桥洞到武昌。

四⽇,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下⾯是分享的⽑主席诗词《⽔调歌头·游泳》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调歌头·游泳》 【原⽂】 才饮长沙⽔⑵,⼜⾷武昌鱼⑶。

万⾥长江横渡,极⽬楚天舒⑷。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得宽余⑸,⼦在川上⽈⑹:逝者如斯夫! 风樯⑺动,龟蛇⑻静,起宏图。

⼀桥飞架南北⑼,天堑⑽变通途。

更⽴西江⽯壁⑾,截断巫⼭云⾬,⾼峡出平湖。

神⼥应⽆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 ⑴游泳:⼀九五六年六⽉,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

1955年6⽉,⽑主席横渡长江。

⑵长沙⽔:1958年12⽉21⽇作者⾃注:“民谣:常德德⼭⼭有德,长沙沙⽔⽔⽆沙。

所谓⽆沙⽔,地在长沙城东,有⼀个有名的‘⽩沙井’。

” ⑶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不⾷武昌鱼。

”这⾥化⽤。

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⑷极⽬楚天舒:极⽬,放眼远望。

武昌⼀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带的天空叫“楚天”。

舒,舒展,开阔。

柳永词《⾬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在⼀九五七年⼆⽉⼗⼀⽇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时飘三⼗多⾥才达彼岸,可见⽔流之急。

都是仰游侧游,故⽤‘极⽬楚天舒’为宜。

” ⑸宽余:指神态舒缓,⼼情畅快。

⑹⼦在川上⽈:逝者如斯夫:《论语?⼦罕》:“⼦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⑺风樯:樯,桅杆。

风樯,指帆船。

⑻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江”注。

实指龟⼭、蛇⼭。

⑼⼀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桥。

⼀九五⼋年版《⽑主席诗词⼗九⾸》和⼀九六三年版《⽑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 语文
[年级] 高二
[文件] jiaoan56.doc
[标题] 词两首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
[关键词] 诗词/教案
[内容]
【目的要求】
⒈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⒉通过分析和鉴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理解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生命。

⒊掌握词中涉及到的一些词语、典故、神话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课文解析】
注音释义
⒈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按汉制,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

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击水,有人认为是化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表明作者远大的革命志向。

便作者自注此句说:“击水:游泳。

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凡死者数。

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当时有一首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这里以作者自注为准。

⒊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饮长沙水,食武昌鱼。

此句化用了两个古代歌谣。

三国时吴国最后一个国君孙皓要从建业迁都武昌,时人不乐意。

大臣陆凯上疏劝谏他时引用了当时的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上武昌居。

”表明当时人们不愿迁都的情绪。

毛泽东反其意用之,既表现对两地的亲切,又表达出作为中华大地的领导者的宽广胸襟。

⒋更立西江石壁:西江,一说长江古有西江之称,如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一说是长江上游四川境内一致,古称之为川江或蜀江,如杜枚《西江怀古》旧注:“楚人指蜀江,谓从西而下也。

”毛泽东词里是指鄂西长江三峡一带。

⒌神女应无恙:神女,即神话传说中的巫山神女,也指巫山神女峰。

据陆游《入蜀记》和范成大《吴船录》等古籍记载,神女名瑶姬,赤帝女儿,在巫山助禹治水,死后葬于巫山南面,成为巫山神女。

战国时代楚宋玉《高唐赋》中说楚襄王在游云梦译的高唐时,曾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内容主旨】
《沁园春∙长沙》的主要内容是毛泽东在1925年,离开韶山从密道前往广东开展革命活动途经长沙,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写下这首词。

词的上阙主要是借景抒怀──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关注祖国命运,以天下兴亡为已任的革命情怀。

下阙追念往事慷慨言志──回忆同学的意气言行,表达出昂场的革命激情和豪迈气概。

《水调歌头∙游泳》通过畅游长江的所见、所感的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词的上阙,通过游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头的豪情。

词的下阙,描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寄托以奋发图强的精神高速建设社会主义。

【写作手法】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将深刻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在一起。

它溶叙事、抒情、描写于一炉,事、景、情、志浑然一体。

它雄放、开阔、崇高、乐观,意境潇洒,豪情满怀,令人奋发。

它写寒秋却不悲秋,而是赏秋、赞秋,赋予秋景生机勃勃的精神;忆往昔,
斗志昂扬,气概非凡;展望前景,情怀火热,势不可当。

从起笔到收笔,全词雄劲,潇洒,同时又有分寸,倾吐自如,起承转合异常自然──先“独立寒秋”“看”字领起写风景的七句,再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账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继而回忆往昔“恰”字领起四句,罗列“往昔峥嵘岁月”的革命意气。

最后以一个设问句收束全词,表现出勇于投身激流的非凡气概和表达搏击勇进的召唤。

全词一韵到底,一气贯通,全然是一个蕴藉深沉、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由事、景、情有机地构成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画面。

把现实和理想、神话和现实眼前的人建设景象与未来光辉远景相结合,具有鼓舞人心的动力。

此外,它的语言非常凝练并有表现力,如“风樯动,龟蛇静”,一“动”一“静”,既写出了建设繁忙,国家正蒸蒸向上的情景;又写出了龟蛇二山乖乖听从调遣的情景,表现中国人民征服自然的巨大威力。

又如“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个“飞”字,把建桥速度之快和桥的凌空雄姿都生动地表现出来。

“变”表现了人民如有神通般征服自然的伟力。

这些字的选择是由词的内在感情主导的,是同他游泳时那种征服风浪、随心所欲的豪情一脉相承的。

【重点段落研读】
见《沁园春∙长沙》
分析:“沁园”原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

“沁园春”这个词牌开始通常以歌颂满园春色。

所以开始词的词牌即是主题,后来填词者为了显示不同的意向,才在词牌下另加了一个题目。

毛泽东这首词即以“长沙”为题。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摇篮,以此为题与他要抒发的情感是密切相关的。

词的上阙是借秋景抒发革命激情。

前三句点明季节和地点。

季节是“寒秋”;地点是湘江中的“橘子洲头”,“橘子洲”是湘江中的一个水陆洲,以多产美橘闻句。

紧接着,描写作者所看到的秋景,由一个“看”字领起七句,这七句写景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具体到概括。

远眺山景,群山霜叶正红;近视江景,则“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接着上下仰望、俯视。

仰望是“鹰击长空”;俯视是“鱼翔浅底”。

其中“翔”字本指鸟飞,这里写出鱼儿游动得轻快自如。

而后用“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予以理性的概括──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竞”,争取之意,仿佛一切生物都像人类一样争取各自的自由。

毛泽东在这里借秋景图暗喻与赞美了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形势,寄寓了自己热烈、乐观、奋斗的情怀。

但毛泽东并不盲目乐观,他同时又辩证地沉思、预感、展望了隐伏在革命形势下的严重问题,因而不禁要“怅”,要“问”。

这一怅一问,渲染了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中国的命运由谁来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个问题的提出,表现了青年毛泽东的高瞻远瞩。

词的下阕是追忆往事,借往事直接抒发革命激情。

首句承上,过渡的性质更强一些,次句则带有明显的启下性,这两句都是总写往事。

接着进行具体描写:“恰”字是下面四句的领字,这四句不是简单局限地理解当时的毛泽东的斗争工作,而是那时他们斗争生活的高度概括。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所结识的百侣,德才兼备,奋发有为,敢于斗争,胆略不凡,是整个社会中最有生气的革命力量。

实际上,这已经对上阙的“谁主沉浮”的问题做出了含蓄地回答。

最后全文以设问的句式作结,即顺畅自然,又情思幽远,富于鼓动力,表现勇于投身激流的非凡气概和表达搏击勇进的召唤。

【解题指导】
一、“看”和“忆”分别领起哪几句?见[重点语段研读]
其中“曾”和“忆”两字在表达时间上起什么作用?答:这里是从现实转入到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起了描写秋色之深的作用?答:“万山江遍,层林尽染。


赋有什么艺术效果?答:可以使诗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准备充足的背景气氛。

二、⒈略⒉引用古语,在词的语境中赋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意,因而化古成新,给古语和古代传说赋于新意。

用神女醒来“惊世界殊”的形象,比抽象地说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形象、美丽得多。

三、答:例如《水调歌头∙游泳》中“极目楚天舒”中的舒字,既写出所见非常广阔,同时也是作者此时的心情,也是“舒”的,即此时他感到心境宽松、精神舒缓、心情畅快。

四、⒈“独.立寒秋”:既写出了无人可识的孤独感,又写出了无人可比的雄伟气势。

⒉略。

⒊略。

⒋略。

⒌略。

⒎才……又:用这两个词相应,不仅亲切自然,语气流畅,表现出行动的迅速和巡察的繁忙,还表达了祖国的风物随处可爱之感。

⒏不管……胜似:先用一无条件的连词,后用“胜似”前后形式反差巨大的对比,既写出作者游泳技术的高超,也可以联想到作者一生经历过的政治生活上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都被他从容的气度,开朗的心境一扫而过了。

⒐一桥飞.架南北:飞字写出将来长江大桥凌空架于龟、蛇二山的雄伟气势。

⒑略。

【资料窗】
写《沁园春∙长沙》的背景:
从时代背景看,写于革命形势日趋高涨的1925年,工农运动蓬勃兴起。

一方面“五卅”运动和省港工人大罢工,显示中国工人的伟大力量。

另一方面,农民运动的怒火也开始点燃,湖南、广东、江西、湖北等省的农民运动日益发展。

同时国共两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具体到毛泽东个人的经历,这时正在湖南军阀赵恒惕缉捕他,毛泽东当时在湖南开展了蓬勃的农民运动。

触怒了韶山地区的“土皇帝”成胥生和湖南军阀赵恒惕,赵恒惕曾叫嚣:“湖南有毛泽东就没有我赵恒惕。

”密令心腹:抓住毛泽东,就地正法,清除心腹之患。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景下,毛泽东暗地里转移到广州,到湘江橘子洲头短暂停留时创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