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重点解析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难点章节解析: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这些章节涵盖了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栽培学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什么是食用菌?狭义的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的、其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

通称蘑菇。

2、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与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3、食用菌的保健功能(1)抗肿瘤活性(2)增强免疫功能(3)调节血脂作用(4)保肝解毒作用(5)降血糖作用(6)其它作用二、我国食用菌的栽培资源、现状与历史1、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现状(1)食用菌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在种植业中居第6位。

(2目前国际市场以三大菇类为主,即双孢蘑菇、香菇、平菇。

2、我国食用菌的栽培资源自然界约有食用菌2000种,我国食用菌已知938种,隶属于166属,54科,14目。

三、国际食用菌事业的现状世界第一大食用菌为蘑菇,第二大食用菌为香菇,中国的香菇居世界第一位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一、菌丝体1、丝体的来源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管状的丝状体,每根丝状体叫菌丝。

菌丝通常是无色或有色,由顶端生长,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通称菌丝体。

2、菌丝体的双核化和子实体的形成单核孢子萌发时产生一根菌丝,即初生菌丝,这种菌丝开始时是多核的,但很快产生隔膜,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细胞核,又称单核菌丝。

单核菌丝不能形成正常的子实体,必须进行双核化后由双核菌丝发育而成。

单核菌丝的双核化是通过“同宗接合”或“异宗接合”方式进行。

同宗接合-------指在同一孢子萌发后长出的单核菌丝互相接合时,彼此之间的原生质和细胞核结合在同一个细胞中(质配)形成双核菌丝,这种单核菌丝为雌雄同株,称自交亲和。

少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如蘑菇、草菇等。

异宗接合-------指由两个具有不同性别的孢子所产生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质配。

同性间永不亲和,不能形成子实体,这种现象称自交不育。

大多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

初生菌丝形成次生菌丝,即进行双核化,与初生菌丝相比:具有两个细胞核,菌丝体较粗长,可作为繁殖材料,可形成子实体,存在时间最长。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

〈一〉形态特征
2、子实体
丛生 单生 叠生 菌盖 中央凹,肥厚,呈各色。 菌褶 延生,裸露,白色。
菌柄 侧生,白色,中实,上粗下细。
〈二〉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
原基期 桑椹期 珊瑚期 成型期 幼菇期 成熟期 白色瘤状物 粒状物 长短不齐的杆状物 短杆顶端分化出小扁球 菌盖小、菇体硬实、颜色深 菌盖边沿较薄、色较浅、较软
一 概述
栽培 特点
主 要 种 类
栽培最广、消费量最大 原料广泛、抗逆性强 容易成功、出菇快 成本低、产量最高 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佛罗里达、白黄侧耳 金顶侧耳(榆黄蘑)、凤尾菇 阿魏侧耳、粉红平菇
一 概述
营养
肉质肥嫩 蛋白质含量达30.5% 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 矿质元素等
药效

(一)生料袋栽


〈9〉采 收
以子实体八成熟时为宜。
〈10〉喷施增产液
九二0溶液、三十烷溶液、 油菜素内酯、爱多收等。
(一)生料袋栽
〈11〉菇潮后的管理 第一潮菇采完后,清理袋子两头的死菇、病菇、残根等,若水分不足,应 及时补水,然后再进行正常的出菇管理,一般栽培一次可连续采收4~5潮菇。
(三)畦式栽培 2、管理 调畦温,约7天后抖膜透气 发菌期 高于30℃ 勿 揭去薄膜 料面喷水
(三)畦式栽培 时机:料硬实后
分化期
破纸、沟浇水、撑膜 措施 加强光、气、湿、温差 消除温差、空气新鲜 空气湿度85%~90% 清净料面 覆土1cm厚,浇水及营养液 可提高20%~30%的产量
育菇期
间歇期
〈4〉环境消毒:
生产操作环境、发菌环境及出菇环境消毒。

〈5〉培养料处理:
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装袋前要曝晒2~3天。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绪论1 、什么是食用菌?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2、发展食用菌生产有什么意义?1)食用菌人工栽培是利用锯末、秸秆、棉皮、玉米芯等广大平原和山区的下脚料生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优质食品的过程;2)它可以改善环境,变废为宝;它利用薄地或闲地种植,不受地力限制,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3)它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主要依靠培养料的水分生长,耗水量少,因此外界的环境因素对它影响小;4)而且可与农作物错季生产,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

5)食用菌的投入产出比高,效益明显,是一般粮食作物的20-40倍。

6)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销和内需迅速增加。

因此,食用菌被冠以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致富农业、创汇农业的美名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第一章第一节食用菌形态结构1、什么是菌丝体、子实体、子实层、孢子印、内菌幕、外菌幕?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先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小突起,形似小分枝,分枝向下弯曲,其顶端与细胞的另一处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一把锁,故称为“锁状联合”。

子实体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有性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子实层是着生有性孢子的栅栏组织,是真菌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的地方。

孢子印是指孢子按菌褶的排列方式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文。

(伞菌分类的重要依据)内菌幕是指连接在菌盖和菌柄间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环)外菌幕是指包裹在幼小子实体外面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托)2、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特征、特点初生菌丝指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

特征是初期无隔、单细胞多核菌丝;很快生隔、多细胞单核菌丝。

特点是菌丝细,分枝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由两个初生菌丝质配而成。

特征是多细胞双核菌丝,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

特点是粗壮,多分枝,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


2、商品化: 天麻蜜环菌片、银蜜片、云芝肝泰、银耳糖浆、冠脉乐、猴菇 菌片、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灵芝饮片、灵芝孢子粉胶囊、木耳 脑脉康等。 3、抗癌新药: 现知约40属的真菌具抗癌活性,它们大多为担子菌。 抗癌物质主要是多糖及萜烯类化合物,多糖的抗瘤作用是通过提 高肌体免疫力来发挥效能。 目前已有银耳多糖、香菇多糖、金针菇多糖提取成功,并在临床 上得到了应用。

2012年日产量25吨及以上企业统计表
单位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菇木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 珠海市绿阳菌业有限公司 山东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田园实业有限公司 连云港香如食用菌有限公司 绿雅(江苏)食用菌有限公司 汇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 食用菌 药用 毒蘑菇
在八界系统中,真菌界包括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和有丝分裂孢子菌物。
(2)食用菌的历史

我国是食用菌开发最早和最多的国家。西方认识蘑菇 最早为3500年前,我国食用真菌的历史至少有6000年。 2000多年前的《诗经》、《礼记》中有关于菌类的记 载; 陈仁玉1245年《菌谱》里记载11种食用菌,如竹蕈、 鹅膏菌等; 公元1500年左右,《广菌谱》里记载19种食用菌,包 括木耳、茯苓等。 瑞典E. M. Fries (1794-1878)著有《真菌系统》,对 大型真菌的分类作出了贡献,尤其是伞菌、多孔菌。
主营产品 金针菇、蟹味菇 金针菇 金针菇 金针菇、蟹味菇 金针菇 金针菇、蟹味菇、白玉菇 金针菇 杏鲍菇、双孢菇、金针菇 双孢菇 杏鲍菇 杏鲍菇 金针菇 金针菇、蟹味菇、白玉菇

《食用菌栽培学》课件

《食用菌栽培学》课件

平菇
味道清淡,营养丰富,适合各 种烹饪方式。
金针菇
细长的菌柄和丰盈的菌盖,是 寿司和火锅的Biblioteka 想配料。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步骤
1
菌种培养
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和条件,使菌种快速生长和繁殖。
2
基质制备
选用适当的有机基质,如麸饼、秸秆、蘑菇渣等,进行消毒和调理。
3
接种培养
将培养好的菌种和基质混合,进行最佳温湿条件下的培养。
食用菌栽培学
探索食用菌栽培的奇妙世界,理解食用菌的分类与特点,以及食用菌栽培的 基本步骤和环境要求。
食用菌栽培学概述
1 历史悠久
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古老的农艺学科,承载着人类对食用菌的需求和探索。
2 多样性
食用菌栽培涵盖了数百种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各自具有独特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3 生态友好
食用菌栽培是一种环保农业实践,占用少量土地且产生较少的农业废弃物。
4
观察与收获
密切观察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时采摘成熟的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的环境要求
1 温度
不同食用菌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通常在15-25摄氏度下生长最佳。
2 湿度
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通常在90%以上。
3 通风
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调节菌床的温湿度。
食用菌栽培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菌丝不生长
可能是基质污染了细菌或真 菌,应重新制备基质并做好 消毒。
子实体不形成
可能是湿度或温度不适合, 需要重新调整环境条件。
产量低
可能是养殖密度过大,应适 度稀疏菌床以提高通风和光 照。
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的进步,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前景 广阔。未来,食用菌栽培将更加高效、环保和创新。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教案:食用菌栽培学一、课程介绍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成功地栽培多种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场地、材料和气候条件。

3、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储存寿命。

三、课程内容1、食用菌基础知识: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分类、营养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2、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和出菇管理等。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介绍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食用菌产品加工和保存:介绍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如烘干、冷藏、冷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的食用菌栽培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学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食用菌:指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具有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通称蘑菇。

(注:食用菌只是在生长的某一个时期可以食用,食用菌也并不是说整个个体都可以食用)2:约有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3: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它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丰富城乡的菜篮子结构,还可以变废为宝,扩展就业渠道。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1:子实体:指含有或产生孢子的菌丝组织体,由成熟的次生菌丝扭结分化而成。

2:菌丝体:管状的丝状物即菌丝积聚成的菌丝群。

(菌丝前端不断的生长,分支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主要吸收水分和养料,属于营养器官)3:菌丝体按形成过程划分: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初生菌丝: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属于单核菌丝。

菌丝细,分支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初生菌丝经双核化过程形成的异核的双核菌丝。

粗壮,分支多,生长快多有锁状联合现象,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三生菌丝:是已组织化的构成子实体的双核菌丝。

4:菌组织:许多真菌尤其是高等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为了适应外界不良的环境条件,菌丝以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的疏松或紧密交织的结构。

(属于菌丝体的特殊形态,主要是为了适应不良环境或利于繁殖才出现这种特殊形态)5:伞菌的组成部分:(由上到下的结构顺序)菌盖、菌褶或菌管(有些少数是菌管)、菌环、菌柄、菌托。

一般来说共有的结构为菌盖、菌褶和菌柄,只有部分食用菌有菌环和菌托,其中同时有菌环和菌托的为毒蘑菇。

①菌环:内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②菌托:外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成的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6:伞菌的生活史(课本65面):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从孢子到孢子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用示意图表示伞菌的生活史(课本11面笔记)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次生菌丝的顶孢核配→担子(2n)→减数分裂产生担孢子(n)7:孢子印:担孢子无色或浅色,成熟的子实体不断的释放出的孢子堆积起来出现的菌褶形印成为孢子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 有效成份主要有: • 灵芝多糖 • 三萜类化合物 • 腺苷和天然有机锗
灵芝功效
• • • • • • 调节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 促进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 增强淋巴细胞的DNA多聚糖酶活性 扶正固体、抗过敏 调节血压 护肝解毒、抗肿瘤
灵芝临床应用
• • • • • • 疾病的辅助用药 急慢性肝炎 神经衰弱 冠心病 支气管炎 白细胞减少症。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 寄生真菌:寄生于虫草蝙蝠蛾幼虫体内 • 产量极为有限 • 冬草夏草是名贵的中药,以全草入药。
冬虫夏草药效
• 虫草味甘性平,有阴阳同补的特殊功效, 为温和的壮补药 • 对肺肾两虚引起的免疫功能失调有良好 的免疫调节作用 • 增强抗病能力,具有抗癌和治疗作用
毒菌毒素
• • • • 原浆毒素: 细胞变性 肝损型 神经致幻毒素:具有吗啡类似功能 血溶毒素: 溶解血球、急性溶血 胃肠毒素: 引起呕吐鲁、腹泻
常见共生食用菌
• • • • 松茸 主要赤松共生 美味牛肝菌 与栎属植物共生 鸡苁菌 子实体的产生于白蚁巢 块菌(Tuber)
常见腐生食(药)用菌
• 草腐菌 • 草菇 双孢蘑菇 (肉质) • 木腐菌 • 香菇 平菇 金针菇 猴头 (肉质) • 木耳 银耳 (胶质) • 灵芝 (木质)
• • • • • • • • • 免疫活性(immunomodulation) 抗肿瘤(anti-tumor)抗病毒(antiviral) 抗氧化(antioxidant) 保护肝脏(liver protective) 防糖尿病(anti-diabetic) 降低血压(blood pressure-lowering) 降低胆固醇(cholesterole lowering) 消炎(anti-inflammatory) 抗微生物活性(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
冬虫夏草临床应用
• 治疗肺结核,年老体衰及慢性咳嗽,气 喘等疾病, • 用于贫血虚弱,神经性胃病等症
灰树花[Polyporus frondosus]
• 又名贝叶多孔菌,俗称云蕈,日本人称 舞茸 • 灰树花有抗癌,免疫增强,抗高血压, 降低血糖,血脂和抗各种类型肝炎病毒 的作用
灰树花医疗保健作用
食用菌栽培的历史
• • • • • • 唐代(约公元600年) 木耳 元代王祯《农书》(1313年)香菇 元代《农桑辑要》 金针菇 18世纪 广东曲江县 草菇 1894年 四川通江县 银耳 1707年 法国 双孢蘑菇
大型真菌与人类关系
• • • • Edible mushrooms 味美可食 Medicinal mushrooms 具有药用价值 Poisonous mushrooms 具有毒性 Other mushrooms 无毒、无味、不可食用 (特性有待研究 )
• • • • 抗癌,口服抑癌率达86.3% 抗衰老,促进性腺功能 防治糖尿病 抑制肥胖,双向调节血压,能治疗动脉 硬化,脑血栓等症 • 口服美容和滋润皮肤,延缓老年斑出现 • 增加食欲,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增 强记忆力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 )
• 又称采绒革盖菌 • 具有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茯苓(Poria cocos)
• 茯苓生于松树根下,秋冬形成菌核。 • 茯苓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茯苓作为药用菌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脾、肝、肾经。 •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能, 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 利尿、安补、平心律、助消化等 • 治水肿、失眠、心悸、腹胀。
珍稀腐生食用菌
• • • • 白灵菇 茶新菇 鸡腿菇 姬松茸
具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
• • • • • • • •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茯苓(Poria cocos)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猴头(Hericium erinaceum)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
红曲(Monacuspurpureus)

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蝉花(Cordyceps sobolifera)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安络小皮伞 (Marasmius androsaceus)
• 具消炎、止痛作用 • 止痛药“安络痛”
药用菌的药理作用
食用菌栽培学

• • • • • •

一 、食用菌食用及栽培简史 二 、大型真菌与人类关系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近代发展 四、亟待解决问题 五、主要研究方向 六、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内容
食用菌历史记载
• 周朝(前11世纪--前256年) • 列子《汤问篇》云:朽壤之上有菌芝者 • 公元前3世纪《品氏春秋》有“味之美者, 越骆之菌”的赞语 • 《齐民要术》(公元533-544年)有食用 菌最早的烹调技术的记载
马勃(Calvatia gigantea)
• 消炎止咳止血 • 秃马勃素是一种抗癌物质。
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 驱虫(绦虫)特效药、且无副作用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猪芩(Polyporus umbellatus)
• 利水且较茯芩强,但无补益之功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近代发展
• • • • • 微生物学技术发展 纯菌种制作接种技术 人工接种 代料栽培 名贵食用菌的寻驯化成功
主要研究方向
• • • • • 真菌资源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发酵工艺 加工贮藏
亟待解决问题
• • • • • • 段木栽培消耗大量木材,破坏森林资源 原材料浪费严重 代料栽培产品品质差 生产个体化,技术推广困难 优质产品率低、国际市场竟争力差 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内容
• • • • • •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分类、遗传 营养 菌种培养 重要药用真菌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云芝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酒精肝 • 加强消化系统、肺及宫颈、乳腺等部位 的癌症放化疗作用, • 增强机体对化学治疗的耐受性减少感染 与出血,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m)
• 著名的食药用菌 • 猴头菌性平味甘,具有助消化、利五脏 的功能 • 对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消化 道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