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外流
国内外人才流动的现状与研究

国内外人才流动的现状与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希望通过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来推动自身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本文主要围绕国内外人才流动的现状与研究进行探讨。
二、国内人才流动的现状1. 人才流动的类型国内人才流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地区内的流动,也即由一个城市或地区流向另一个城市或地区。
二是跨行业流动,比如从一家企业跳槽到另一家企业、或者由学校的教职员工转至其他机构等。
2. 人才外流与留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职业前景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国内人才流向外部的现象日益增多。
很多人选择离开原来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或者国家,前往需要人才支持的国家或者地区。
而一些人则选择留守,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由于当地高薪、社会福利等方方面面的优势,很多人宁愿留在当地发展。
3. 人才流动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人才流动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流动人口的到来,可以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
而对于人口流失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人口缺口和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从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三、国外人才流动的现状1. 人才流动的类型国外的人才流动与国内类似,主要包括地区内和跨行业流动两种类型。
其中,地区间的人才流动比较常见,如有些人选择前往发达国家或地区寻找更好的职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2. 人才流入和流出的国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前往海外发展。
而一些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通过虚拟招聘会、清晰的移民政策等来吸引人才流入。
3. 人才流动对经济的影响国外的人才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来说。
在流入的情况下,一些高级人才能够为所在国家或地区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企业发展。
同时,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引进海外人才也有助于缓解自身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四、人才流动的影响和研究1. 影响人才流动不仅是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决策,也是影响国家和世界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才外流的趋势

人才外流的趋势
人才外流的趋势是指高素质人才离开自己的国家或地区,去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的趋势。
以下是一些人才外流的常见趋势:
1. 经济原因: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条件不佳,导致人才外流。
这可能是因为就业机会有限、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等原因。
2. 教育和科研条件:有些人才可能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或地区,以获取更好的教育和研究资源。
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和科研方面拥有先进的设施和资源,因此吸引了许多优秀的研究人才。
3. 政治环境:政治不稳定、人权问题、腐败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人才外流。
一些人才可能会选择离开政治上不稳定或受政府限制的国家或地区,以寻求更大的自由度和人权保障。
4. 发展机会:一些地方的经济不发达,缺乏高端产业和创新机会,这使得人才选择离开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吸引了许多人才。
5. 薪资福利:薪资和福利待遇是人才选择留在或离开某个地方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些地方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福利待遇也不理想,这使得人才选择离开去寻找更好的待遇。
6.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些地方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医疗保健、教育、交通等方面,这也是人才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人才外流不仅对原国家或地区造成人才缺失的问题,也可能对接收人才的国家或地区带来一定的利益,如技术和知识的流动。
因此,人才外流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中国人才外流全球最严重

中国人才外流全球最严重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报告在论及移民问题时指出,在国际移民大潮中,中国海外移民呈扩大趋势,这种扩大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下日益显现出双重作用。
而中国目前已经是全世界人才外流最严重的国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当中,有2/3的人选择不回中国。
从2002年后,中国每年留学人数超过10万,但选择学成回国的只有两三万人。
报告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中国海外移民的扩大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关,是中国走向开放、自立于民族之林的重要起点标志。
中国海外移民与其他国家的移民共同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
同时,国际迁徙最大的负效应是人才流失,中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在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移民中,留学人员、知识型人才占了很大比例。
据估计,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专业人才超过了30万人,许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北大有些科系的学生76%移居到了美国。
这些由中国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养出的人才,在科、教、研领域,特
别是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领域为移居国工作,对急需发展人才的中国无疑是一种损失。
为什么中国人才流失严重

为什么中国人才流失严重很多人高考之后走进大学,然后在大学里选择考研或者读博士,为的就是将来能够找一份好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确实,很多知名企业里面的核心员工大多数都是高学历,当然,收入也很高,有些大学生在校的后半段会选择出国留学,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有了“海归”的身份会更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发展。
我们国家,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恐怕留学的人数只增不减,其中知名院校的留学人数居多,很多名校学生为了出国而选择留学,其目的本来就是要留在国外,他们从一开始内心就有了选择,而有一部分学生,则是愿意回到国内。
,我国高端人才的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越来越多的人才都选择去国外发展,很多单位或者是企业都留不住这些人才,其实,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很扎心,也很现实。
一、习惯了国外的生活国家和国家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文化差异,我们国家现在正在高速发展中,从大人到孩子,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担子,孩子们每天紧张地学习,大人们为了生活而不听地工作,生活节奏其实并不慢,但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也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但有些国家,他们在教育方面都是开放式的,而且平时生活比较慵懒散漫,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那是他们国家的整体现象。
累月留学在外,他们接受的都是比较西式的教育,在人生比较重要的几个转折点,也许都是在国外渡过,虽然他们的国籍还是中国,但是长后,还是选择回到国外生活,可能是因为他们就是很喜欢另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身边比较要好的同学和朋友都在国外,自己有能力之后就带着父母一起移居国外,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二、国外的科研氛围更好我国一些学术造假问题也是屡见不鲜,做科研也是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有的时候科研的过程已经不是很重要了,而更追求结果,虽然这也没有错,科研早日取得成果,国家发展的脚步就能再往前迈进一步,但是对于沉迷于科研的人来说,快速地追求结果,违背了自己做科研的本心。
有些人,从留学开始,就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学术梦想,想要一直搞科研,但每个国家的科研发展进度和要求都不一样,也各有利弊,一个热爱搞科研的人,他们只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环境,只要可以安心纯粹地做研究,他们并不会在意在哪里。
我国人才流失案例

我国人才流失案例中国人才流失是指国内有一定技术和知识储备的人才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离开本国,到国外去发展和工作。
人才流失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且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一现象愈发严重。
针对我国的人才流失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切实了解这一问题对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
一、案例一:海归人才流失随着国内教育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留在国外工作和生活。
尽管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们的离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
据统计,多年来,中国每年有数十万留学生选择不再返回国内,而是选择在国外就业或创业。
这些留学生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本可以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做出贡献,但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留在国外,这无疑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和人才储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案例二:技术人才流失在中国的数字经济时代,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内的一些优秀技术人才因为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选择去国外寻找更好的机会。
在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领域,国内的许多优秀技术人才选择去国外的知名企业或科研机构工作,这一现象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案例三:高层管理人才流失在中国的企业界,也存在着高层管理人才流失的现象。
一些优秀的管理人才因为薪酬、企业文化等因素选择离开国内企业,到国外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些流失的人才在管理、营销、战略规划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们的离开无疑会对中国的企业管理和战略决策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上这些案例说明了中国人才流失的现实情况,并且也反映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
人才流失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选择,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人才流失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约科技创新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创新竞争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大量的人才流失使得一部分优秀的人才无法为国内创新发挥作用,给国内产业的技术升级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中国的人才外流

中国的人才外流这次的讨论主题围绕劳务输出与人才外流展开,在此我想只针对中国的人才外流来谈谈。
所谓“人才外流”,即“正向选择”的移民,主要描述了两类现象:赴海外求学,毕业后移居海外的留学生;直接的技术移民。
一般认为后者造成人才输出国更大的损失,而前者是“人才外流”的主要组成,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力资源的国际转移,也就是熟练劳动力(如科学家、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等)从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到发达国家这种现象。
我国的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且主要流向美国。
尤其要注意的是我国人才面临“第三次外流”高峰,与改革开放后前两次人才流失不同,这次人才外流的最大特点是“在职”流失。
究其人才流失的原因: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受几千年的思想禁锢的中国人更崇尚西方国家的自由平等的文化,而目前国内缺乏一种公平合理的用人环境,在追求个性化的21世纪,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国内教育、用人、移民制度改革缓慢,国外能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在移民政策上也有很大的优惠。
中国在用人机制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是“权力垄断下”的人才观念,我们提倡尊重人才,但这样的尊重好像总局限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而在合理使用上却不尽人意。
其次因为有一些人有科技成绩在前,又掌握了一定的权利,总是以“权威”的姿态对待其他人才,对待冒尖的一打二压,对待听话的就任意使唤,以致有不少年轻的人才出现过劳死的现象。
新经济时代,拥有良好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已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面对不可阻挡得出国热潮,当务之急是将大量滞留海外的中国白领吸引到国内的民族高科技工业就业、任职。
根据实际改善国内的用人环境,建立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尤其要重视激励机制。
新加坡、印度、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长期采用以下政策和灵活措施来提高留学生的回流率: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游戏规则、很高的知识密度、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开放的经济环境、与工业界密切结合的研究性大学以及专业化配套的商业基础设施等。
浅谈我国欠发达地区人才外流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欠发达地区人才外流现象及对策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要达到和谐发展、全面进入小康还是任重而道远,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和谐发展的首要问题。
作为欠发达地区,要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树立人才价值新观念,本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难点与存在问题及应对对策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人才人才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般情况下,人才流动是欠发达地区人才向发达的区流动,这使得欠发达地区的人才严重缺乏,欠发达地区要在知识经济社会立住脚,走地快,就必须加快实施人才战略步伐,不断提高人才竞争实力,才能更好地迎接入世及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掌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所以,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是当前至关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现状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落后,其原因包括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而其中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尖锐的问题是人才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等多方面的问题:1、总量不足。
据统计,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类人才总数占人口总数一般在2%左右,与发达地区相比,少4―5个百分点。
人才缺少,导致许多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使得工作质量不高,效率低下,因此,人才缺乏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严重阻碍。
2.人才结构矛盾突出。
人才结构分布不均匀,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行业,而且人才的素质发达地区同行业人才的素质,专业性较强的高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相对于部分行业人才严重不足,而另外一些行业又存在过剩现象,具体集中在科教战线的中高级人才老龄化加快。
在分布上,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从事企业及生产第一线的人才较少,人才总体效能不高。
3.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一方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毕业流向外地,或在外地深造的人才,留在外地;另一方面具有高级职称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通过正常调动、辞职、自动离职等方式到外地谋职。
人才外流

浅谈中国人才外流人才外流一词首次出现在1958年,它是指英国学者和科学家移民美国这种现象,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力资源的国际转移,也就是熟练劳动力(如科学家、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等)从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
后来该词汇主要指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到发达国家这种现象。
1961—1972年期间发展中国家有30万熟练工人移居西方国家,1990年美国统计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移居美国的熟练工总量高达250万。
2000年,经合组织国家接受的每10 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中就有6 名来自发展中国家,非洲、拉美许多国家甚至有超过30%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了经合组织国家,发展中国家送出去的留学生也大多选择留在西方国家。
以数量而论,中国、印度是世界上最大人才流失国。
人才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中国人才外流状况由来已久,现阶段中国人才外流趋势仍不容乐观。
近十余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数达114.1万人,回国只有30.3万人,累计回归率只有26.5%,个别年份的回归率只有15%。
中国重点大学的一些科系学生60—70%留学国外,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中国该学科内最优秀学生,但学成归国的人数很少。
“这些由中国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养出的人才,在科、教、研领域,特别是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领域为移居国工作,对急需发展人才的中国无疑是一种损失。
”中国人才外流的影响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支持。
《美国1990移民法》第121(b)条款对“基于就业的移民”作如下规定:下列人员可以优先获得美国移民资格:具有在科学、艺术、教育、商业和体育等方面有杰出才能的外国人;杰出的教授和研究员;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经理;具有高学历、能使美国经济、文化艺术、商业等方面繁荣的专业人士;熟练工人和专业人士。
不仅如此,美国《1998年竞争力与劳动力促进法》再次强调通过配额制度筛选具有高学历或特殊专业才能的移民申请进入美国。
欧洲虽无明确法律规定移民时外来人才优先,但行政政策却类似美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才外流(Brain Drain in China)
nowaday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china is faced with is brain drain. while shortages of talent trouble many universiti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illions of talented people either emigrate to developed countries or work for foreign companies. at the same time, a big crowd of well-educated people who are determined to follow their footsteps take toefl or gre as their passport to the west.
however, people see this phenomenon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ome hold the opinion that china suffers a lot from brain drain. they argue, on the one hand, that brain drain considerably weakens 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believe that the talent should serve their native country first.in contrast, others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they claim that chinese youths should go abroad to study and gain more experience. what’s more, the long-term benefits will outweigh losses we suffer now.
brain drain poses a challenge. china should go all out to attract talented people in order to better compete in the world. for one thing, decent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should be offered to specialists. for another, we have to better develop our economy, which is a sure bait for all kinds of t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