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首诊测血压制度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诊断和转诊

血压测量
➢2.测量仪器
高血压诊断(1)
(1)选择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 计或符合标准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 定期校准。 (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上臂臂围 ,袖带气囊至少覆盖80%上臂周径, 常规袖带长22~26 cm,宽12 cm,上 臂臂围大者应换用大规格袖带。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已用药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建 议
已达标: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如已用药 达标,可维持原治疗方案;若伴有上述合并 症,建议采用上述推荐方案治疗。
未达标:建议采用上述治疗方案调整药物。
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推荐方案,则以降压达 标为根本,允许使用其他类别降压药物。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启动药物治疗时机
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建议在生活方式 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仅收缩压<160 mmHg且舒张压<100 mmHg且 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 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 患者,医生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暂缓给 药,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最多3个月,若 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治疗。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降压目标
治疗
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收缩压< 14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年 龄≥80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 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目标为: 收缩压<15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生活方式干预
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要点—— 诊断和转诊
评估
➢2.体格检查
首诊测血压制度

首诊测血压制度
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内、外、妇、儿和中医门诊及村卫生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规范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并在门诊日志中详细登记。
二、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定期上报医院公共卫生科。
三、对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公共卫生科医师应将其纳入辖区慢性病管理体系,根据管理要求,定期随访,积极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动态管理。
四、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0626高血压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规范和考核(宝安区)

(四)健康体检
若年度体检和随访在同一天做的,要注意“体
检表”和“随访表”上相同项目的一致性,如 血压、血糖值、体重、心率、生活方式等。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 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判断。
血压必须测量双侧血压
◼ 主动锻炼,有意识为强身健体而进行 的活动。不包括因工作或其他需要而必 需进行的活动,如为上班骑自行车、做 强体力工作等。如一务农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小时在 地里干活,不能认为是体育锻炼。
◼ 锻炼方式:填写最常用的具体锻炼方 式。
◼ 锻炼频率:
➢ 若老年人每天都锻炼,但周末儿女回家团聚,老 人忙着买菜做饭而未锻炼身体。遇到这种情况, 仍勾选“每天”锻炼,“每天”的含义其实指“5 ~7天/周”;
带*:有条件可以做 有条件地区开展眼底检查,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 患者。
◼ 脏器功能的检查事实上起到初筛功能 ◼ 视力:填写采用对数视力表测量后的具
体数值(五分记录),对佩戴眼镜者, 可戴其平时所用眼镜测量矫正视力。根 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 2018年),视力低于4.7(视敏度低于 6/12)属于视力损害。建议视力低于 4.7进行健康评价:视力损害。 ◼ 听力:如发现一侧听力不好,应填写 “2.听不清或无法听见”,建议进一步 检查。 ◼ 运动功能:若老年人仅为上楼梯较费劲 ,或者是老年性关节炎,没有到“无法 独立完成任何一个动作”的程度,此时 勾选“1”
内涵相同。“间断”为未按医嘱服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服药”即为医生开了处 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高血压患者登记报告制度

高血压患者登记报告制度1、告是做好高血压管理工作的基础,各医疗单位是慢性病报告的责任单位,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是责任报告人。
2、高血压报告实行定期上报。
即卫生院门诊按天上报,各村卫生室按月上报卫生院慢性病管理科。
3、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病人登记簿,发现病人及时登记4、高血压病人发现采取日常门诊、定期集中筛查、体检、上门访问等方式进行。
5、门诊应对所有35岁以上病人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测血压率100%;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
6、村卫生室医生每季度入户走访,将本地新发现慢病病人(含本级诊断、本市各级医院确诊、外地其他医院确诊后回家休养治疗的所有病人)分类登录慢性非传染病登记簿。
季辖区人口随访覆盖率达100%。
8、卫生院明确专兼职高血压诊断医生负责本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转诊的高血压病人的确诊,及时将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分类登记簿,上报卫生院慢性病科;9、卫生室每月将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上报卫生院,卫生院将本院诊断的高血压病人按村按月反馈给各村卫生室,以便及时建档及时管理。
10、村卫生室建立疑似高血压病人转诊制度,对村卫生室无法确诊的高血压病人,应转至卫生院进行确诊。
11、卫生院慢性病科搜集乡村医生和本院医生报告病例,纳入高血压患者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报告制度一、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报告是做好糖尿病管理工作的基础,各医疗单位门诊对测血糖过程中发现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登记管理。
二、认真填写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簿,发现病人及时登记。
三、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现可采取日常门诊、定期体检、上门访问等方式进行。
四、糖尿病高危人群报告实行月报。
五、设专职人员管理2型糖尿病工作。
六、建立辖区人口登记资料,掌握去全乡居民的人口分布状况。
七、建立2型糖尿病人的个人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进行长期的动态管理。
八、对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进行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和生活行为因素定期检测。
九、对2型糖尿病人群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趋势。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null《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要点一、概述(一)定义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SBP≥140mmHg 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2022年~202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
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22年明显增高。
二、病因学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null三、病理生理机制(一)遗传的影响(二)心输出量(三)钠摄人的影响(四)水钠潴留(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六)交感神经系统(七)动脉血管重构四、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一)诊断步骤高血压的诊断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二)诊断依据1.病史及临床表现:(1)病史:①家族史:②病程:③高血压治疗经过:null④既往疾病史:⑤临床症状:⑥生活方式:⑦心理社会因素:(2)查体:测量血压、脉率、BMI、腰围及臀围;观察有无满月脸、突眼征或下肢水肿;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
医院急诊工作制度(3篇)

医院急诊工作制度一、急诊科全年____小时开诊。
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各项工作制度。
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
严格履行各级人员职责。
二、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
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立即接诊患者,进行处理。
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____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科工作人员有权上报医务部、门诊部、医院总值班或相关科室负责人。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____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
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后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与病房或手术医师做好交班。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危、重症患者。
六、由急诊医师决定急诊患者是否需住院或留观,特殊情况可请示上级医师。
急诊患者如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根据医嘱对急诊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
患者在急诊科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____小时。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等。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急诊工作,检验、影像、药剂、介入等7____小时提供服务。
医院急诊工作制度(2)是指医院针对急诊工作所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
以下是一般医院常见的急诊工作制度:1. 门诊时间:急诊科通常是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制度,确保随时接受病人就诊。
2. 调度医生:根据医学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设置合适数量的急诊医生,确保急诊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专业性。
老年人健康管理系统相关制度和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文案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xx区xx镇卫生院目录高血压患者管理工作制度 (2)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制度 (3)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7)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8)居民病伤死因统计规范 (9)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一、严格执行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的比例≥100%。
二、对工作中发现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每年至少测量2次血压。
三、按规范要求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提高高血压患者发现率,健康管理率达到50%以上。
四、按规范要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随访包括询问病情、体格检查及提供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每半年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合并症发生与发展监测,并将随访管理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率≥80%。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不低于50%。
五、按规范要求每年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1次较为全面的健康体检。
及时将随访和体检信息更新至信息系统,高血压患者体检率≥90%。
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制度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结合《兴安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为做好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采取辖区一般人群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患者管理和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指导与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糖尿病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危害,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的发现1、通过上级医疗机构与本院和村卫生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检测血糖来发现、诊断糖尿病患者;2、重点人群的筛查。
包括: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者、超重或肥胖人群等高危人群等;3、通过上级医疗机构反馈信息、合作医疗网络、人群健康档案、基线调查、各种体检等多种形式收集辖区内患病人信息,进行追踪建档。
对于新确诊或各种方式发现的患者,要进行患者信息登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一般信息、目前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最近一次检查结果、近期治疗情况等,建立健康档案,纳入慢性病管理。
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临床抢救工作必须有周密、健全的组织分工。
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紧密配合开展抢救。
二、抢救器材及药品要力求齐全完备,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储存,用后及时补充。
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备不懈,做好交接班。
三、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应根据病情按疾病抢救程序及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包括电除颤)、配血、止血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进一步采取有效的诊疗手段。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并注明抢救时间,对病情复杂、抢救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向医务科(节假日向总值班)汇报,必要时组织科、院有关人员会诊救治。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24小时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并做好记录。
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口头医嘱,如确因情况紧急需下达口头医嘱时,护理人员执行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校对药品后执行,事后医师据实补记医嘱,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六、各种抢救器材、药品用后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1七、及时向患者家属或代理人讲明病情,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以取得家属或代理人的理解配合。
八、抢救结束,医护人员应做好抢救小结,并写出抢救记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首诊负责制1. 患者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
2. 诊断为非本科疾患,及时转至其他科室诊疗。
若属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患者,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坚决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患者。
3. 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
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4. 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并同意。
被邀科室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北医院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全院门诊医生对就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必须进行血压测量,认真填写门诊工作日志,标明病人的身份信息和就诊性质(是否初诊),血压值等要记载清楚,要求测压率达100%。
二、门诊医生将“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的重要性告知病人,以提醒就诊者配合。
三、对第一次发行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诊断为高血压。
四、发现高血压病人的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表,交给医院防保科,接诊医生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五、防保科医生将本辖区的常住患者分发到各社区,并及时对社区医生填报的社区调查部分进行复核,每月10日前上报到所在镇卫生所。
:
六、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
201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