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2)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对到君华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所有35岁以上人群,进行首诊测血压,以提高高血
压病人的检出率。
2、血压计要标准,测血压技术要规范。
3、血压测量读数要精确: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两次间隔不少于2分钟,如果两次测量
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 mmHg,则需在间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
4、掌握血压值判定标准及分级: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定义,高
血压为18岁以上成人在未服用搞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
收缩压≥140 mmHg而舒张压<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
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5、所有医护人员为责任人,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
志中记录血压值。
对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要进行管理和访视,每3个月一次(血压控制不满意的加强随访次数);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6、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
7、社区领导组对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本站内
工作考核范围。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嵩县大章镇中心卫生院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社区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社区管理。
5、各村卫生所定期对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有所察觉,易导致严重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我院实施对35周岁及以上首诊内科门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周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
出率。
2、全院内科门诊(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
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含(妇内科、精神内科、中医内科、皮肤内科),把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要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3、我科每月定期从门诊日志导出高血压病人并及时发送给社区,
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4、我科定期对各科室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率,进行督导检
查,列入科室奖惩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宿豫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以上人群
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病人登记本及随访记录中。
4、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进行随访跟踪。
5、每月2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汇总上报卫生服务中心。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数据每半年分析一次,以指导辖区内防病工作。
7、对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的,应将其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根据《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高血压病专科门诊及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动态管理。
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35岁以上成人的健康,无论患有何种疾病或不适,接诊医生(包括护理人员、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都应该测量其血压并认真记录。
这项工作应逐步融入卫生室日常工作,成为常规制度。
医务人员应掌握测量血压的标准化方式。
被测者应该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优先使用水银柱血压计,也可使用最近校正的机械式血压表或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
在测量时,应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
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 mmHg/秒)缓慢放气。
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以听诊第一音出现确定收缩压(SBP),以声音消失确定舒张压(DBP)。
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临床医生应向病人解释其血压的意义,依据最初血压测量结果作出随访建议,或作出高血压的报告。
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管理高血压的效果。
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医院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所有诊治35岁以上人群的首诊医生为第一责任人。
所有经治医生本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按标准要求对35岁的首诊病人进行血压的测量。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五官科、急诊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登记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公共卫生科,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公共卫生科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 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医院责任奖惩范围。
市中区人民医院。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内科门诊要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
3、发现高血压病人,首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管理卡,交给所属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开展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我镇居民身体健康,我院按照《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认真开展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对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我镇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院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特制定“漕河镇卫生院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目标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100%。
二、测量对象所有35岁以上到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者。
三、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按照《方案》要求,统一组织实施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卫生院、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定期督查,确保血压测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制度。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临床医护人员为责任人。
认真执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和高血压病管理本上记录血压测量结果。
初诊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
镇卫生院要加强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的业务指导。
(三)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
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35岁以上高血压首诊制度

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35岁以上高血压首诊制度简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35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为了提前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做出恰当的干预措施,我们制定了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该方案主要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通过测量血压来筛查潜在的高血压患者。
测血压工作方案目的测血压工作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提早发现35岁以上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以便及时采取控制血压的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测血压流程1.首次诊断:35岁以上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应该测量其血压。
医生或护士应该正确操作血压计,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测量。
2.测量间隔:若初次测量结果正常,可以每年进行一次血压检测作为随访。
若初次测量结果异常,则应该根据情况进行更详细的测量。
3.血压测量位置:血压应该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测量。
患者应该坐在舒适的位置上,将袖带正确地绑在上臂上。
测量时,患者的手臂应该平放在桌子上,心脏水平位置。
测量过程中,患者应该放松身体,不要说话或活动。
4.血压测量设备:应该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进行测量。
5.血压测量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前期,以便决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血压测量标准血压测量的标准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血压范围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分类:•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且/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测量记录每一次的血压测量结果应该被记录下来,并进行标注。
测量记录的信息可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测量时间、测量位置、测量设备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跟踪患者的血压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通过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我们可以提早发现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采取控制血压的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为做好来医院就诊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1、所有诊治35岁以上人群的首诊医生为第一责任人。
2、所有经治医生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按标准要求对35岁以上的首诊病人进行血压的测量。
3、凡35岁以上首次就诊者都必须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情况必须在门诊日志上填写完成。
4、发现有高血压病人都必须进行专册登记,并建立高血压个人档案。
5、将每月新发现的高血压登记数上报防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