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首诊测血压制度(汇编)
首诊测血压制度

首诊测血压制度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实施对18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严格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18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病历、门诊病人登记本及随访记录中。
4、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正常血压 :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一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二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三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进行随访跟踪。
5、每月28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汇总上报文山市疾控中心慢病科。
6、文山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对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数据每季度分析一次,以指导辖区防病工作。
7、对本辖区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8、对辖区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掌握高危人群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9、开展咨询服务,定期指导如何合理用药,及时排除心理障碍。
文山市马塘镇中心卫生院2020年04月30日。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嵩县大章镇中心卫生院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社区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社区管理。
5、各村卫生所定期对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有所察觉,易导致严重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我院实施对35周岁及以上首诊内科门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周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
出率。
2、全院内科门诊(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
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含(妇内科、精神内科、中医内科、皮肤内科),把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要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3、我科每月定期从门诊日志导出高血压病人并及时发送给社区,
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4、我科定期对各科室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率,进行督导检
查,列入科室奖惩范围。
首诊测血压制度

首诊测血压制度
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内、外、妇、儿和中医门诊及村卫生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规范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并在门诊日志中详细登记。
二、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定期上报医院公共卫生科。
三、对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公共卫生科医师应将其纳入辖区慢性病管理体系,根据管理要求,定期随访,积极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动态管理。
四、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辖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筛查和管理,按照《2011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测量对象:所有就诊的35岁及以上首诊病人。
二、测量责任人:卫生院内所有临床医生,村医。
三、判定标准:参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未服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判定为高血压。
四、管理:
1.所有就诊患者均应登记在门诊日志上。
2.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填写“门诊高血压患者筛查登记表”。
按日交到公共卫生科,纳入“慢性病——高血压”常规管理。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
每位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详细对患者进行检查,填写“门诊日志”和“门诊高血压患者筛查登记表”,对确诊患者应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严格督促检查。
结合今年重点工作和项目要求,将定期对“门诊日志”等进行检查,核实。
对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者进行严肃处理。
泾明乡卫生院
二0一二年四月一日。
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

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1. 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在居民接受健康管理的初期,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提供全面的健康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建议。
2. 测血压流程步骤一:登记和排队居民到达社区卫生服务站后,需在接待处进行登记,并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进行排队等候。
步骤二:测量血压医务人员将居民引导到专门的测量区域,使用合适的袖带和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
步骤三:记录和评估医务人员将测得的血压值记录在档案中,并进行初步的血压评估。
根据测量结果,按照血压水平进行分类,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步骤四:咨询和指导医务人员根据居民的血压情况,提供相关健康咨询和指导,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建议。
步骤五:建立档案和跟进医务人员将每位居民的测量结果和相关建议归档,并定期进行复诊和跟进,确保居民血压的长期监测和管理。
3. 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专业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测血压技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隐私保护:在测量血压的过程中,保障居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教育宣传:通过充分的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
配套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充足的测量设备、耗材和相关宣传资料。
4. 监督和评估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
相关的监督机构可以通过定期抽查、督导、培训等方式,对测血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提升。
结语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慢性疾病,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
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流程,加强专业知识和宣传教育,相信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内科门诊要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
3、发现高血压病人,首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管理卡,交给所属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开展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我镇居民身体健康,我院按照《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认真开展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对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我镇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院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特制定“漕河镇卫生院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目标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100%。
二、测量对象所有35岁以上到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者。
三、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按照《方案》要求,统一组织实施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卫生院、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定期督查,确保血压测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制度。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临床医护人员为责任人。
认真执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和高血压病管理本上记录血压测量结果。
初诊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
镇卫生院要加强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的业务指导。
(三)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门诊制度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门诊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在给35岁以上人员诊疗时,要求问询是否为首次诊疗,如属首次诊疗,要先行测量血压,将患者的详细信息、测量结果在门诊登记簿上予以记载备查。
二、当测量结果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时,一按医疗规范要求进行治疗或进一步确诊,确诊后填写四病报告卡,由疾病预防控制科按慢性病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初诊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健康宣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北医院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全院门诊医生对就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必须进行血压测量,认真填写门诊工作日志,标明病人的身份信息和就诊性质(是否初诊),血压值等要记载清楚,要求测压率达100%。
二、门诊医生将“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的重要性告知病人,以提醒就诊者配合。
三、对第一次发行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诊断为高血压。
四、发现高血压病人的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表,交给医院防保科,接诊医生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
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五、防保科医生将本辖区的常住患者分发到各社区,并及时对社区医生填报的社区调查部分进行复核,每月10日前上报到所在镇卫生所。
六、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201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