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试行)

合集下载

35岁及以上患者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及以上患者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当年度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高危人群及患者的检出率。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

2、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全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在电子病历(或门诊日志)中记录血压值。

3、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为患者提供面对面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到辖区镇(街)卫生院/卫生室建立高血压档案,接受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4、对发现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其每半年复查一次血压。

5、镇(街)卫生院根据网络直报系统,及时核实患者信息,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

6、定期对各科室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7、定期导出首诊测血压名单存档。

每年1月15日前上报上年35岁及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年度报表至xxxxxxx。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嵩县大章镇中心卫生院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社区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社区管理。

5、各村卫生所定期对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有所察觉,易导致严重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我院实施对35周岁及以上首诊内科门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周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
出率。

2、全院内科门诊(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
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含(妇内科、精神内科、中医内科、皮肤内科),把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要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3、我科每月定期从门诊日志导出高血压病人并及时发送给社区,
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4、我科定期对各科室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率,进行督导检
查,列入科室奖惩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宿豫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以上人群
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病人登记本及随访记录中。

4、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进行随访跟踪。

5、每月2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汇总上报卫生服务中心。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数据每半年分析一次,以指导辖区内防病工作。

7、对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的,应将其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根据《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高血压病专科门诊及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动态管理。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内科门诊要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

3、发现高血压病人,首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管理卡,交给所属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开展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我镇居民身体健康,我院按照《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认真开展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对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我镇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院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特制定“漕河镇卫生院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目标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100%。

二、测量对象所有35岁以上到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者。

三、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按照《方案》要求,统一组织实施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卫生院、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定期督查,确保血压测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制度。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临床医护人员为责任人。

认真执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和高血压病管理本上记录血压测量结果。

初诊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

镇卫生院要加强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的业务指导。

(三)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

35岁以上门诊患者测量血压制度

35岁以上门诊患者测量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为落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就诊高血压患者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医院各门诊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二、全院各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三、发现高血压病人,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四、医务科、疾控科定期对各门诊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与病历质控挂钩。

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

====
高家村卫生室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
1、门诊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并做好登记;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日志;
4.凡非同日三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纳入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并建议其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确诊;
5.每月将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进行汇总。

6.责任医生将确诊的高血压病人按照规范服务要求纳入慢病管理。

7.对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慢病
规范要求,积极开展随访管理和健康评估。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80
正常血压<130<85
正常高值130-139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理想血压<120<80。

卫生院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卫生院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低盐膳食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村卫生室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慢性病管理。

5、公共卫生科将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院内工作考核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官庄镇35岁以上首诊病人
测血压制度
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显示,在居民全死因顺位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第二位,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20% ,存在明显的“一高三低”(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现象,高血压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高血压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因此开展首诊测血压制度,对于提高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都十分必要。

为落实政府推行的居民健康工程有关慢性病管理工作内容,特制定北城社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一、测量对象
辖区内35周岁及35岁以上的内科、妇科等门诊首诊病人。

二、测量责任人
本镇所有医疗机构为责任测量单位,其所有的临床医生为责任人。

三、血压的测量方法
1、被测量者稍作休息后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心脏同一水平。

如疑有外周血管病,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双臂血压。

特殊情况下测量血压时可以取卧位或站立位;老人及糖尿病病人及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测立位血压,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2分钟后。

2、使用大小适宜的袖带,袖带内气囊应包裹80%的上臂。

3、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 2.5cm;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4、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

5、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气压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并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缓慢放气。

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

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到零。

6、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音第Ⅰ时相和第Ⅴ时相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

妊娠妇女、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为舒张压。

7、血压单位用毫米汞柱(mmHg),1 mmHg=0.133kPa。

8、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四、判定标准及分级参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判断标准:未服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判定为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五、管理
1、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或专用血压登记簿上进行
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及家庭住址、血压测量的结果,同时在病历首页上注明血压值及测量日期。

初诊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

2、责任测量应明确专人,每旬对门诊中35周岁以上就诊的人数、测血压数和高血压检出数进行日常统计,摘录高血压病人名单,建立高血压病人专用登记簿,并按旬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社区服务站应建立高血压登记簿,并要及时向服务中心反馈转报的高血压病人等相关资料。

各卫生室(所)同样要建立高血压病人登记簿并定期随访病人,给予用药及健康指导,每两个月至少免费为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1次,并详细记录测量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动员病人到上级医院检查治疗。

3、年底形成专题总结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小官庄镇卫生院
2011年1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