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共23页文档

合集下载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者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课程问题所做出的各种理解和思考,它是课程研究者世界观、教育观和方法论的反映。

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理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

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几大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任何课程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教育环境。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要基础的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课程理论,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主要代表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经验与自然》、《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生产力高度发展使劳动力的结构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美国的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率已经由19世纪末的30%上升到20世纪前半叶的50%,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为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人们信奉“有用即真理”的哲学观,普遍“务实”,关注“实惠”,当时美国公民送子女求学,也主要是把学校教育作为获取足够面包和牛油以满足生活的一种实用手段。

1这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美国当时1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27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盛行的赫尔巴特主义依然强调“主知”,注重“形式教育”,与美国公民强烈的就业要求等社会需求形成巨大反差,最终导致规模宏大的以“探讨民主、科学、进化和工业制度对于教育的意义”为主题的进步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促成了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萌芽。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课程组织应该心理学化。

2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74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

浅析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赫尔巴特与杜威,前者被称为“传统教育学之父”,后者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两人在教育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也不是截然不同的。

读过相关的书籍后,笔者发现他们的教育思想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

杜威在批判地继承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他强调:“作为能动的主体的儿童,同对于儿童的社会要求的外部世界如何结合起来的问题,乃是教育理论与时间的中心课题。

”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

它们平列并重,不能偏废。

一切教育的终极问题,就是将心理因素同社会因素统一起来。

这就是贯穿于杜威教育学说的一根主线。

杜威抨击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和缺少组织,远离儿童的经验。

他所强调的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一、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1.杜威的经验说。

“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与课程理论,对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

教育是通过经验谋求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因此,经验是教育的目的,同时是教育的方法。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笔者认为其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验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教育作为过程就是“不断改组经验,重新组织经验”,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

一方面,经验是主体与客体间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是经验教育的本质。

(2)经验就是培养思维,锻炼思维的过程。

经验对训练思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验的实验性给思维的训练提供了空间。

(3)知识是在经验的过程中习得的。

杜威认为只有在经验中,理论才充满活力和可证实的意义。

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

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

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作者:杨紫婉来源:《老区建设》2015年第18期[提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因而备受瞩目。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文章就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背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指导下如何有效的进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经验主义;探究性学习;背影;创设情境[作者简介]杨紫婉(1992—),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江西南昌 330013)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将学生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的阅读教学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文学作品是作者走进读者内心的媒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体验,教师要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笔者在进行《背影》教学时,尝试“探究性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可以互相探讨,再各自发表阅读感受。

然而,这堂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很难将实际生活经验带入到课文的理解中,或者说,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积累生活经验的意识。

所以,大部分同学对文章的理解都停留在文本形式表面,同学们体会不出文章所传达出的父爱和字里行间的父子情深,甚至出现了嘲笑“父亲”笨拙的背影、指责父亲违反交通规则等情况。

总结初次尝试探究性学习的失败,我认识到探究性学习是在借鉴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习法特征,注重生成、发展、提升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一种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学习所必备的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对《背影》探究性学习教案的修改中,我尝试以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为指导。

经验主义管理讲义

经验主义管理讲义

现代管理理论——经验主义管理理论讲义一.经验主义学派产生的背景首先可以回溯到美国的《系统杂志》(现已更名为《Business Week》)的出版商A·W·Shaw于1911年应哈佛大学商学院(HBS)之邀讲授《经营方针》课程。

他一反之前商学院教学理论远胜于实践的常规,邀请了大批的公司总裁参加这门课程的教学,让总裁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更好的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同时,HBS的教授们对这些实际管理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他们从这些总裁的第一手管理经验中发现,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对企业的业绩会产生重大影响。

了解到管理者在分析企业环境、了解企业强弱项、选择企业战略等方面都负有重大责任。

这种与实践、经验紧密相连的研究方法对德鲁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集中研究高层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从高层管理者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原则的研究方法。

随后德鲁克因1942年编写的《工业人的未来》一书得到时任通用汽车(GM)总裁的小艾尔弗雷德·P·斯隆(Allred Sloan)的高度赏识。

德鲁克受邀到通用汽车公司进行调研,并且受聘为GM顾问,这让他有机会深入到一家公司对其内部结构、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他于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一书,该书奠定了组织学和经验主义学派理论观点的基础。

德鲁克又于1950年进入纽约商学院(NBS)学习,对企业管理的经验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他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1】至此经验主义学派正式形成。

二.经验主义学派的主张、管理思想及其研究方法1.经验主义学派的主张经验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当代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经验,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1】引自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之使命篇》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实际的建议。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一、提出背景及代表人物(一)背景:新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现代教育运动(二)代表人物: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对中国的影响:巡回演讲、招收弟子。

•杜威的著作:•1902年,《儿童与课程》,被认为是对课程问题最早、最系统的阐述。

•1913年,《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被泰勒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课程事件之一”。

•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认为是自1900年以来对学校课程影响最大的三本书之一。

•1897《我的教育信条》;1900《学校与社会》;1915《明日之学校》。

杜威的教育实践::杜威学校二、理论基础(一)哲学基础: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而教育乃是使哲学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皮尓斯:1878年:任何一个观念的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能引起人们有效的行动。

“存在就是有用”。

詹姆斯:1907年《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

“一个观念,只要相信它对我们生活有好处,便是真的”。

“有用就是真理”。

杜威提出“经验自然主义”“自然和经验是和谐地并进的,经验表现为认识自然的方法,并且是唯一的方法。

”核心概念:“经验”“经验包括主动和被动两个要素,在主动方面,经验是尝试,在被动方面,经验是承受结果”。

经验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经验中包括反思。

第二,经验即实验。

(二)心理学基础:机能主义心理学心理的研究对象在于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而反对仅仅研究心意识的内容。

心理活动的实质在于有机体采用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并满足自己的需要。

关注人的情绪、习惯、兴趣冲动等。

根据这种心理学,杜威提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按照儿童本能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材料,以促进本能的表现与发展。

“儿童本能的生长就是教育的天国”,导向“儿童中心”。

(三)社会学基础:“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不仅通过交往、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交往中、在沟通中生存。

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小组成员齐金鹏李雪晨王卫卫韩晓琳刘丽一、概述篇刘丽HBS HBS 《《经营经营方方针针》》课课程程通用汽通用汽车顾问车顾问探望熊彼特探望熊彼特————《《现现代管理代管理学经验学经验主主义学义学派派简简介介》》楼楼升升凯凯中中国国集体集体经济经济··学术学术探探讨讨HBS 《经营方针》课程《系统杂志》现更名为《商业周刊》的出版商A · W · Shaw于1911年应哈佛大学商学院HBS之邀第一次将手《经营方针》课程。

邀请大批的公司总裁参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让他们与学生讨论应该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HBS的教授们从这些总裁的第一手管理经验中发现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正是这种与实践、经验紧密相连的研究方法对德鲁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用汽车顾问当德鲁克将自己的研究方法日臻完善竭力想进入一家大型的企业组织内部进行省事的研究但却一直事与愿违屡遭拒绝。

《工业人的未来》1942成为了德鲁克进入GM的敲门砖。

得到时任通用总裁小艾儿佛雷德·P ·斯隆的赞赏邀请其担任GM顾问。

通过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调研对其内部结构、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46年出版的《公司概念》一书奠定了组织学和经验主义学派理论观点的基础。

探望熊彼特“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

除非能够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熊彼特这番话对德鲁克影响很大更坚定了他在管理学中对经验和实践如此重视的信心。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 至此经验主义学派正式形成了。

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经验主义学派又被称为经理主义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都不能充分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企业管理者。

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理解

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理解

1、音乐表演实践:通过参加歌唱、演奏等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 握音乐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2、音乐创作实践:通过创作音乐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创作过程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音乐教育实践:让学生参与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音乐会、参加音乐 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杜威所提出的“经验”概念,既包括个体与外部环境互动中所获得的感觉和认 知,也包括在这些互动中产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等。经验具有两个基本特 征:一是行动,二是反思。行动使得经验得以产生,而反思则是对行动的总结 和提升,进而形成更具指导性的经验。
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主要学生如何获得经验以及如何评估经验的质量。他认 为,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创造力。在课程设计中,杜威主张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 和动手操作获取经验。此外,他还强调了反思在经验积累中的重要性,学生应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美性和实践性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审美性是指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包括对音乐作品的形式、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欣赏和评价。实践性则是指在音 乐表演、创作和评价等方面的实践经历,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加深对音乐作 品的理解和感受。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性和实践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只有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审美性缺失和实践性 不足。具体表现为一些学校过分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音乐审美方面 的教育;同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有限等原因,导致学生缺乏实践 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审美 性与实践性融合。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23页PPT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23页PPT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1、纪律是管理关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