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NCCN解读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其发展速度和程度分为不同的分期,治疗方法也因此有所不同。
为了标准化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许多国际组织和学会制定了前列腺癌的诊疗指南。
本文将介绍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美国NCCN是前列腺癌领域最权威的组织之一,其前列腺癌治疗指南是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参考依据。
根据患者的预期寿命和肿瘤的临床分期,NCCN指南将前列腺癌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风险组别,提供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对于低危组患者,可以选择主动监测或活动治疗,如手术切除、放疗或药物治疗。
中危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放疗和激素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对于高危组患者,一般推荐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激素治疗等。
2.欧洲泛欧洲泛尿道学会(EAU)指南欧洲泛尿道学会是欧洲前列腺癌诊疗领域的权威组织,其指南是欧洲地区广泛参考的指南之一、EAU指南首先对前列腺癌进行了分期,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EAU指南推荐考虑手术切除或放疗。
对于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是主要选择,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激素治疗和化疗等。
3.国际泌尿外科学会(SIU)指南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也是前列腺癌诊疗方面的重要组织之一,其指南主要针对手术治疗进行了详细介绍。
SIU指南提供了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和适应症,包括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腹腔或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RP)和经会阴或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RALP)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4.国际前列腺癌联合会(PCaI)指南国际前列腺癌联合会是一个由前列腺癌患者和专业人士组成的组织,其指南主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选择。
PCaI指南强调了早期诊断以及患者参与决策的重要性。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价值观,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激素治疗或观察等。
综上所述,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标准化的治疗建议,帮助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男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前列腺癌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首先介绍了前列腺癌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前列腺癌多为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年龄、家族史、种族、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指南总结了相关研究表明,年龄和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
指南随后提供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和策略。
初筛和诊断一直是前列腺癌领域的一个难题,因为其一直缺乏高效的筛查方法。
指南介绍了常见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数字直肠检查(DRE)、超声波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指南提供了进一步诊断的建议,包括经直肠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指南提供了详细的介绍。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生活质量等因素,指南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和放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激素治疗和化疗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指南还介绍了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根据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指南介绍了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提供了相关治疗方法的指导。
最后,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还介绍了患者的管理和随访。
患者的管理包括相关的支持性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
指南还提供了前列腺癌随访的建议和时间表,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最佳的治疗和管理。
总体而言,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全面和实用的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一指南的发布对于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4前列腺癌NCCN指南解读

2024前列腺癌NCCN指南解读前言指南概述NCCN指南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局部前列腺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转移性前列腺癌和复发性前列腺癌。
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治疗推荐,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等。
局部前列腺癌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指南推荐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对于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外放疗或近距离放疗。
此外,对于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选择观察等待策略,定期监测PSA水平和前列腺活检结果。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指南推荐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外放疗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
此外,对于有局部复发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挽救性放疗。
转移性前列腺癌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指南推荐首先进行激素治疗,以降低PSA水平和缓解症状。
对于有转移性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化疗,以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靶向治疗药物。
复发性前列腺癌对于复发性前列腺癌,指南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历史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激素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激素治疗药物或化疗。
对于化疗后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二线化疗药物或其他靶向治疗药物。
总结NCCN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偏好。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指南内容,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前列腺癌临床复发标准

前列腺癌临床复发标准
前列腺癌的临床复发标准通常基于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水
平的变化来确定。
PSA是一种蛋白质,它通常由前列腺细胞产生,
而且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液中通常会升高。
临床复发通常是指在治
疗后PSA水平重新升高,这可能表明前列腺癌出现了复发。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定义,前列腺癌的临床复发
可以根据以下标准之一来确定:
1. 在进行了根治性治疗(如手术或放疗)后,连续两次PSA水
平升高。
这通常是指PSA水平超过0.2 ng/mL。
2. 在进行了根治性治疗后,出现了PSA水平升高,并且伴随着
临床症状或出现了肿瘤复发的影像学证据。
除了这些标准之外,临床医生还会考虑其他因素,如患者的整
体健康状况、病变的病理特征和治疗史等。
对于确定前列腺癌的临
床复发,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PSA水平的变化。
总之,前列腺癌的临床复发标准主要基于PSA水平的变化,但
也需要考虑其他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证据。
这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监测。
前列腺癌风险分层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前列腺癌风险分层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前列腺癌,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们提出了前列腺癌风险分层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将患者的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从而更精确地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前列腺癌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家族史、种族、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等。
年龄是前列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也会逐渐提高。
同时,家族史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如果有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个体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种族也与前列腺癌的风险有关,非洲裔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种族。
为了更好地应对前列腺癌的风险因素,前列腺癌风险分层标准应运而生。
这些标准通过收集个体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将患者的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以指导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对于低风险患者,常规观察和定期检测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避免过度治疗的风险。
而对于中高风险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方式。
前列腺癌风险分层标准的应用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充分考虑患者的风险和利益,避免过度治疗或者延误治疗。
同时,标准的应用也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为临床医生进行后续的随访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前列腺癌风险分层标准在前列腺癌的预防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个体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和分类,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Article Structure)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依据前列腺癌的风险分层标准来深入探讨这一重要主题。
通过这种结构化的方法,我们将会全面了解前列腺癌的概述、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分层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
文章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本部分)1.3 目的2. 正文2.1 前列腺癌概述2.2 前列腺癌风险因素3. 结论3.1 前列腺癌风险分层标准的重要性3.2 前列腺癌风险分层标准的应用通过这一明确的结构,读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nccn指南是什么意思

NCCN指南是什么意思
NCCN指南全称为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是一个国际知名的癌症治疗指南组织。
NCCN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该组织由21个美国知名的癌症中心共同组成,旨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科学、权威的治疗决策。
NCCN指南以专家共识为基础,更新周期较短,通常每年更新一次。
该指南覆盖了多种癌症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
指南内容主要包括疾病诊断、分期、治疗方案、药物选择和副作用管理等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NCCN指南被广泛认可和采用。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参考NCCN指南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查阅指南,了解最新的治疗进展、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总的来说,NCCN指南是一个权威且实用的癌症治疗指南,旨在为癌症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
通过及时更新的临床实践指南,NCCN致力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率,为医务人员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为癌症防治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0 V1版NCCN前列腺癌指南更新要点

2020 V1版NCCN前列腺癌指南更新要点2020年3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前列腺癌指南2020年第一版,相较于2019版第四版,新版指南有哪些更新要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前列腺癌诊断(PROS-1)如果未发现胚系突变,则移除:如果基于家族史进行检测,则需进行遗传咨询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测。
将“导管内组织学”改为“导管内/筛状组织学”。
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初始风险分层和分期(PROS-2)在中高风险组中,分子/生物标志物分析中,由“不常规推荐”改为“若预期寿命≥10年”。
PROS-2A脚注修改为:对于无症状极低、低和中等风险组且预期寿命≤5年患者,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不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或治疗,此时应给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
新脚注:对于腹部/盆腔分期,mpMRI优于CT。
脚注修改为:对于低风险或预后良好中等风险且预期寿命10年以上患者,可考虑使用以下的分子检测:Decipher、前列腺癌Oncotype DX、Prolaris和ProMark。
对于预后不良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组且预期寿命1 0年以上患者,可考虑使用Decipher和Prolaris分子检测。
极低风险组(PROS-3),PROS-4,PROS-5,PROS-6,PROS-7在极低风险组中,对于预期寿命20年以上的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初始治疗后若出现不良特征:辅助治疗可用外放射治疗(EB RT)±ADT(6个月)改为EBRT ±ADT(PROS-3)。
在低风险组中,对于预期寿命10年以上的患者,RP初始治疗后若出现不良特征:辅助治疗可用EBRT ±ADT(6个月)改为EBRT ±ADT (PROS-4)。
在预后良好中等风险组中,对于预期寿命10年以上的患者,RP±PLND(若预测淋巴结转移≥2%)初始治疗后若出现不良特征且无淋巴结转移:辅助治疗可用EBRT ±ADT(6个月)改为EBRT ±ADT(PRO S-5)。
2024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高危患者诊治共识(完整版)

2024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高危患者诊治共识(完整版)根据最新数据,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癌症特异性病死率居第5位[1]。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局限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目标是根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持盆底各组织和器官功能[2]。
尽管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经历了开放到腹腔镜再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演变,手术技巧逐渐完善成熟,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在根治术后发生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 BCR),其中的高危患者如未得到及时诊治会很快进展到临床复发,进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3]。
尽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 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监测依然是早期发现BCR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影像学进步和新型抗雄激素药物的出现,以及立体定向放疗的发展,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BCR高危患者的诊治理念和手段都有了较大改变。
因此,我们召集该领域的相关专家,通过查阅文献,针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BCR的诊断、治疗、随访和疗效评估进行探讨,并形成一系列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处理此类疾病提供指导意见。
一、共识的制订方法(一)制订共识的专家构成42名来自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四川、重庆、河南、湖北、江西、辽宁、天津、吉林、浙江、新疆、黑龙江、陕西、云南、湖南、山西、河北、广西、安徽、贵州、福建、甘肃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hinese Prostate Cancer Consortium, CPCC)专家共同参与问卷咨询与调研,所有专家均有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一线临床实践经验。
(二)文献检索方法检索的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 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
英文检索词包括prostate cancer、biochemical recurrence、high risk、radical prostatectomy、curative treatment、management、evaluation、salvage treatment、follow up、radiotherapy、hormone therapy;中文检索词包括前列腺癌、生化复发、高危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治性治疗、诊治手段、疗效评估、挽救性治疗、随访、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张骞周利群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0-05-132010版《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内容与2009版相比有一定修改,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有新的推荐意见。
本文将按照原文的结构就修订内容进行叙述总结,希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诊断、分级和复发危险分层(PROS-1)在2009版《指南》中,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得到淋巴结组织,以求证是否存在肿瘤转移,而2010版《指南》则推荐以活组织切片检查替代FNA,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避免细针抽吸时取不到肿瘤细胞的情况。
新版《指南》扩充了一项前列腺癌的复发危险等级,即极低危前列腺癌(见表)。
极低危是从2009版低危前列腺癌中划分出来的,这使得复发危险等级的划分更加细化。
初始治疗及辅助治疗极低危和低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PROS-2)在2010版《指南》中,极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预期寿命一般<20年。
对此类患者,初始治疗推荐仅定期积极监测(2B类),目的是早期发现病变的进展。
积极监测包括每半年1次血清PSA检测及每年1次直肠指检(DRE)。
对于预期寿命≥10年的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初始治疗,2010版《指南》主要有两项修订。
一项是对定期积极监测方法的调整。
对于接受定期积极监测的患者,检测方法在原有血清PSA和DRE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年1次的前列腺活组织切片检查,这可早期发现前2种检查方法无法发现的病变,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另一项是对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指征进行了调整。
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时,盆腔淋巴结的清扫取决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可能性。
依据这个标准,2010版《指南》推荐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门槛有所降低,由原来预测可能性的7%降至2%。
另外,《指南》还增加了“异常病理特点”这一概念,其定义从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的单纯切缘阳性扩展到精囊受累、腺体外蔓延或腺体外组织可检测到PSA等,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可选择放疗或继续观察。
中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PROS-3)对于接受放疗的中危前列腺癌患者,2009版《指南》明确了可采用的各种高精度放射治疗方法,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应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但并未强调IGRT应用的时间。
2010版《指南》重点强调了IGRT需配合3D-CRT或IMRT每天应用,无论患者预期寿命的长短,都须照此方案执行。
局部晚期极高危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和辅助治疗(PROS-4)对于接受放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的局部晚期极高危前列腺癌患者,2010版《指南》推荐ADT的治疗时间由相对较短的4~6个月延长至2~3年,虽然时间有所延长,但仍按照原方案与放疗联合应用。
补救检查方法(PROS-7)对于放疗后PSA水平继续上升或DRE阳性的患者,除了2009版《指南》提到的进行活组织穿刺、腹部CT等检查外,2010版《指南》又新增了直肠内磁共振成像(MRI)及PSA倍增时间(PSADT)的检查指标,这些方法的增加有助于对病变的监测,相互弥补不足之处。
对于此类患者,如活组织穿刺结果为阴性且无转移,新版《指南》取消了低温手术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如检查结果示有转移,新版《指南》取消了单纯观察和ADT两种方式;如考虑患者为局部复发,新版《指南》推荐采用有创性检查方法,如活组织病理切片、直肠内MRI等进行检查。
系统治疗及系统补救治疗系统治疗(PROS-8)2010版《指南》去除了弥漫性病变的称呼,扩大了系统治疗的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包括两项修订。
一项是用“雄激素剥夺疗法不敏感”(ADT naive)替代了前列腺癌转移并PSA水平升高的情况;另一项是用去势复发(castration-recurrent)前列腺癌替代了低PSA水平并内脏或骨转移及迅速增大的软组织团块。
系统补救治疗(PROS-9)新版《指南》增加了系统补救治疗在去势复发的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对于去势复发且转移阴性的患者,给予临床试验(推荐)、观察、停止抗雄激素药物(如果正在使用)或间接雄激素剥夺治疗(如使用抗雄激素药物、雌激素、雄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等处理。
如处理后患者有PSA水平升高或出现转移,则按照转移阳性患者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去势复发且转移阳性的患者,给予每3周1次多西他赛+类固醇类药物(1类)、其他多西他赛方案、间接雄激素剥夺治疗、米托蒽醌+类固醇类药物(1类,为改善生活质量而非延长生存)、姑息放疗或核酸类似物等治疗。
对于骨转移者,可给予二磷酸盐治疗。
如果上述处理均无效,则可行临床试验、补救化疗或最佳支持治疗等处理。
监测及治疗原则定期监测原则(PROS-B)指南委员会由于仍担心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和治疗问题,推荐患者及其医师依据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监测。
这些危险因素往往要靠多科室医师的配合,如放射肿瘤医生、临床肿瘤医生等共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选择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对年轻患者给予定期跟踪监测比老年患者更重要,因为年轻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这可能与年轻患者本身的血清雄激素水平较高有关。
2010版《指南》将肿瘤进展标志中的“PSA速率>0.75”这一项指标去除,保留了PSA 倍增时间低于3年的标准。
放疗原则(PROS-C)进行体外放射治疗时,如果剂量大于78 Gy,应采用IGRT。
进行非脊柱转移的姑息放疗时,往往使用单剂量800 cGy代替分10次进行的3000 cGy;进行广泛性骨转移的姑息放疗时,通常采用锶89或钐153进行放射治疗。
手术原则(PROS-D)目前,较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是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广泛盆腔淋巴结清扫,而局灶盆腔淋巴结清扫已基本被淘汰。
因为与局灶盆腔淋巴结清扫相比,广泛盆腔淋巴结清扫更容易发现转移病灶,且可提供更为全面的分期证据,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化疗原则(PROS-F)仅PSA水平上升而无肿瘤进展的其他证据,尤其是PSA水平短期内的上升,并不是患者停止接受化疗的指征;在多西他赛治疗失效后,尚无资料能证明其他化疗方法的有效性。
2011 年第1 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在2010 年第3 版的基础上作了许多更新和修改,本文将就更新和修改的内容作一简要解读。
前列腺周围解剖示意图点击看大图前列腺癌临床评估和分期方法初次评估预期寿命不超过5 年、无症状的前列腺癌·不进行任何分期和治疗处理,直到出现症状(高危患者例外)。
初次评估预期寿命>5 年,或有症状的前列腺癌·对临床分期为T1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T2 且PSA>10 或Gleason 评分≥8,T3,T4或有症状的患者,给予骨扫描检查。
·对临床分期为T3,T4,或T1~2 和列线图(nomogram)预测提示淋巴结转移可能性>20%的患者,给予盆腔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对所有其他前列腺癌不予以额外影像学检查。
前列腺癌复发风险分类临床局限前列腺癌·非常低危:①T1c;②Gleason评分≤6;③PSA<10 ng/ml;④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少于3 针,每针癌组织≤50%;⑤PSA 密度(PSAD)<0.15 ng/ml/g。
·低危:①T1~2a;②Gleason 评分为2~6;③PSA<10 ng/ml。
·中危:①T2b~2c;②Gleason 评分为7;③PSA为10~20 ng/ml。
·高危:①T3a;②Gleason 评分为8~10;③PSA>20 ng/ml。
局部进展前列腺癌·非常高危:T3b~4转移前列腺癌·任何T,N1·任何T,任何N,M1Ⅱ A 期前列腺癌Ⅱ B 期前列腺癌Ⅲ期前列腺癌Ⅳ期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初始处理非常低危前列腺癌·预期寿命<20 年:积极监测(active surveillance,2B类证据),包括每6个月至少复查PSA 1 次,每12 个月至少直肠指检1次,每12个月重复前列腺穿刺。
·预期寿命≥20年:参考低危前列腺癌治疗。
·预期寿命<10年:积极监测,包括每6个月至少复查PSA 1 次,每12 个月至少直肠指检1次。
低危前列腺癌·预期寿命<10年:积极监测,包括每6个月至少复查PSA 1 次,每12 个月至少直肠指检1次。
·预期寿命>10年:①积极监测,包括每6 个月至少复查PSA 1次,每12个月至少直肠指检1次,每12个月重复前列腺穿刺;②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结合每日影像引导放疗或近距离照射治疗);③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如果预测淋巴结转移可能性≥2%,行盆腔淋巴结切除。
中危前列腺癌·预期寿命<10 年:①积极监测:每6个月至少复查PSA 1次,每12个月至少直肠指检1次;②放射治疗:放疗±短期新辅助/联合/辅助去雄激素治疗(4~6个月)±近距离照射治疗。
·预期寿命>10年:①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如果预测淋巴结转移可能性≥2%,行盆腔淋巴结切除;②放射治疗:放疗±短期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4~6个月)±近距离照射治疗。
局限高危前列腺癌·放射治疗+长期新辅助/联合/辅助去雄激素治疗(2~3年)(1类证据)。
·放射治疗+近距离照射治疗±短期新辅助/联合/辅助去雄激素治疗(4~6个月)。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选择性)。
非常高危前列腺癌(T3b~4)·放射治疗+长期新辅助/联合/辅助去雄激素治疗(2~3年,1类证据)。
·放射治疗+近距离照射治疗±短期新辅助/联合/辅助去雄激素治疗(4~6个月)。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选择性)。
·去雄激素治疗:选择性患者。
转移前列腺癌·任何T,N1:①去雄激素治疗;②放射治疗+长期新辅助/联合/辅助去雄激素治疗(2~3年,1类证据)。
·任何T,任何N,M1:去雄激素治疗。
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诊治根治性手术后PSA无法下降至不可检测或PSA 连续2 次以上升高,可选择骨扫描、CT/MRI、PSA 倍增时间(PSADT)、前列腺穿刺进行评估。
·评估后未发现转移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新辅助/联合/辅助去雄激素治疗,或观察。
·评估后发现转移者:接受去雄激素治疗±放射治疗,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