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2)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经典课件第七章——稳定塘

水污染控制工程经典课件第七章——稳定塘
内的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等进行划分,可分类如下: 1.好氧塘
好氧塘的深度较浅,阳光能透至塘底,全部塘水都含有溶解氧,塘内菌藻共 生,溶解氧主要是由藻类供给,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 2.兼性塘
兼性塘的深度较大,上层为好氧区,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使其有 较高的溶解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中层的溶解氧逐渐减少,称兼性 区(过渡区),由兼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下层塘水无溶解氧,称厌氧区,沉淀污 泥在塘底进行厌氧分解。 3.厌氧塘
建筑精选课件
7
3.好氧塘内溶解氧和pH的变化 藻类光合作用使塘水的溶解氧和pH值呈昼夜变化。白昼,藻类光合作
用释放的氧,超过细菌降解有机物的需氧量,此时塘水的溶解氧浓度很高, 可达到饱和状态。夜间,藻类停止光合作用,且由于生物的呼吸消耗氧, 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下降,凌晨时达到最低。阳光再照射后,溶解氧再逐渐 上升。好氧塘的pH值与水中CO2浓度有关,受塘水中碳酸盐系统的CO2平 衡关系影响,白天藻类光合作用使CO2降低,PH值上升;夜间,藻类停止 光合作用,而细菌降解有机物的代谢没有终止,CO2累积,PH值下降。
(3) 深度处理好氧塘 设置在塘处理系统的后部或二级处理系统之后, 作为深度处理设施。特点是有机负荷较低,塘的水深较高负荷好氧塘大。
建筑精选课件
6
2.好氧塘基本工作原理
如图7-1所示。塘内存在着菌、藻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有阳光照射时, 塘内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同时,由于风力的搅动,塘表面还 存在自然复氧,两者使塘水呈好氧状态。塘内的好氧型异养细菌利用水中 的氧,通过好氧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合成本身的细胞质(细胞增殖), 其代谢产物CO2则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
建筑精选课件
4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库填空题1-1水的循环方式有:和1-2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doc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库填空题1-1水的循环方式有:和1-2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doc

三种机理起作用。

0中和投药的方式有 和3-2混凝机理包括两种。

大最进入水体造成。

和四类。

和三类。

、 、 0两类。

、 和和钟式沉砂池。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库填空题1-1水的循环方式有:和1-2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1- 3水的基本方法有物理处理法、 1・4水体污染源主要有、1- 5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有四种: 2・1常用的格栅形式有 、 2- 2沉淀基本类型有 、2-3常用的沉砂池有 、2・4污水中的油品以四种状态存在,GP2- 5在过滤过程中,有 3- 1 见的中和法有 两种。

和四种中的机理。

3-3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存在,加入沉淀剂时,必定是离子积先达到 的优先沉淀,这种现象称为分步沉淀。

3-4化学还原法是向污水中投加小的新物质的方法。

3- 5消毒的目的就是要4- 1溶气加斥气浮的运行方式有4-2动态吸附操作帘用的设备有,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成无毒或毒性,防止 扩散,保护公用水体。

、、三种方式。

和三种。

现象,使通过4- 3电渗析器是由膜堆、和 三大部分纽•成。

4- 4在超滤过程中,不能滤过的残留物在膜衣面层的浓聚,会形成 量急剧下降。

5-1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主要有 和后生动物等。

2污水的生物处理按照作用机制和对氧的需求分为 物的附着方式,可将生物处理分为 和两种。

按照微生5-3污水的可生化性収决于 ,可用 评价。

5-4微生物分批培养的群体生长可分为四个阶段。

5-9生物滤池是山5-10生物流化床有生物流化床和 生物流化床两种。

6-1丿犬氧消化中中温消化最适温度为 ,高温消化的最适温度为 6-2消化池的主体是山等四部分组成。

6-3厌氧消化池的搅拌方式常用的有 6-4污泥浓缩的方法有 、 6- 5污泥干化方法可分为和7- 1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的水最损失是山 7-2冷却系统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 7- 3水质稳定性鉴别常用的两个指标是1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三种-三种。

造成的。

4-5从污水中吹脱出来的气体有三种处置方法:5-5曝气方法主要有 和 两种。

水污染控制工程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污染控制工程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水污染控制工程_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有氧环境中进行好氧呼吸,在缺氧环境中进行厌氧呼吸。

答案:兼性细菌2.对污染底物的降解和转化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答案:细菌3.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答案:启动时间短4.为了提高溶气效率,罐内常设若干隔板或填料,以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

答案:正确5.格栅可以充当初次沉淀池的作用。

答案:错误6.沉砂池前可设置粗格栅以截留较粗大的漂浮物。

答案:错误7.格栅栅条间隙的选择以不堵塞水泵和水处理厂站的处理设备为根本原则。

答案:正确8.以下何种措施可以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和处理能力答案: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_在沉淀区增设斜板_回流部分活性污泥9.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过程中,影响悬浮物上浮或沉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答案:颗粒密度_水流速度_池体表面积10.斜板沉淀池具有何种优点答案:停留时间短_去除效率高_占地面积小11.平流沉砂池有何种缺点答案:流速不易控制_需要洗砂_沉砂中有机物含量高12.对应处理对象依次选择处理方法:悬浮物();细菌();色素();无机盐类();答案:13.在加压溶气气浮系统中, 为了提高溶气效率常采取下列措施答案:溶气罐中加设填料_采用水泵-射流器溶气系统14.关于沉淀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斜板(管)式沉淀池是一种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

15.污水处理方法很多,属于物理方法的是答案:自然沉降法16.下列污水处理方法中属于物理处理法的是答案:气浮法17.污水物理处理重力分离法的主要构筑物有答案: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18.城市污水处理厂,斜板(管)沉淀池应设答案:冲洗设施19.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答案:无机颗粒20.颗粒在污泥浓缩池中的沉淀属于答案:压缩沉淀21.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答案:自由沉淀22.根据斜板(管)沉淀池原理,若将池深H等分成三层,则答案:不改变流速v和最小沉速u0,池长L缩短2/323.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参数包括()答案:24.以下何种措施可以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和处理能力()答案:25.稳定塘的主要缺点是()。

稳定塘及污水的土地处理

稳定塘及污水的土地处理

稳定塘及污水的土地处理一、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稳定塘及污水的土地处理方法,包括稳定塘及污水的基本概念、工作流程、设备要求等内容。

二、稳定塘及污水的基本概念1.稳定塘:指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水体,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2.污水:指废水或生活污水等含有有机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水体。

三、稳定塘及污水处理的工作流程1.进水预处理:对进入稳定塘的污水进行初级处理,包括除砂、除油等工艺。

2.稳定塘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3.出水处理:对经稳定塘处理后的水体进行二次处理,确保出水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四、稳定塘及污水处理的设备要求1.稳定塘:包括主体结构、进水口、出水口等组成部分。

2.搅拌设备:用于促进水体内的氧气传输以及悬浮固体的搅拌,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3.曝气设备:通过加入气体使水体中的氧浓度增加,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4.污泥处理装置:用于处理稳定塘产生的污泥,包括浓缩、脱水等工艺。

五、附件1.工艺流程图:附图表明稳定塘及污水处理的整体工作流程。

2.设备清单:列出所需设备的名称、数量、规格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称“本法”。

注释: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

2.水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下称“本法”。

注释: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和措施。

附件:1.工艺流程图2.设备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称“本法”。

注释: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

2.水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下称“本法”。

注释: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和措施。

污水自然处理

污水自然处理
人工湿地早期多用于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近年来,该技术在处理畜禽养殖污水上的应用逐渐引起 研究者的重视。田静思等(2011)研究了种植 4种植物的矿化垃圾填料湿地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持续运 行 90 d的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湿地系统对CODCr、NH4+-N、SS和 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41.3%~52.5%、 44.2%~76.7%、55.2%~72.1%和 40.1%~68.0%。
污水的土地处理
①污水灌溉系统。污水灌溉存在以下问题: a.不能解决污水的终年问题(为雨季及冬季),往往不能进行终年泼水灌溉。非灌溉期间污水若不经贮存排 入地表水体,会造成地表水污染。 b.污水灌溉农田后出水不加收集,不能有效控制排放与利用。 c.如污水达不到农田灌溉标准,则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特别是污水中的重金属和化学有机合成 物会在作物的某些部位富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d.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土壤的特性和使用。 ②土地渗滤系统。 a.慢速渗滤系统。用于渗透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如砂质土壤),它适用于蒸发量小,气候湿润的地区;慢速 渗滤系统用表面布水或喷灌布水,对污水的BOD5、COD、N的去除率分别为95%,90%,80%~90%。 b.快速渗滤系统。污水周期地向渗滤田灌水和休灌,表层土壤交替地处于厌氧一好氧状态,有机物被土层中 的微生物所分解,同时也对N、P进行了去除。各种指标的去除率为:95%,91%,85%,80%,65%,99.9%。
谢谢观看
人工湿地处理方法的主要优点:①投资较低,建设、运行管理费用较低;②污水处理系统组合具有多样性、 针对性,可根据去除污水中有害物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基质和水生植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对不同的污染物质 具有针对性;③处理污水效果较好,且便于管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沈阳化工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活性污泥法院系: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环境优创班级:0901学生姓名:王希鹏指导教师:范文玉2012年8月23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常见污水生物处理的工艺 (3)一、活性污泥法 (3)1。

1 SBR法 (3)1。

2 CASS法 (4)1.3 AO法 (4)1。

4 AAO法 (5)1.5 氧化沟法 (6)二、生物膜法 (6)2.1 生物滤池 (6)2。

2 生物转盘 (7)2。

3 生物接触氧化法 (7)三、厌氧生物处理法 (8)四、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 (9)4。

1 稳定塘 (9)4.2 土地处理法 (9)第三章污水处理流程 (9)一、格栅 (10)二、泵房 (10)三、沉砂池 (10)四、沉淀池 (12)五、曝气池 (13)六、二沉池 (14)七、污泥浓缩池 (14)第四章构筑物的计算 (14)一、设计参数 (14)二、设计计算 (15)第五章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第一章绪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紧张和污水排放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城镇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没有采取应有的治理措施,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政策下,环境保护已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重视,对污水进行彻底的治理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效节能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已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改善城镇水环境,保障城镇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和经济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无组织大面积排施污染物、污水处理率偏低,以及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均是造成水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已经使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据农业部在占国土面积85%的流域内,通过372个代表性区域取样调查,发现全国粮食总量的1/10不符合卫生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1048课程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门课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 为环境保护、环境工程工程师提供水处理工程管理、设计的基本知识。

培养环境工程师的实践分析、处理工业废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教育素质。

课程主要是针对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进行的。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废水治理的原理、方法,初步具有废水治理的技术和技能,具有设计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能力。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讲述污水的来源、性质;水中污染物的危害过程和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各种废水治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体污染及控制的基本内容,基本掌握废水治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膜处理技术,初步具有废水治理的技术和技能。

能够就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三)实施说明以污水处理方法为主线,使课程的脉络清楚;结合工厂的污水处理工程实例,使课程内容生动、充实。

通过调动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化学、环境工程原理。

(五)对习题的要求本着素质教育的目标,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习题。

由于已是三年级的学生,其动手能力较强。

以掌握水处理技术为主,主要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氮主要是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脱 氮(氨化、硝化、反硝化),挥发等 方式被去除。其去除率受作物的类型、 生长期、对氮的吸收能力以及土地处 理系统等工艺因素 的影响。
BOD的去除 磷和氮的去除 悬浮物质的去除 病原体的去除 重金属的去除
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是依靠 作物和土壤颗粒间的孔隙截留、 过滤去除的。土壤颗粒的大小、 颗粒间孔隙的形状、大小、分 布和水流通道,以及悬浮物的 性质、大小和浓度等都影响对 悬浮物的截留过滤效果。若悬 浮物的浓度太高、颗粒太大, 会引起土壤堵塞。
稳定塘的缺点
占地面积大 没有空闲余地时不宜采用。 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如季节、气温、光照、
降雨等自然因素都影响稳定塘的处理效果。 设计不当时,可能形成二次污染, 如污染地
下水、产生臭气和滋生蚊蝇等。
好氧塘
(1)高负荷好氧塘 这类塘设置在处理系统的前 部,目的是处理污水和产生藻类。特点是塘的水深 较浅,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有机负荷高。
稳定塘的优缺点
优点 1、基建投资低 。当有旧河道、沼泽地、谷地可利用作
物作为稳定塘时,其基建投资更低。 2、处理成本低、管理简单;运行费用较低,约为传统
二级处理厂的1/3~1/5。 3、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包括 BOD、N、P、病源体; 4、具有景观效益,可进行综合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
如将稳定塘出水用于农业灌溉,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 资源;养殖水生动物和植物,组成多级食物链的复合 生态系统。
好氧塘的设计
好养塘的典型设计参数
兼性塘
兼性塘的有效水深一般为1.0~2.0m。
具有多种生化环境及其降解功能。
因此该工艺不仅可去除一般的有机污染物, 还可以有效地去除磷、氮等营养物质和某些 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曝气塘设计
BOD负荷:30~60gBOD/m2.d; 生物污泥量: 80~200mg/L;
塘深一般在2.5~6.0m之间;视表面曝气设备 功率而定;
好氧曝气塘HRT一般为1~10d;兼性塘7~ 20 d;
一般大于3座,串联运行。
法国南部某镇(MeZe),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
MeZe生态中心的氧化塘实验装置
(2)普通好氧塘 这类塘用于处理污水,起二级 处理作用。特点是有机负荷较高,塘的水深较高负 荷好氧塘大,水力停留时间较长。
(3)深度处理好氧塘 深度处理好氧塘设置在塘 处理系统的后部或二级处理系统之后,作为深度处 理设施。特点是有机负荷较低,塘的水深较高负荷 好氧塘大。
好氧塘净化机理
塘内存在着菌、藻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塘内 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塘表面的好氧型异 氧细菌利用水中的氧,通过好氧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 染物并合成本身的细胞质(细胞增殖),其代谢产物 CO2则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
厌氧塘的设计参数
我国采用BOD5表面负荷。处理城市污水的建议负荷 值为200~600kg/(hm2·d)。对于工业废水,设计负荷 应通过试验确定。
厌氧塘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为2:1~2.5:1。单塘面积不 大于4ha。塘水有效深度一般为2.0~4.5m,储泥深度大 于0.5m,超高为0.6~1.0m。 厌氧塘的进水口离塘底0.6~1.0m,出水口离水面的深度 应大于0.6m,使塘的配水和出水较均匀,进、出口的 个数均应大于两个。
MeZe氧化塘处理系统中曝气塘
水生植物塘
稳定塘系统的工艺流程
稳定塘处理系统的组成
预处理系统
稳定塘
后处理设施
稳定塘进水的预处理:
为防止稳定塘内污泥淤积,污水进入稳定塘前应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质。常用设备为格栅、普通沉砂池和沉淀池。若塘前有提升泵站,而泵站 的格栅间隙小于20mm时,塘前可不另设格栅。原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小于100mg/L时,可只设沉砂池,以去除砂质颗粒。原污水中的悬浮固体 浓度大于100mg/L时,需考虑设置沉淀池。设计方法与传统污水二级处理 方法相同。
曝气塘
曝气塘采用人工曝气供氧,塘深在2m以 上,全部塘水有溶解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 化作用,污水停留时间较短。
深度处理塘
深度处理塘又称三级处理塘或熟化塘,属 于好氧塘。其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很低,一般 BOD5≤30mg/L。常用于处理传统二级处理厂的 出水,提高出水水质,以满足受纳水体或回用 水的水质要求。
堤坝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 度为1:2~1:5。
一般不少于3座,多采用串连,其中第一塘的面积 约占兼性塘总面积的30%~60%,单塘面积应少于 4hm2,以避免布水不均匀或波浪较大等问题。
兼性塘的设计
城镇污水兼性塘的设计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
厌氧塘净化机理及应用
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即先由兼性厌 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转化为简单的 有机物(如有机酸、醇、醛等),再由绝对厌氧 菌(甲烷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等。
BOD的去除
磷和氮的去除 悬浮物质的去除 病原体的去除 重金属的去除
污水经土壤处理后,水中 大部分的病菌和病毒可被去除, 去除率可达92%~97%。其去 除率与选用的土地处理系统工 艺有关,其中地表漫流的去除 率较低,但若有较长的漫流距 离和停留时间,也可以达到较 高的去除效率。
土地处理技术有五种类型:慢速渗滤、快速 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和地下渗滤系统。
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十分复杂,它包含了物 理过滤、吸附、沉积、化学沉淀、微生物对有机物的 降解、及作物的吸收等过程。是一个综合净化过程。
BOD的去除 磷和氮的去除 悬浮物质的去除 病原体的去除
曝气塘
在塘中安装有人工曝气设备的稳定塘。是人 工供氧—人工强化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一种 形式;
适用于土地可用面积较小,可采用好氧塘工 艺的地区。
曝气塘的两种类型
好氧曝气塘
兼性曝气塘
曝气塘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较高,不宜直接排放。排放 前需进行沉淀,沉淀的方法可以用沉淀池,或在塘中分割 出静水区用于沉淀。若曝气塘后设置兼性塘,则兼性塘要 在进一步处理其出水的同时起沉淀作用。
好氧塘的设计
好养塘的典型设计参数
兼性塘
兼性塘的有效水深一般为1.0~2.0m。
具有多种生化环境及其降解功能。
因此该工艺不仅可去除一般的有机污染物, 还可以有效地去除磷、氮等营养物质和某些 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兼性塘净化机理
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相同。
兼性区兼性细菌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 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氧条件下,以 NO3-、CO3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
没有终止,CO2累积,pH下降。 其平衡关系式如下:
CO2 H2O H2CO3
CO32

H2O

HCO
3

HCO
3
OH

H


H2O OH H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主要有藻类、菌类、原 生动物、后生动物、水蚤等微型动物。
菌类主要是生存在水深0.5m的上层,浓度为 1×108~5×109个/ mL,主要种属与活性污泥和生 物膜相同。
氮主要是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脱 氮(氨化、硝化、反硝化),挥发等 方式被去除。其去除率受作物的类型、 生长期、对氮的吸收能力以及土地处 理系统等工艺因素 的影响。
BOD的去除 磷和氮的去除 悬浮物质的去除 病原体的去除 重金属的去除
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是依靠 作物和土壤颗粒间的孔隙截留、 过滤去除的。土壤颗粒的大小、 颗粒间孔隙的形状、大小、分 布和水流通道,以及悬浮物的 性质、大小和浓度等都影响对 悬浮物的截留过滤效果。若悬 浮物的浓度太高、颗粒太大, 会引起土壤堵塞。
兼性塘
兼性塘的深度较大(1~2m) ,上层是好氧区, 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使其有较高的溶解 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中层的溶解氧 逐渐减少,称兼性区(过渡区),由兼性微生物起 净化作用;下层塘为厌氧区,沉淀污泥在塘底进行 厌氧分解。
厌氧塘
厌氧塘的塘深在2m以上,有机负荷高, 全部塘呈厌氧状态,由厌氧微生物起净化作 用,净化速度慢,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长。
在有冰冻的地区,背阴面的衬砌应注意防冻 若筑 堤土为黏土时,冬季会因毛细作用吸水而冻胀。
塘体防渗 稳定塘的渗漏可能污染地下水源;若塘 体出水再考虑回用,则塘体渗漏会造成水资源损失,塘 体防渗是十分重要的。但某些防渗措施的工程费用较高, 选择时应十分谨慎。防渗方法有素土夯实、沥青防渗衬 面、膨胀土防渗衬面和塑料薄膜防渗衬面等。
稳定塘的优缺点
优点 1、基建投资低 。当有旧河道、沼泽地、谷地可利用作
物作为稳定塘时,其基建投资更低。 2、处理成本低、管理简单;运行费用较低,约为传统
二级处理厂的1/3~1/5。 3、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包括 BOD、N、P、病源体; 4、具有景观效益,可进行综合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
如将稳定塘出水用于农业灌溉,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 资源;养殖水生动物和植物,组成多级食物链的复合 生态系统。
第七章 污水的稳定塘和土地处理
在悬浮型-活性污泥和附着型-生物法学习的 基础上,追根溯源:
介绍两种污水处理机制较复杂的天然处理及 其人工强化工艺。
第一节 稳定塘
第二节 污水土地处理
第一节 稳定塘
稳定塘又名氧化塘或生物塘。
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 净过程相似,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处理 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历史悠久。
塘内菌藻生化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细菌的降解作用: 有机物+O2+H+→CO2+H2O+NH4+ +C5H7O2N
藻类的光合作用: 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
C106H263O110N16P+138O2
光 藻
菌+污水
DO
好氧塘
好氧塘水的pH变化规律
藻类光合作用使塘水的溶解氧和pH呈昼夜变化。 白天,藻类光合作用使CO2降低,pH上升。 夜间,藻类停止光合作用,细菌降解有机物的代谢
厌氧区发酵过程中未被甲烷化的中间产物进入 塘的上、中层,由好氧菌和兼性菌继续进行降 解。而CO2、NH3等代谢产物进入好氧层,部分 逸出水面,部分参与藻类的光合作用。
兼性塘的设计
兼性塘一般采用负荷法进行计算,我国建立了较 完善的设计规范。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一般采用矩形,长宽比3:1~4:1。塘的有效水深为 1.2~2.5m,超高为0.6~1.0m,储泥区高度应大于0.3m;
塘的进出口 设计时应注意配水、集水均匀,避免短 流、沟流及混合死区。主要措施为采用多点进水和出水; 进口、出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尽可能大;进口、出口的方 向避开当地主导风向。
第二节 污水土地处理
土地处理系统概念
污水土地处理是在农田灌溉的基础上,运用 人工调控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 系统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净化的处理方法。
稳定塘的流程组合
稳定塘的流程组合依当地条件和处理要求 不同而异,下图为几种典型的流程组合。
稳定塘塘体设计要点
塘的位置 稳定塘应设在居民区下风向200m以外, 以防止塘散发的臭气影响居民区。此外,塘不应设 在距机场2km以内的地方,以防止鸟类(如水鸥)到 塘内觅食、聚集,对飞机航行构成危险。
防止塘体损害 为防止浪的冲刷,塘的衬砌应在设 计水位上下各0.5m以上。若需防止雨水冲刷时,塘 的衬砌应做到堤顶。衬砌方法有干砌块石、浆砌块 石和混凝土板等。
BOD的去除 磷和氮的去除 悬浮物质的去除 病原体的去பைடு நூலகம் 重金属的去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