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艺技术实验大纲

合集下载

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实验教学大纲

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实验教学大纲

《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编码:I0290114学时:16学分:1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先修课程:大水泥工艺学,水泥与混凝土化学,复合材料概论,粉体工程,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混凝土生产技术与设备,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水泥与混凝土性能检测技术考核方式:考查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二、实验项目(这里面有17学时的水泥实验,你可以再加6学时的大型仪器仿真实验)项目一、水泥实验实验一水泥细度检验(1学时)一.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质都与细度有关,因此进行水泥细度实验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水泥的性能和细度的关系。

二. 实验内容或原理实验采用负压筛法测定。

首先称取水泥试样25g倒入符合GB1345-91要求的负压筛内;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期间如有试样附在筛盖上,可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实验二水泥安定性检验(2学时)一.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检验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是否均匀,是否因体积变化而应起膨胀、裂缝或翘曲。

二. 实验内容或原理雷氏夹试件的制备是将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按标准稠度用水量拌和净浆装满试模,然后摸平,盖上少擦油的玻璃板,立即将试模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试件指针尖端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3h±5min。

沸煮结束,测量针尖的距离C,当C-A的平均值不大于5mm时,即安定性合格。

实验三水泥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2学时)一.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都与用水量有关,为了消除实验条件的差异而有利于比较,水泥净浆必须有一个标准的稠度。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以便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做好准备。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实验前必须检验搅拌机是否正常用转。

水泥生产实习实验报告

水泥生产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习背景水泥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原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水泥生产实习。

本次实习在我校与某水泥厂合作进行的,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水泥生产过程的理解。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水泥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水泥生产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对水泥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认识。

三、实习内容1. 原材料准备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包括石灰石、粘土、石膏等。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原料库,了解了各种原料的存放、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粉碎与配料水泥生产的第一步是对原料进行粉碎和配料。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颚式破碎机、球磨机等设备的操作方法,并亲自参与了配料过程。

3. 生料制备生料制备是将粉碎后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送入生料磨进行研磨。

实习中,我们了解了生料磨的工作原理,并学习了如何调整磨机参数以保证生料质量。

4. 熔融与煅烧煅烧是水泥生产的关键环节,主要设备有回转窑。

实习中,我们参观了回转窑,了解了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煅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5. 熟料冷却与粉磨熟料煅烧后,需要通过冷却机进行冷却,然后送入球磨机进行粉磨。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冷却机的操作方法,并参与了熟料粉磨过程。

6. 水泥制备与包装水泥制备是将粉磨后的熟料与石膏等混合,然后送入水泥磨进行粉磨。

实习中,我们了解了水泥制备过程,并学习了水泥包装设备的操作方法。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水泥生产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2. 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需要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解决。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在水泥生产中的重要性。

3. 严谨的工作态度:水泥生产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

水泥工艺学实验

水泥工艺学实验

《水泥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I0203733一、学时总学时:16 实验学时数:16二、实验的作用和目的《水泥工艺学实验》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门技能课。

考查课。

《水泥工艺学实验》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掌握水泥物理性能的基本理论,能应用物理检验理论解决物理检验中出现的问题。

逐步具备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有的素质。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处理实验数据及正确表达分析结果的方法。

2.掌握水泥物理性能检验基本原理。

3.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三、实验对象本实验开设对象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学生,本实验为必做内容。

四、课程简介该实验课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的衍生的实验课程,它包括了水泥密度(包括真密度和体积密度)测定,水泥细度(包括筛析法与勃氏法)测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检测,水泥胶砂的流动度及强度的测定等水泥性能检测实验技术。

该课程共开设了6个必修的基础实验。

五、实验的方式与基本要求1、实验方式本课程全部采用验证性实验方式进行2、基本要求(1) 了解常用测试仪器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常用各种测试仪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3) 掌握实验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 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注:1、实验要求分必做、选做;2、实验项目类型分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七、实验指导书及参考资料1、教材名称:《水泥工艺实验》作者:姜玉英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水泥质量及化验技术》作者:丁志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硅酸盐材料物理性能检验》作者:雷春哓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制定:材料教研室执笔人:曾利群审定人:×××日期:。

水泥制备实验报告

水泥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制备工艺流程,掌握水泥生产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水泥熟料制备过程中各阶段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学习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水泥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的制备、生料磨制、熟料煅烧、水泥粉磨等阶段。

本实验主要涉及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三个阶段。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 实验设备:(1)水泥制备实验装置:包括破碎机、球磨机、立式窑、冷却机、粉磨机等;(2)性能检测设备:水泥细度测定仪、凝结时间测定仪、安定性测定仪等;(3)其他设备:天平、温度计、湿度计等。

2. 实验材料:(1)原料: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2)辅助材料:石膏、助磨剂等;(3)水。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制备(1)破碎:将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原料进行破碎,使其粒径小于30mm;(2)配料:按照水泥熟料配比,将破碎后的原料进行称量,加入适量的石膏;(3)混合:将配料后的原料进行混合,使其均匀。

2. 生料磨制(1)将混合后的原料送入球磨机进行磨制;(2)磨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原料充分润湿;(3)磨制至生料细度达到要求。

3. 熟料煅烧(1)将磨制好的生料送入立式窑进行煅烧;(2)控制煅烧温度在1400℃左右,煅烧时间为2小时;(3)煅烧过程中,注意观察窑内熟料的变化,防止窑内结皮、粘窑等现象。

4. 水泥粉磨(1)将煅烧好的熟料送入粉磨机进行磨制;(2)磨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助磨剂,提高磨制效率;(3)磨制至水泥细度达到要求。

5. 性能检测(1)水泥细度测定:采用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2)凝结时间测定:采用维卡仪测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3)安定性测定:采用雷氏夹法测定水泥的安定性,应符合国家标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料制备:本实验中,生料细度达到要求,原料混合均匀。

2. 熟料煅烧:煅烧过程中,熟料颜色呈白色,无结皮、粘窑等现象,熟料质量合格。

水泥工艺技术课程设计

水泥工艺技术课程设计

水泥工艺技术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水泥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建设工程中。

如何提高水泥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不仅关乎建筑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开展水泥工艺技术课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水泥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掌握水泥生产的基本理论、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水泥生产工艺概述3.1.1 水泥生产简介介绍水泥的定义和用途、主要成分、工艺流程、产量、消耗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等。

3.1.2 水泥工艺流程介绍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矿物原料的处理、熟料烧成、熟料磨粉和混合料制备等。

3.2 水泥矿物原料的处理3.2.1 矿物原料的分类介绍矿物原料的常用分类和性质。

3.2.2 矿物原料的处理介绍矿物原料的采矿、运输、贮存、粉碎、筛分、混合等处理方法。

3.3 水泥熟料生产工艺3.3.1 烧成工艺介绍水泥熟料的烧成工艺及其影响因素。

3.3.2 热力学分析介绍热力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为熟料的烧成和生产提供依据。

3.4 水泥熟料磨粉和混合料制备3.4.1 磨粉工艺介绍熟料磨粉的基本原理、设备和操作技巧。

3.4.2 混合料制备介绍混合料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保证水泥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

3.5 大批量水泥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技术3.5.1 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介绍水泥生产中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类、作用、结构和功能等。

3.5.2 控制策略介绍水泥生产中的控制策略及其制定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讨论和问答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水泥生产工艺的实际操作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技巧。

案例分析和讨论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和实用的知识,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果。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试卷测试和小组报告。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检测其实际操作能力,试卷测试则检测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小组报告则可以检测其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水泥工艺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水泥工艺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水泥工艺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水泥工艺认识实习》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泥工艺方向)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必修,建议二周)。

本课程开设于专业基础课学习完之后,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实习,使学生对水泥制造方法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水泥厂各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主机名称、规格及用途,为专业课的开设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水泥生产的原燃材料种类及作用、半成品和成品的外观特征。

2、掌握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3、熟悉水泥生产所需的主要设备及用途。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调研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2、能力培养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观察和调研能力,了解水泥生产所用的材料和设备,掌握水泥生产主要环节的作用,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使学生对水泥制造有初步的认识。

四、实习方法和课时分配
认识实习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及与工人和技术人员沟通的能力,根据企业具体工段的划分,采用按模块(工段)分组交叉轮流进行实习。

五、考核办法
认识实习成绩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实习中或结束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答辩:占40%
(二)实习期间纪律及考勤:占30%
(三)实习报告编写:占30%
各部分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效果,按上述比例以百分制评定成绩。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专科学生,五年制专科学生参照实行。

2、教学要求说明
了解:指对知识初步认识;理解:指对知识有较深入的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掌握:指对知识有具体和深入的认识,并能进行熟练的应用。

水泥工艺技术-实训指导书

水泥工艺技术-实训指导书

水泥工艺技术实训指导书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实验三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学会在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方法;2、学会光片的浸蚀;3、认识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

二、实验用具1、反光显微镜;2、水泥熟料光片;3、抛光粉(Al2O3粉);4、抛光机、抛光板;5、无水乙醇(分析纯);6、浸蚀剂:蒸馏水、1%氯化铵水溶液和1%硝酸酒精溶液;7、滤纸及擦镜纸;8、电吹风机。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一)光片的抛光将磨好的光片在抛光机或抛光板上用少量抛光粉加无水乙醇进行抛光以除去表面磨痕。

反复抛光,直至光片表面光滑如镜,镜下观察无明显划痕并可见矿物大致轮廓时为止。

(二)光片的浸蚀1、浸蚀剂及浸蚀条件抛光好的光片,其矿物表面仍覆盖着一层约千分之几毫米厚的非晶质薄膜,使晶体的轮廓界限及显微结构分辨不清,需用适当的浸蚀剂作用于光片的表面,先使非晶质薄膜溶解,进而引起矿物表面不同程度的溶解或生成带色彩的沉淀,方能显现出矿物的清晰轮廓及显微结构特征。

常用的浸蚀剂和浸蚀条件如下表所示。

表一常用浸蚀剂和浸蚀条件1、观察含方镁石的熟料光片将光片抛光好后,不需浸蚀,直接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

方镁石(MgO)的特点是:晶体呈圆粒状或多角形,周边有暗影,突起高,浅粉红色。

观察时宜适当缩小视场光阑。

2、观察含游离氧化钙较高的熟料光片将抛光好的光片在蒸馏水中浸蚀一定时间(20℃,8s ),在滤纸叠上吸干,再用电吹风机冷热风交替吹干,即可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

游离氧化钙(f-CaO)的特点是:呈彩虹色,晶体为圆粒或卵形,分散于硅酸盐矿物之间或被包裹于A矿(C3S)之中,有时成堆聚集成游离氧化钙(f-CaO)矿巢。

3、观察正常硅酸盐水泥熟料光片将光片抛光好后,在1%氯化铵水溶液中浸蚀适当时间(20℃,3~5s)在滤纸叠上吸干,再用电吹风机吹干,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1)A矿(C3S)呈蓝色(少数深棕色),晶体多为板状、片状或短柱状。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大纲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大纲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按照我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岗,缩短毕业后的适应期,在校学习期间,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要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环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水泥生产过程的程序和方法、水泥质量检验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设计了两个综合实验,将水泥生产过程程序串接在一起,随着教学进程分阶段完成,既让学生了解了水泥生产程序和操作要点,又了解了不同配料方案对水泥生产过程和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水泥生产程序的理解,加深对水泥质量管理方法的理解,并掌握水泥物理性能检验的具体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实验教学的考核与评价】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比例为30%。

实验一光片的制备【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片的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片基本技术。

【实验教学地点】校内岩相实验室【实验资料来源】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实验教学要求】1.了解光片的制备过程;2.每人至少制备一个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硫磺光片。

【考核要点】学生所制光片的质量【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二反光显微镜的构造与调节【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熟悉反光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学会反光显微镜的调节。

【实验教学地点】校内岩相实验室【实验资料来源】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实验教学要求】1.熟悉反光显微镜的原理、构造、附件、用途及使用须知;2.学会反光显微镜的调节与教正;3.学会反光显微镜的维护保养;【考核要点】反光显微镜的构造、调节【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三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观察【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在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方法,认识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初步了解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显微结构与熟料煅烧过程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知道岩相分析可以成为熟料质量控制手段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按照我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岗,缩短毕业后的适应期,在校学习期间,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要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环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水泥生产过程的程序和方法、水泥质量检验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设计了两个综合实验,将水泥生产过程程序串接在一起,随着教学进程分阶段完成,既让学生了解了水泥生产程序和操作要点,又了解了不同配料方案对水泥生产过程和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水泥生产程序的理解,加深对水泥质量管理方法的理解,并掌握水泥物理性能检验的具体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实验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比例为30%。

实验一光片的制备
【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片的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片基本技术。

【实验教学地点】
校内岩相实验室
【实验资料来源】
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
【实验教学要求】
1.了解光片的制备过程;
2.每人至少制备一个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硫磺光片。

【考核要点】
学生所制光片的质量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二反光显微镜的构造与调节
【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熟悉反光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学会反光显微镜的调节。

【实验教学地点】
校内岩相实验室
【实验资料来源】
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
【实验教学要求】
1.熟悉反光显微镜的原理、构造、附件、用途及使用须知;
2.学会反光显微镜的调节与教正;
3.学会反光显微镜的维护保养;
【考核要点】
反光显微镜的构造、调节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三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观察
【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在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方法,认识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初步了解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显微结构与熟料煅烧过程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知道岩相分析可以成为熟料质量控制手段之一。

【实验教学地点】
校内岩相实验室
【实验资料来源】
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
【实验教学要求】
1.学会在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方法;
2.学会光片的浸蚀;
3.认识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

【考核要点】
在显微镜下认识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描述其主要特征。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四用excel进行配料计算
【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excel编制配料计算程序。

【实验教学地点】
校内计算机房
【实验资料来源】
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
【实验教学要求】
1.熟悉配料计算原理和方法;
2.熟悉excel的使用方法;
3.能用excel编制配料计算表;
【考核要点】
用excel编制配料计算表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五不同配料方案对生料易烧性的影响
【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理解生产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品种、成分及品种间的组合方法,,进一步熟悉率值的概念和含义,复习原燃料成分分析方法并深刻理解化验室检测手段和检测数据是为生产服务的道理,理解水泥生产的程序和对每道程序半成品的要求,学会判定生料易烧性的方法,理解配料方案对生料易烧性的影响。

【实验教学地点】
校内教室、分化实验室、物检实验室、高温室、粉磨室
【实验资料来源】
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
【实验教学要求】
1.学会从所提供的众多原料中选择出所需原料
2.学会做原料的化学全分析
3.学会根据指定熟料率值进行配料计算
4.对原料进行破碎、烘干等处理,按配料计算结果进行配料,再粉磨、均化、煅烧,充分理解水泥生料的制备过程、熟料的煅烧过程。

学会在实验室完成这些过程的方法。

5.学会测生料的细度、熟料中f-CaO含量的方法。

6.学会判定生料易烧性的方法,理解影响生料易烧性的因素。

【考核要点】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六石膏最佳掺量的确定
【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水泥磨中掺石膏的作用,包括正作用和副作用,学会确定石膏的最佳掺量。

【实验教学地点】
校内物检实验室、分化实验室
【实验资料来源】
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
【实验教学要求】
1.掌握水泥中石膏的作用;
2.学会确定石膏最佳掺量的方法原理、操作过程;
3.初步学会测定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的方法;
4.学会使用分化课学到的测SO3含量的方法。

【考核要点】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

【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