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安藤忠雄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而闻名。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安藤忠雄的传记,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他的读后感,并探讨他的设计哲学以及对建筑界的影响。
安藤忠雄的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风格而著称。
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相互交融。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采用大量的玻璃和钢材料,使建筑呈现出轻盈的感觉,同时又能够与自然环境产生对话。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物,更是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在阅读安藤忠雄的传记过程中,我深深被他的设计哲学所吸引。
他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认为建筑应该尊重自然,而不是与之对立。
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元素,如树木、水池等,使建筑与自然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
他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
安藤忠雄的作品也体现了他对空间和光线的独特理解。
他注重利用自然光线,通过精心设计的窗户和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内部。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利用光线的变化和投影效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给人们带来独特的体验。
安藤忠雄的作品不仅仅在设计上令人称赞,他对建筑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并且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奖项。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思维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建筑的热情和创造力。
他的作品也为建筑界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阅读安藤忠雄的传记,让我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达。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思维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激发了我对建筑的热爱和追求。
我希望将来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安藤忠雄的理念,创造出独特而又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作品。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是一本描述安藤忠雄关于建筑的著作。
在书中,安藤忠雄提出了建筑的核心思想,即强调设计者在创造过程中与环境间的和谐关系。
他强调建筑的形式应以能够存在于特定的空间秩序之中为前提,并说明建筑的细节构成应当受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本书中,安藤忠雄又提出了“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他认为环境不仅要与建筑气质一致,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相似性,才能达到和谐的效果。
他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当尊重并发挥环境的精神特性,并将其与人类的生活相结合,以达到融入环境的效果。
此外,安藤还强调了新时代建筑设计应把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以表达对文化的尊重。
总之,《安藤忠雄论建筑》展示了安藤忠雄关于建筑设计的理念。
安藤忠雄强调建筑的形式应当受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以“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为前提,同时也强调了新时代建筑设计应把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以表达对文化的尊重。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性,因为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设计中结合人文与现实。
借鉴安藤忠雄的思想,我们将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建筑,从而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安藤忠雄,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独一无二的建筑作品为人们所熟知。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独具一格,还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在我的学习和探索中,我读到了许多有关安藤忠雄的文章和著作,这让我对他的作品以及他对建筑艺术的思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主张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在他的作品中,我常常能够看到大量的自然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其中。
比如,他常常运用天光以及自然材料来营造出自然的氛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
这种将建筑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呼应了自然的美景,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除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安藤忠雄还对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有着深入的思考。
他常常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布局和灵活使用,创造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作品。
他注重功能性的同时,也注重人们在使用建筑空间时的体验感受。
他的作品往往能够迎合人们的需求,提供一个适合人们居住或工作的舒适环境。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和功能的思考,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宁静、富有美感的感觉,引导人们从忙碌喧嚣的生活中走进建筑作品所创造的宁静空间。
正是这种让人静心思考和欣赏的设计理念,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
通过阅读安藤忠雄的著作和了解他的设计哲学,我深深被他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所感染。
他的作品给我带来了不仅仅是美的享受,也是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作品使我明白,建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外观的美,更重要的是建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学习建筑的学生,阅读安藤忠雄的著作和欣赏他的作品对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我不仅扩展了对建筑艺术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设计工作的方向。
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他的设计理念,将美与实用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有价值的建筑作品,为人们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
总的来说,安藤忠雄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都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感动。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建筑界泰斗安藤忠雄的一本著作,此后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其作品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安藤忠雄的作品富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理念,他对建筑空间以及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厚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受到了巨大的启发。
安藤忠雄的作品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是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空间的把握。
他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注重利用光线、空气和天然材料,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空间。
他常常选择在山林之间、湖泊之旁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修建建筑,使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这种与自然融合的设计理念让我明白到,一个好的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另外,安藤忠雄对空间的把握以及他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也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
在他的设计中,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考量,他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造型,创造出充满张力和美感的空间。
他善于运用光线以及空间的延伸来增加建筑的层次感,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同时,他对材料的挑选和运用也极为讲究,他选择天然材料,注重材料的质感和纹理,使建筑更加有机和具有生命力。
除了对建筑设计的热爱,安藤忠雄在书中也多次提及对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热衷。
他在设计中注重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尊重,尽可能地将建筑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
此外,他还努力推动建筑教育的发展,培养年轻的建筑师,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完安藤忠雄的著作,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他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建筑文化的执着追求,使我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秉承安藤忠雄的精神,加深对建筑的认识,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以期能够成为像他一样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建筑师。
通过阅读安藤忠雄的著作,我深深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在每个建筑师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他们对建筑的理解和追求,正是这些作品构成了组成了这个世界多彩多样的建筑风景线。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安藤忠雄是当代日本的一位建筑师,他曾获得世界建筑大奖等荣誉,并且被公认为是日本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挑战传统的精神,给现代城市的建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创造。
在读安藤忠雄的论建筑之前,我对建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建筑物的形态和美学上,但是通过读他的文章,我对建筑的理解得到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拓展。
他认为建筑是“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器具”,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建筑物。
他把建筑看作是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追求的是“自然的建筑”,这让我想到了他对建筑的另一个深度的分析——建筑对于自然环境与人环境的双重平衡。
建筑需与环境和周围的景观相融合,整洁舒适、功能性更强,也要在保护环境自然与建筑品质间寻求平衡与协调。
在这方面,他提出了“开放性建筑”的思想,即建筑师要以“小房子即小城市”的方式来考虑建筑,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体验空间。
如他大胆的采用坡屋顶和石材墙的方式,将建筑与周边环境相统一,具有自然、原始、朴素、平衡的美感,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安藤忠雄强调建筑师的核心能力不是设计,而是思考。
他认为建筑师不仅仅是一个造型人,更应该成为一名环境设计师和生活设计师,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方领域。
他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发展与建筑产业的关系,在城市的巨变中,建筑更应要反思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引起人们对城市功能调整的思考,才能真正给人带来舒适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和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现实性。
他的人文思考和构思过程都不是由单一的建筑思想组合而成的,而是通过对环境、人文、人性的考察、观察、研究和思考,融汇贯通而成的。
因此,它们不仅具有创新性,更具可操作性、广泛性和实用性,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在读完安藤忠雄的论建筑之后,让我更加理解了建筑师不仅是一个造型师,更需要与人、与环境、与城市共同探索,牢牢把握建筑与人生活的本质联系,向着和谐、简洁、自然的建筑与生活追求的方向迈进。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建筑家安藤忠雄是当代日本最知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位建筑师,他不仅仅是在构思和建造建筑物,更是在创造一种与环境、人文和心灵相融合的建筑体验。
在读了关于安藤忠雄的日志和访谈之后,我对他的作品和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安藤忠雄的作品一直以来都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他不追求大而华丽的建筑,而是注重将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在他的设计中,一些传统的建筑元素被重新演绎和应用,使得建筑不再是冷漠的形式,而是拥有灵魂和情感的存在。
他的建筑作品并不追求瞩目和过度夸张,而是注重细节和功能的完美结合。
在阅读了安藤忠雄的日记和访谈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他的建筑哲学和设计理念。
他在日记中写道:“建筑是对人类空间需求的回应,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和美丽环境的体现。
”他相信建筑应当依托于周边环境,与之相互协调,而不是与之冲突。
他注重用简洁的线条、明亮的色彩和柔和的光线来打造一个宜居的空间,让人们感受到宁静和温暖。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之情。
他在设计中常常运用自然元素,如水、石头和植物,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他的设计充满了内省和人文关怀,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来传递一种与世界和谐共处的理念。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些建筑的集合,更是一种情感的输出和内在的反思。
安藤忠雄在他的访谈中提到他对建筑的热情和理念的传承:“对我来说,建筑是我用来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一种手段,通过建筑,我希望能够传达一种关爱和人本主义的理念。
”他相信建筑应该是一个与人们有着密切关系的空间,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建筑作品通过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式,将建筑变成了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在读了关于安藤忠雄的日志和访谈之后,我对他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的建筑作品并不仅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和情感相关的体验。
重读安藤忠雄解读其对中国建筑的两点启示

马 翠 M aZe gu n ci
摘 要 : 过 对 安 藤 忠雄 建 筑 作 品和 设 计 理 念 的 重 新 解 读 , 通
了解 到 安 藤 建 筑 设 计 中 尤 为 可 贵 的 设 计理 念 ,这 种 理 念 是 在
今 后 的 设 计 生活 中应 该 重 视 和 遵从 的 。
重 读 安藤 忠 雄 解 读 其对 中 国建 筑 的 启 示 两点
R e ic v rng Tw o I sg t r m do Ta a ’ n e sa d n fCh n s ds o e i n i h sfo An d oz SU d rt n i g o i e e Ar h t c ur s c ie t e
的 建 筑 思 潮 的 出 现 , 的 设 计 方 法 的 涌 现 , 藤 忠 雄 的 名 字 已 新 安
不 再 像 上 个 世 纪 那 样 的 响 亮 , 是 , 过 认 真 的学 习 分 析 安 藤 但 通
确和精 美得到 了实现 , 整个建 筑才是成功 的建 筑 , 丽的永恒 美
的 建 筑 。而 这 一点 , 是 在 现 在 工 期 快 施 工 急 的 中国 建 筑 市 场 正 应该注意而慎行 的。
安藤 事 务 所 的 工程 图也 是 及 其 审 慎和 准 确 的制 作 的 , 至 甚 可 以 说 是 近乎 完 美 。 要 看 过 G 杂 志 为安 藤 建 筑 事 务 所 出版 只 A 的 两 期施 工 详 图 专 集 的 人 , 一 定会 为 那些 图 纸 的精 美 精 致 和 就 精确 所倾 倒 。 9 5年 1 阪 神 大 地 震 时 , 藤 事 务 所 在 这 一 地 19 月 安 区设计的 3 0多 幢 建 筑 作 品 无 一破 坏 ,包 括 水 御 堂 和 六 甲集 合 住 宅 。这 些 说 明 了 安藤 在 设 计 上 结 构 的 合 理 性 , 外 节 点 的 精 此 确 设 计 , 得 建 筑 尤 为精 美 , 得 住 推 敲 和 近 景 的 观 看 。 使 经 以 上 所 提 到 的安 藤 忠 雄 的 两 点 设 计 要 素 ,在 我 看 来 是 不 分 时 代 的 , 分 国度 的 , 永 恒 的 一 个 优 秀 的 建 筑 作 品应 该 具 不 是
探析安藤忠雄在中国的建筑

当我们见过很多古代的亭台楼宇,见过很多当代的奇特建筑后,我们除了感叹建筑师精巧的构思以及能工巧匠“点石成金”的技能之外,不禁会去思索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建筑最本质的东西?安藤忠雄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这位充满诗意的混凝土大师给建筑带来了光和影的依存与变幻、水和风的宁静与空灵、混凝土和玻璃的沉稳与硬朗。
安藤忠雄进入建筑领域,是受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一张床、一方凳和一个书架,是这位大师的终极欲望)的影响。
柯布西耶最大限度地发挥着光线、空间和建筑物的价值,并且将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20世纪60年代开办建筑事务所至今,安藤忠雄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那两座令世人惊艳的“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的问世,标志着他以最纯粹的清水混凝土构筑了一个个足够浪漫与诗意的建筑世界。
安藤忠雄是笔者特别喜欢的一位建筑师,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说带有一种情怀。
笔者有幸于参观过安藤忠雄在中国设计的三座建筑,即台湾亚洲现代美术馆、上海保利大剧院、顺德和美术馆,这三件作品分别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来表现现代建筑的美。
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亚洲现代美术馆亚洲大学美术馆位于台湾台中亚洲大学的校园内,其场地布置延续了建筑的三角形几何元素。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美术馆的三条内部道路,与办公楼、场地外停车场、城市道路相连接,并利用片墙,将人流引向美术馆的主入口。
亚洲现代美术馆的设计基本元素是正三角形,将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三个楼层,再错落堆叠成不规则的无数个三角形。
借由滑动平移而产生的户外平台和天井空间,变身为雕刻台、露台咖啡座等不同机能的区域。
体块滑动表现在形体上似乎一直是“变”的动态,然而表现在平面上必然有其“不变”的静态。
我们把握住这“不变”的核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楼梯、管道设备等必然是上下对位的固定关系,在这里“不变”的还有报告厅与展厅的上下对位叠加。
平面外轮廓的平移会使局部空间变窄,成为单纯的过道,同时会使另一部分空间扩大成为大空间,当三层的展厅空间过大时,就可以采用中间挖庭院的方法,来解决采光通风的问题,同时丰富建筑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摘要:在现代主义建筑的浪潮中,安藤忠雄并没有随波逐流,每一个作品都倾注了他的个性品质,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通过现代建筑的外形表现传达了一种内在美,一种哲学,很好地将传统美学融入其中并一直的延续着。
这种建筑哲学对于今天的建筑设计应该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启发。
关键词:安藤哲学传统美学延续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安藤作品中的禅宗哲学“直观”与“内省”
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建筑师。
集智慧和艺术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非常实用,有着一种禅意;他有超强的洞察力,摆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及其建筑风格的影响,使他的建筑设计作品的传统美与实用性相统一。
阅读安藤的建筑作品,扑面而来的是超脱浮华的深沉气质,从不足百平米的区区斗室到宏伟的都市构想,安藤的每个作品都带给我们一种东方式的平静和沉思。
安藤忠雄展现给我们的是建筑在自然中丰富的表现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东方式的思维方式“禅”的眼光去阅读安藤的作品,去理解安藤的自然观,这不仅仅是因为禅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安藤正是这一文化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是禅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态度,对于世界本源的哲学思考而早已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它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相融合,并最终形成安藤独特的东方式的建筑“哲学”。
禅宗哲学包括“直观”世界和“内省”自身这两种认识活动的基础。
在安藤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种禅宗意味的空间,一种封闭的,几何的空间。
安藤试图创造封闭的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让住在建筑里面的人感觉不到世俗的喧嚣和工业化城市的干扰,他并不是注重建筑外在的形式变化,而是追求内在的人与自然情感的沟通。
他想尽一切办法
将自然引入到建筑中并与之融合。
那些被他划分出来的封闭的私人空间其实是为个人留出了情感的方寸之地。
他把这种空间定义为“情感的空间”。
所谓“直观”世界就是抛弃任何概念的借助,直接进入事物本身,从它的内部来观察它。
自然的存在和伟大,就在建筑师这样简单的创造中得到深刻的表达。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光和影作为刻画空间的重要手段几乎在安藤所有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出色的发挥。
安藤对于光影的迷恋和理解,除了建筑艺术本身的特性之外,还包含了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时间的量度”。
建筑空间中光影的变化,记录了时问的流逝和自然的阴晴,既是刹那的,又是永恒的一这种透露出生命无常的苍凉态度,恰恰是日本禅的重要内涵。
二、禅宗哲学中的“奥一”
禅宗哲学中的“色与空”这一矛盾又统一的概念对安藤的建筑
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里的这个“空”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与“色”组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们是这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没有色或没有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还是同样的道理。
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句禅宗用语来解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安藤忠雄在建筑形式的抽象性与建筑内涵的复杂性相互关系中表达
出对这一禅学奥一的阐释,安藤忠雄曾说“我发现很难回答建筑空间是抽象的还是表现的,因为我相信建筑是二者俱备的。
”
安藤忠雄在诸多的建筑作品中采用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手法将
自然光引进建筑内部,他认为光是人和自然交流的桥梁,是人和神界对话的纽带。
在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的设计中,安藤忠雄成功地利用建筑中光的明暗变化,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秩序感并由此引导人们完成参拜程序。
“水御堂中体验到的这种空间序列,并不仅仅意味着
要达到一种内在的精神,而且也通过一种光色的逐渐引导变化,最终给参拜者以理想的境界感受,它构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探险,而这对于灵魂的洗礼是必要的,这一行程起始于纯一化的白色通道,它使人们摆脱尘世,进入一个空灵的世界,接着,伴随着微弱的蓝色光线和逐渐加重的黑色,我们和我们的世界沉默消亡在黑暗之中,而当我们突然看到一片强烈的、超自然的明媚红光的时候,瞬时死而复苏。
”光之教堂对自然元素光的建筑化和抽象化可以说是极具智慧的在安藤
忠雄的建筑作品中看到的光已经远非满足视觉要求的照明意义上的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主题而存在的。
光的教堂的光十字架设计也体现出禅宗哲学“奥”理念。
1979年,桢文彦在《日本城市空间的奥》一文中提出,“奥”是日本特有的空间概念,“奥”这种空间概念是通过一层层的“膜”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境界,营造出一种“少中见多”意境,使较浅的空间变得很深邃,这种深层次的中心空间表示的即是“奥”的概念,“奥”是深邃的,深邃的空间如同深邃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神圣的内心空间。
三、日本传统美学
安藤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多这么深邃的作品,和日本的传统美学是分不开的。
日本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简朴、节约的生活习惯,在加上中国禅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空灵、虚无的美学思想,也就是追求“无”的美学思想。
这里的“无”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无中生有”,从深层次来感悟“无”的含义。
正因为容器是“空”的才能收藏东西,这样就其可能性来说,非常丰富,一无所有之中蕴含所有,发人深省。
日本的这种传统美学与我国庄子的无为的哲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效。
同时也正应了老子那句话“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此外,日本的自然观也是和西方截然不同的,自古以来,日本常年经历着自然灾害和资源短缺,日本人清晰的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形成了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传统美德。
他们认为自然界充满的睿智,自然界的美
才是真正的美,人们只有吸取自然界的睿智,尊重自然规律并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生存。
正因为存在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学,才使得日本建筑师更懂得自然,更加会利用自然的美。
说了这么多的关于他作品中所蕴含的那种东方气质,一种优雅的东方禅意,是不是对于今天已经商业化的建筑设计有所启发呢?不错,当今社会发展很快,现代化社会,经济社会,这个社会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是,我们是不是抽空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传统,我们独有的文脉,想必这些是无法用钱财来衡量的东西吧。
现存的古建筑为数不多,我们的传统文化靠什么来延续下去,不能去机械地复制古建筑,那样做毫无意义,只能说我们在外形上“延续”了传统,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扬传统。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种传统的文化有机的融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去延续它那内在的传统美。
正如安藤那样,他做到了,安藤运用独特的个性设计,通过现代建筑的外在形式,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一种内在美,流露出一种低调奢华的东方精神气质,我想他的作品不再有地域上的界限,而是真正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结语
“建筑并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如果建筑作品是美术馆之类的,那它的主角并不是建筑师,也不是建筑作品,而是在这个空间中将要展出的展品和前来参观的民众。
如果建筑作品是住宅之类的,那么它的主角则是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它的目的是让人们能够很愉快、很安宁地居住在里面。
倘若真能如此,生活、创作的本质便不容易背离,浮躁、虚荣、喧嚣和争夺似乎也可远离。
”【4】
生活在不断的变化,人类不断的向前发展,历史的文脉和传统的美学将在安藤的现代建筑中一直延续下去。
真的希望还会出现像安藤这样的建筑师。
那我们人类所共有的精神文明将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马佳,钱晨.安藤忠雄的方盒子【J】,山西建筑,2007
[2]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白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安藤忠雄连战连败/张健,蔡军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王建国,张彤. 国外建筑师丛书―安藤忠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