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强化训练学案
语文复习赤壁赋复习学案

语文复习赤壁赋复习学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复习学案课题:《必修一》《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主备人:李峰郭丽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
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能力也为B 级。
1.抓关键词句(关键、特殊句式),增加积累,掌握好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技巧。
洞悉得分点。
掌握实词:既,望,如,属,冯,危,足,食,白,始,宴,穷,斫,缘,披,趣,向,志,是掌握虚词:以,之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独立完成学案,反思总结规律,提升解题能力。
(一)自己回读课文并加以疏通课文,全文背诵默写。
(二)完成知识点的。
然后与同学交流。
A、【重点实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山川相缪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自余为僇人梦亦同趣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今义:B古义:今义:白露横江古义:今义: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漫漫而游古义: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以为但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接着,表承接颓然就醉古义: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游于是乎始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下江陵(3)顺流而东也(4)舞幽壑之潜蛟(5)泣孤舟之嫠妇(6)正襟危坐(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9)侣鱼虾而友麋鹿(10)渺沧海之一粟(11)不知东方之既白(12)日与其徒上高山(13)穷回溪(14)卧而梦(15)始指异之(16)穷山之高而止(17)箕踞而遨(18)萦青绕白既: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进学解》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
《太史公自序》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屈原列传》既而将诉于舅姑《柳毅传》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既来之,那么安之。
《赤壁赋》高三复习导学案

《赤壁赋》高三复习导学案教师寄语: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一、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文言现象。
2.总结苏轼思想及创作。
3.全文背诵。
学习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文言现象。
2.总结苏轼思想及创作。
学习难点:定语后置句和谓语前置句。
二、学法指导:1、讨论探究法2、总结深入法。
三,前置作业:(一)课下复习,总结《赤壁赋》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歌: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倚歌而和之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月出于东山之上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文言句式:1.而今安在哉?2.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而又何羡乎?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凌万顷之茫然。
6.渺渺兮予怀。
指出下列句子的活用现象: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二)思考总结《赤壁赋》的心理历程。
四、学习步骤:1.导入2.小组交流前置性作业。
3.小组展示前置性作业:4.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对你有什么启示?5.自测自评: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文,完成26——30题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
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16.1《赤壁赋》复习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复习学案一、易错字挖空:壬()之秋,七月()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客,()明月之诗,歌()()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一()之所(),()万()之茫然。
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飘飘乎如()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而歌之。
歌曰:“桂()兮兰(),击空明兮()()光。
()()兮()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者,()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如(),如()如(),余音()(),不绝如()。
舞()()之()(),()孤舟之()妇。
苏子()然,正()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乌()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千里,()旗()空,()酒()江,横()()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吾与子()()于江()之上,()鱼虾而友()鹿,()一叶之扁舟,举()()以相()。
寄()()于天地,()()海之一()。
()吾生之()(),()长江之无穷。
()飞仙以()游,()明月而()终。
知不可乎()得,()()响于悲()。
”苏子曰:“客亦知()水与月()?()者如(),而未尝往也;()()者如(),而()莫消()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也,而又何()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非吾之所有,虽一()而莫取。
()江上之()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之而成(),取之无(),用之不(),是造物者之无()()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而笑,洗()更()。
()核()尽,杯盘狼()。
相与枕()乎舟中,不知东方之()白。
二、名句默写填空⑴《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高三语文)【语段诵读】肩膀(2010年7月7日晚下水)“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穿越滚滚硝烟探视伤员,用肩膀担起生命的重量;美国国父华盛顿,两次应招为国又两次功成身退,用肩膀扛起北美的希望;建筑丰碑梁思成,为北京旧城奔走呼号,用肩膀扛起保护古文化遗产的重任。
肩膀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承载,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我们应该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肩膀,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勇往前行,实现生命的价值,更应扛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使其富强鼎盛,永远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用肩膀扛起造福苍生的重任,需要有一颗爱民之心和满腔报国之热血。
乌台诗案后,赤壁诗人苏轼便开始了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漂泊的生涯。
然而他却执着地挂念着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自己仕途失意的肩膀毅然扛起关注民生的重任,疏浚运河,修筑苏堤,设立公立医院安乐坊,开仓赈济灾民。
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抗在肩膀上,竹杖芒鞋,一蓑烟雨,又何妨?只要心存爱民之心,回首向来萧瑟处,自会既无风雨又无晴。
东坡身遭坎坷泥泞,心却装着民计民生,用肩膀扛起造福一方的重任,终成就豁达伟岸的一生。
苏东坡正是心存爱民之心,身怀报国之志,毅然用肩膀扛起了造福苍生的重任,才从失意中解脱,成就豁达傲岸的一生。
生命因问而精彩(06年四川卷“问”)夕阳西下,看衰草连天,游子问:家在何处?大漠荒原,看黄沙飞舞,浪者问:路在何方?浪花滔滔,看大江东去,诗人问:我在哪里?“问”是生活中、生命中最常出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天问地,问古问今,生命因问而精彩。
浊浪滔天,苏轼矗立在岸边,飞舞的浪打湿了他的衣襟,但迷茫的雾始终遮盖不了他的双眸,固执地向远方睥睨。
就在这偏僻山地、穷山恶水里,沉沦而终了一生吗?在这山岭相隔的地方,不思进取、哀怨慨叹吗?不,不能这样放任,不能这样蹉跎。
苏子不断叩问自己,然后奋起抗争,于是才有“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放;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志向;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赤壁赋复习教案

赤壁赋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赤壁赋》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复习《赤壁赋》,使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
2. 《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3. 《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4. 《赤壁赋》的赏析和文学鉴赏。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赤壁赋》的基本内容,提问:- 《赤壁赋》是谁写的?- 《赤壁赋》描写了哪场历史战役?- 《赤壁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步:历史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展示,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包括:- 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地点。
- 参战双方及其主要将领。
- 赤壁之战的背景和原因。
第三步:作者和创作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以及他创作《赤壁赋》的背景,包括:-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苏轼在写《赤壁赋》时的心境和创作目的。
第四步:《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15分钟)详细解读《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包括:- 描述赤壁之战的场景和氛围。
- 描绘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 表达作者对于友情、忠诚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运用对比手法、形象生动的描写等。
第五步:赏析和文学鉴赏(15分钟)引导学生对《赤壁赋》进行赏析和文学鉴赏,包括:- 分析《赤壁赋》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欣赏《赤壁赋》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魅力。
- 讨论《赤壁赋》对于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问题:- 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 你认为《赤壁赋》对于现代文学和艺术有何启示?教学资源:1. 《赤壁赋》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展示赤壁之战的历史画面和相关文物。
3.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赤壁赋》学案

《赤壁赋》学案1、知识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主客问答的行文结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1)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第一学时(一)基本任务:1、生字注音壬戌(rénxū)酾酒(shī)桂棹(zhào)横槊(shuò)余音袅袅(niǎo)渔樵(qiáo)幽壑(hè)扁舟(piān)嫠妇(lí)匏樽(páo)愀然(qiǎo)蜉蝣(fúyóu)山川相缪(liáo)无尽藏(zàng)狼籍(jí)旌旗(jīng)舳舻千里(zhúlú)枕藉(jiè)属客(zhǔ)斗牛(dǒu)窈窕之章(yǎotiǎo)相与(yǔ)扣舷而歌(xián)溯流光(sù)倚歌而和之(hè)少焉(shǎo)江渚(zhǔ)洗盏更酌(gèng)冯虚御风(píng)曾不能(zēng)肴核(yáohé)2、通假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3、字词活用【舞】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泣】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词的使动用法。
【西】西望夏口: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东】东望武昌: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以……为朋友,词的意动作法。
【下,东】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赤壁赋复习学案第一课时(附答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第一课时(附答案)篇一:28《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日照实验高中2022级高一语文导学案赤壁赋〔第一课时〕【【学案序号】28 【编写人】李克军【审核人】潘洋、王修波使用时间:2022.11.18姓名学习目标:1.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熟读、背诵课文。
2.积累重要实词“属、安、既、藉、举、望、适、逝〞的意义,实词“渔樵、舞、泣、侣、友〞的活用类型,辨析积累文言虚词“乎、于、所〞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体悟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参照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2.朗读课文,翻译文章前两段。
一、课前语段积累二、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勾画作者及与课文题目有关的信息〔回忆初中学过的苏轼的诗文〕三、初读课文1.请同学参照注释和工具书,默读课文一遍,标划读不准音的字。
2.依据《伴你学》“根底积累〞第1题,了解学生对难读字的认读情况,并让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字的注音写在课文相应处。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
四、翻译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方法与要求:抄写课文一句,参考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翻译一句,字字落实。
翻译不出的地方〔有难度,自己解决不了处〕作出标记。
不得参照课文译文抄写】〔如果翻译完成,可同桌交流翻译的译文〕1〔本页不够用可用反面〕五、课下作业:如果课上没有翻译完全文,课下完成,并朗读课文五遍。
理解、背诵《伴你学》“诗词赏读〞《於潜僧绿筠轩》。
2篇二: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第一课时12篇三: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1234关于导学案的说明导学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而编写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是教师为学生做的每节课的学习。
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内容和训练稳固、课后反思。
导学案设计要坚持问题化原那么,要从教学内容中提炼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看书,去思考,去动笔。
从而到达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高三语文)【语段诵读】肩膀(2010年7月7日晚下水)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穿越滚滚硝烟探视伤员,用肩膀担起生命的重量;美国国父华盛顿,两次应招为国又两次功成身退,用肩膀扛起北美的希望;建筑丰碑梁思成,为北京旧城奔走呼号,用肩膀扛起保护古文化遗产的重任。
肩膀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承载,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我们应该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肩膀,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勇往前行,实现生命的价值,更应扛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使其富强鼎盛,永远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用肩膀扛起造福苍生的重任,需要有一颗爱民之心和满腔报国之热血。
__________________乌台诗案后,赤壁诗人苏轼便开始了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漂泊的生涯。
然而他却执着地挂念着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自己仕途失意的肩膀毅然扛起关注民生的重任,疏浚运河,修筑苏堤,设立公立医院安乐坊,开仓赈济灾民。
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抗在肩膀上,竹杖芒鞋,一蓑烟雨,又何妨只要心存爱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首向来萧瑟处,自会既无风雨又无晴。
东坡身遭坎坷泥泞,心却装着民计民生,用肩膀扛起造福一方的重任,终成就豁达伟岸的一生。
苏东坡正是心存爱民之心,身怀报国之志,毅然用肩膀扛起了造福苍生的重任,才从失意中解脱,成就豁达傲岸的一生。
生命因问而精彩(06年四川卷"问”)夕阳西下,看衰草连天,游子问:家在何处大漠荒原,看黄沙飞舞,浪者问:路在何方浪花滔滔,看大江东去,诗人问:我在哪里问”是生活中、生命中最常出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天问地,问古问今,生命因问而精彩。
浊浪滔天,苏轼矗立在岸边,飞舞的浪打湿了他的衣襟,但迷茫的雾始终遮盖不了他的双眸,固执地向远方睥睨。
就在这偏僻山地、穷山恶水里,沉沦而终了一生吗在这山岭相隔的地方,不思进取、哀怨慨叹吗不,不能这样放任,不能这样蹉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强化训练学案
学案博苑
2011-08-31 0730
5d56b7b40102drfd
高考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强化训练学案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
..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
..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
(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4)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
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
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3) 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文言句式
l.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
4.倒装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
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