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碰撞导学案
(完整word)导学案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导学案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和难点、3、学法指导、4、知识准备、5、导学过程、6、达标检测、7、归纳总结、8、布置作业、9、教学反思。
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上,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4、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精当、通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且具有可检测性,能达成。
5、一般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述。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四个吃透":吃透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吃透本课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吃透本节课的价值点;吃透学情(知识的停靠点、能力增长点、思维爆发点,更要有学段的系统考虑)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的重点难点.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把重点的突出方式和难点的突破方法给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学习重点、难点要表述到位,不要泛泛而谈。
三、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学法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某个内容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走最短的路、最有效,学法指导是最典型最纯粹的东西,其实质就是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方法或使用说明,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提示。
四、知识准备即课前小测或复习巩固,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视课的情况而灵活设置。
五、导学过程导学过程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word导学案

第6课设计页面教师寄语:在word2000中尽情的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用的纸张类型,掌握设置页面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页面的基本设置,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设置等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养成规范使用的好习惯。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一、设计版面1、常用的纸张类型,并举例A4大小_________,16开大小___________,A3与A4关系。
2、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将新建文件名名为“学号姓名.doc”3、设置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详见教材P26 图6-1。
[加油站]:页面设置影响整个文档的板式,一般来说应当在开始编排一篇文章之前就进行页面设置,以使该文档符合实际要求。
二、用图片美化封面1、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并合理布局,详见教材。
2、探究嵌入式与其环绕方式的区别。
三、用艺术字设计标题1、用艺术字设计标题,详见教材。
2、用艺术字设计刊号、时间、出版社等杂志元素。
3、思考艺术字设计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模仿教材设计封面。
2、提高要求:自已设计封面。
第7课编辑文字【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
2、技能目标:掌握字体、段落设置,学会运用符号、首字下沉的美化文档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页面合理布局的能力。
【操作探究、知识梳理】:一、设置文字,编辑段落,图文混排,详见教材1、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并将新建文件名名为“学号姓名编辑文字.doc”2、设置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3、从班级博客中选择一篇文章,分别用普通粘贴和选择性粘贴完成,比较它们的区别。
4、在一张页面,合理设置文字,设置行距。
5、设计标题,合理布局插图,详见教材第6课。
二、设置项目符号,运用“首字下沉”格式。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题型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在2018冬季残奥会上中国队以6∶5战胜挪威队,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冬季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假设我国运动员将质量为19 kg的冰壶推出,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 m/s的速度正碰静止的挪威冰壶,然后中国队冰壶以0.1 m/s的速度继续向前滑向大本营中心。
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挪威队冰壶的速度为0.3 m/s,两冰壶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B.挪威队冰壶的速度为0.3 m/s,两冰壶之间的碰撞是非弹性碰撞C.挪威队冰壶的速度为0.5 m/s,两冰壶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D.挪威队冰壶的速度为0.5 m/s,两冰壶之间的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例2】质量为m a=1 kg,m b=2 kg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碰撞属于()A.弹性碰撞B.非弹性碰撞C.完全非弹性碰撞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题型二、碰撞问题遵循的三原则1、速度合理性原则:碰撞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碰撞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量守恒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系统总动能不增加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球,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球的速度是6 m/s,B球的速度是-2 m/s,一段时间后A、B两球发生了对心碰撞。
(完整word版)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

泰光中学导学案的编写说明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大部分,每单元都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检测一、预习案预习案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预习自学,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的.包括以下板块内容:⑴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⑵教材助读;⑶预习自测;⑷我的疑惑;⑸信息连接。
1、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在预习案开始部分附上本节课简明扼要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明确预习中的具体要求和事项.2.教材助读教材助读,既指导学生通读教材,把需要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在教材中得到落实,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读细,读透.并识记基础知识,通过助读,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本课知识的预习。
即对学生的预习起到目标引导作用,又对学生的预习起到过程指导作用。
编写是按照教材中知识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设计。
设计时,既要引导学生注意细节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知识的层次,还要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知识。
形式要灵活多样,避免千篇一律,以防引起学生预习中的厌烦或疲劳。
填空(不要太多)、问题导学、表格排序列表等方式皆可,也可提示学生去查阅相关材料等。
设计要明确具体,偏重基础,难度适中,要让大部分学生在此引导下,顺利完成本次预习。
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和思考性,既不能完全套用教材,循着教材记流水账,又不能难度太大,让学生难以着手预习。
3、预习自测预习自测题是用来检测预习效果的,根据预习内容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难易要合理.4、我的疑惑这部分内容由学生在预习后完成,主要给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提供信息,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方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5;信息连接这部分是用来介绍与本课内容相关地学科知识和前沿知识,作为学生的伴学材料,如重点难点阐释,知识拓展,热点时政,背景介绍,学科前沿等。
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知识积累,提高学科素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广度,宽度,深度,厚度等.设计时要向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适当倾斜。
内容要简短,清晰明了,具有知识快餐性质,尽量选取趣味性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材料。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五章:追述婚后生活(比兴)
第六章:表明决绝的态度(赋)决绝
(四)找出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
(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
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三、相关链接
古代婚礼
《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分述如次: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
又叫“订盟”。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高二物理上学期《碰撞》导学案

C.-2kg﹒m/s、14kg﹒m/s D.-3kg﹒m/s、15kg﹒m/s
6.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的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①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②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
熟练掌握碰撞的特点,并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是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要求
二、自主学习
弹性碰撞:在弹性力作用下,碰撞过程只产生的转移,系统内无的碰撞,称为弹性碰撞。举例:通常情况下的钢球等坚硬物体之间的碰撞及分子、原子等之间的碰撞皆可视为弹性碰撞。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碰撞》导学案
一、情境设计
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
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
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
物体m1以速度v1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2碰撞,若碰撞后他们的速度分别为v1/、v2/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有:
解得:
(1)若 ,则
(2)若 ,则
(3)若 >> ,则
(4)若 ,则
三、自主检测
1.从同一高度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一个自由落下,一个以某一水平速度抛出,当它们落至同一水平面的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
第2章第1节课时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习目标:1.运用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模型描述和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难点)2.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重点)一、有效碰撞理论1.有效碰撞(1)概念:能够的碰撞。
(2)条件:具有足够的和合适的。
(3)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碰撞的频率越高,反应速率越。
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1)活化分子:能够发生碰撞的分子。
(2)活化能: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多出的那部分能量。
E1是E1—E2是关系:普通分子+ 成为活化分子(3)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浓度影响规律。
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有效碰撞几率,反应速率。
2.压强影响规律: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在相同温度下,缩小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分子浓度,有效碰撞几率,反应速率。
相反减小气体压强,反应速率。
(2)理论解释。
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反应速率。
3.温度(1)影响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反应速率。
(2)理论解释。
温度升高,使普通分子吸收能量成为分子,因而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的几率,反应速率。
4.催化剂(1)影响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化学反应速率。
(2)理论解释。
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正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的几率,反应速率。
5.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光辐照、放射线辐照、超声波、电弧、强磁场、高速研磨、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等,均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例题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随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一般逐渐加快。
()(2)锌与稀H2SO4反应时,硫酸的浓度越大,产生H2的速率越快。
()(3)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但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4)密闭容器中反应A(g)+B(s)===C(g)+D(s),加入B物质后反应速率会加快。
(完整版)小学语文导学案模板(可编辑修改word版)

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看着伤心欲绝的老汉的妻子,你想如何安慰她?
配乐,激发学生感情
推荐阅读
人世间最美好的是真情。让我们怀着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去阅读《语文精品读物》中的《一碗牛肉面》,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2、朗读课文,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抓课文中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
5、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6、我能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值得研究的问题:
探究案
质疑定向
1、组长组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并汇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等情况)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组际互评)
师生共学
1、小组汇报找到的句子,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总结: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创设情境,用桥赞美老汉。
五、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文本,并用各种形式指导朗读。
过程与方
法
小组合作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老汉的优秀品质,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教学
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道理。
课前
准备
学案、课件、评价星
远资
使用
多媒体课件
资源编号
教学过程
环 节
学案
导案
预
习案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6 个生字。
放肆揪出瞪了一眼搀扶祭奠
2、我能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咆哮:狞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动量
第4节碰撞
学习目标:
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运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
碰撞问题
2、了解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了解散射和发现中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定律的普适性
3、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综合运用两个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准备
1、判断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有哪些?
3、碰撞的特点是什么?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吗?
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领域,碰撞现象均普遍存在,在前面,通过对碰撞的研究,我们定义了动量并
得出了动量守恒定律,碰撞过程还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和规律未被我们发现呢?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演示实验1:等长的双摆线悬挂两个等质量的小钢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1)让一球静止,另一球从某一高度下摆,(2)让两球同时从同一高度下摆,(3)让两球同时从不同高度下摆,观察两球碰
撞前后的运动特点。
实例分析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滑块A以一定的初速度与一静止放置的滑块B正碰,滑块B与弹簧连接,碰撞过程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以内,分析碰撞过程中A、B两滑块各自的运动情况,A、B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的变化情况及能量的转化情况。
.
A ―►
B 演示实验2:将演示实验1中小球正面贴双面胶,重复试验并归纳实验现象
实例分析2:两个质量都是m的物体,碰撞前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以速度v向它撞去。
碰撞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继续前进。
(1)求碰撞后两个物体的共同速度。
(2 )分别求出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
问1:禾U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分析两组实验及实例中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说你的分析依据。
从对比分析中,你能推测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吗?
归纳总结1:碰撞的分类
针对训练1 :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
p A=9kg.m/s , B球的动量p B=3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是()A、p A/=6kg.m/s p B/=6kg.m/s B、p A/=8kg.m/s p B/=4kg.m/s
C、p A/=-2kg.m/s p B/=14kg.m/s
D、p A/=-4kg.m/s p B/=17kg.m/s
探究点二:定量研究弹性正碰
演示实验3:弹性正碰的几种典型现象:(1)等质量弹性小球正碰;(2)轻质量弹性小球撞击重质量弹性小球;(3)重质量弹性小球撞击轻质量弹性小球。
实例分析3:假设物体m1以速度v1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你能结合弹性碰撞的规律建立方程,从而得出碰后两物体各自的速度吗?
问2:请尝试利用上例中的计算结果解释演示实验中得出的的现象。
总结归纳2:
(1)m=m :
(2)m<m : m 1 << m2 :
(3)m>m : m 1>> m2 :
针对训练2:速度为103m/s的氦核与静止的质子发生正碰,氦核的质量是质子的4倍,碰撞时弹性
的,求碰撞后两个粒子的速度。
探究点三:非对心碰撞
(视频演示)实例分析:以台球为例,多数情况下,母球并非沿连心线方向正面击球,而是错开了
一定的角度,则在碰撞后,母球和目标球各自的运动方向如何判断?
1、甲、乙两球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同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
5 kg • m/s 和7 kg • m,/s ,甲追
分解问题: 1碰后目标球的运动方向如何确定?
训练案
2、 白球可能朝什么方向运动?
3、 根据动量的矢量性分析,碰后两球的动量与碰前母球的动量具有怎样的关系?
4、 若两球质量相等,猜测碰后两球运动方向的关系。
总结归纳3:
三、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P 物体与一个连着弹簧的 Q 物体正碰,碰撞后 P 物体静止,Q 物体以P 物体碰撞前 速度v 离开,已知P 与Q 质量相等,弹簧质量忽略不计,那么当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下列的结 论中正确的应是( ) A . P 的速度恰好为零 B . P 与Q 具有相同速度 0 ¥ 讥“0 C . Q 刚开始运动 D . Q 的速度等于v 2、质量m i =10g 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 v i =3m /s 的速度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 m 2=50 g 的小 球以V 2=1m / s 的速度向左运动。
碰撞后,小球 m 2恰好静止。
那么碰撞后小球 m i 的速度多大?方 向如何?该过程属于哪一类碰撞? 上乙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乙球的动量变为
A 、 m 乙=m 甲
B 、 m 乙=2m 甲
10kg • m /s ,则两球质量 m 甲与m 乙的关系可能是( C 、 4m 甲=m 乙 D 、 m 乙=6m 甲
2、长为1m 的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46N ,用此绳悬挂质量为 0. 99kg 的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所示,一颗质量为 10g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 vo 射人物块内,并留在其中。
若子弹射人物块内 时细绳恰好不断裂,g 取10m/s 2,求子弹射入物块前的速度
v 。
3、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
A B 、C ,质量分别为m A 3m 3、质量M=2.99kg 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 一个质量为 m=0.01kg 的子弹以速度v=600m/s 水平射入 木块中。
木块带着子弹在桌面上滑行 0.25m 停下来。
试求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课堂小结: m B m C m ,开始时B 、C 均
静止,A 以初速度V 。
向右运动,A 与B 相撞后分开,B 又与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 A 与B 间 的距离保持不变。
求 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大小。
4、在离地面3h 的平台边缘有一质量为 2m 的小球A ,在其上方悬挂着一个质量为 m 的摆球B ,当 球B 从离平台3h
高处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时,恰与 A 发生正碰,使 A 球水平抛出,已知碰后 A 着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 3h ,
B 偏离的最大高度为 h ,试求碰后两球的速度大小,并判断碰撞
属于何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