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用公式及其变形(总10页)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部公式及变形

八年级物理全部公式及变形

八年级物理全部公式及变形1. 力的公式:F=ma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力的大小。

2. 动能公式:E=1/2mv²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动能的大小。

3. 动量公式:p=mv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动量的大小。

4. 动量定理:FΔt=ΔpF表示力,Δt表示时间间隔,Δp表示动量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5. 动能定理:W=ΔE=FdW表示功,ΔE表示动能的变化量,F表示力,d表示位移。

该公式表明,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

6. 万有引力公式:F=Gm₁m₂/r²F表示引力,m₁和m₂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

该公式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 热量公式:Q=mcΔT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以及温度变化量有关。

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ΔU表示内能的变化量,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做功的能量。

该公式表明,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功的能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0ΔS表示熵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任何封闭系统的熵都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1. 光速公式:c=λνc表示光速,λ表示波长,ν表示频率。

该公式表明,光速与波长和频率成正比。

2.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该公式表明,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初中物理公式(完整)

初中物理公式(完整)

一、电学公式一、欧姆定律:定义式:I =R U 变形:U =IR ;R =IU 二、电能(电功):定义式 :W =UIt 变形W =t RU 2=I 2Rt =Pt 总电功:W 总= W 1+ W 2 或W 总=U 总I 总t =t R U 总总2=I 总2R 总t =P 总t (串联、并联都适用)三、电功率 定义式:t W P = 变形:P =UI =RU 2=I 2R总电功率:P 总= P 1+ P 2或P 总=U 总I 总=总总R U 2=I 总2R 总 =tW 总 (串联、并联都适用)四、电热:定义式:Q =I 2Rt总电热:Q 总= Q 1+ Q 2 或Q 总=I 总2R 总t (串联、并联都适用)●两种电路:①纯电阻电路: W=Q=t RU 2=I 2Rt =Pt ②非纯电阻电路: W ≠Q 求电功用:W =UIt =Pt 求电热用Q =I 2Rt六、常风的计算1、如果知道用电器的额定电压U 额及额定功率P 额,求用电器的实际功率P 实的方法:方法一、先由R =额额P 2U ,求用电器的电阻R ,后由P 实=RU2实求用电器的实际功率P 实方法二:由于同一用电器的电阻不变所以:22P U P U =实实额额,可根据此式求P实2、根据电能表的参数可以求:①根据U额和I最大求最大总功率:P总=U额I最大n②根据转数(n)求消耗的电能:W=Nn=③根据转数消耗的电能求转数(n):WN▲运用公式计算注意:①各量的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②各量要有同一性和同时性,不同用电器的各量要用不同的下标区分。

③要注意解题的格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

▲解电学计算题的思路:分析题意及电路图→标上已知量及要求的量→思考要求出答案有那些公式→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代入已知求解二、热学公式Array☆常用的常数15℃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真空中光速:C=3×108m/s重力和质量的比值:g=9.8N/kg≈10N/kg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3×105Pa=10.3 m水柱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 100℃;冰的熔点 = 水的凝固点 = 冰水混合物温度 = 0℃水的比热容 C水= 4.2×103J/kg·℃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 2V ;我国家庭用电电压 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三、力学公式S电动机☆规律总结:凡是人或其他动力对某—机械所做的功是总功:①杠杆、油轮组、斜面:W总=FS ②热机:W总=Q放=mq ;电动机:W总=W电=Pt=UIt;凡是该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功:①用机械使物体上升:W总=Gh ②用机械使物体水平运动,W有=fL。

初中物理所有的公式(包括变形公式)

初中物理所有的公式(包括变形公式)

初中物理所有的公式(包括变形公式)速度公式速度(v) = 距离(s) / 时间(t)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 = (末速度(v) - 初速度(u)) / 时间(t)位移公式位移(s) = (初速度(u) + 末速度(v)) * 时间(t) / 2力的公式力(F) = 质量(m) * 加速度(a)压强公式压强(P) = 力(F) / 面积(A)动能公式动能(E) = 1/2 * 质量(m) * 速度的平方(v^2)功的公式功(W) = 力(F) * 位移(s)* cosθ功率公式功率(P) = 功(W) / 时间(t)密度公式密度(ρ) = 质量(m) / 体积(V)压强的变化公式压强的变化(ΔP)= ρ * g * h阻力公式阻力(F) = 空气阻力(F1) + 摩擦力(F2)浮力公式浮力(F) = 密度(ρ) * 体积(V) * g折射公式折射率(n1 / n2) = 光的速度(v1 / v2) = 线速度(v1 / v2)光路公式(薄透镜)1 / f = 1 / v + 1 / u电路公式电流(I) = 电量(Q) / 时间(t)电阻公式(欧姆定律)电阻(R) = 电压(V) / 电流(I)功、电流、电压关系公式功(W) = 电流(I) * 电压(V) * 时间(t)电功率公式功率(P) = 电流(I) * 电压(V)能量公式能量(E) = 电功(W) + 动能(K)机械效率公式机械效率(η) = 有用的输出能量 / 输入能量定容定压热容公式热容(C) = 热量(Q) / 温度变化量(ΔT)波长公式波长(λ) = 传播速度(v) / 频率(f)频率公式频率(f) = 传播速度(v) / 波长(λ)周期公式周期(T) = 1 / 频率(f)波速公式波速(v) = 波长(λ) * 频率(f)牛顿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受到的力(F)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引力公式引力(F) = 弹簧常数(k) * 形变量(x)碰撞公式质量守恒:m1 * v1 + m2 * v2 = m1’ * v1’ + m2’ * v2’ 动量守恒:m1 * v1 + m2 * v2 = (m1 + m2) * V能量转换公式势能转换:动能(K) = 势能(P.E)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一些常用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中考物理公式含变形各物理量单位

中考物理公式含变形各物理量单位

中考物理公式含变形各物理量单位物理公式是研究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数学表达式,其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物理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公式的推导和变形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一些中考物理常见的公式及其变形,以及各物理量的单位。

1.速度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变形公式:-位移公式:s=v×t-时间公式:t=s/v2.动力学公式: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变形公式:-质量公式:m=F/a-加速度公式:a=F/m3.能量公式:E=m×g×h其中,E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重力势能的单位是焦耳(J),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重力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高度的单位是米(m)。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变形公式:-质量公式:m=E/(g×h)-高度公式:h=E/(m×g)-重力加速度公式:g=E/(m×h)4. 功公式: W = F × d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d表示距离,θ表示力的作用角度。

功的单位是焦耳(J),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作用角度的单位是弧度。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变形公式:- 距离公式: d = W / (F × cosθ)- 力公式: F = W / (d × cosθ)- 作用角度公式: θ = arccos(W / (F × d))5. Ohm定律: U = I × 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及变形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及变形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及变形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和相互转化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公式,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进行总结和变形,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 速度公式。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会给出速度和时间,需要求位移,此时可以通过变形公式来求解,位移=速度×时间。

2. 力的公式。

力是描述物体受到的作用的物理量,其公式为,力=质量×加速度。

如果已知力和质量,需要求加速度,可以通过变形公式来求解,加速度=力/质量。

3. 功率公式。

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速率的物理量,其公式为,功率=做功/时间。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会给出功率和时间,需要求做功,此时可以通过变形公式来求解,做功=功率×时间。

4. 能量公式。

能量是描述物体内部状态的物理量,其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如果已知质量和速度,需要求动能,可以通过变形公式来求解,速度=√(2×动能/质量)。

5. 压强公式。

压强是描述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物理量,其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会给出压强和面积,需要求力,此时可以通过变形公式来求解,力=压强×面积。

6. 阻力公式。

阻力是描述物体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的物理量,其公式为,阻力=摩擦系数×法向压力。

如果已知摩擦系数和法向压力,需要求阻力,可以通过变形公式来求解,摩擦系数=阻力/法向压力。

7. 折射定律公式。

折射定律描述了光在介质中折射的规律,其公式为,n1×sin(θ1) = n2×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通过以上对初中物理公式的总结及变形,相信大家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物理所有公式加变形公式初中

物理所有公式加变形公式初中

物理所有公式加变形公式初中初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公式的应用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并且对公式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 运动学公式运动学公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移公式:s = vt。

这个公式是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中s表示位移,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如果我们要计算速度,可以通过变形公式v = s/t来求解。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运动的基本定律,公式为F = ma。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如果我们要计算加速度,可以通过变形公式a = F/m来求解。

3. 动能公式动能公式是描述物体动能的公式,公式为E = 1/2mv²。

其中E表示物体的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如果我们要计算速度,可以通过变形公式v = √(2E/m)来求解。

4. 功和功率公式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物理量,公式为W = F·s。

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

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做功的速率,公式为P = W/t。

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如果我们要计算力,可以通过变形公式F = W/s来求解。

5. 弹簧劲度公式弹簧劲度公式是描述弹簧力的公式,公式为F = kx。

其中F表示弹簧力,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的变形量。

如果我们要计算劲度系数,可以通过变形公式k = F/x来求解。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介绍。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公式,通过公式的应用来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及变形公式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及变形公式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及变形公式1. 力学公式1.1 速度与时间我们都知道,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这个公式是非常基础的。

简单来说,就是你跑了多远,花了多长时间,就可以算出你跑得快不快。

公式就是:。

[ v = frac{s}{t} ] 。

其中 ( v ) 代表速度,( s ) 是位移,( t ) 是时间。

1.2 加速度加速度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是:[ a = frac{Delta v}{t} ] 。

这里 ( a ) 是加速度,( Delta v ) 是速度的变化量,( t ) 是时间。

想象你从静止到跑步的过程,这时候加速度就是让你速度逐渐增大的那个“推手”。

2. 力的公式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它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也就是说,除非有外力干扰,否则物体的状态不会改变。

很像我们闲在家里,一直待在沙发上,也不会主动动的那种感觉。

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比较直接,公式是:[ F = ma ]其中 ( F ) 是力,( m ) 是质量,( a ) 是加速度。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要施加的力也越大,才能让它加速。

就像你推一个空箱子和推一个装满砖的箱子,感受差别是不是很大?3. 能量公式3.1 动能动能的公式是:[ E_k = frac{1}{2}mv^2 ] 。

其中 ( E_k ) 是动能,( m ) 是物体的质量,( v ) 是速度。

就像你踢足球时,球跑得越快,动能就越大。

3.2 势能势能的公式是:[ E_p = mgh ]这里 ( E_p ) 是势能,( m ) 是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h ) 是高度。

比如你把一块砖放在桌子上,它的势能就是因为它的重量和离地的高度而产生的。

只要有高度,势能就像一笔储蓄,等着你使用。

4. 功与功率4.1 功功的公式是:[ W = F cdot s cdot costheta ] 。

其中 ( W ) 是功,( F ) 是力,( s ) 是位移,( theta ) 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速度公式: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密度公式:V m =ρ重力与质G = mg压强公式:P=F/S (固体)p =ρgh浮力公式:F 浮=G 物 – F 示F 浮=G 排=m 排gF 浮=ρ液gV 排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G 物——物体的重力 N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物理量 单位ρ——密度 kg/m 3 g/cm 3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F 浮=G 物F 1L 1=F 2L 2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F =n1G 总(G 总= G 物+G 动)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物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21(G 物+G 动)s =2 h功的公式:W =F sP =t W公式变形:W =Pt机械效率: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即竖直方向):单位换算:1W=1J/s1kW=103W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总有用W W =η×100%热量计算公式: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1) Q 放=qm (q 为J/kg , m 用kg ) (2) Q 放=qV (q 为J/ m 3 ,V 用m 3)电流定义式:t Q I =欧姆定律:R U I =电功公式:W = U I tW = U I t 结合U =I R →→(串联)W = I 2RtW = U I t 结合I =U /R →→(并联)W = R U2t电热公式(电阻产生的热量):(串联)Q = I 2Rt (并联)Q = R U 2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 I 2Rt =W = U I t 如电热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及其变形-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及其变形
一、物体的运动
v=t
s s=vt t=v
s
二、物质的属性
ρ=V
m m=ρV V=ρ
m
Q=cm Δt c=
t
m Q ∆ m=
t
c Q ∆ Δt=
cm
Q Δt=t-t 0(Δt= t 0-t )
G=mg m=g
G
三、压强浮力
p=S
F (固体及通用公式) F=pS S=p
F
p=ρgh (液体气体内部压强) ρ=gh p
h=g
p ρ F 浮=ρ液V 排g V 排=
g
F 液浮ρ ρ液=
g
V F 排浮
F 浮=
G (悬浮、漂浮) F 浮>G (上浮) F 浮<G (下沉)
m 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四、杠杆平衡
F 1l 1=F 2l 2 2
1F F =1
2l l 2
1l l =1
2F F
五、滑轮
F 拉=2
1G 物(或F 拉=2
1(G 物 +G 轮))(动滑轮)
六、功、功率、机械效率
W=Fs F=s
W s=F
W
P=t W W=Pt t=P
W P=t W =t Fs =F t s =Fv F=v P v=F P η=总
有用W W ×100%
η=Fs Gh =Fnh Gh =nF
G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七、电路
串联—电压:U 总=U 1+U 2 并联—电压:U 总=U 1=U 2
21U U =2
1
R R 电流:I 干=I 支1+I 支2
电流:I =I 1=I 2
21
支支I I = 1
2R R 电阻:R 总=R 1+R 2 电阻:
2
11
11R R R +
=总 2
1111
R R R +=
总 欧姆定律:R=I U U=IR I=R
U
电功: W=UIt U=It W I=Ut W t=UI
W
W=
参数
n
(根据电能表参数算电功) 电功率: P=UI U=
I
P I=U
P
W=Pt P=
R
U 2
=I
2
R R=P
U 2
电热: Q=I 2Rt 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一般情况:W>Q
电热器、纯电阻:W=Q=UIt=I 2
Rt=
R
U 2
t=Pt
八、波(电磁波)
f=T
1 T=f
1 v=f
f
T
λλ
λ
==
1 f=λ
v λ=f
v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温度 t 摄氏
度 ℃ m=pv 速度 v 米/
秒 m/s v=s/t 密度 ρ 千克/米
&sup3; kg/m&sup3; ρ=m/v
力(重力) F 牛顿
(牛) N G=mg
压强P 帕斯卡
(帕)Pa P=F/S
功W 焦耳
(焦)J W=Fs
功率P 瓦特
(瓦)w P=W/t
电流I 安培
(安) A I=U/R
电压U 伏特
(伏)V U=IR
电阻R 欧姆
(欧)ΩR=U/I
电功W 焦耳
(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
(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
(焦)J Q=cm(t- t0)
比热 c 焦/(千克·摄氏度)J/(kg·℃) 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
总功W总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100%
功率P
(w)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电压U(V)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
电阻R(Ω)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欧姆定律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W=UIt=Pt U:电压I:电流
t:时间P:电功率
电功率P=UI=I2R=U2/R U:电压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C=λν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ν:频率
二.知识点
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3kg/m3 d.水的比热容:×103J/
(kg&#8226;℃)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超声:频率高于2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5.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

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8.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9.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在2 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1倍
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2.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

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6.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