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野蚕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合集下载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利用蚕豆根细胞微核技术检测洗发水的毒性09生物技术宁伟王晓刚太红桥刘经源摘要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1/20,染色与主核一样或稍浅。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

[1]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Micronucleustest,MC-NT)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断裂及纺锤丝损伤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检测方法。

它是一种应用于监测环境致突变物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产生危害的技术,并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探讨植物遗传物质的改变状况与环境污染,也可以检测淡水环境的质量。

[2]关键词蚕豆根尖微核洗发水千分率蚕豆是一种很好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材料。

它的染色体为六对相当大的染色体,而且根尖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非常适合显微观察。

目前,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在环境致突变性检测/监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它的可靠性和灵敏性较高,且本底较低,这对于一种致突变性检测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它的检测物谱较广。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镜检细胞微核时,应按下列标准计数微核:(1)凡主核大小1/3以下,与主核分离的小核;(2)小核的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3)小核形态可为圆形,不规则等。

[3]1. 实验目的掌握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的一般方法。

并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洗发水的毒性状况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MCN对胁迫很敏感,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可用于洗漱用品的安全监测。

2. 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蚕豆种子、洗发水、显微镜、镊子、培养皿、剪刀、载玻片、盖玻片、烧杯、Carnoys固定液、盐酸酒精解离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3等。

蒙药材山野豌豆中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蒙药材山野豌豆中的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K e o d vca a e a; h m ia o p n n s p e i i r e t y w r s: ii mo n c e c lc m o e t ; r l na t s m y
山野豌 豆 为豆科 野 豌 豆属 植 物 山野 豌 豆 (i v —
研 究其 有效 成分 , 我们根 据天 然药用 植物成 分 的方 法 对其进 行研 究 。
1 仪器 和试 剂
1 1 药材 .
c m eaFs ) i a on ih 的全 草 , 名乌 拉音 一给希 , a c 蒙药 可 解毒、 利尿 , 主治水 肿 … 。主要 分 布 于我 国东 北及
华北 地 区。全 草可供 用药 , 东北 地 区以其做 中药透
骨 草 , 于 治 疗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 骨 挛 缩 等 用 筋 症 J 。关 于其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 除魏 峰 等 从 中, 见其他 报道 。为 未
b ss frf rh re pliain a d f rh u tn . e ho s: s d o he meho s o r l nay ts fc mp n n s a i o u t e x otto n o t p ti g M t d Ba e n t t d fp e i mi r e to o o e t
P RELI I M NARY TES oF T CH EM I CAL COM PoNENTS Fo R
C 2 f A 4 DE2= . M oNG oLI 、 A 7 AN EDI NE M CI
Y N io e L O S A G Qa —h , U u—qn LU L —l, e a. i, I e e t1
据 药用植物化 学成分预 实验方法对蒙药材 山野豌 豆进行化 学成分研 究。结果 : 山野豌 豆 中含 有 以下成 分 : 白 蛋 质、 多糖、 氨基酸 、 非还原糖 、 、 苷 皂苷、 质、 鞣 酚类、 蒽醌 类、 酮类 、 黄 内酯、 香豆 素类 ; 强心 苷、 甾体类、 萜类等。 三

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性研究分析

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性研究分析

山豆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性研究分析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主产于广西西南部至西北部,广东、云南和贵州也有少量分布。

山豆根的药用功效始载于唐代《开宝本草》,近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炎、黄疸、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

山豆根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黄酮类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豆根总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抗炎和抗心率失常等多种活性一,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一直深受人们关注。

为此,本文对山豆根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的提取与含量测定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近五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发现山豆根与红花,菊花,千里光,益母草,苦参等制成的金菊千里光洁美洗液消炎,止痛,杀菌治疗妇科炎症效果非常好。

研究发现山豆根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孟君等一利用微波消解一氢化物发生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山豆根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山豆根中所含的砷、锑、铋和锡的等。

研究还发现山豆根具有很强的活性成分,像生物碱,生物碱是山豆根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

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有以下四种类型:苦参碱型、金雀花碱型、奥豆碱型(鹰爪豆碱型)和羽扇豆碱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羽扇豆类生物碱,又称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

据不完全统计,该类生物碱分布较广,存在于豆科二十多个属的植物中。

目前,已经发现的该类生物碱有160多种,约占己发现生物碱成分的2 。

柴田承二5等,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苦参碱、氧化苦参碱、N一甲基金雀花碱、臭豆碱等。

我国学者窦金辉等一。

一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槐胺碱、槐花醇、槐醇、氧化槐果碱、金雀花碱等。

肖平等一先后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5a一羟基槐果碱、9 一羟基苦参碱、(+) 14 一羟基苦参碱、( ) 14G一羟基苦参碱、(+)一5a,9a 二羟基苦参碱、(一)一槐果碱以及两个新生物碱类化合物(+)一14a-乙酰苦参碱和(一)一1@-乙酰苦参碱。

随着分离工作的不断深入,陆续又从中分离得到13,14一去氢槐醇[ ,(一)一14G一羟基氧化苦参碱一。

蚕豆的根尖实验报告(3篇)

蚕豆的根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蚕豆根尖的结构;2. 学习并掌握蚕豆根尖的制片技术;3. 探讨不同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蚕豆根尖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其结构简单,易于观察。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本实验通过观察蚕豆根尖的结构,了解不同处理对根尖细胞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蚕豆、酒精、盐酸、醋酸洋红染液、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95%酒精、15%盐酸、醋酸洋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蚕豆,用剪刀剪去根尖,放入装有95%酒精的试管中浸泡30分钟,以固定细胞。

2. 将浸泡好的蚕豆根尖放入装有15%盐酸的试管中,在室温下处理30分钟,以解离细胞。

3. 将解离好的蚕豆根尖取出,用蒸馏水清洗3次,去除多余盐酸。

4. 将清洗干净的蚕豆根尖放入装有醋酸洋红染液的试管中,染色5-10分钟。

5. 将染色的蚕豆根尖取出,用蒸馏水清洗3次,去除多余染液。

6. 将清洗干净的蚕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扁,盖上盖玻片。

7. 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根尖的结构,记录不同处理对根尖细胞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尖结构观察(1)根冠:位于根尖的最前端,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2)分生区:位于根冠之后,细胞较小,排列紧密,细胞核较大,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之后,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4)成熟区:位于伸长区之后,细胞停止伸长,分化形成导管和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 不同处理对根尖细胞的影响(1)空白对照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正常,无异常现象。

(2)酒精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出现变形,部分细胞核变大,染色体凝聚。

(3)盐酸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出现严重变形,部分细胞核破碎,染色体断裂。

(4)醋酸洋红染液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正常,染色体染色均匀。

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

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

4、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膳食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5、现代人还认为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肠癌有作用。
野蚕豆根泡酒的功效
蚕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脂肪等,所含磷脂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微粒体膜结构的物质基础,膜的通透性等亦都依赖于磷脂,对人体补充营养物质大有益处。中医认为它能健脾养胃、清热利湿。
1、蚕豆壳烧炭研末 加黄丹少许 用香油调敷患处 治黄水疮。
2、蚕豆壳烧炭研末 或加冰片少许 用香油调敷患处 治天疱疮。
文章导读
野蚕豆根可以用来泡酒,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野生蚕豆的根部和全株都能入药,用来泡酒的话能够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对于跌打损伤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在预防膀胱炎,在调养肾炎方面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具有发汗解表和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于感冒发烧,和鼻炎也具有一定的治疗和调养的效果。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利湿。用于感冒发热,鼻炎、肠炎,痢疾,膀胱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跌打损伤。
3、蚕豆壳炒熟研末 每次10克 加白糖少许 开水调服 治胎漏。
4、蚕豆壳炒熟研末 每次10克 用黄酒送服 治产后风。
5、蚕豆梗苗150克 水煎加甜酒服 治产后腹痛。
6、蚕豆花阴干研末 每次10克 用开水冲服 治吐血鼻血、妇女白带。
7、蚕豆花10克 开水泡当茶饮 治高血压 咳血。
8、蚕豆磨粉 每次服10克 红糖调食 治膈食。
蚕豆的营养价值
1、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3、蚕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预防心血管疾病。如果你是正在应付考试或是脑力工作者,适当进食蚕豆可能会有一定功效。

野蚕豆根根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野蚕豆根根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西"农业学&2020年33卷7期1480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 33No. 7文章编号:1001 -4829(2020)7 - 1480 -06 DOI : 10. 16213。

. cnkk scjvs -020. 7. 022野蚕豆根根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孑匚 琼,袁盛勇**,郭建伟,周银丽,薛春丽,李 瑜,罗武华收稿日期:2019 -05 -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62) %云南省科技厅项目 (三区人才服务)%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联合专 项资金项目%红河学院生物学重点建设学科建设项目作者简介:孔 琼(1976 -),女(云南宣威人(博士(副教授,主 要从事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研究,E-mail :kq_biPogy2@ 126- com %* 为通讯作者:袁盛勇,E-mail :/x /069@ 163- com 。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省高校滇南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蒙自661199)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野蚕豆根的一种根部病害,明确了引起该病病原!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诒该病的有效药剂。

【方法】运用形态学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产抱量大-和抱子萌发率测定了该病!的生物学特性, 采用平皿测定了 10种杀!剂对该病原!的室内抑!效果。

【结果】野蚕豆根的根腐病病原!为茄病铢抱蓝色变种0 Fusrium pla-ni vvr- coemleum ( Saco. ) Booth ];适合病!生长的培养基为PSA ;菌丝生长和产抱最适—度25 i ;湿度对抱子萌发率具有较大影响,湿度越高,萌发率越高;!丝生长和产抱的pH 为7~8;菌/生长和产抱的最适}源为可溶性淀粉,!/扩展的最适氮源是(Y钾,产抱最适氮源为硫Y 铁;连续光照有利菌丝生长和产抱;病原!分生抱子致死温度为55 i 、10 mP ;10种杀!剂对野蚕豆根根 腐病原的毒力从大到-为简果〉应得>扑海因>灰灭〉甲基托布津〉灵动 >黑白立消 >保丽丹〉保->—r ,其中简果(三哇类)、应得(三哇类)和扑海因(二甲酰亚胺类)3种杀!剂的抑菌活性较强。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蚕豆侧根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蚕豆侧根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蚕豆侧根“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高中《生物》4个必做实验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包括不少教师反映观察不到分裂相细胞,实验效果差一直困扰着实验课老师。

究其原因,除操作技术掌握不当外,用于实验的材料——洋葱存在的不足可能是关键之处。

为此,我们选用10余种容易得到、培养方便的农作物种子作材料,以期筛选到适宜的实验材料。

经试验摸索,发现蚕豆侧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材料。

现将其培养方法、操作等报道如下。

1蚕豆苗及侧根的培养选择无霉变、无虫害的蚕豆种子,加清水浸泡24h,取出埋入湿润黄沙或河沙中,蚕豆埋入沙中深度以2~3 cm为宜,在室温下培养(夏季气温高可放在阴凉处,冬季气温低可放在朝阳避风处,有条件的学校可置25℃恒温箱中培养),每天洒少量水,以防沙失水干燥。

待主根长至2~3 cm,拔出蚕豆苗,剪去其主根尖生长点,以促使侧根生长,再将苗埋入沙中继续培养。

在温度适宜情况下,7天(包括浸种时间在内)左右可长出1~2cm侧根,一般每根主根上可生侧根6~10根不等。

若继续保持沙粒湿润,放在室温环境中,侧根在2~3周内仍可保持旺盛生长,且其分生组织中细胞分裂活动仍呈活跃状态。

2 取样取1~2 cm长、粗壮侧根,在清水中洗去附着其上的沙粒,用刀片将根尖端纵剖为二,切口长度以2~3mm为宜。

纵剖根尖的目的是使根尖内部组织得到充分解离,并缩短在解离液中的处理时间。

3 解离将纵剖后的整条根尖放入1mol/L HCl溶液中,在室温下解离6~8 min。

解离时间长短与室温有关,室温高时,可适当缩短时间,反之亦然。

一般以根尖完全酥软为度。

4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清水中漂洗2~3min。

5 染色把漂洗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中央,用刀片截下2~3mm根尖,用吸水纸吸去根尖周围的水,加1~2滴改良石炭酸品红染液,在室温下染色6~10min。

为进一步提高染料对染色体的着色效果,可将载玻片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缓慢加热数分钟,以染液不沸腾为适,待染液即将挥发干时停止加热。

HPLC法测定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研究

HPLC法测定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812);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中医联合专项(2017FF116(-021))。

作者简介:吴银双(1990-),女,汉族,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和质量研究。

E-mail:1029225951@qq com通信作者:姚政(1977-),女,汉族,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

E-mail:yaozhmail@126 comHPLC法测定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研究吴银双1 李 莉2 单 蕊3 陈 燕2 杜 冰2 李海宁2 姚 政21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111;2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3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重庆 405400【摘 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栽培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含量。

方法:采用外标法,XBridgeShieldC18色谱柱(250mm×4 6mm,5μm),甲醇-水(2∶9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nm。

结果:桃叶珊瑚苷的质量浓度在:12 8~74 4μ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0。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98%,RSD值为0 695%(n=9)。

结论:栽培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2年生根、1年生根、2年生茎叶、1年生茎叶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815%、0 9759%、0 3758%、0 0266%;实验采用的HPLC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适于野蚕豆根中桃叶珊瑚苷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野蚕豆根;桃叶珊瑚苷;HPLC法【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4-0021-04HPLCMethodtoDeterminetheContentofAucubininTheRootsof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WUYinshuang1 LILi2 SHANRui2 CHENYan2 DUBing2 LIHaining2 YAOZheng2 1 YunnanInstituteofMateriaMedica,Kunming650111,China;2 Yunnan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Kunming650500,China;3 chongqingKaizhouTCMHospital,Chongqing405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HPLC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theaucubincontentinthecultivated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MethodsQuantitativetestswerecarriedoutbyexternalstandardmethod,inwwhichXBridgeShieldC18column(250nmx4 6nm,5μm)withmethanol-water(2∶98)asmobilephasewasusedforgradientelution.Thechromatographiccondi tionswereasfollows:flowrate1 0mL/min,columntemperature30℃,detectionwavelength203nm.ResultsThemassconcentrationcalculatedbypeakareashowedagoodlinearrelationship(R=0 9990)waswithin12 8~74 4μg/mL.Theaveragerecoverywas100 98%,andtheRSDvaluewas0 695%(n=9).ConclusionAccordingtoourexperimentalstudy,theaverageaubucincontentsof2-yearrooting,1-yearrooting,2-yearstemsandleavesand1-yearstemsandleaveswere2 4815%,0 9759%,0 3758%and0 0266%,respectively.ResultsofthestudyshowedthattheHPLCmethodisnotonlysimple,rapidandaccuratebutalsohasthecharacteristicsofsimpleandeasysampletreatment,whichmeansitissuitableforthequalitycontrolofaubucininthe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Keywords: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Aubucin;HPLC 野蚕豆根,又名化血丹、小红药、金猫头(广西)、灵芝草(云南),原植物来源于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胡麻草属(Centranthera)植物大花胡麻草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th,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越南、缅甸、印度也有分布[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叶珊瑚苷(Aucubin,CG-8),无色针状结晶(甲醇), mp179℃~ 180℃(未校正),分子式 C15H22O9,ESI-MS:m/ z347.1[M + H] +;1H-NMR(400MHz,CD3OD)δ:6.32(1H, dd,J = 6.1,1.7Hz,H-3),5.78(1H,brs,H-7),5.08(1H, dd,J = 3.9,6.1Hz,H-4),4.97(1H,d,J = 7.1Hz,H-1), 4.69(1H,d,J = 7.9Hz,H-glu-1),4.45(1H,dd,J = 3.3, 1.7Hz,H-6),4.36(1H,d,J = 15.4Hz,H-10),4.18(1H, d,J = 15.4Hz,H-10),3.87(1H,d,J = 11.3Hz,glu-6),3.66 (1H,dd,J = 5.2,11.9Hz,H-glu-6),3.42-3,20(4H,m, H-glc-H)2.91(1H,t,J = 7.3,14.6Hz,H-9),2.64(1H,m, H-5);13C-NMR(CD3OD,100MHz)δ:97.7(C-1),141.6
【Keywords】Wild vicia faba root; Iridoid; Isolation;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22.018
1 绪 论
1.1 背景 大 花 胡 麻 草(Centranthera Grandiflora Benth) 为 玄 参 科
图3 玉叶金花苷结构式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年第 8 卷 第 22 期
-51-
3.3 8-epiloganin 8-epiloganin(8- 表马钱子甙,CG-10),白色粉末(乙酸
乙 酯 ), 分 子 式 C17H26O10,ESI-MS:m/z 391.2[M + H] +; 1H-NMR(C5D5N,500MHz)δ:7.76(1H,s,H-3),5.60(1H, d,J = 3.0Hz,H-1),5.45(1H,d,J = 7.5Hz,H-glu-1),3.63 (3H,S,OCH3),3.44(1H,m,H-5),3.11(1H,m,H-8), 2.56(1H,m,H-9),2.38(1H,m,H-6),2.15(1H,m,H-6), 1.20(3H,d,J = 7.5Hz,H-10);13C-NMR(C5D5N,125 MHz)δ:96.0(C-1),151.5(C-3),113.6(C-4),30.3(C-5), 41.3(C-6),79.0(C-7),42.3(C-8),44.8(C-9),14.4(C-10), 167.5(CO),50.0(OCH3);Glc:100.6(C-1),74.9(C-2), 78.2(C-3),71.6(C-4),78.6(C-5),62.8(C-6)。以上数据 与文献 [5] 报道的 8-epiloganic acid 数据比较,基本一致,多了 OCH3 相关信号,鉴定化合物 CG-10 为 8-epiloganin。结构式 见图 4。
图2 桃叶珊瑚苷结构式
3结果
图1 提取分离图
从 野 蚕 豆 根 中 分 离 并 鉴 定 了 9 个 环 烯 醚 萜 类 化 合 物。 分 别 为:桃 叶 珊 瑚 苷(Aucubin,CG-8), 玉 叶 金 花 苷 (Mussaenoside,CG-9),8-Epiloganin(CG-10),8-Epiloganic acid(CG-11),玉叶金花苷酸( Mussaenosidic acid,CG-12), 梓 醇(Catalpol,CG-13), 栀 子 新 甙 甲 酯(Gardoside methyl ester,CG-14), 京 尼 平 苷 酸(Geniposidic acid,CG-15), 6-O-methylaucubin(CG-16)。 3.1 桃叶珊瑚苷
(Scrophulariaceae)胡麻草属植物,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等 省区,越南、缅甸、印度也有,别名野蚕豆根、小红药、化血 丹、灵芝草、金猫头。常用其根于小儿高热、尿血、不孕症、 跌打损伤、产后流血、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及外伤出血 [1]。
检索国内外文献,仅见 1984 年《中药通报》上报道了 从大花胡麻草中分离鉴定了两个化合物,分别为杜鹃红素、 甘露醇 [2]。因此,对其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相关药 效作用等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迫 切的。 1.2 立题依据
3.2 玉叶金花苷 玉叶金花苷(Mussaenoside,CG-9),白色粉末(乙酸乙酯),
分 子 式 C16H24O10,ESI-MS:m/z377.1[M + H] +;1H-NMR (CD3OD,400MHz)δ:7.42(1H,s,H-3),5.48(1H,d, J = 4.1Hz,H-1),4.68(1H,d,J = 7.9Hz,H-glu-1),3.92 (1H,d,J = 11.6Hz,H-glu-6a),3.71(3H,s,COOCH3),3.66 (1H,dd,J = 6.2,11.8Hz,H-glu-6b),2.32(1H,m,H-6b),
取大花胡麻草药材 3kg,粉碎成粗粉,以 8 倍量体积分数 的工业乙酸乙酯加热回流提取 3 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乙 酸乙酯提取部位约 123g;药渣以 10 倍量的重量分数为 80% 的 工业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3 次,提取液减压浓缩,得 80% 乙醇
-50-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6 Vol.(8) No.22
【关键词】野蚕豆根;环烯醚萜;分离;结构鉴定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chemical research in the early stage, chemical de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iridoid in wild vicia faba root were performed; and chemistry material base and scientific evidence were provided for the study on pharmaceutical active ingredient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 anti-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Methods: Chemical components of wild vicia faba root were isolated through modern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such as column chromatography at normal pressure, medium-pressure LC, HPLC and recrystallization, etc. plus separating materials (including amberlyst, normal phase silica gel, reverse phase silica gel and gel, etc.). Results: Aucubinc, Mussaenoside, 8-epiloganin, 8-epiloganic acid, Mussaenosidic acid, Catalpol, Gardoside methyl ester, Geniposidic acid and 6-O-methylaucubin, accounted for 9 compounds in total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wild vicia faba root.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 BÜCHI Melting Point B-540 熔 点 测 定 仪( 温 度 未 校 正 )。
Optical rotations:Krüss-P8000-T polarimeter;IR spectra: NicoletTM-380 spectrometer(Thermo Electron);Agilent 1200 series HPLC;Agilent 1100 series HPLC;Waters Prep LC-4000 制备型高效旋转蒸发仪;EYELA COOL ACE CA-1111 冷阱。 2.2 实验材料
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野蚕豆根中的环烯醚萜 类化合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及结构鉴定。实验中,综 合运用常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制备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 相层析、重结晶等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和大孔树脂、正相硅胶、 反相硅胶、凝胶等分离材料,对野蚕豆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 分离研究。通过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研究,为野 蚕豆根在抗炎、抗肿瘤、心血管疾病防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理活性成分研 究方面提供化学物质基础。
提取部位约 168g;药渣再用 10 倍量水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 浓缩到约 3L 体积,得水部位提取液,过 MCI 树脂柱,同时 80% 乙醇提取部位,用适量水加热溶解,离心,清液上 MCI 树脂柱,分别用水、10% 甲醇、20% 甲醇、30% 甲醇、60% 甲醇、甲醇进行洗脱,收集各洗脱液,回收试剂,保存备用。 10% 甲醇部位经制备液相(甲醇 - 水系统)分离纯化得环烯 醚萜类化合物 CG-8 ~ CG-16。 2.3.2 提取分离图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年第 8 卷 第 22 期
-49-
野蚕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A study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ild vicia faba root
胡 琼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860(2016)22-0049-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