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5章测试题 (精选)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第2课时 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夯基提能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5章 第3节 第2课时A 级·基础达标练一、选择题1.(2022·北京延庆区高一检测)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D )A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B .花盆中的土壤需要经常松土C .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D .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解析: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A 正确;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B 正确;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使袋内缺乏氧气,可以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C 正确;快速短跑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运动,所以提倡慢跑等健康运动有利于抑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D 错误。
2.(2021·甘肃张掖市第二中学高一期末)在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D )A .一定是无氧呼吸B .一定是有氧呼吸C .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 .一定不是乳酸发酵解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 2放出,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ABC 错误;乳酸发酵时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 2放出一定不是乳酸发酵,D 正确。
故选D 。
3.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葡萄糖――→①丙酮酸――→②CO 2A .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 .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C .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D .②过程可产生ATP ,也可不产生ATP解析: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既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A 正确;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不可在线粒体中进行,只可在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 错误;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②过程却是消耗[H],C正确;②过程如果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则可产生ATP;如果发生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则不产生ATP,D正确。
2021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5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含解析

第5章第2节A组基础题组一、单选题1.(2020·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期末)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③中的基因片段2由基因片段1变异而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②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解析]图①显示: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其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图②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观察并比较分析图③中的基因1和基因2的碱基序列可知,基因2较基因1少了一对碱基:A—T,因此这种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B错误;图④中“环形圈”的出现,是由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上面一条多了一段或是下面一条少了一段,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而图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图中4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
2.(2020·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C)A.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增加基因种类B.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C.猫叫综合征是基因中碱基发生了变化所致D.先天性愚型患者的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解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发生于基因内部碱基的种类或数目的变化,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B正确;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先天性愚型又叫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C。
3.(2020·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期末)下列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C)A.第5号染色体短臂的部分基因缺失B.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部分结构D.多一条21号染色体[解析]第5号染色体短臂的部分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的缺失;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多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部分结构属于基因重组,本题选C。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第5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5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4分×15=60分)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B.温度过高、过低或pH不适宜都可能导致酶结构破坏而使其丧失催化功能C.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酶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2.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H O溶液中,过氧化氨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下22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 ℃C.20~80 min,40 ℃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3.下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B.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4.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一定含磷元素,酶一定不含确元素B.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往往需要消耗ATP,放能反应往往产生ATPC.ATP中的A被称为腺苷,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D.ATP的合成和分解都需要酶5.下图为ATP的分子结构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B.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该分子中2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D.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6.下图为ATP—ADP循环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①只能来自化学能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①供能C.反应②中ATP中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D.能量②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7.某同学在研究苹果无氧呼吸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苹果,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N,安装成下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适量的苹果碎屑,并充入2A.锥形瓶中充入N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2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说明苹果碎屑产生了CO2C.实验前可以将苹果碎屑煮沸消毒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8.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
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
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
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B.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C.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答案:C分析:6个不同的突变体均为隐性纯合,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
AB、①×③、①×④的子代叶片边缘全为锯齿状,说明①与③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因此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AB正确;C、①×②、①×⑤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光滑形,说明①与②、①与⑤是分别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但②与⑤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若为前者,则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若为后者,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C错误;D、①与②是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①与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②×⑥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锯齿状,说明②⑥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则④与⑥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人类所有的遗传病都是基因遗传病D.多指和白化病都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答案:B分析:并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都是由基因导致的,有些可能是环境导致的。
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B、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B正确;C、人类遗传病包括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D、多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而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步练习(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

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选择题1.(2018某某6月学考)人类对家鸡祖先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得了很多家鸡品种,这属于( )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C.定向变异D.生殖隔离2.达尔文认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是( )A.可遗传变异B.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D.适应,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并加强,促进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D.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A项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项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项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项错误。
4.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aa个体20只,Aa个体50只,AA个体30只,则基因a的频率为( ) A.30% B.35%C.40%D.45%,AA=30,Aa=50,aa=20,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基因频率=(20×2+50)÷200×100%=45%。
5.下列关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B.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A项错误;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种群中的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使抗青霉素的细菌保留下来,淘汰了对青霉素没有抗性的细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错误;生物通过长期进化,随着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可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最终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即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D项正确。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经典测试题(2)

一、选择题1.某小组同学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发现有黑色物质产生。
该小组同学猜测,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O、Cu2S和CuS。
针对产生的黑色物质,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硫酸浓度/(mol·L -1)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15约150约23616约140约25018约120不消失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难消失B.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伴随大量H2S生成C.硫酸浓度为16 mol·L-1时,若先升温至250℃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避免黑色物质产生D.若取黑色物质洗涤、干燥后,加稀硫酸,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含CuO 2.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24-B.1.0 mol·L-1的FeCl2溶液:NO3-、Na+、K+、ClO-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l-、SO24-、Fe3+D.酸性溶液中:NO3-、SO24-、Fe3+、Mg2+3.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验证浓H2SO4的脱水性、强氧化性制备少量O2,其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证明非金属性强弱:N>C>Si配制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A .AB .BC .CD .D4.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 、CO 2、NO 2、NH 3、O 2、N 2中的几种,将100mL 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A .NH 3、NO 、O 2B .NH 3、NO 、CO 2C .NH 3、NO 2、CO 2D .NO 、CO 2、N 25.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叙述Ⅱ A常温下,碳可与浓硝酸剧烈反应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BSiO 2可与氢氟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O 2是两性氧化物 C新制的氯水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白 氯水具有漂白性 DSO 2可使滴加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 SO 2具有漂白性 6.下列各组物质,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甲 乙 丙 A ()()32Fe NO aq ()32NH H O aq ⋅()3HNO aq B NaOH(aq) ()3NaHCO aq()24H SO aq C ()2SiO sC(s) ()2H O g D ()2Cl g ()3FeBr aqNaI(aq) A .A B .B C .C D .D7.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23-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24-C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4+8.依据下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是N2O5B.用排空气法收集NO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D.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NH3→N2的转化9.研究发现,空气中少量的NO2能作为催化剂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述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A.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B.硫化氢通入浓H2SO4中C.浓H2SO4滴入蔗糖晶体中D.加入少量的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10.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CO23-、SO24-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mol·L-1乙溶液中c(H+)>0.1mol·L-1;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限时自测题附答案

50分钟限时自测(必修二第5章)一、单选题(52分,每题2分)1.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高秆抗病小麦自交得到四种表现型小麦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菌株D.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对生物而言非利即害B.只要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就会引起基因突变C.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可能产生其等位隐性基因a等D.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有基因数量的变化D.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 )A.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B.近亲婚配其后代必然有伴性遗传病C.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D.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5.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D.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了180°6.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D.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7.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 )A.二倍体种子长成的幼苗B.四倍体的植株枝条扦插成的植株C.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的幼苗D.用鸡蛋孵化出的小鸡8.在下列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 )① 23+X ② 22+X ③ 21+Y ④ 22+Y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④9.若图中字母表示基因,"。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达标检测

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B.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C.人工诱变可以控制基因突变的方向D.红绿色盲基因的产生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2.下列关于等位基因A和a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X射线的照射可能会提高基因A的突变率,但不会提高基因a的突变率B.等位基因A和a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C.在基因A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是基因突变D.基因a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不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3.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B.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AA、Aa、aa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4.下列关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倍体作物大多具有植株纤弱和不育的缺点B.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C.染色体数目能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D.花药经人工诱导产生的二倍体植株是纯合子5.如图分别表示四个生物的体细胞,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是单倍体的细胞的有三个B.图中的丁一定是单倍体的体细胞C.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三条染色体的是甲、乙、丁D.与乙相对应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bc、AaaBBBcccDDd、aabbcc等6.黄花蒿合成的青蒿素能应用于疟疾的治疗;为使黄花蒿合成更多的青蒿素,科研人员将二倍体黄花蒿(2n=18)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其成为三倍体植株。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三倍体黄花蒿的遗传物质中有四种核糖核苷酸B.三倍体黄花蒿体细胞中最多有6个染色体组C.三倍体黄花蒿一般不能通过受精卵产生后代D.三倍体黄花蒿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可遗传变异7.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1.(原创题)2011年8月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点燃圣火,年轻的体育健儿在梦想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对运动员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速度和发展力量,但是并不能传递给下一代,原因是( )A.肌细胞不能携带遗传信息B.体细胞发生的突变不能遗传C.生殖细胞没有携带全套遗传信息D.DNA碱基序列不因锻炼而改变2.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D.基因结构中某一碱基对的替换必然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表现型C.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4.在自然界中,生物变异处处发生,下面是几个变异的例子:①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具有不死性的癌细胞;②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③某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
上述四种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环境改变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环境改变5.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
试判断图2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1 色体结构变异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基因重组 ④基因突变A.①①④③B.①③④①C.④②④①D.②③①①6.(原创题)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遗传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减数分裂过程可能发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C.减数分离过程发生的基因突变传递给后代的机会大于有丝分裂过程发生的基因突变传递给后代的机会D.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男子,其性染色体异常只与其母亲有关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或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对生物体影响较大D.两者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8.(原创题)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合成受阻,从而引起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所致,因而患者尿中排出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使尿有一种特殊的臭味,当基因型为PP时表现为苯丙酮尿症,而基因型为Pp(杂合子)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来。
医生让被检测者口服苯丙氨酸溶液,4 h后测定该人血浆中苯丙氨酸的含量,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9.(2011年江阴学业水平模拟)培育无子西瓜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自由组合B.基因突变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10.(2011年江苏学业水平模拟)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群,他(她)们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一人群的生殖细胞很可能发生了( )A.基因重组B.基因分离C.基因互换D.基因突变11.(2012年温州月考)已知:细胞畸变率(%)=畸变细胞数/细胞总数×100%。
如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B.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C.浓度为0.05%和0.25%的秋水仙素均有致畸作用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的时间为细胞分裂的间期12.(2012年遵义月考)下列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XY型生物体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现象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都能够丰富种群的基因种类D.利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高度不育的单倍体13.(2011年新乡期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要进行DNA的复制,所以均可能产生基因突变B.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要进行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C.减数分裂能产生基因重组,但有丝分裂不能D.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所以都具有细胞周期14.对于人类的某些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
据此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 )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15.(原创题)低磷酸脂酶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家系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如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4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C.若8与9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11D.若10与7婚配,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4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16.(10分)血红蛋白异常会产生贫血症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的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
回答下列问题:(1)血红蛋白发生异常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此种变异一般发生于甲图中阶段,此种变异一般最大的特点是能产生。
(2)基因重组可以发生于乙图中时期,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发生于。
解析:(1)蛋白质的合成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蛋白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相应基因发生了变化,属于基因突变,它一般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基因突变的结果是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2)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均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
17.(9分)(原创题)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Cc,如图表示该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细胞形成的方式是 ,所处的时期是 ,其分裂结束形成种细胞。
(2)乙细胞所处时期的特点是 ,该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
(3)丁细胞表示的变异方式是 ,戊细胞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4)根据细胞分裂图像, (“能”或“不能”)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理由是。
18.(10分)如图表示一些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A所示是含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
每个染色体组有条染色体。
(2)图C所示细胞的生物是倍体,其中含有对同源染色体。
(3)图D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这是由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内含个染色体组。
(4)图B若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由该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倍体。
每个染色体组含条染色体。
(5)图A的分裂后期包括个染色体组。
19.(2012年唐山月考)(11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甲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的部分遗传系谱图,其中Ⅲ7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如乙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甲图分析,该遗传病最可能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性基因控制的。
图中Ⅱ6的基因型是。
(2)乙图中细胞①的名称为 ,若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含个染色体组。
(3)甲图中Ⅲ7个体色觉正常,他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后生下一个患此遗传病且色盲(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的孩子,孩子的性别为性。
已知孩子是由乙图中的③与卵细胞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若该卵细胞与乙图中的④结合,则此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的基因型是。
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为。
(4)若上述(3)中的Ⅲ7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此细胞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为。
三、拓展题20.已知某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但是不知道致病基因的位置,所以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该遗传病的调查。
为调查得科学准确,请你为该校学生设计调查步骤,并分析致病基因的位置。
(1)调查步骤: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2 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如下:3 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④汇总总结,分析结果。
(2)回答问题:①请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填出可能的双亲性状。
②若男女患病比例相等,且发病率较低,可能是遗传病。
4 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男多于女,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5 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女多于男,可能是遗传病。
6 若只有男性患病,可能是遗传病。
7 若男女患病比例相等且发病率较高,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第5章检测试题(答案)1、D 解析:肌细胞有细胞核能携带遗传信息;基因突变多数有害且频率低,而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发展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速度和力量是后天锻炼的结果并不会改变基因。
2、D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中某一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3、C 解析:基因重组可导致出现新的基因型,进而出现新性状,它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而出芽生殖为无性生殖。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可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4、A 解析:细胞发生带癌变特点的基因突变,而成为不死性细胞。
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活细菌,并与其DNA发生重组。
同卵双胞胎兄弟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其变异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
5、B 解析:(1)中染色体缺少了O、B、q三个基因,使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中两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发生了基因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3)中只有“M”变成“m”基因,属于基因突变;(4)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6、D 解析:全面了解减数分裂与遗传和变异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