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全)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全)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Q1
Q0 L A L B
23
➢ 向下倾斜 ➢ 凸向原点 ➢ 不会相交 ➢ 离远点越远,
产量越高
L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二、等成本线
K
C1 C0
C1
C = wL + rK K C wL
rr
等成本线 (isocost line)
C0
V
α
0
L
劳动经济学
24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曲线 (labor demand curve)
W
0
劳动经济学
D
L
36
整理课件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某企业的产量可以表达为:
Q= f (L,K) = L K
企 业 使 用 机 器 的 成 本 为 750 元 / 周 , 人 力 成 本 为 300元/周。当企业产量为1000单位时,确定企业最佳 人力与资本组合。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工作者 将他们的时间提需求工作活动的意愿,还取 决于企业雇佣这些工作者的意愿。
劳动经济学
1
整理课件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概述
企业短期 劳动力需求
劳动经济学
企业长期 劳动力需求
2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概述
一、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Labor Demand)是指一定 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 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 派生需求(需要和欲望) ➢ 联合需求(相互依存的需求)
规模效应(scale effect) 是指由于工资率上升引起的 生产规模缩减所造成的劳动 力需求量的减少。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的前六章重点内容

劳动力的定义: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得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说明: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治理的总和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劳动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人力资源还包括尚未成为劳动力,但未来能够成为劳动力的人口。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派生需求,边际生产率,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化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劳动力需求曲线: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劳动力需求相应减少,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右下向左上倾斜的曲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假定企业的产量X增加,产品的价格P不变,总收入R应该随X的增加成比例的增加,总收入曲线是一条直线,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固定成本位置出发,向右下方凸出的曲线。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MR=MC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工资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X产品价格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工资+劳动者数量X工资上升部分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是市场中所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合计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资本成为了可变化的生产要素为了生产一定的产量X所需要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这个组合为等产量曲线。

它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课本第三章劳动力需求计划编制

课本第三章劳动力需求计划编制

判断题4 .确定劳动力的劳动效率是劳动力需求计划 编制的重要前提。P153 4 .在劳动定额中,劳动效率代表了 ( C )。47- P154 A .社会一般水平 B .社会先进水平 C .社会平均先进水平 D .社会最高水平 5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劳动效率通常用 A ( )表示。47-P154 A .产量/单位时间 B .产量/单位工作量 C .工时消耗量/单位时间 D .工时消耗量/产量 6 .劳动力总量需求计划的编制程序不包括 ( C )。47-P154 A .确定劳动效率 B .确定劳动力投人量 C .确定劳动总产量 D .编制劳动力需求计划
( 4 )高技能工人少,一般技工和普通工多 这是由于建筑生产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和劳动 技能要求不均衡决定的。建筑施工劳动的许多方 面一般技工和普通工即可胜任。即使对技术要求 较高的工种,也常常需要一定数量的普通工做一 些辅助工作。只有少数工种,如电工、电焊工、 测量工、装饰工等高技能工人的比重相对高一些。 ( 5 )女性工人少,男性工人多 由于建筑业的劳动强度和作业方式的特殊性, 是不适宜妇女从事的行业。妇女适宜在建筑业从 事一些辅助性工作、后勤服务工作,但这些工作 岗位的比例有限,一般不超过10 % ,与社会上 其他行业妇女的平均就业率相差甚远。
1.熟悉施工劳动力的类型 2.熟悉施工劳动力的结构特点 3.熟悉劳动力需求计划的编制原则和要求 4.掌握劳务用工数量及费用计算 5.掌握劳务用工需求计划表的编写
(一)施工劳动力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1 .施工劳动力的类型
(1)企业自有工人 (2)聘用外来劳务企业工人 (3)使用劳务派遣工人
2 .施工劳动力的结构特点
1 .劳动力负荷曲线 一个施工项目从准备、开工、土建、安装、竣工各 阶段所需设计人员、采购人员、施工人员包括各工种工 人和管理人员的数量都不相等,而且时间也不同。根据 资源耗用规律,人力需要量是从少到多,逐渐形成相对 平稳的高峰,然后逐渐减少。这一规律,可用函数 f ( x )来表示,这种函数曲线所描述的就是劳动力动员 直方图的包络曲线,可称为劳动力负荷曲线,曲线有限 点的坐标值的表格形成就是劳动力动员计划。 ( 1 )制订劳动力负荷曲线的原始条件 施工项目的工程范围、工作规范、工程设计、施工 图设计;施工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项目的分部、 分项工程量;项目总体施工统筹计划;设备材料的交货 方式、交货时间、供货状态等。这些条件在施工准备阶 段往往不可能完全具备,所以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运 用不同的方法制订劳动力负荷曲线。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28.02.2019
7
三、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⒈劳动力需求函数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也很多,制度结构的影响,多种经济因素的影 响,诸如生产的技术条件、生产要素的价格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工 资率的变化、产品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化以及资本价格的变化。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需求作为因 变量,就可以用函数关系表示劳动力需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D表
28.02.2019
6
⒊根据要素投入量能否全部改变分类,分为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 动力需求。短期和长期不是时间长短划分的意思,而是指能不能根据 产出来调整生产要素的时期,是功能上的需求。
• 短期劳动力需求:指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资本投入量不变,劳 动投资量可变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 长期劳动力需求:指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时,对劳动力 的需求。包括资本的、技术的、还有劳动力要素等等都可以变化。 例如,一个企业只是招聘了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没有新建厂房 设备就是短期劳动力需求,而另一个企业,新增加了两条生产线,同 时招聘管理、操作人员就是长期劳动力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短期、长期是功能方面的含义,不是计时性质的定义。
⒈劳动力投入的合理区间 如图,在区域Ⅰ中,AP、MP均为上升的, MP>AP,说明,相对 于不变资本而言,劳动投入量是不足的,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还没有得 到最充分的利用,所以,劳动投入量还可以继续增加直到A点,才使得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在区域Ⅱ中,也即AB两点之间,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也下降, 但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仍然使得总产量在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下降了 ,直到B点,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为零。 在区域Ⅲ中,劳动投入量继续增加超过B点,边际产量MP < 0,总 产量也减少,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只是在增大成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 经过分析,企业的劳动投入量在区间Ⅱ上,在AB点间,具体落在哪 一个点上有必要先确定企业的生产目标。一般企业的生产目标有三种: 人均产量最大、总产量最大和利润最大。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时,劳动 投入量在A点是最佳,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为B点最佳。如 果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就不能简单的做出判断了,因为它还要取决于产 品的价格和费用等因素。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均衡、分割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均衡、分割

O
L2 L0
L1 L
五、劳动力供求变化对均衡价格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
1、劳动力需求不变,劳 动力供给发生变动
W
S1 E1 E0 E2
S0
–劳 动 力 供 给 增 加 W1 均 衡 工 资 率 下 W0 降,均衡就业量增 W2 加
S2
D L2 L0 L1 L
–劳 动 力 供 给 减 少 均衡工资率增 加,均衡就业量减 少
W
S1 E1 E0
S0
W0 W1
D1
D0 L
O
L1
L0
4、劳动力需求与
供给都减少
W
S1 E1 E0
S0
均衡就业量减少, W0 均衡工资率不定
W1
D1
D0 L
O
L1
L0
5、劳动力需求
增加,劳动力
供给减少
W
W1 W0 E0
E1 S1
S0
D0 O L0 L1
D1 L
6、劳动力需求减
少,劳动力供
给增加
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 (三)非均衡概念
• 古典均衡理论中,非均衡一般是不稳定的状态, 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必然要立即其他状态转 化。 • 在非均衡理论中,非均衡与瓦尔拉斯均衡一样, 具有行为确定的含义,因此具有稳固性,可以 持久地存在,而不仅仅是一种过渡状态。
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 (一)供大于求 • (二)供不应求 • (三)供求均衡
劳动经济学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 部劳动力市场
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
• 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 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 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 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 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 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 往会退缩。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1、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

2、组织目标的假设。

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3、市场环境的假设。

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分析

新进入、
失业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退休
非劳动力
•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 劳动力(labor force):在美国,劳动力是指16岁 以上在工作,或者积极地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 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的人。
• 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又称非经济活 动人口。指既没有工作也不寻找工作,也不是因 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人,即处于劳动力队 伍之外的人口。
•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 动力供给量的增加。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性别:一般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要高于女性
年龄:年轻型和老年型与成年型社会相比,短期内会 表现为比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 民族:黑人的劳动参与率要低于白人
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 比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L2
D
L1
B Y2 Y1
Z X
0
H1
H2
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C
A 闲暇 工作时数
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
下页图示考察工资率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工资 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 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
• 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做工 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 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病除外) 的一切人。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那些没做工 作,又适于工作的(1)临时解雇以后正在等待 再起用的人;(2)正在等待的,等待时间达30
天后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到的人

第三章_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李放)

第三章_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李放)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1
➢1.1劳动需求的派生性 ➢1.2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3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 ➢1.4劳动需求的弹性
2
第一节 派生需求与影响劳动 力需求的因素
一、派生需求原理
3
– 产品市场: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 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7
–2、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时间长短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 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 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每一时期内,劳动、 资本与技术变化的步伐不一样。
时间范围 短期 长期 超长期
变化的要素 劳动
劳动和资本 劳动、资本和技术
固定不变的要素 资本和技术 技术
8
– 3、企业目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 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劳动力需
35
• 三、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 线的相互作用
工资率 DS1 DS2 DS3 DS1
W1
D
B
W0
A
W2
E
C
DL
劳动数量 L0
36
– 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 于短期调整
– 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总是要比作为其基 础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为平坦
37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 劳动力需求分析
18
图3-1 短期的劳动力需求(实际工资条件下)
W
(W/P)0 0
MPL
E1
E0
E2
L
19
–(3)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 劳动价格W=边际收益产品MRP
MRP=W 或者 MP*P=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与劳动 力需求的变动
(一)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指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仅 由工资率的变动引 起的劳动力需求量 的变动,表现为在 劳动力需求量同一 条劳动力需求曲线 上的移动,如图 3—2所示。
图3-2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在图3—2中,横轴为劳动力需求量L, 纵轴为工资率W,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当 工资率为Wo时,劳动力需求量为Io,在需 求曲线D上为a点。工资率由Wo提高到W1时, 需求量由Io下降到L1,在需求曲线D上由a 向左上移向b点。工资率由Wo下降到W2时, 劳动力需求量由Io增加到I2,在需求曲线上 由a向右下移动到c点。
D——劳动力需求;Xi ——影响因素
如果只考虑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即将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唯一因素,以W表 示,则劳动力需求函数写为:
D=f(W)
(二)劳动力需求表
将企业雇用劳动力时愿意支付的工资 率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假设当工资 率为2.0(元/小时),劳动力需求量为 2400(人);当工资率为3.0(元/小时), 劳动力需求量为1450(人);当工资率为4.0 (元/小时),劳动力需求量为900(人); 当工资率为5.0(元/小时),劳动力需求 量为550(人);等等。根据这些数据,我们 可以作出表3-1:
K Ka
a
Kb
b
Q
0
La
Lb
L
图3-6等产量线及其特点
等产量曲线表示 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的组合能够生产出同 等数量的产品Q。 从a点到b点表示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资本 投入量不断减少,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存 在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
其基本特征是: (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 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距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高。 (3)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第三节 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Long-run Demand for Labor):指当劳动与资本都可变化时, 工资率与厂商雇佣的劳动力数量间的关系。 考察长期劳动力需求需研究三个问题: 企业在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如何使产 量最大化? 企业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成本 最小化? 利润最大化条件下,要素的最佳投入?
TP AP MP b TP
a AP
O
MP
L
图3-4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相互关系
在图3—4中,横轴为劳动投入L,纵轴为总 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对应三种产量的曲 线为TP、Mp和AP。
从图中可看到如下特点:
①TP、AP、l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 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且为非负;第三 阶段MP为负值。 ②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 交前,AP<MP;相交后,AP>MP。 ③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指在维持相同产量 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 产要素数量的比率。 MRTS=∣dK/dL∣=- dK/dL 全微分 即 因此 ӘQ/ӘL·dL+ӘQ/ӘK·dK=0 MPL· dL+MPK· dK=0 MRTS=-dK/dL=MPL/MPK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案例引入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到了恐怖袭击,随 后美国的航空业、旅游业、交通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劳 动力需求减少了,如2003年9月,航空公司的员工人数 由2001年9月581000人减少到464000人,旅馆和汽车 旅馆的就业人数也由原来的1508000人下降至1426000 人。这起事件甚至也波及喷气客机对原材料及装配工人 的需求。波音公司已解雇了其装配厂的30000名工人。 恐怖袭击还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并且减少了消费支出, 结果使许多行业的劳动需求都下降了。但是恐怖袭击后 美国采取的系列反恐战争行为也增加了对某些工人的需 求,例如安全人员、国防工业的人以及翻译等。 资源来源:摘自坎贝· R· 麦克南等著,《当代劳动经济 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6页。
第二节 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一、基本假设条件
(一)市场条件的假设
企业劳动力需求分析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 争的市场结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这一市 场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完全竞争市场。
(2)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3)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
(二)生产条件的假设
(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在劳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劳动力和 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决定产出量,且资本量 既定。这样,产出量可以表示为: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可变的劳 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资本上,最初劳动的增加会 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当劳动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 继续增加劳动要素投入将使边际产量递减。
理解此规律的注意事项:
①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既定。 ②只存在于资本与劳动技术系数可变的生产 函数中 ③只出现在连续增加劳动要素的某一阶段后
它包含如下几层含义:
(1)是雇主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缺一不可。 (2)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 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引起的。 (3)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 求。 (4)生产技术的状况对劳动力的需求影 响较大。
(二)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⒈ 根 据 就对 业市 稳场 定变 性化 分反 类映 程 度 及
(三)增加劳动投入引起产量变动的三 个阶段
平均产量 递增 边际产量递减且 非负 总产量绝对 减少
指由于增加一 个单位的劳动要素 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劳动力投入的合理区间
劳动投入对产出的影响(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
♣ 在区域I,劳动投入 TP AP 至少要增加到a点, MP 才能使平均产量最 大。 ♣ 在区域Ⅱ,到b点时, 边际产量为零,总 产量最大。 ♣ 在区域Ⅲ,在b点之 后再增加劳动投入 显然是没有任何积 O 极意义。
Q f L, K
(二)生产条件的假设
(3)生产的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4)生产时期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时期:只有交换,没有“生 产”。 二是短期: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惟一 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三是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 时期。
二、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
劳 动 力 需 求
行 业 需 求
市 场 需 求
本行业企业劳动 力需求之和
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 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
⒊ 根 据 要 素 投 入 量 能 否 全 部 改 变 分 类
劳 动 力 需 求
短 期 需 求
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 下,资本投入量不变、 劳动投资量可变时, 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 期 需 求
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 可以改变,技术水平也可以变 化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当不断地用劳动代替资本时,因劳动的边际 产量不断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不断增加,因而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断下降。
⒉等成本线
表3—1 劳动力需求表
工资率W(元/小时) 2.0
3.0 4.0 5.0
劳动力需求量L(人) 100
120 240 450
组合 a
b c d
表3-1表明了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率) 与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劳动 力需求表,劳动力需求表(Labor Demand Schedule)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 表述劳动需求这个概念一种方式。
一、企业生产方法选择与劳动 力需求
(一)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
⒈等产量曲线及其特点
假设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力L和资本K两种生产 要素,设产量为Q,则生产函数为:
Q=f(K,L)
依据不同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方法,企业在生 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资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这种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 线就是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如图3-6 所示:
(二)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劳动力需求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要素价 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 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可以用3-3图说明。
W Wo
D2
D0
0
Q2
Qo
Q1
Q
图3-3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在图3—3中,在工资率为Wo的情况 下,由Do的需求曲线决定的劳动力需求 为Qo;工资率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劳 动力需求曲线由Do位移到D1,劳动力需 求由Qo增加到Q1。需求曲线向左下移动, 如由Do位移到D2,工资率不变,劳动力 需求减少;向右上方移动,劳动力需求 增加。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 其相互关系
总产量:是一定量的劳动要素所生产 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就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 入所生产的产量。 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 L,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则有:
Q AP L
Q MP L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 关系,在图3—4表现得更为直观。
二、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一)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与劳动力 需求函数
⒈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工资率的变化
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
资本价格的变化
⒉劳动力需求函数
劳动力需求函数:
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用函数关系表示影响劳动 力的因素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
D=f(X1,X2,…,Xn)
政府机构及政府统制部门
正 需规 求部 门
大型“三资企业” 大型私营企业 其它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
劳 动 力 需 求
非 需正 求规 部 门 农 需业 求部 门
个体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