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岭隧道方案的比选设计
桥隧方案比选

5.4.2桥隧方案比选在选择本项目采用桥梁跨越长江的同时,项目研究组考虑过采用水底隧道穿越长江的隧道方案,并收集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对隧道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和比较,对隧道方案的工程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我国过江隧道最早修建首推20世纪60年代的黄浦江隧道,近十几年来,随着黄浦江、珠江和甬江等一些大型水底隧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修建越江隧道技术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我国在跨越海、江、河的方案上有多种选择的可能,使隧道成为解决过江通道的基本手段之一。
5.4.2.1隧道施工方法国内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早期以矿山法为主。
而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隧道的施工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一些新的隧道施工方法和工艺在工程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一批长大隧道得以顺利建成。
常用于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暗挖法和沉管法两种:1、暗挖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新奥法(NATM)、掘进机法(TBM)和盾构法。
A、新奥法。
新奥法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和自稳能力。
隧道开挖后,及时采用喷砼、锚杆封闭、加固围岩,尽可能保持围岩的原有强度,容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当隧道变形基本稳定时,施作二次衬砌。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并对量测信息进行处理、反馈,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调整支护参数,以指导下阶段的隧道施工。
对于浅埋软弱围岩,需采用超前支护或地层改良等辅助施工措施。
施工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是修建隧道最常用的方法。
新奥法的优点是施工组织简单、工期较短、建设费用较低;施工适用范围广,不受隧道断面尺寸和形状的限制,对各类围岩均能适用,当地质条件变化时,施工工艺可机动灵活随之变化;施工设备的组装和工地之间转移简单方便,重复利用率高;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施工经验,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工艺。
但它同时也存在施工工序多,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干扰大,开挖速度低、超欠挖严重,爆破对地层扰动大,施工安全性差,作业场所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此外由于开挖速度低,在较长隧道施工时,往往需要采用辅助坑道来增加开挖工作面,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优秀

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一、原始资料(一)地质及水文条件长坞岭隧道穿越地段岩层为石灰岩,地下水不发育。
其地貌为一丘陵区,海拔约为450米。
详细地质资料示于隧道地质纵断面图中。
(二)路线条件隧道系一级公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洞门外路堑底宽度约为11米,洞口附近路面标高:进口,190.00~210.00米;出口,190.00~200.00米。
线路坡度及平、纵面见附图。
(三)施工条件具有一般常用的施工机具及设备,交通方便,原材料供给正常,工期不受控制。
附CAD电子图:1. 洞口附近地形平面图;2. 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一〕确定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定出隧道长度;〔二〕在地形平面图上绘制隧道进口、出口边坡及仰坡开挖线;〔三〕确定洞身支护构造类型及相应长度,并绘制Ⅲ级围岩地段复合式衬砌横断面图一;〔四〕按所给定的地质资料及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方案横断面分块图及纵断面工序展开图;〔五〕将设计选定的有关数据分别填入隧道纵断面总布置图的相应栏中,并写出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设计步骤(一)确定隧道轮廓与建筑限界2.1.1 确定轮廓线隧道系一级公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4.4.3,选用v=80km/h的标准断面。
该标准断面拱部为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仰拱与侧墙间用小半径圆弧连接。
几何尺寸如下表:路V=80km/h标准断面示意图:2.1.2确定建筑限界参考公路隧道设计规〔JTG D70-2004〕4.4.1有以下规定〔1〕建筑限界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取5 .0m,故这里取H=5.0m;〔2〕当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不设余宽;〔3〕隧道路面横坡,当隧道为单向交通时,应取单面坡,这里取横坡为1.5%;〔4〕当路面采用单面破时,建筑限界底边线与路面重合。
按要求画出建筑限界示意图如下所示:图1 建筑限界示意图〔单位:cm〕(二)选择洞门构造类型2.2.1 地形条件根据长坞岭隧道地形平面图,可见隧道出口处地形对称无偏压〔偏压不明显〕,应选择洞门构造时无需考虑偏压。
桥隧方案比选

5.4.2桥隧方案比选在选择本项目采用桥梁跨越长江的同时,项目研究组考虑过采用水底隧道穿越长江的隧道方案,并收集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对隧道方案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和比较,对隧道方案的工程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我国过江隧道最早修建首推20世纪60年代的黄浦江隧道,近十几年来,随着黄浦江、珠江和甬江等一些大型水底隧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修建越江隧道技术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我国在跨越海、江、河的方案上有多种选择的可能,使隧道成为解决过江通道的基本手段之一。
5.4.2.1隧道施工方法国内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法早期以矿山法为主。
而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隧道的施工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一些新的隧道施工方法和工艺在工程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一批长大隧道得以顺利建成。
常用于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暗挖法和沉管法两种:1、暗挖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新奥法(NATM)、掘进机法(TBM)和盾构法。
A、新奥法。
新奥法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和自稳能力。
隧道开挖后,及时采用喷砼、锚杆封闭、加固围岩,尽可能保持围岩的原有强度,容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当隧道变形基本稳定时,施作二次衬砌。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并对量测信息进行处理、反馈,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调整支护参数,以指导下阶段的隧道施工。
对于浅埋软弱围岩,需采用超前支护或地层改良等辅助施工措施。
施工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是修建隧道最常用的方法。
新奥法的优点是施工组织简单、工期较短、建设费用较低;施工适用范围广,不受隧道断面尺寸和形状的限制,对各类围岩均能适用,当地质条件变化时,施工工艺可机动灵活随之变化;施工设备的组装和工地之间转移简单方便,重复利用率高;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施工经验,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工艺。
但它同时也存在施工工序多,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干扰大,开挖速度低、超欠挖严重,爆破对地层扰动大,施工安全性差,作业场所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难以克服的缺点,此外由于开挖速度低,在较长隧道施工时,往往需要采用辅助坑道来增加开挖工作面,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岚头岭隧道进口段设计探讨

表 1 隧道 进 口段 结 构 衬 砌 参 数 表
初 期 支 护 : 次 衬 砌
拱架之 间用 I 4工字钢连接 ,并焊接 牢固。 1
( ) 墙 表 面 设 置 双 层 E6钢 筋 网片 ( 5 m ×1 c ) 4挡 1c 5m , 喷射 C 0混凝 土厚 2 c ,钢 筋 网与 加 固锚 杆焊 接 。 2 5m ( ) 挡 墙 基 础 外 侧 开 挖 至基 岩 ,设 置 C3 钢 筋 混凝 土 5 0
:: 竺 苎 : 竺
竺
地梁 ,并预留注浆管 ,当发现墙体开裂 或沉降 时对挡墙基础
进 行 跟踪 注浆 。地 梁 与 基 岩 问 用 3 长 砂 浆 锚 杆 锚 固 。 m
三 、 隧道 进 口 段设 计
此外 , ( )在 q1 8 长 管 棚 内增 设 钢 筋 笼 ,管 棚 注 浆 完 1 o0 成 后 应对 钢 管 内 灌 注 水 泥 砂 浆 至 饱 满 ,以 进 一 步 加 强 仰 坡 水
0期 第1 2卷 第 1
201 2芷
中 国
水
运
Vo1 2 .1 0a obe t r
No. O 1
1 0月
Ohi a at Tr ns n W er a por t
2 2 01
岚头岭隧 道进 口段设计探讨
麻 辉 东 ,周 红 升 ,方 勇 刚
( 浙江 省 交 通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浙 江 杭 州 3 0 0 ) 1 0 6 摘 要 :隧 道 洞 1 计 是 隧 道 设计 的重 要 环 节 ,隧道 进 口遇 到 复 杂 的地 形 、地 质 也 越 来 越 多 ,设 计 中需 要 更 多 的 灵 3设
和洞 内衬砌 加强并举 的方案 ,并通 过施工中的控制 ,加强监 控量测 ,坚持 动态设 计和动态 施: 【,实时优化设计、调整施
某地下公路隧道疏散设置方案比选分析_黄剑

应用 广 泛,英 法 海 峡 隧 道、丹 麦 京长江隧道、开罗 ElAzhar隧道、莫 斯 应用 较 少,法 国 A86 公 路 隧
大海峡隧道 及 大 部 分 山 岭 隧 道、科 Lefortovo隧 道、杭 州 庆 春 路 隧 道、道、上中路隧道、扬州 瘦 西 湖
地铁隧道
钱江隧道、运 河 隧 道、武 汉 长 江 隧 道、隧道、纬三路隧道
有部 分 应 用,翔 殷 路 隧 道、复 兴 东路隧道上海长江隧道
长沙南湖路隧道
疏散效果
良好
良好
符合要求
良好
施工风险
横通道开挖 存 在 一 定 风 险,地 层 两条隧道之间不打通,同一条隧道内,两条隧 道 之 间 不 打 通,同 一 横通道开挖 存 在 一 定 风 险,地 层
条件恶劣时开挖风险很高
不存在开挖风险
该工程穿越地质条件极差 、土层渗透性很强 ,隧道穿 越地层位于环城北 路 下 面 6~16 m 深 处,为 浅 埋 大 直 径 软土盾构隧道。工程 沿 线 上 部 约 15 m 为 冲 海 相 砂 质 粉 土夹粉砂及粉砂夹淤泥 质 粉 质 粘 土 ,中 部 为 厚 约 18~22 m 的 高 压 缩 性 流 塑 状 淤 泥 质 粉 质 粘 土 以 及 厚 约 20~28 m 的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 、粉细砂,下部 为 性 能 较 好 的 圆砾。工程区为 浅 部 孔 隙 性 潜 水 ,主 要 附 存 于 表 层 填 土 及③2~③7 层砂质粉土 、粉砂中 ,勘探期间 测 得 钻 孔 静 止 水位埋 深 0.50~4.20 m,相 应 高 程 0.87~5.54 m。 此
参考国内外类 似 工 程 ,考 虑 到 两 圆 形 盾 构 隧 道 之 间 修建横通道的 施 工 难 度 及 风 险 较 大 ,建 成 后 运 营 时 抗 震 性 、结构整体性、防水性、耐久性均较差,存在工程运 营 风
毛毡岭隧道通风方案比选

毛毡岭 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六车道高速公 路特长隧道 , 右线纵坡均为 一 . 8% 的单 向坡 , 左 068
隧道右线进 口左线 出 口均位于平曲线内, 半径均 为
2 0 左线进 口右线 出口为直线段。隧道 中轴线 0m, 0 经过地段 山体最高为 5 0 隧道最大埋深 34m 3 m, 5 。
文章编 号 :0 8 84 2 0 )2 0 3 —2 10 —4 X(0 6 0 — 17 0
毛 毡 岭 隧道 通 风 方 案 比选
章 向阳
( 广东省佛 山市 高明区高速公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 广东 佛 山 5 8o ) 2o o
摘
要: 介绍 了毛 毡岭 隧道 设计 中通 风 方案的 比较及 选 定 。 文献标 识码 : B
是其它方案不能比拟 的。由于几乎全部的废气通过
竖井排出, 避免 了一个 出洞 口的废气又作为另一个 进洞 口的新鲜空气进入 隧道 , 造成二次污染 。由于 隧道短区段气流与行 车方向与隧道总体设计呈相反 流动 , 压力损失较大。由于排风调压 的效率较低 , 为 了平衡长 、 短端 的风压 , 需要较大 的竖井排风动力, 排风量 , 以适量的射流风机布消耗较大电力 , 极不经
关键 词 : 隧道 ; 风 ; 通 方案 比较 中图分类 号 :42 2 U 5 .
1 概 况
毛毡岭隧道位 于广东省肇庆高要市蚬 岗镇 , 珠
江三角洲经济区外环高速公路江门至肇庆段的重点 工程之一, 长 4 3 是广东省 目前设计并 即将 洞 0 5 m,
实施 的最 长 的公路 隧道 之一 。
统总投资约 1 2 万元 , 0 5 加上 2 0 a营运费用 8 7 . 61 5 万元 , 总计 1 9 . 万元 。但 由于隧道长 , 风量 0 61 0 需 较大 , 因此断面设计风速较高 , 这就导致射流风机效
浅谈过江通道桥隧方案的比选研究

浅谈过江通道桥隧方案的比选研究作者:韦晨祝欢来源:《环球市场》2020年第02期摘要:过江通道的桥隧方案比选是过江通道工可方案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工程为例,阐述了过江通道工程工可阶段桥隧比选研究的原则、思路和重点内容。
关键词:过江通道;桥隧;比选一、项目概况和建设意义加快推进过江通道项目的规划建设,是南京市融入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构建、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沿江尤其是江北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是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确定的过江通道之一,也是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中新建城市道路过江通道规划重点项目,同时也列入了《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位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距离上游的长江大桥约7.4km,距离下游的长江二桥约2.7km,距离长江入海口约305公里。
其建设对缓解我市过江交通压力、完善区域路网体系,推动南京拥江、跨江发展,促进沿江产业带快速开发,实现江北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范围和燕路过江通道规划起点位于栖霞区的燕恒路与和燕路交叉口,向北顺和燕路越过长江,在八卦洲上与浦仪公路交叉后,继续向北,越过夹江后西折,沿规划万家坝路(现状杨新路)布设,相继与江北大道、浦六路交叉后止于G25宁连高速公路,全长约17km。
以浦仪公路八卦洲互通为界,划分为南北两段,其中燕恒路与和燕路交叉口至八卦洲浦仪公路互通段为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全长约5.7km,是本次研究的重点范围。
和燕路过江通道南段工程规划穿越长江,工可研究阶段对桥隧方案的比选研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桥隧方案的比选研究(一)桥隧方案比选的原则为了科学的比选确定项目过江段采用桥梁还是隧道方案,在桥隧方案的研究和比选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线位方案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的原则过江通道是特大型基础建设工程,区域选择是通道位置选择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必须从地区的整体利益及长远利益考虑,满足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
宁波嵊州高速公路成功岭隧道施工设计

(此文档为,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一、编制依据1、交通部公布的《大路隧道施工技术标准》。
2、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争论院设计的《两阶段施工图》。
3、业主供给的《招标文件》和《补遗书》。
4、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争论院供给的《技术交底要点说明》。
5、我单位隧道施工阅历。
二、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成功岭隧道是宁〔波〕嵊〔州〕高速大路绍兴段把握性工程,进口位于昌县境内,出口位于嵊州市境内。
为双洞单向行车双车道隧道,其中:〔1〕左线起讫里程为ZK46+364~ZK48+630,长2266 米,洞口明洞段长58m,暗洞长2208m;左洞纵坡承受双向坡,上坡1.4%,洞内坡长636m;下坡-1.9%,洞内坡长1630m;宁波端洞口设计高程212.581m,金华端洞口设计高程190.52m。
〔2〕右线起讫里程为YK46+345~YK48+620,长2275 米,洞口明洞长55m,暗洞长2220m;右洞纵坡承受双向人字坡,上坡1.395%,洞内坡长655m;下坡-2.055%,洞内坡长1620m;宁波端洞口设计高程212.448m,金华端洞口设计高程188.294m。
〔3〕隧道内路面承受单面横坡,坡度2.0%。
两隧道设计线间距40m,均位于直线路段。
宁波端洞门承受削竹式洞门,嵊州端洞门承受端墙式洞门。
该隧道承受机械通风,纵向射流风机通风。
暗洞开挖土石方398282 m3;喷C20 砼14348 m3;模筑C30 砼46853 m3;注浆1066 m3;Ⅰ级钢筋233170Kg;Ⅱ级钢筋543368 Kg;中空注浆锚杆220230 m;钢拱架615837 Kg;隧道专用复合防水卷材108423 m2 。
工期要求:合同工期为30 个月。
〔二〕、工程条件及地形地貌成功岭隧道所经地段,地貌形态类型为低山丘陵,表部一般为第四系松散层掩盖,残坡积层曾较薄,局部地段基岩暴露。
隧道轴线经过处地表凹凸起伏,植被茂盛,山体较陡,坡度一般30°~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砌片石 ×104m3 179 01045 8106 01041 7134
浆砌片石 ×104m3 216 11929 416166 11650 356140
路 渗水土
4
加
固
基
防 护
工
土工布 混凝土 土工格栅
程 预应力
锚索
×104m3 ×104m3 ×104m3 ×104m2
9815 12 296 10175
衢常铁路在浙赣线外迁的衢州车站接轨 ,经衢州柯城 区 、常山县的招贤 、阁底 、狮子口 、湖东至辉埠镇 ,长 411258 km (不含专用线 215 km ) ,是规划拟建九 (江 )景 (德镇 )衢 (州 )铁路的一段 。
下面就衢常铁路初步设计中的箬岭隧道方案比选设计 进行详细论述 。
1 箬岭隧道方案概述
正线 km 12 41091 49109 41100 49120
10 其他费用 正线 km 110 41091 450101 41100 451100
11 基本预备费
%
5
335173
338156
12 估算总额
万元
7050133
7109170
13 估算差额
万元
59137
该方案可以使箬岭隧道比长隧道方案短 175 m;但是须 对车流量较大的常芳公路进行改造 ,新建一座 6孔 - 30 m 公 路大桥 ,顺接 500 m 公路 ,另外需拆迁两座化工厂的部分厂 房 ,并且投资比长隧道方案多 59137 万元 。
1 运营长度 正线 km
41091
41100
2 建筑长度 正线 km
41091
41100
征地 拆迁工程 3 拆迁 征用土地
土 区间土方
石 方
区间石方
×104m2 270 01157 42139 500 135100 ×104m2 010094 111073 1091134 111677 1150193 ×104m3 1518 14130 225194 16154 261133 ×104m3 2518 33137 860195 38160 995188
[收稿日期 ]2005 - 11 - 18 [作者简介 ]范俊毅 ( 1979 ~) ,男 ,安徽无为人 ,助理工 程师 ,硕士 。
48
四川建筑 第 26 卷 4 期 200618
· 铁 路 与 公 路 设 计 ·
3 方案比选结论
经多方面综合比较 ,长隧道方案避免了常芳公路和两座
化工厂的拆迁 ,并给施工带来方便 ,同时为节省投资 ,本次初 步设计推荐采用箬岭长隧道方案 。两个方案工程数量及费 用比较如表 1所示 。
为了抽象出一块不真实的幻景 ,色彩在这里充当了催眠的元素 ,
几种纯色的并立 ,带来宗教般神秘幽幻的意境 ,这大概是和巴拉
甘对修道院建筑的异常喜爱分不开的吧 。
3 反 思
巴拉甘在 1980年获得了普利茨建筑奖 ,在拉美特定的文 化地域环境中他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道路 ,为我们 所倾慕和赞叹 。然而这中间对他的建筑形式的学习和语言的 模仿也许并不重要 。我们可以从他的设计中明显读出他特有 的元素手法和技巧 ,这些手法是他成功的一套建筑语言 。然 而如何把这些东西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如何隐含传统的特征 , 又创造出一种生活的人的价值观却是非常的困难 ,因为我们 也不可能模仿他那些设计理念的根源 。所幸的是他的设计之 路和创作为我们竖立了一种典范 ,也带给我们希望 。在世界 一体化的浪潮与地方独特地域文化的接触和矛盾中 ,在科技 工业技术水平都还不够发达的本土现实条件下 ,在各种思想 主义泛滥混杂的理论混沌中 ,如何定位自己建筑创作的方向 , 如何找到自身设计的价值 ,这些都是极端重要也是引人思索 的 。设计来自于生活 ,最终也是要服务于生活和每一个人 ,诗 意的生活 ,诗意的建筑 ,这便是一条宽广的创造之路 。
车流量较大的常芳公路的改造 ,另外也避免了对两座化工厂 的部分厂房的拆迁 ,投资比短隧道方案少 59137 万元 ; 缺点 是比短隧道方案长 175 m。 212 箬岭短隧道方案
序 工程项目
号
或费用名称
单位
箬岭
箬岭
单位
费用 长隧道方案 短隧道方案
指标 (万元 ) 数量
金额 (万元 )
数量
金额 (万元 )
· 铁 路 与 公 路 设 计 ·
箬岭隧道方案的比选设计
范俊毅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线站处线路室 ,湖北武汉 430063)
【摘 要 】 详细论述了衢常铁路初步设计中箬岭隧道方案的比选设计 ,通过对各方案的比选研究 ,以便 达到优化设计和投资的目的 。 【关键词 】 铁路 ; 隧道方案 ; 比选设计
该方案线路自比较起点 DK33 + 300向西 ,沿仓坞水库北 岸前行 ,下穿常芳公路后再穿过长 410 m 箬岭隧道 ,继续向 西 ,上跨杭金衢高速公路后至比较终点 DK37 + 400,线路长 41100 km。
2 两个方案优缺点比较
211 箬岭长隧道方案 该方案可以使常芳公路从箬岭隧道顶上通过 ,避免了对
[ 3 ] 王向荣 ,林箐.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M ].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2.
[ 4 ] 黄雯. 吸纳与升华 - 路易斯. 巴拉干的设计思想形成历程浅析 [ J ]. 建筑师 , 2004, 109.
四川建筑 第 26 卷 4 期 200618
49
参考文献
[ 1 ] Luis1Barragan: the comp lete works[M ]. New York: Princeton A r2 chitectural Press, 1996.
[ 2 ] Daniele1Pauly: barragan space and shadow, walls and colour[M ]. basel: birkhauser, 2002.
【中图分类号 】 U212132 【文献标识码 】 A
衢 (州 )常 (州 )铁路位于浙江省西南 ,在钱塘江最大支流
表 1 箬岭隧道线路方案比较表
衢江上游 ,南接福建 ,西连江西 ,北通旅游胜地黄山和千岛湖 。 由于常山地处闽 、浙 、赣 、皖四省咽喉 ,素有“四省通衢 ,两浙首 站 ”之称 ,同时也是旅游区的中心地带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
个空间的使用基调。所以在室内就很少见到偏冷的色块 ,多数 看到的就是一片粉红或是一片黄 ,给空间增添了气氛 ,也似乎恰 倒好处。事实上房间中最大量的还是普通的墙的颜色 ,灰色系
列是基调 。巴拉甘也一定知道纯色对人的刺激作用而不可能适
宜一个长期居住的环境 ,由此可见他的老到。在屋顶上 ,这块事
实上游离在生活之外的空间色彩就异常的夺目了 。这原本就是
11335 11568 01486 21782
131150 18182 143186 29191
11157 11313 01343 21800
113196 15176 101153 30110
×104m2 600 01640 384100 01486 291160
植草
合计
桥 大桥
5
桥 涵
梁
公跨铁 大桥 合 计
本次初步设计就箬岭隧道做了长隧道和短隧道两个方 案 ,参见箬岭隧道方案比较平面示意图 (图 1) 。 111 箬岭长隧道方案
该方案线路自比较起点 GDK33 + 300向西 ,沿仓坞水库 北岸前行 ,通过长 585 m 箬岭隧道下穿常芳公路 ,继续向西 , 上跨杭金衢高速公路后至比较终点 GDK37 + 391125,线路长 41091 km。 112 箬岭短隧道方案
图 1 箬岭隧道方案比较平面示意图
(上接第 47页 ) 碰撞 、交接 、转折 。空间的界面在室内连续 的延展 ,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没有任何多余的琐碎 ,干净利 落 。那种欢快清新 ,音乐般跳跃的情绪大概就是在这样率真 的表达中蹦到人们的身体里去的吧 。
色彩 是 巴 拉 甘 的 标 志 。
在巴拉甘的一系列住宅设计
中我们几乎无处不见色彩的
存在 。他 大 概 是 世 界 上 最 善
于运用色彩的建筑师了 ,又有 哪个建筑师敢像他那样大胆
地把纯色用到 建 筑 中 去呢。
在这个小住宅中巴拉甘对色
彩的领悟和把握已经是非常
的成熟 。我 们 发 现 他 其 实 并
没有如想象那样在室内运用
图 4 开向园林的玻璃窗
复杂的颜色 ,往往一个空间中 就只有一块特别醒目的色块 , 而这些色块也同样是符合整
涵 洞
×104m2 m
415 41758 21141 41326 19147
2241109
2193137
215 560160 1401150 457140 1143150
m
311
190100 589100
560160 1401150 647140 1732150 m 0157 272170 155144 126180 72128
6
隧 道
L≤1 km 合 计
m
117 585100 994150 410100 697100
1 - 585 994150 1 - 410 697100
7 轨 道 8 相关工程
大临设施 9 及过渡工程
铺轨 km 67 41091 274110 41100 274170 正线 km 317 41091 15114 41100 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