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消化系统
解剖学第四章消化系统_图文

(二)肝的位置 肝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消化系 统
1.肝上界 与膈穹隆一致。
2.肝下界 右侧与右肋弓基本一致,剑突下可达3~5cm,平静呼吸时上下共有2~3cm的移动
度。
肝的体表投影 :肝的上界与隔穹窿一致,其最高点在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
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肝的下界,右侧大致与右肋弓一致,在腹上区可达
牙按形态可分为牙冠、牙根、牙颈。 2.构造
牙的构造包括釉质、牙质、牙骨质。牙质为主 体,牙釉质覆盖于牙冠表面,粘合质也称牙骨质, 包在牙根、牙颈周围。
消化系 统
3.牙的名称及排列 (1)乳牙的排列: 右上颌 Ⅴ Ⅳ Ⅲ Ⅱ Ⅰ│Ⅰ Ⅱ Ⅲ Ⅳ Ⅴ 左上颌 右下颌 Ⅴ Ⅳ Ⅲ Ⅱ Ⅰ│Ⅰ Ⅱ Ⅲ Ⅳ 皮肤。线上形成痔是内痔,
线下形成痔是外痔,内痔不痛外痔痛。
直肠解剖图
消化系 统
肠绒毛
第二节 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胃腺、肠腺、肝和胰。
消化系 统
消化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
一、肝
(一)形态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占体重的1\ 50-- 1\ 40,呈红褐色,质软而脆
Ⅰ—乳中切牙 Ⅱ—乳侧切牙 Ⅲ—乳尖牙 Ⅳ—第一乳磨牙 Ⅴ—第二乳磨牙 (2)恒牙的排列 : 右上颌 8 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上颌 右下颌 8 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下颌 1—中切牙 2—侧切牙 3—尖牙 4--第一前磨牙 5--第二前磨牙 6—第一磨牙 7—第二磨牙 8--第三磨牙
肝内部分:由胆小管、小叶间胆管。 肝外部分:由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
消化系统概述学习教案

消化系统概述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人体生理学》第四章“消化系统”,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调节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各个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使学生理解消化过程中食物的分解、吸收和转化,掌握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消化吸收过程。
难点:消化过程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PPT、实物模型、显微镜。
学具:笔记本、彩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消化系统的挂图,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它们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消化过程:食物的分解、吸收和转化。
(3)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调节机制。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消化酶的作用。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与消化系统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消化过程食物的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3. 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解释消化过程中食物的分解、吸收和转化。
(3)阐述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2. 答案:(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2)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经过物理和化学分解,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3)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淋巴系统吸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理解消化酶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内科护理学――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常见病种。
3.掌握护理评估。
【教学具体内容】1.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2.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和常见病种。
3.护理评估:(1)病史:患病及治疗经过、目前病情与一般情况、心理-社会状况、生活史。
(2)身体评估:一般状态、皮肤和粘膜、腹部检查。
(3)实验室及其检查。
难点:胃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胃肠道免疫结构与功能。
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身体评估。
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病因2.理解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3.掌握常见症状体征的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教学具体内容】1.恶心呕吐:(1)病因。
(2)临床表现特点及护理评估内容。
(3)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4)补充中枢性呕吐与胃源性呕吐的区别2.腹痛:(1)病因、症状特点及护理评估内容。
(2)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尤其是教会病人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
3.腹泻:(1)病因、症状特点及护理评估内容。
(2)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及依据。
4.吞咽困难、嗳气、反酸、灼热感、畏食或食欲不振、腹胀、便秘、黄疸:简介概念和病因。
难点:腹痛的病因及特点。
重点:常见症状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二节胃炎二、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慢性胃炎的定义、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2.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理解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及治疗要点3.理解本病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4.掌握纤维胃镜检查术前、术后护理【教学具体内容】1.概述:概念、发病情况。
2.临床分类与病因:B型胃炎主要由Hp感染引起;A型胃炎主要由自身免疫引起。
3.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胃镜和胃粘膜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可确诊。
4消化系统.解答

第四章消化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上消化道是指 ( ) A.从口腔到咽 B.从口腔到胃C.从口腔到十二指肠 D.从口腔到空肠2.下消化道是指 ( ) A.从十二指肠到盲肠 B.从十二指肠到直肠C.从小肠到直肠 D.从空肠到肛管3.含有味觉感受器的舌乳头有 ( ) A.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 B.叶状乳头和丝状乳头C.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4.关于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舌粘膜表面的味觉感受器称味蕾 B.有味觉和协助发音等功能C.舌下肉阜是下颌下腺的开口 D.舌肌为平滑肌5.与中耳鼓室相通的是 ( ) A.口腔 B.鼻咽 C.口咽 D.喉咽6.关于腮腺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人体最大的唾液腺 B.开口于颊粘膜C.位于咬肌后部的表面 D.开口于口底粘膜7.关于食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颈椎前方 B.气管前方C.在第六颈椎下缘接咽 D.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8.咽腔 ( ) A.有6个通道 B.有5个通道C.有4个通道 D.有3个通道9.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大部分位于腹上区 B.借贲门与十二指肠相接C.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D. 借幽门与食管相接10.胆总管 ( )A.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 B.由左右胆囊管汇合而成C.肝总管和胰管汇合而成 D.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二.多项选择题1.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有 ( ) A.肝 B. 胰 C. 脾 D.肾2.关于牙齿的正确表达是 ( )A. 成人上颌牙齿总数为14颗B. 儿童的乳牙总数为20颗C. 成人第三磨牙又称“智齿”D. 牙龈内含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3.关于食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气管前方 B.颈椎前方C.上端平第7颈椎下缘 D.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分4.与咽腔相交通的是 ( ) A.鼻腔 B.口腔 C.喉腔 D.中耳鼓室5.胃壁中 ( ) A.胃粘膜上有胃腺的开口 B.胃腺的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C.肌织膜由两层平滑肌构成 D.胃腺的壁细胞主要分泌盐酸6.小肠绒毛内的管道,主要有 ( )A. 淋巴管B. 毛细血管C. 中央乳糜管D. 血管7.结肠 ( ) A.呈“门”形环绕在空肠和回肠周围 B.升结肠起自回肠C.与盲肠、直肠和肛管组成大肠 D.降结肠连接直肠8.进出肝门的结构包括 ( )A. 肝静脉B. 肝动脉C. 肝管D. 门静脉9.胆囊 ( ) A.位于胆囊窝内 B.能分泌胆汁C. 胆囊底可在肝的前缘露出 D.可储存和浓缩胆汁10.胰腺 ( ) A.为人体第一大消化腺 B.外分泌部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C. 为腹膜外器官 D.内分泌部分泌的胰液进入十二直肠三.是非题1.内脏器官一般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
消化系统

浆膜。
粘膜的结构
1、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保护功能。 分布于:口腔、咽、食管、肛门。 单层柱状上皮:消化、吸收功能。 分布于:胃、肠
2、固有层:含消化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
3、粘膜肌层:1-2层平滑肌。
二、口腔
是消化管的起始部 ,前经口裂通外界,后 经咽峡与咽相通。前壁 为上、下唇,两侧为颊 ,上壁为腭,下壁为口 腔底。口腔以上、下牙 弓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 固有口腔两部分。
2、胃的形态
(1)两壁:前壁、后壁
(2)两缘:胃大弯(下
缘)、胃小弯(上缘)— 角 切迹。
(3)两口:贲门(入口)、幽
贲门 胃大弯
3、胃的分部 胃分四部分:
贲门部、胃底、 胃体、幽门部 (又称胃窦)。
贲门部
胃底
幽门管 幽门部
幽门窦
胃体
胃溃疡和胃癌多发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二)胃壁的微细结构特点
腹上区 脐区 腹下区
左季肋区 左腹外侧区
左腹股沟区
第二节 消化管
教学目标
1、熟悉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了解口腔的组成和分部;熟悉咽峡的组成。
3、熟悉舌肌的作用;了解牙的形态结构、乳牙和恒牙 的排列、牙式。 4、掌握口腔腺的位置及导管的开口部位。 5、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及交通;熟悉腭扁桃体的位置。 6、掌握食管的位置、三个狭窄部位和临床意义;了解 食管的组织结构特点。
腮腺管开口
3、上壁
腭分隔鼻腔和口腔,前2/3为硬腭, 后1/3为软腭。软腭后缘中央有垂向下 方的乳头状突起,称腭垂(悬雍垂)。 腭垂两侧各有两条黏膜皱襞,前方的 称腭舌弓,后方的称腭咽弓。
在口咽部的外侧壁有腭扁桃体,位 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隐窝(扁桃 体窝)内。
畜禽解剖学-消化系统

食 管黏的膜组上皮织:复结层构扁 特
点 平 上皮,浅层细胞 角质
1. 黏膜: 皱
化
褶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
织
仅2. 前黏膜端下有层少:量黏食,膜管而肌腺犬:。发平牛达滑羊。肌、马猫
分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
3. 肌层:全为横纹肌:牛、羊、犬 横纹肌 + 平滑肌:猪、马、猫
4. 外膜或浆膜
犬食管腺:黏液细胞为 主
反刍胃的大 小
成年牛胃:容积 110 ~ 235L ,瘤胃约占 80 %,网胃 5% ,瓣胃 7 ~ 8 %,皱胃 8 ~ 9 %。 4 个胃共占体 重约 2.5 %,其中前 3 个胃约占总重 89 %,皱胃只 占 11 %。 4 个胃包括内容物时常可占体重达 15 %。
羊胃:容积一般为 13 ~ 23L ;各胃所占比例基本 与 牛相似,不同之处是网胃较大而瓣胃较小。
脏面向左略向后 ,与瘤胃腹囊 接 触;壁面向 右略 向前, 与 膈、肝 和胆囊
瓣胃黏膜特点:瓣叶 / 百 叶
出入口:网瓣口,瓣皱 口
4. 皱胃(真 胃
( 1 )形态:呈 前 大后小的葫芦 形。
( 2 )分部:
底 部 —前 段 ,粗 大 幽 门 部 —后 段 , 细
( 3 )位置:右季肋部 和剑状软骨部。
胃
单 胃:犬 马多胃, 猪:
,
猫
,
牛,
羊
无腺部
有区 腺部
贲门腺 胃底腺
区 幽门
腺区
Dog
五、胃 (Ventriculus gaster)
多室胃 (复 胃)
1. 瘤
胃前
23.. 网瓣
胃
胃4. 胃皱胃—真
胃
瘤
多 室 胃 ( 复 胃 )网胃瓣 胃
最新第二军医《正常人体结构》精品资料04第四章消化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教学要求一、概述掌握: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消化管掌握:1.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和开口部位;咽峡的组成。
2.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食管的位置、长度、狭窄及临床意义。
3.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和胃壁的组织结构特点。
4.十二指肠的形态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
大肠的分部,盲肠、结肠的形态特点,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熟悉:1.口腔的境界;牙的形态、构造、牙的分类及牙式。
2.结肠的分部、直肠的位置分部。
了解:回盲瓣的位置作用;肛管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消化腺掌握:1.肝的位置、形态;肝的体表投影。
2.肝小叶的组织结构;胆囊位置、形态和分部;肝胰壶腹的概念。
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汁的排泄途径。
4.腹膜形成的结构和腹膜陷凹及临床意义。
熟悉:1.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开口部位;胰的形态、位置,胰岛的概念。
2.腹膜的概念、男女性腹膜腔的区别。
掌握,了解胰的分部和胰管的开口部位。
了解: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肝的血液循环。
学习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为中空性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临床上通常将口腔至十二指肠这一段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及其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
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
口腔和咽还参与呼吸和语言活动,舌还有味觉功能。
2.口腔的分部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前借口裂通外界,向后经咽峡通咽腔,其前壁为口唇,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腔底。
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
口腔以上、下颌牙弓为界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两部分。
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最后磨牙后间隙相通。
临床上当病人牙关紧闭时,可借此间隙放置开口器或插管,以避免舌咬伤或注入药物和营养物质。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重点内容—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概论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第二节胃黏膜保护剂第三节助消化药第四节解痉药与促胃肠动力药第五节泻药与止泻药第六节肝胆疾病辅助用药第一节抗酸剂与酸剂第一亚类抗酸剂(1)吸收性抗酸剂:碳酸氢钠。
可以碱化血液,碱化液。
(2)非吸收性抗酸剂:含难吸收的阳离子,口服后只能直接中和胃酸而不被胃肠道吸收,包括衔丿镁制剂,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抗酸剂可以直接中和胃酸,减少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并能形成保护膜,覆盖于胃粘膜表面用于对症治疗,缓解反酸、買痛等症状。
1、碳酸钙:较碳酸氢钠强而持久。
2、氢氧化镁:抗酸作用强,起效快。
3、氢氧化铝:※1.中和胃酸,不抑酸,缓解胃酸过多症。
2.对酸作用强,起效慢作用持久。
具有收敛止血作用。
③常与三硅酸镁组成复方制剂,据有中和胃酸,保护溃疡面,局部止血,解除胃痉挛作用。
(二)典型不良反应1碳酸氢钠、碳酸钙:释放二氧化碳用于呃逆、腹胀和嗳气,、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2氢氧化镁:产生氯化镁,引起腹泻;肾功能不良者可引起气血镁过高3铝、钙剂:便秘。
4铝碳酸镁对胃排空和小肠功能影响很小,不易导致便秘或腹泻不良反应5氯氧化铝:铝离子可松弛胃平滑肌,引起胃排空延迟和便秘,可被镁离子对抗,铝碳酸镁。
阑尾炎、急腹症、婴幼儿禁止使用。
(三)药物相互作用1剂(氢氧化铝)、剂(氢氧化镁)与奇霉素、唾诺酿、异烟肼、地高辛、四环素和H2受体阻断剂合用使后者吸收少2碳酸钙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易发生高钙血症。
二、用药监护)尽可能增强拉酸剂的作用1尽量使用复方制剂,以增加抗酸效果2最佳服用时间:胃不适症状出现或梅要出现时,如丙餐之间和睡眠前3液体和胶体抗酸剂比片剂效果好,片剂抗酸剂适宜嚼碎服用4.增加日服药次数,一日4次或更多。
二)注意规避用药禁忌证1肾衰竭者长期使用氢氧化铝可引起骨软、痴呆和贫血2阑尾炎和急腹症患者服用氢氧化铝可加重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消化系统一、大纲要求掌握: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牙的形态和构造。
3.腮腺的位置及导管的开口。
4.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微细结构特点、胃腺的功能。
5.大肠的分部、结肠外形特征、阑尾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6.肝的形态、位置及微细结构。
7.胆囊和输胆管系统的组成。
理解: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咽的分部。
3.食管的狭窄。
4.小肠的分部和微细结构。
5.肛管的结构。
6.胰腺的位置、形态和微细结构。
了解: 1.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口腔三对唾液腺位置及开口。
3.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及腹膜形成的结构。
二、内容概要(一)概述中空性器官1. 内脏器官实质性器官2. 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略)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消化管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3. 消化系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消化腺肝、胰消化管壁上的小消化腺(二)消化管1.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唇:上唇、下唇、口裂、人中颊:平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处有鳃腺导管开口硬腭腭软腭舌舌尖、舌体、舌根分部:牙冠、牙颈、牙根2. 口腔结构: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牙分类:乳牙20个,恒牙32个牙式: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Ⅴ)表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8)表示,并以╋表示上下颌及左右侧的牙位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大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口腔腺小口腔腺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3 咽口咽:腭扁桃体喉咽:梨状隐窝4. 食管分部:颈部、胸部和腹部①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三处狭窄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③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两口:入口称贲门接食管,出口称幽门,下续十二指肠。
形态两缘:上缘称胃小弯,最低点称角切迹;下缘称胃大弯两壁:前壁和后壁。
分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四部5. 胃位置中等充盈情况下,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微细结构:其黏膜固有层内有胃腺十二指肠降部: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水平部6. 小肠空肠:小肠近侧2/5回肠:小肠远侧3/5微细结构:其小肠内面有肠皱襞、肠绒毛盲肠:大肠起始部,回肠末端突向盲肠形成回盲瓣阑尾:位于右髂窝,其根部位置固定,体表投影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即麦氏点7. 大肠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在矢状面上有2个弯曲,即骶曲和会阴曲肛管:其内面有肛柱、肛瓣、齿状线、肛窦、肛梳、白线(三)消化腺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两缘:前缘锐利,后缘钝圆形态膈面:向上隆凸,被镰状韧带分成左、右两叶右纵沟:前为胆囊窝,后为腔静脉沟两面 H沟横沟:称肝门,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左右1.肝肝管等通过脏面左纵沟: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叶: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形态:多面棱柱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肝小叶结构:有中央静脉、肝板(肝索)、肝血窦、胆小管、窦周隙肝门管区中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等结构。
位置:右季肋区,肝的胆囊窝内2. 胆囊形态:呈梨形,分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四部分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胆囊病变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3. 胰腺位置: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前面被以腹膜。
形态:呈三棱柱形,色灰红,分胰头、胰体和胰尾三部分外分泌部:占大部分,包括腺泡和导管,合成多种消化酶内分泌部:称胰岛,分泌胰岛素等(四)腹膜脏腹膜男性:完全封闭腹膜分部腹膜腔壁腹膜女性:经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腔和阴道间接与外界相通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肝胃韧带小网膜网膜肝十二指肠韧带大网膜:由四层腹膜构成,悬垂于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系膜: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阑尾系膜肝的韧带:有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腹膜形成的结构韧带脾的韧带: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胃的韧带:有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网膜囊肝肾隐窝隐窝和陷凹男性:直肠膀胱陷凹(腹膜腔的最低部位)陷凹女性: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腹膜腔的最低部位)三、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 上、下消化道2. 咽峡3. 咽淋巴环4. 麦氏点5.回盲瓣 6. 齿状线 7. 肝门 8. 门管区9. 窦周隙 10. 肝胰壶腹 11. 腹膜腔 12. 网膜囊(二)填充题1. 消化系统由和组成。
2. 通过脐作横线和垂线将腹部分为四个区,即、、和、。
3. 消化管的管壁由内向外依次为、、和。
4. 黏膜是消化管壁最内层,由、和组成。
5. 腭的前2/3部为,后1/3部为。
软腭后缘中部有一向下的突起称。
6. 牙由、、和构成。
7. 牙周组织包括牙质、和。
8. 乳牙共计颗,分为、和。
9. 腮腺导管开口于,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舌下腺导管开口于和。
10. 咽前壁不完整,分别与、和相通。
11. 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自上而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
12. 咽鼓管咽口位于侧壁,腭扁桃体位于侧壁,梨状隐窝位于侧壁。
13. 食管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第1处在处,距切牙约;第2处在食管与交叉处,距切牙约;第3处在处,距切牙约。
14. 胃的入口称,出口叫。
胃的右缘叫,其最低处形成一切迹叫。
15. 胃可分为、、和等四部,在临床上称胃窦。
16. 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和。
17. 小肠上接胃的幽门,下连盲肠,分为、和三部分。
18. 十二指肠近起始处,肠壁较薄,黏膜面光滑,称。
19. 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是,被固定。
20.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部的,距中切牙约。
21. 扩大小肠表面积的结构是、和。
22. 盲肠和结肠在外形上有三种特征,即、和,是盲肠和结肠区别于小肠的重要标志。
23.结肠分为、、和四部分。
24. 形态最大、位置最恒定的直肠横襞,位于直肠的壁,距肛门约厘米。
25. 肝大部分位于区和区,小部分位于区。
肝的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肋,左锁骨中线平肋间隙。
26. 肝小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和向四周呈放射排列的、和构成。
27.肝门管区内除有结缔组织外,还有三种管道,即、、。
28. 胆囊可分为、、和。
29. 胆囊位于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和交点的稍下方。
30. 肝外输胆管道包括、、、和。
31. 胆总管在韧带的游离缘内下行,经十二指肠的后方,下降于十二指肠与之间,其末端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32. 胰位于胃的后方,横贴于腹后壁,可分为、和三部分。
33. 胰外分泌部由和构成。
34. 分散在胰腺腺泡间,大小不等的细胞团称作。
35. 女性腹膜腔借口,经、、与外界相通。
36.根据脏器被腹膜覆盖的范围不同,将脏器分为器官、器官和器官。
37.小网膜是连于和、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左部称,右部称。
38. 大网膜是连于和之间的腹膜皱襞,呈裙状,悬垂于横结肠和小肠前面。
38. 系膜包括、、和等。
40.半卧位或坐位时腹膜腔的最低点在男性是陷凹,在女性是陷凹。
(三)单项选择题1. 临床上通常把口腔至()的这一段消化管,称上消化道A. 食管B. 胃C. 十二指肠D. 空肠2. 不属于牙周组织的结构()A. 牙骨质B. 牙周膜C. 牙龈D. 牙槽骨3. 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应记为()A. ⅣB. ⅣC. 4D. 44. 乳牙开始萌出的时间()A. 出生后6个月B. 3岁C. 6岁D. 17岁5. 口腔与咽的分界标志是A. 腭咽弓B. 腭垂C. 软腭后缘D. 咽峡6. 颏舌肌()A. 单侧收缩使舌尖向同侧B. 双侧收缩使舌尖向前伸C. 双侧收缩使舌尖向后D. 一颏舌肌瘫痪时,伸舌舌尖偏向健侧7. 咽()A. 为各壁完整的器官B. 分为鼻咽和喉咽两部分C. 上端附于颅底D. 下端在第6颈椎平面接气管8. 食管的第二处狭窄位于()A. 与左主气管交叉处B. 与右主气管交叉处C. 距切牙15厘米处D. 距切牙40厘米处9. 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A. 右季肋区B. 左季肋区C. 腹上区D. 脐区10. 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的是()A. 贲门腺B. 幽门腺C. 主细胞D. 壁细胞11. 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A. 胃液B. 黏液C. 胃蛋白酶原D. 盐酸12.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A. 上部B. 降部C. 水平部D. 升部13. 临床上判断空肠起始部的主要依据是()A. 十二指肠悬韧带B. 小肠系膜C. 肝十二指肠韧带D. 空肠粗管壁厚14. 与扩大小肠吸收面积无关的结构是()A. 环行皱襞B. 绒毛C. 微绒毛D. 小肠腺15. 由小肠黏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形成的结构是()A.皱襞 B. 绒毛 C. 微绒毛 D. 中央乳糜管16. 小肠绒毛中轴内的结构不包括()A. 中央乳糜管B. 毛细血管C. 骨骼肌纤维D. 平滑肌纤维17. 关于阑尾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盲肠的下壁B. 为一实质性器官C. 三条结肠带均终止于阑尾根部D. 其根部和末端均较固定18. 表面没有结肠带的肠管是()A. 盲肠B. 结肠C. 降结肠D. 直肠19. 内、外痔人分界线是()A.肛柱 B.肛瓣 C. 肛窦 D. 齿状线20. 关于直肠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骨盆腔内垂直下行B. 穿过尿生殖膈止于肛门C. 直肠下端膨大称直肠壶腹D. 直肠内有纵行皱襞21. 人体最大的腺体是()A. 腮腺B. 胰C.下颌下腺D. 肝22. 对成人肝位置的描述,哪条是错误的?()A.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B. 其最高点,在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C. 在腹上区可达剑突下方3~5cmD. 下界可超过肋弓下缘,但一般不超过2厘米23. 不属于肝门的结构()A. 肝固有动脉B. 肝管C. 门静脉D. 肝静脉24. 胆囊窝位于肝脏面的()A. 右侧纵沟的前份B. 右侧纵沟的后份C. 左侧纵沟的前份D. 左侧纵沟的后分25.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A.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交点处稍下方B. 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交点处稍下方C. 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稍下方D. 左锁骨中线与左肋弓交点处稍下方26. 肝的基本结构单位()A. 肝细胞B. 肝小叶C. 肝板D. 肝门管区27. 肝血窦内定居的细胞是()A. 肝细胞B. 肝巨噬细胞C. 红细胞D. 贮脂细胞28. 窦周隙位于()A. 肝板与肝板之间B. 肝细胞与肝细胞之间C. 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D. 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29. 关于肝门管区三种管道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 小叶间动脉来自肝动脉B. 小叶间静脉来自肝静脉C. 小叶间胆管汇合成肝管D. 三种管道互相伴行30. 某病人胆道结石阻塞,但未出现黄疸,阻塞部位可能在()A. 胆总管B. 胆囊管C. 肝总管D. 肝管31. 被十二指肠包绕的是A. 胰体B. 胰尾C. 胰头D. 胰岛32. Oddi括约肌作用是A. 控制胆汁的排放B. 控制幽门的开放C. 控制胰液的排放D. 控制胆汁和胰液的排放33. 关于胰的叙述错误的是()A. 位于胃的后方B. 分头体尾三部分C. 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D. 胰尾伸入脾实质内34. 胰岛,不正确的是()A.散在于胰腺泡之间 B.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C.有四种细胞 D. 分泌物直接入胰管35. 下列哪项不属于腹膜内位器官()A. 肝B. 阑尾C. 空肠D. 回肠36. 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A. 胃B. 阑尾C. 输尿管D. 肝37. 腹膜间位器官不包括()A. 升结肠B. 阑尾C. 子宫D.膀胱38. 下列关于腹膜的描述,错误的是A. 腹膜是覆盖于腹、盆壁内面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浆膜B. 腹膜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C. 男性的腹膜腔是密闭的D. 半卧位或坐位时女性腹膜腔的最低点在膀胱子宫陷凹39. 乙状结肠()A. 无系膜B. 有系膜C. 无结肠袋D. 为腹膜外位器官40. 构成小网膜韧带是()A. 镰状韧带B. 肝圆韧带.C. 冠状韧带D. 肝胃韧带(四)多项选择题1. 大消化腺包括()A. 腮腺B. 下颌下腺C. 舌腺D. 肝E. 胰2. 牙由()构成A. 牙质B. 釉质C. 牙骨质D. 牙髓E. 牙龈3. 咽可分别与下列哪些管道相通()A.口腔 B. 鼻腔 C. 喉腔 D. 食管 E. 咽鼓管4. 食管()A.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B. 食管腺在粘膜下层内C. 肌层为骨骼肌D. 外膜为纤维膜E. 后方有脊柱5. 胃()A. 入口叫贲门B. 出口叫幽门C. 分为四部D. 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E. 是消化道的膨大部6. 胃底腺()A. 开口于胃小凹的底B.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C. 壁细胞与盐酸的形成有关D. 胃底腺只位于胃底部E. 胃底腺在胃底.、胃体都有7. 十二指肠降部()A. 紧贴腹后壁B. 位于第1~3腰椎右侧C. 后内侧壁的粘膜面有一纵行皱襞D. 胆总管斜行穿过其中份管壁E. 位于2~3腰椎右侧8. 阑尾()A. 位于右髂窝内的最多见B. 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C. 三条结肠带在阑尾根部汇合D. 麦氏点是其根部在体表的投影E. 其根部位置较恒定9. 手术时区别结肠与小肠的重要外观特征是()A. 结肠带B. 结肠袋C. 肠脂垂D. 肠管的颜色D. 肠管的直径10. 经肝门出入肝的结构包括A. 肝固有动脉B. 肝门静脉C. 胆总管D. 肝血窦E. 肝管11. 肝小叶的主要结构包括A. 胆小管B. 中央静脉C. 肝板D. 肝血窦E. 小叶间胆管12. 肝门管区有哪些结构()A. 小叶间动脉B. 小叶间静脉C. 小叶下静脉D. 小叶间胆管E. 胆小管13. 胰()A. 呈横位,相当于第1、2腰椎水平B. 胰尾伸向左季肋区C. 包括内、外分泌部D. 胰岛素由A细胞分泌E. 胰腺只是一个消化腺14.下列哪些器官有系膜()A. 胃B. 空、回肠C. 横结肠D. 阑尾E. 升、降结肠15. 腹膜外位器官包括A. 肾B. 胰C. 膀胱D. 子宫E. 肾上腺16. 关于网膜及网膜囊()A. 大网膜是一双层腹膜皱襞B. 小网膜分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C. 肝胃韧带构成小网膜的左半部D. 网膜孔位于小网游离缘的后方E. 小网膜游离内有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胆总管通过17. 腹膜形成的凹陷()A. 在男性有直肠膀胱陷凹B. 在女性有直肠膀胱陷凹C. 在男性有耻骨膀胱陷凹D. 在女性有膀胱子宫陷凹E. 在女性有直肠子宫陷凹18. 肝,正确的叙述是()A. 是人体最大的腺体B. 完全被覆腹膜C.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及腹上区D. 肝上界右侧最高点达第5肋水平E. 肝的位置与膈的运动有关19. 属肛管内的解剖结构是()A. 肛柱B. 直肠横襞C. 肛瓣D. 齿状线E. 白线20. 下列哪些器官的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A. 口腔B. 食管C. 胃D. 肛门E. 小肠(五)思考题1.一幼儿误食一枚硬币,两天后在粪便中出现,请按顺序写出该硬币需经过哪些器官才能排出体外?2. 大唾液腺有哪三对?其导管分别开口于何处?3. 咽分为哪几部?各部分别通向何部位?4. 插胃管需经过哪些器官、哪些生理狭窄?5. 简述胃的位置和分部6. 简述小肠粘膜的微细结构特点7. 简述肝的位置及其上、下界的体表定位8. 胆汁产生于何处?空腹与进食时胆汁输送途径有什么不同?9. 腹部手术时怎样区分结肠和小肠?怎样寻找空肠起始部?10. 大网膜有何功能?小儿的大网膜有什么特点?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临床上通常将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