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
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

培训考核与评估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操考 核、模拟演练等
评估标准:培训效果评估表、 学员反馈等
评估结果:优秀、良好、合格、 不合格等
改进措施:针对评估结果制定 相应的改进措施
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的实践与案例 分析
安全培训实践经验分享
培训内容:针对 涉氨制冷企业的 特点,制定安全 培训计划和课程
人工智能:个性 化定制培训内容 和进度,根据员 工技能水平进行 智能推送。
在线培训:突破 时间和空间限制, 方便员工随时随 地接受安全培训。
模拟演练:模拟 实际生产环境, 提高员工应对突 发状况的能力。
企业安全培训的未来发展方向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 实技术模拟真实场景,增强 培训的沉浸感和实用性。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企业在应对突发事故时的应急 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防止涉氨制冷设备泄漏事 故的发生
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
避免因安全事故导致的生 产中断和损失
提高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 水平
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的内容
氨的性质和危害
氨的物理性质:低毒、易溶于水、易液化等特点 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碱性反应等 氨对人体的危害: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等危害方式,以及中毒症状和急救措施 氨对环境的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涉氨制冷企业的应急处理措施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撤离 切断涉氨制冷设备和管道的电源,防止事态扩大 及时联系专业人员对涉氨制冷设备和管道进行检修和抢修 保持现场通风良好,防止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
涉检查,及时发 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 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涉氨制冷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展望:持续开展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降低事故发生率
培训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际操作
培训效果: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掌握程度提高
培训目标: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
培训发展趋势
培训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目标: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降低事故发生率
培训对象:涉氨制冷企业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培训内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等
2
3
4
1
2
基础知识
氨的特性
氨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氨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氨具有腐蚀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03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确保涉氨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
04
4
主要运用
涉氨制冷系统的应用领域
01
食品加工业:冷藏、冷冻、保鲜等
03
医药行业:药品生产、储存、运输等
02
化工行业:合成氨、尿素等生产过程
05
交通运输业:冷藏车、冷藏集装箱等制冷设备
04
建筑行业:空调、冷库等制冷系统
安全生产在涉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涉氨制冷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
演讲人
目录
01.
发展现状
02.
基础知识
03.
专业技能
04.
主要运用
05.
应急处理措施
06.
实践与展望
1
发展现状
涉氨制冷行业现状
涉氨制冷行业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
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 课件PPT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针对危险化学品(包括氨)的生产、储存、使用 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安全管理要求。
3
《特种设备安全法》
涉氨制冷企业中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 种设备必须符合该法规定的安全要求。
行业标准及规范介绍
编制要点
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分析涉氨制冷企业可能面临的事故风险类型和危害程度,确定应急组织 指挥体系及职责,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演练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
制定演练计划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年度演练计划和专项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 、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物资保障等。
组织实施
按照演练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演练前的培训和交底工作,确保参与人员了解演练内 容和要求。在演练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和影像资料留存
。
演练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
评估内容
对演练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预案 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指挥协调能力、应急 处置能力等方面。
改进措施
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员工培训和演练,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和评估,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管控。
04 安全设施设计与运行管理 要求
安全设施设计原则及标准
设计原则
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符合 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设计标准
遵循《冷库设计规范》、《氨制冷系 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 标准,确保设施设计满足安全生产要 求。
特点
涉氨制冷企业通常具有设备复杂 、操作要求高、安全风险大等特 点。
涉氨制冷企业氨系统安全操作教材

事故教训:总结事故 教训,加强员工安全 意识教育,提高企业 安全管理水平。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改进建议,持续优化安全操作流程,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Part Three
检查设备:确保氨设备和管道处于良好状态,无泄漏等隐患。 准备工具:准备必要的操作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 人员培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氨系统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遵守规定: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氨系统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用途:作为工业制冷剂,广 泛应用于制冷设备
氨的特性:低毒性、无色、 易液化
氨系统的安全性:操作规范、 维护保养
氨泄漏的危害及处理措施
氨系统的构成:由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等组成
工作原理:氨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使被冷却的物质温度降低,而氨气被吸入压缩机,经过压缩后温度升高,再通过冷凝器将热量传递给冷却 水,最后经过节流阀再次进入蒸发器,完成循环。
涉氨制冷企业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员工熟悉掌握。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操作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Part Four
防护服:应选择符合规格的、经过 专业设计的防护服,确保能够有效 地减少氨气对皮肤的接触。
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

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一、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的必要性涉氨制冷企业是指在生产、制造、加工等过程中使用氨作为冷媒来实现冷却的企业。
由于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企业不能对使用氨的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和管理,不仅将对企业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威胁。
因此,涉氨制冷企业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提高对氨的认识、掌握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避免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的内容1.氨的基本性质培训人员应掌握氨的基本性质,包括氨气的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易燃性等等。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和预防氨的危险性和操作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氨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涉氨制冷企业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生产工艺知识和技能,了解氨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使用氨冷媒的必要条件和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和维护制冷设备,避免操作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
3.安全操作规程涉氨制冷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要求人员掌握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应急措施等等,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相关的规程还应对操作场所、设备、设施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4.急救措施在进行涉氨制冷工作后,如发生意外事故,人员应有针对性的采取急救措施。
合理应对意外情况,保证人员安全,这是急救措施的最终目的。
三、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的方法1.理论课程涉氨制冷企业可以通过讲解理论内容的方式进行教学,传授相关的知识体系,帮助员工提高对于氨安全管理的认识。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讲解过程中可以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帮助员工全面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
2.实践操作课程对于需要涉及到操作的环节,则可以通过实践操作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实践操作来加强员工对于安全培训的理解,使其学以致用,从而在关键环节上掌握重要的操作要领。
3.案例分析对于一些既有教悔又有案例分析的讲解方式,可以使员工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涉氨制冷安全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情况,提高员工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涉氨制冷企业安全培训.

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治理培训教材提纲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二〇一三年九月目录1. 基础知识篇 (4)1.1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1.1.1 液氨的理化性能 (4)1.1.2 液氨爆炸的几种原因分析 (5)1.2 氨制冷原理 (6)1.3 氨制冷工艺简介 (6)1.4 主要设备设施 (7)1.5 主要安全附件 (7)1.5.1 弹簧式安全阀 (7)1.5.2 止逆阀(单向阀) (7)1.5.3 泄压管 (8)1.6 主要防护装置 (8)1.6.1 氨气体浓度检测及报警装置 (8)1.6.2 风机故障报警装置 (8)1.6.3 紧急泄氨器 (8)1.6.4 通风装置 (8)1.6.5 风向标 (8)1.6.6 防火堤与液氨罐区围堰 (8)1.6.7 水喷淋系统 (8)1.6.8 洗眼器、淋洗器等 (9)1.6.9 安全通道与安全标识的设置 (9)2. 安全设计篇 (10)2.1 库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10)2.2 库房布置 (10)2.3 氨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布置 (11)2.4 其他 (11)3. 安全管理篇 (13)3.1 安全管理组织及安全责任制 (13)3.1.1 安全管理组织及安全管理人员 (13)3.1.2 安全生产责任制 (13)3.2 安全管理制度 (13)3.3 安全管理操作规程 (15)3.4 安全管理档案和记录 (15)3.5 重大危险源管理 (15)3.6 人员管理 (15)4. 安全运行篇 (17)4.1 特种设备管理及安全附件管理 (17)4.2 现场安全巡回检查制度 (17)4.2.1 压力容器的外部检验 (17)4.2.2 检查安全监察仪表 (17)4.2.3 检查冷库建筑物 (17)4.2.4 检查各类消防器材、救护用品 (18)4.2.5 维护和检修的安全操作 (18)4.3 员工培训教育,尤其是特种作业 (18)5. 设备设施安全篇 (19)5.1 检测监控系统 (19)5.2 日常监控 (19)5.3 环境浓度监测 (19)6. 防护救援篇 (20)6.1 应急救援器材及劳动防护用品 (20)6.2 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 (20)7.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篇 (21)7.1 法律及法规规章文件 (21)7.2 标准规范 (21)1.基础知识篇1.1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1.1液氨的理化性能液氨为液化状态的氨气,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
涉氨制冷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

应自动55开3启制冷强机刺房激内感的,事可故耐排受风1机.2。5min
2010)7.2.1
3500-7000 立即死亡
17
2.5 氨的危害
事故多发部位和环节 1.制冷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施工环节; 2.充注氨、融霜、检维修和外来施工等作业过程; 3.制冷压缩机、压力容器(贮氨罐等)、压力管
道、阀门、仪表等部位。
29
3.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储罐及管道
项目
要求
依据
储罐
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 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并按规定 进行检验。
《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条例》
压力管道
气液分离器、低压循环桶、低压贮液 器、中间冷却器应设置液位指示器和 液位控制、报警装置。
《冷库安全规程》
30
3.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设备基础安全
34
1.液泵断液自动停泵装置 2.泵的排液管上应装设压力表、止逆阀 3.泵的排液总管上应加设旁通泄压阀
1.设于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 应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人的围栏。设于 室外的制冷机组、贮液器,除应设围栏 外,还应有通风良好的遮阳设施。
35
3.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四)安全设备及有关附件
《冷库安全规程》
《危险化学品安全 管理条例》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 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
洗眼器、淋洗器
36
洗眼器及淋洗器
1、洗眼器安装在危险化工区域,使用者直线达到洗 眼器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 2、洗眼器的救护范围:15米之内。 3、洗眼器不可以越层安装。 4、洗眼器周围不应设电器开关,防止发生意外。 5、洗眼器出水口必须连接下水道或者废水处理池。 6、洗眼器水压要求:0.2--0.4MPa。
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培训

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安全培训一、液氨的危险特性及危害二、氨的制冷原理三、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四、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定一、液氨的危险特性及危害液氨为液化状态的氨气,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
它是气态氨加压到0.7~0.8MPa时形成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由于其良好的热力学性能,液氨作为制冷剂被广泛用于制冷系统。
液氨是有毒的,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对人体有危害。
在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0.5-0.6%(按体积计算)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浓度超过0.6-1%时可能会造成死亡事故。
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点燃。
达到11-14%时可以点燃,达到16-25%时如遇明火会引起爆炸(爆炸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为17%。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时的浓度为22.5%。
氨泄漏不仅对大气可造成污染,而且对动、植物具有相当的毁灭性。
液氨飞溅到人体皮肤上还会造成冻伤。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二、氨的制冷原理氨作为制冷剂,低压氨蒸汽经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压气体,经过氨油分离器分离压缩机带出的冷冻油雾后,进入冷凝器被冷凝成高压液氨,进入贮氨器。
高压液氨经过节流阀降压后,通过直接膨胀供液、氨泵强制供液(低压循环桶)、重力供液(氨液分离器)等方式送入蒸发器,吸收外界的热量(制冷)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再次被压缩机压缩。
为确保制冷压缩机吸入气态制冷剂,通过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桶将未被完全蒸发的制冷剂液体留在容器中继续供给蒸发器吸热制冷;通过集油器收集压缩机带到系统中的冷冻油,适时排除系统;通过空气分离器,排除系统内空气等不凝性气体,避免影响换热效率。
制冷系统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温度要求,场所要求,采取不同的制冷方式,如直接蒸发制冷系统、载冷剂间接制冷系统、复叠式制冷系统等。
压缩机排出高压氨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后成为高压液体;高压液氨经节流装置后进入蒸发器,吸收热量(制冷);离开蒸发器,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为高压的蒸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一)企业隐患排查治理
2.现场管理检查的重点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二)安全监管执法检查
1.基础管理检查的重点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二)安全监管执法检查
1.基础管理检查的重点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二)安全监管执法检查
2.现场管理检查的重点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二)安全监管执法检查
2.现场管理检查的重点
(二)设备设施不完善
2.安全设备及附件缺失
无事故排风机及喷淋装置
无风向标、避雷装置 泄压管高度不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设备设施不完善 3.设备陈旧落后
储罐腐蚀严重
电机破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基础管理不牢固 1.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 2.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存在“三违”现象; 3.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4.检维修作业制度不落实;
……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一)冷库设计施工 (二)消防安全管理
(三)储罐及管道
(四)安全设备及有关附件
(五)现场安全管理
(六)作业人员培训及资质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一)冷库设计施工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二)消防安全管理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储罐及管道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储罐及管道
(二)氨的危险特性 1.氨属于有毒气体,具有腐蚀性,易挥发; 2.氨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与空气混和能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氨具有较高的膨胀系数。
一、氨制冷基础知识
(三)1.氨制冷原理
冷凝器
贮氨器
膨胀阀
氨压缩机 发 器
蒸
一、氨制冷基础知识
(三)2.不符合标准规范的氨蒸发直接制冷示意图
气氨
吸 收 热 量
涉氨制冷专项治理
一、氨制冷基础知识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全面开展专项治理
一、氨制冷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 1.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 2.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 ; 3.沸点:-33.4℃ ; 4.爆炸极限:15.7-27.4% 。
一、氨制冷基础知识
压缩机
液氨
节流阀
蒸发器
人员密集场所
液氨制冷系统
一、氨制冷基础知识
(三)3.符合标准规范的制冷热交换系统示意图
载冷剂(热)
放 出 热 量
气氨
吸 收 热 量
冷风机
载冷剂(冷)
液氨 蒸发器
人员密集场所
载冷剂(冷媒)一般为水、盐水、乙二醇等。
热交换系统
一、氨制冷基础知识
(四)事故多发部位和环节
1.制冷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施工环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施工不规范 (二)设备设施不完善
(三)基础管理不牢固
(四)安全监管不到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施工不规范
1.未经正规设计;
2.设计、施工(二)设备设施不完善 1.系统布局不符合规定
安全间距不足
氨直接蒸发制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5.没有开展应急演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安全监管不到位 1.监管职责不清、监管缺位; 2.监管力量薄弱、能力不足; 3.执法检查不严格; 4.法规标准不完善。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为了全面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
专项治理工作,安全监管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制
定了《涉氨制冷企业自查自改表》和《涉氨制 冷企业执法检查表》,供各地区、各企业借鉴 使用,各地区、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补充完善。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四)安全设备及有关附件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四)安全设备及有关附件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四)安全设备及有关附件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五)现场安全管理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五)现场安全管理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五)现场安全管理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六)作业人员培训及资质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一)企业隐患排查治理
1.基础管理检查的重点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一)企业隐患排查治理
1.基础管理检查的重点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一)企业隐患排查治理
1.基础管理检查的重点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一)企业隐患排查治理
2.现场管理检查的重点
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一)企业隐患排查治理
2.充注氨、融霜、检维修和外来施工等作业过程; 3.制冷压缩机、压力容器(贮氨罐等)、压力管 道、阀门、仪表等部位。
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主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 《安全生产法》 《消防法》 《特种设备安全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冷库设计规范》 《冷库安全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