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病中医护理查房PPT课件
合集下载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喘证的中医护理
+护理评估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评估喘证的病因; +2.评估喘证的病位; +3.评估喘证的病性; +4.评估喘证的病程。
• 喘证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 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劳欲 等均可致喘。
+喘证的病位在肺、肾,与 肝、脾、心有关。
+ 喘证的病性: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于肺、肾两脏, 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每可下虚上实并见,或 虚实夹杂,或相互转化。
+ (1)补舒适—喘息不得平卧; + (2)寒热异常—恶寒发热; + (3)清理呼吸道低效; + (4)活动无耐力; + (5)情志异常—忧思; + (6)缺乏自我调护知识; + (7)有压疮发生的危险。
+(1)病室环境 +(2)情志护理 +(3)体位与安全 +(4)清洁护理 +(5)饮食护理 +(6)给药护理 +(7)排泄护理
+ (6)肺气虚:肺气虚,主气无权,气不得入,故 喘促气短;肺虚气弱,发声无力则气怯声低,咳 声低弱;气虚不固则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 (7)肾气虚:肾虚气失摄纳,故见喘促日久,气 息短促,呼多吸少;劳则气耗,故动则喘甚,气 不得续。
+喘证的病程:久喘多为慢性阻塞性肺 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沉着病 等;新喘可见肺部感染等。
1.劝导病人尽早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 气体及灰尘。
2.注意观察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被, 以防止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3.注意休息,防止过劳。 4.遵医嘱正确使用急救气雾剂。
5.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外感,注射流 感疫苗。可以进行呼吸肌训练、胸部理疗等。
+护理评估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1.评估喘证的病因; +2.评估喘证的病位; +3.评估喘证的病性; +4.评估喘证的病程。
• 喘证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 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久病劳欲 等均可致喘。
+喘证的病位在肺、肾,与 肝、脾、心有关。
+ 喘证的病性: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于肺、肾两脏, 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每可下虚上实并见,或 虚实夹杂,或相互转化。
+ (1)补舒适—喘息不得平卧; + (2)寒热异常—恶寒发热; + (3)清理呼吸道低效; + (4)活动无耐力; + (5)情志异常—忧思; + (6)缺乏自我调护知识; + (7)有压疮发生的危险。
+(1)病室环境 +(2)情志护理 +(3)体位与安全 +(4)清洁护理 +(5)饮食护理 +(6)给药护理 +(7)排泄护理
+ (6)肺气虚:肺气虚,主气无权,气不得入,故 喘促气短;肺虚气弱,发声无力则气怯声低,咳 声低弱;气虚不固则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 (7)肾气虚:肾虚气失摄纳,故见喘促日久,气 息短促,呼多吸少;劳则气耗,故动则喘甚,气 不得续。
+喘证的病程:久喘多为慢性阻塞性肺 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沉着病 等;新喘可见肺部感染等。
1.劝导病人尽早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 气体及灰尘。
2.注意观察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被, 以防止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3.注意休息,防止过劳。 4.遵医嘱正确使用急救气雾剂。
5.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外感,注射流 感疫苗。可以进行呼吸肌训练、胸部理疗等。
喘证护理查房 ppt课件

6
入院症见:偶有咳嗽,无痰,心累、气促,动则累甚,心慌不适,剑突 下及腰背部疼痛不适,纳寐差,小便尚可,大便3日未解。
7
既往史:自诉“冠心病”20余年,未正规服药,4余年前患有“带状疱疹”, 长期腰背部疼痛。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 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 接种史不详。
松,听音乐等。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焦虑轻。
23
P4睡眠形态紊乱: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担心疾病
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具体原因,睡眠形态,如入睡困难,易醒等 2.减少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使用镇咳止喘药物,及时妥善
处理好排泄问题。 3.减少白天的睡眠,夜间睡眠时,除必要的观察外,不易干
扰病人睡眠。 4.保证病人舒适,指导家属睡前协助病人擦洗泡脚等生活护
8
个人史:现居于泸州,未到过疫区,无有害及放射物接触史,无烟、酒、 药物等嗜好,无冶游史。
9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记载,无与患者类似疾病。
10
辅助资料
2015.11.27 血 气 分 析 示 : 酸 碱 度 PH ( 标 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温 37℃ ) 7.38 , 二 氧 化 碳 分 压 42
15
患者住院期间血常规的变化
16
患者住院期间肝肾、电解值变化
17
18
19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感染、肺泡通气量不足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粘稠、气道湿度减低和 无效咳嗽有关
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知识缺乏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担心疾病 预后有关
22
P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知识缺乏有关
入院症见:偶有咳嗽,无痰,心累、气促,动则累甚,心慌不适,剑突 下及腰背部疼痛不适,纳寐差,小便尚可,大便3日未解。
7
既往史:自诉“冠心病”20余年,未正规服药,4余年前患有“带状疱疹”, 长期腰背部疼痛。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 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 接种史不详。
松,听音乐等。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焦虑轻。
23
P4睡眠形态紊乱: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担心疾病
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具体原因,睡眠形态,如入睡困难,易醒等 2.减少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使用镇咳止喘药物,及时妥善
处理好排泄问题。 3.减少白天的睡眠,夜间睡眠时,除必要的观察外,不易干
扰病人睡眠。 4.保证病人舒适,指导家属睡前协助病人擦洗泡脚等生活护
8
个人史:现居于泸州,未到过疫区,无有害及放射物接触史,无烟、酒、 药物等嗜好,无冶游史。
9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记载,无与患者类似疾病。
10
辅助资料
2015.11.27 血 气 分 析 示 : 酸 碱 度 PH ( 标 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温 37℃ ) 7.38 , 二 氧 化 碳 分 压 42
15
患者住院期间血常规的变化
16
患者住院期间肝肾、电解值变化
17
18
19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感染、肺泡通气量不足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粘稠、气道湿度减低和 无效咳嗽有关
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知识缺乏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担心疾病 预后有关
22
P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知识缺乏有关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ppt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 双侧定喘穴1-3分钟,以局 部酸胀为度。可止咳平喘 、通宣理肺。
推擦肺俞穴
用双手掌面在背部肺俞穴 处来回推擦1-3分钟,以局 部透热为度。可补肺益气 、止咳化痰。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查房成果回顾
1 2 3
喘病中医护理知识普及
通过查房,医护人员对喘病的中医护理知识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喘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 型、治疗原则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xx-01-26
目
CONTENCT
录
• 喘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 喘病患者评估与诊断 •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 喘病患者生活起居指导 • 喘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观察 • 喘病患者康复训练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喘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喘病定义及分类
喘病定义
喘病是一种以呼吸急促、喘息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于支 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喘病可分为实喘和虚喘两大类。实喘多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等引起,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等;虚 喘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气息短促、动则喘息等。
中医对喘病认识
中医认为喘病的发生与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气 司呼吸,肾主纳气,若肺肾功能失调,则可导致气息不畅、喘息 不止。
辨证施护技能提升
医护人员通过实践,掌握了喘病不同证型的辨证 施护技能,如寒喘、热喘、虚喘等的护理要点和 注意事项。
患者满意度提高
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医护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 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从 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中医护理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 善,为喘病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推擦肺俞穴
用双手掌面在背部肺俞穴 处来回推擦1-3分钟,以局 部透热为度。可补肺益气 、止咳化痰。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查房成果回顾
1 2 3
喘病中医护理知识普及
通过查房,医护人员对喘病的中医护理知识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喘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 型、治疗原则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xx-01-26
目
CONTENCT
录
• 喘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 喘病患者评估与诊断 •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 喘病患者生活起居指导 • 喘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观察 • 喘病患者康复训练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喘病概述与中医认识
喘病定义及分类
喘病定义
喘病是一种以呼吸急促、喘息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见于支 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喘病可分为实喘和虚喘两大类。实喘多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当等引起,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等;虚 喘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气息短促、动则喘息等。
中医对喘病认识
中医认为喘病的发生与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气 司呼吸,肾主纳气,若肺肾功能失调,则可导致气息不畅、喘息 不止。
辨证施护技能提升
医护人员通过实践,掌握了喘病不同证型的辨证 施护技能,如寒喘、热喘、虚喘等的护理要点和 注意事项。
患者满意度提高
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医护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 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从 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中医护理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 善,为喘病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2020年)喘病中医护理查房(最新课件)

2020-11-23
5
阳性检查结果
• 12.21血气分析:氧气分压,72.9mmHg,二氧化碳分压,46.0mmHg • 12.22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双侧颈动脉硬化伴右侧多发斑块
形成。 • 12.24心电图提示:AVL导联异常Q波,ST段轻度改变,T波轻度改变。
2020-11-23
3
入院时体格检查
• 查体温:37.2℃ 脉博:90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14/78mmHg 。神清,精神软,纳可,眠可, 二便调。双肺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啰音。舌质:红舌 舌苔:薄苔 脉象:细脉。
2020-11-23
4
入院诊断
• 中医诊断:肺胀病-肺肾两虚证 • 西医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 肺气肿 • 2、冠心病 • 心功能Ⅱ级 • 治疗: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对症治疗
2020-11-23
11
护理措施
•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指导 •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放鲜花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避免花粉
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 2.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
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 • 4.经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联合应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 5.自我保健锻炼 • (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运动量由小到大。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的中速步行,
护理措施
• 喘息气短 • 1.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可根据血气分
喘证中医护理课件

脾 胃,导致痰浊内生,阻塞气道
,引发喘证。
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压抑、焦虑、紧张等 情绪问题,导致气机不畅,影
响肺气宣降,引发喘证。
久病体虚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或年老体衰 ,导致正气不足,肺肾亏虚,
引发喘证。
02 喘证的症状与诊断
喘证的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
喘证患者常感到呼吸急 促、胸闷、气短,甚至
者营养需求。
生活起居护理
环境要求
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烟雾 、灰尘等刺激性气体。保持室内温度 和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保持口腔清洁,勤换内衣、勤洗澡, 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鼻腔清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息与活动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 与活动时间。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缓解期可适当进行呼吸锻炼和身体 锻炼,以增强体质。
出现窒息感。
咳嗽
喘证患者常常伴有咳嗽 ,多为干咳或咳白色泡
沫痰。
咳痰
喘证患者常有咳痰,痰 量或多或少,颜色多为
白色或黄绿色。
喘息
喘息是喘证的典型症状 ,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哮
鸣音或喘鸣声。
喘证的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喘息症状反复发作,多与过敏原 有关,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
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喘息症状持续存在,与季节变化关 系不大,多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等 症状。
情志护理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心患者情绪变化,给予 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 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绪调节
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的 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 练等,以缓解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
家属支持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 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康 复环境。
,引发喘证。
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压抑、焦虑、紧张等 情绪问题,导致气机不畅,影
响肺气宣降,引发喘证。
久病体虚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或年老体衰 ,导致正气不足,肺肾亏虚,
引发喘证。
02 喘证的症状与诊断
喘证的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
喘证患者常感到呼吸急 促、胸闷、气短,甚至
者营养需求。
生活起居护理
环境要求
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烟雾 、灰尘等刺激性气体。保持室内温度 和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保持口腔清洁,勤换内衣、勤洗澡, 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鼻腔清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息与活动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 与活动时间。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缓解期可适当进行呼吸锻炼和身体 锻炼,以增强体质。
出现窒息感。
咳嗽
喘证患者常常伴有咳嗽 ,多为干咳或咳白色泡
沫痰。
咳痰
喘证患者常有咳痰,痰 量或多或少,颜色多为
白色或黄绿色。
喘息
喘息是喘证的典型症状 ,表现为呼吸时发出哮
鸣音或喘鸣声。
喘证的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喘息症状反复发作,多与过敏原 有关,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
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喘息症状持续存在,与季节变化关 系不大,多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等 症状。
情志护理
01
02
03
心理疏导
关心患者情绪变化,给予 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 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绪调节
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的 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 练等,以缓解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
家属支持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 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康 复环境。
喘病的中医护理 PPT课件

咳嗽咳痰 喘息气短 发热 腹胀纳呆
辨证施护(一)
咳嗽咳痰---常规施护 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 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 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清洁口腔2次。 4 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 随症状。 5 加强气到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 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 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3 根据喘息气促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 安置床上桌,以利于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 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促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 度。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波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
7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 如杏仁、梨、陈皮粥。
8 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辨证施护(一)
咳嗽咳痰---中医施护
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腧、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拔火罐:遵医嘱拔火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腧、膏盲、定喘、脾俞、肾腧等穴位。
辨证施护(四)
辨证施护(二)
腹胀纳呆---中医施护
辨证施护(一)
咳嗽咳痰---常规施护 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 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 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清洁口腔2次。 4 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 随症状。 5 加强气到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 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 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3 根据喘息气促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 安置床上桌,以利于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 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促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 度。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波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
7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 如杏仁、梨、陈皮粥。
8 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辨证施护(一)
咳嗽咳痰---中医施护
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腧、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拔火罐:遵医嘱拔火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腧、膏盲、定喘、脾俞、肾腧等穴位。
辨证施护(四)
辨证施护(二)
腹胀纳呆---中医施护
喘症中医护理查房 ppt课件

ppt课件
12
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患者不能有效咳嗽,不能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阻塞 物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的状态有关 1、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用化痰药物及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促进痰液咳出; 2、教会患者拍背的方法,每天为患者拍背2-3 次,拍背由下 向上、由外向内,促进痰液咳出; 3、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勤拖地、使用空调时室内放盆水湿化 空气。 4、患者在身体能耐受时多喝水,减少呼吸道干燥,促进痰液 咳出。 5、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时遵医嘱吸痰。
原因:患者肺气肿形成肺大泡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 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 的临床综合征。
ppt课件
23
潜在并发症---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脏实质或脏层胸膜在无外源性或 介入性因素的影响下破裂,引起气体在胸膜腔内蓄积。
ppt课件
15
护理问题--睡眠形态紊乱
与患者长期卧床无活动、喘息胸闷、多人病房有关 1、告知患者白天不要睡觉,可以看电视、聊天,利于夜间良 好的睡眠; 2、晚上10点后关灯、关电视,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3、指导患者家属睡前为患者泡脚,增加患者血液循环促进患 者能入睡; 4、积极治疗疾病,减轻喘息症状,促进患者能安静入睡; 5、睡前少喝水,减少夜间小便的次数,利于患者睡眠; 6、尽量调整病房合住病人,减少外界因素影响睡眠。
ppt课件
9
病史介绍---中医辩证
患者辩证---肺气虚 中医症候---咳嗽气短、盗汗、胃寒、气短乏力、动则加 重,脸色惨白、脉象比较的细弱,并且容易受到外邪的感染 。 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下病房查体
ppt课件
10
喘证中医临床护理学课件PPT课件

23
三、病因病机小结
(四)、转归与预后
转归 由外邪所致者——失于表散→由表入里
实喘 由痰浊、肝郁所致者——日久不愈→化热化火
虚喘
肺虚所致者——反复发作→累及脾肾两脏
肺脾肾虚损严重——累及心阳→心气(心阳) 不足→脱证
--
24
三、病因病机小结
(四)、转归与预后
预后 ——与病程的长短、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 浅有关。
③ 湿痰寒化——寒饮伏肺,外邪引 动伏痰,壅阻气道
肺失宣降 气逆作喘
--
13
情志 所伤
情志不遂,忧思气结 肝失条达、气失疏泄 肺气痹阻,气机不利
或恼怒伤肝, 肝气上逆于肺 肃降失常,升多降少
--
升多降少, 气逆而喘
14
劳欲 久病
久病伤肺 久病伤脾 劳欲伤肾
→肺气肺阴不足→气失所主→ 肺虚少气而喘
• 是多种急慢性病的一个症状
联系
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哮证久延可成痰喘
--
32
【鉴别诊断】
2、气短与喘证
鉴别点
气短
喘证
相同点
呼吸异常
不同点
• 短气亦即少气,
• 主要表现呼吸浅促, 或短气不足以息,似 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撷 肚。
• 喘证呼吸困难,
• 张口抬肩,摇身撷肚,
• 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 声低
--
6
【历史沿革】
最早见于《内经》:对病名、症状表现、病因、 病机均有论述。
Ø 《灵枢·五阅五使》“肺病者,喘息鼻张”。 Ø 《灵枢·本脏》:“肺高则上气肩息”。 Ø 《素问·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
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病位:肺; Ø 《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 Ø 《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 • 4.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
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
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 •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 9.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可选择肺俞、大椎、天突等穴位。 • 10.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
入院时体格检查
• 查体温:37.2℃ 脉博:90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 压:114/78mmHg 。神清,精神软,纳可,眠可, 二便调。双肺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低,可闻 及啰音。舌质:红舌 舌苔:薄苔 脉象:细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入院诊断
• 中医诊断:肺胀病-肺肾两虚证 • 西医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 肺气肿 • 2、冠心病 • 心功能Ⅱ级 • 治疗: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对症治疗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应何雨虹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病史汇报
• 患者:包兰贞,女,66岁,文盲,农民。 •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10余年,再发1月 入院。 •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感气促,活动后加剧,伴
发热,头晕,无咳血、无胸闷、胸痛,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 治疗后症状能好转。此后患者每逢冬春季节或受凉后上症易发,每次 如不经治疗,症状持续3月以上,每次经抗感染等治疗病情好转。10年 来患者上症多次发作,发作时咳嗽咳痰气促不适,平时使用糖皮质激 素吸入剂解痉平喘。。1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少质粘色 白,较难咳出,活动时伴气促不适,休息后可缓解,咳嗽气促时可闻 及喉间哮鸣音,无发热畏寒,无胸闷心悸,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症 状未缓解,今来院就诊,查肺部CT示肺气肿,两肺纹理增多,胸主动 脉壁多发钙化斑,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伴异位心律2.加速性房性逸搏律 3.II、III、AVF导联P波高尖,4.AVL导联异常Q波5.ST段轻度改变6.T波轻 度改变7.QRS-T波群电阶梯现象。为求进一步治疗,拟“慢支”收住入院。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措施
•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指导 •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放鲜花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
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 2.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
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 • 4.经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联合应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 5.自我保健锻炼 • (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运动量由小到大。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
的中速步行,以后可采用中速—快速—慢速的程序步行。 • (2)按摩保健穴位:经常按摩睛明、迎香、颊车、合谷、内关、足三里、肾
俞、三阴交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白和高维生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
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 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 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 • 2.外寒内饮证:宜进食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苏粥、白果 煲鸡等。 • 3.风热犯肺证:宜进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物,如金银花茶。 • 4.痰浊雍肺证:宜进食清肺化痰、理气止咳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 汤等。 • 5.肺气郁闭证:宜进食开郁宣肺、降气平喘的食物,如杏仁粥、萝卜 生姜汁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病史汇报
•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否 认冠心病,否认手术、输血、外伤史,否认青霉 素、头孢菌素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 心理社会状况:患者经济条件一般,医疗费用农 保。
• 家族史:父母双亡,死因不详,有姐妹兄弟,家族 中无遗传性及类似病史。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目前病情
• 患者胸闷气促较前好转,阵发性咳嗽咳痰,痰少 白部分能咳出,颜面潮红,持续1L/分吸氧,能配 合有效咳嗽咳痰及深呼吸。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中医辨证分型
• 四诊可见,患者,老年女性,反复咳嗽咳痰伴气 促10余年,再发1月入院。舌质:红舌 舌苔:薄苔 脉象:细脉。四诊合参,中医诊断:肺胀病证属: 痰湿蕴肺证。患者因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 久咳伤肺,痰湿内生,蕴结于肺,日久壅塞,故 见肺部膨隆,气机不畅,受凉后,外邪引动痰湿, 肺气上逆,故见咳嗽咳痰,气促,舌脉俱为佐证。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阳性检查结果
• 12.21血气分析:氧气分压,72.9mmHg,二氧化 碳分压,46.0mmHg
• 12.22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返流,左室舒张功 能减退、双侧颈动脉硬化伴右侧多发斑块形成。
• 12.24心电图提示:AVL导联异常Q波,ST段轻度改 变,T波轻度改变。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措施
• 喘息气短 • 1.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1~2L/分,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以免引起二氧 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 2.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 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 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 4.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 吸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问题
• 1、清理呼吸道低效:予痰液粘稠有关 • 2、知识缺乏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措施
• (一)咳嗽咳痰 •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
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
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
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 •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 9.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可选择肺俞、大椎、天突等穴位。 • 10.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
入院时体格检查
• 查体温:37.2℃ 脉博:90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 压:114/78mmHg 。神清,精神软,纳可,眠可, 二便调。双肺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低,可闻 及啰音。舌质:红舌 舌苔:薄苔 脉象:细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入院诊断
• 中医诊断:肺胀病-肺肾两虚证 • 西医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 肺气肿 • 2、冠心病 • 心功能Ⅱ级 • 治疗: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对症治疗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应何雨虹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病史汇报
• 患者:包兰贞,女,66岁,文盲,农民。 •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10余年,再发1月 入院。 •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感气促,活动后加剧,伴
发热,头晕,无咳血、无胸闷、胸痛,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 治疗后症状能好转。此后患者每逢冬春季节或受凉后上症易发,每次 如不经治疗,症状持续3月以上,每次经抗感染等治疗病情好转。10年 来患者上症多次发作,发作时咳嗽咳痰气促不适,平时使用糖皮质激 素吸入剂解痉平喘。。1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少质粘色 白,较难咳出,活动时伴气促不适,休息后可缓解,咳嗽气促时可闻 及喉间哮鸣音,无发热畏寒,无胸闷心悸,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症 状未缓解,今来院就诊,查肺部CT示肺气肿,两肺纹理增多,胸主动 脉壁多发钙化斑,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伴异位心律2.加速性房性逸搏律 3.II、III、AVF导联P波高尖,4.AVL导联异常Q波5.ST段轻度改变6.T波轻 度改变7.QRS-T波群电阶梯现象。为求进一步治疗,拟“慢支”收住入院。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措施
•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指导 •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放鲜花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
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 2.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
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 • 4.经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联合应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 5.自我保健锻炼 • (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运动量由小到大。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
的中速步行,以后可采用中速—快速—慢速的程序步行。 • (2)按摩保健穴位:经常按摩睛明、迎香、颊车、合谷、内关、足三里、肾
俞、三阴交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白和高维生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
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 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 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 • 2.外寒内饮证:宜进食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苏粥、白果 煲鸡等。 • 3.风热犯肺证:宜进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物,如金银花茶。 • 4.痰浊雍肺证:宜进食清肺化痰、理气止咳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 汤等。 • 5.肺气郁闭证:宜进食开郁宣肺、降气平喘的食物,如杏仁粥、萝卜 生姜汁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病史汇报
•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否 认冠心病,否认手术、输血、外伤史,否认青霉 素、头孢菌素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 心理社会状况:患者经济条件一般,医疗费用农 保。
• 家族史:父母双亡,死因不详,有姐妹兄弟,家族 中无遗传性及类似病史。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目前病情
• 患者胸闷气促较前好转,阵发性咳嗽咳痰,痰少 白部分能咳出,颜面潮红,持续1L/分吸氧,能配 合有效咳嗽咳痰及深呼吸。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中医辨证分型
• 四诊可见,患者,老年女性,反复咳嗽咳痰伴气 促10余年,再发1月入院。舌质:红舌 舌苔:薄苔 脉象:细脉。四诊合参,中医诊断:肺胀病证属: 痰湿蕴肺证。患者因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 久咳伤肺,痰湿内生,蕴结于肺,日久壅塞,故 见肺部膨隆,气机不畅,受凉后,外邪引动痰湿, 肺气上逆,故见咳嗽咳痰,气促,舌脉俱为佐证。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阳性检查结果
• 12.21血气分析:氧气分压,72.9mmHg,二氧化 碳分压,46.0mmHg
• 12.22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返流,左室舒张功 能减退、双侧颈动脉硬化伴右侧多发斑块形成。
• 12.24心电图提示:AVL导联异常Q波,ST段轻度改 变,T波轻度改变。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措施
• 喘息气短 • 1.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1~2L/分,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以免引起二氧 化碳潴留,氧疗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 • 2.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 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 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 4.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 吸等。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问题
• 1、清理呼吸道低效:予痰液粘稠有关 • 2、知识缺乏
喘病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措施
• (一)咳嗽咳痰 •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
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