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旭日照群山》里整出来的“粟裕后渠坑事件”
揭秘:粟裕的几次败仗

揭秘:粟裕的几次败仗粟裕素以能征善战、愈战愈奇著称于世。
毛泽东曾说,数粟裕最会打仗。
苏中民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其实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是五大野战军中战绩最大,损失也是最大的一支部队。
在这里仅把所知道一些战役粗略统计了一下,总结了粟裕指挥三野的八大败仗,供大家探讨,有些战例的资料缺乏,仅作参考,欢迎给予补充。
一、泗县战役1946年7月华野山东部队将国民党第7军的172师包围在泗县城里打了两天,华野损失惨重。
此时国民党第7军的171师也突破阻击逼近泗县,对粟裕部队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华野不得不撤围。
其中华野核心主力之一的鲁南第8师遭受重大损失,伤亡过半。
从此国民党第7军中便流传着“钢军硬,共军不敢碰一碰”的顺口溜。
如果按“8师伤亡过半”的标准,那么泗县战役,仅8师就伤亡5000人左右。
再加上参战的2纵、9纵,此役,解放军伤亡应在7000人左右,国民党军仅损失3000人。
二、淮阴之战1946年9月,张灵甫率国民党整编74师主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整编74师一路突破华野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三道防线,到达淮阴城下,谭震林下令扒开运河大堤,放水也无法迟滞74师的迅猛攻击。
18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发起夜战,从解放军各纵队的结合部成功突破,用假口令诈开南门,对华野进行内外夹击,解放军反击未能奏效,全线崩溃,被迫于19日撤出淮阴。
74师继续追击,又于22日攻占淮安,至此,国民党军控制两淮,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章。
解放军在华东只剩下了山东解放区,华中主要工商区两淮的丢失对于华野兵力补充、后勤补给和部队回旋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三、第二次涟水保卫战1946年12月,张灵甫统一指挥国民党军整编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以及新7军一部共5个旅二攻涟水,张灵甫吸取以往教训,以一部从西面攻击涟水,解放军措手不及,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6师奉命回师增援,在涟水城外被74师重创,6师伤亡达5000人以上,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粟裕生平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读《战神粟裕》有感今天我在石油书店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战神粟裕,当下就决定买下来了,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我觉得,粟裕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杰出的人肯定有杰出的原因,他为什么能够经常打胜仗?我是抱着这种心情去看这本书的。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有这么几个感想。
首先,年轻时候的怀玉山之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我方的指挥员都比较年轻,犯了一些常犯的错误,我们看到这些错误,在后来的粟裕之后的战争中,都竭力去避免。
怀玉山之战的错误:第1点就是当时战略方向的错误,第2点是当时不应该过于体恤战士的辛苦,在当地住宿了一晚上,就差半个小时,被敌人的一个保安团围住,十军团主力全军覆没。
第3,当时有一个主攻的突破点,没有下狠心去突破。
第4是由于叛徒的出卖。
战争中方志敏和刘刘畴西被俘,当时粟裕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侥幸逃生,这件事情对他一生的战争观影响特别大。
他从这场战争中学到的比任何东西都多。
战争也是促进他当时斗胆直陈子养电的重要原因,因为他对孤军深入的危害了解太深了。
所以坚决不同意过江。
第二,我觉得粟裕是敢于独立思考的,他的独立思考主要表现在他对上级的要求,并不完全相信,同时对每一场战争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直觉来感知,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教条去做。
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我们看他指挥的战争,有的是敌进我退,有的是敌进我进。
打仗的原则和方法千变万化,连我们自己的指挥员都猜不透,更何况是敌人了。
第三,他坚持训练基本功,比如说他射击的功夫非常过硬,他当时为了训练下属专门把一个硬币放在枪上,他的下属一开枪硬币就掉了下来,而他可以做到开枪硬币不动。
这种功夫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他自己的是他自己在困难时期练就的射击功夫非常准,看地图的功夫,计算收集信息的功夫,这些基本功,是他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四,是他打仗的韧劲儿。
他坚信打仗的时候自己困难,别人也困难,因此就一直在向后坚持,特别明显的战役是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都能看出这种特点,在自己焦灼的时候,敌人也在胶着的时候,敢于坚持,敢于胜利。
十个粟裕的故事

1.刘少奇慧眼识粟裕
•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担任了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 成为华中战略区的一把手,一师师长粟裕正式成为他麾下 的战将。 • 刘少奇在新四军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的1942年3月就奉 毛泽东之命返回延安,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但这么短 的时间内,他就敏锐地看出了粟裕的出色才干。离开新四 军前的1月20日,他在华中局扩大会议总结工作时,给予 了粟裕和他的一师非同一般的评价。 • 1946年8月,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取得的七战七捷, 刘少奇为这位老部下的辉煌战果兴奋不已,特意搞了一个 家庭聚会,交代夫人王光美做了几样难得一见的好菜,邀 请了朱德、彭德怀等人来喝酒,庆贺胜利。 • 1948年5月,毛泽东调离陈毅,让粟裕接任其职,担任华 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坚持谦让后,改任代司令员 兼代政委)。这一决策的运筹过程,除了战局需要与毛泽 东的信任外,刘少奇的及时建言,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8.毛泽东巧施激将法
• 毛泽东拟任命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 兼政委,接替陈毅的职务。粟裕反对说:“陈毅同志不论 资格和能力都在我之上,我不能接受这个任命。我有个想 法,就是将敌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 • 毛泽东说:“我看你这个人,‘伟大谦虚’是有一点,但 更多的是一个‘傲’字。”粟裕闻言大惊,说:“主席, 我„„”毛泽东又笑道:“不过,你这个傲字,不是傲气, 而是傲骨,凡是你吃准的事,天皇老子你也寸步不让。好, 你不让步,我让步。你呢,拿出战例来,证明你的‘将敌 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不是空谈。” • 粟裕听此,也当场立了军令状。此后,粟裕先后发起豫东 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连创全国战场歼敌新纪录, 并通过由他建议发起的淮海战役,完成了他向毛泽东立下 的军令状。
6.粟裕谈搜查求全歼
•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有参谋把各纵队歼敌的数字报告给了 粟裕,粟裕在仔细核对后,发现歼敌数字和七十四师编制 人数相差好几千人,他立刻命令部队继续搜查。 • 旁边的人颇为不解,认为“穷寇勿追”,粟裕严肃地说: “兵法上说‘穷寇勿追’,那要看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一 概而论。我们主张打歼灭战,就一定要追穷寇,不管它是 发疯的狗,还是急得跳墙的狗,一定要把它打死才行,否 则它还是要害人的。现在各纵队报上来的歼敌数字与七十 四师相差这么大,七千人可不是个小数,一个旅啊,弄不 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绝对马虎不得,大意不 得!” • 大家在继续搜查之后,果然在一边隐蔽的山谷里发现集结 有七千多敌军。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东方高级中学部分名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从表面上看来,格律可从两方面讲:(一)属于视觉方面的;(二)属于听觉方面的。这两类其实又当分开来讲,因为它们是息息相关的。譬如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但是没有格式,也就没有节的匀称,没有音尺,也就没有句的均齐。
关于格式,音尺,平仄,韵脚等问题,本刊上已经有饶孟侃先生《论新诗的音节》的两篇文章讨论得很精细了。不过他所讨论的是从听觉方面着眼的。至于视觉方面的两个问题,他却没有提到。当然视觉方面的问题比较占次要的位置。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所以新诗采用了西文诗分行写的办法,的确是很有关系的一件事。姑且无论开端的人是有意还是无心的,我们都应该感谢他。因为这一来,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C.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D.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小星点亮我的桅杆/我要撑进银流的天河/新月张开一片风帆(陈梦家《摇船夜歌》)
4.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做诗”与“写诗”的不同之处。
5. 材料二中,闻一多先生认为他所倡导的新格律诗与旧体格律诗有哪些不同点?
嘹亮的军号响起,一群脸膛黝黑,身穿土黄色军装的男人从草棚旁那一排排低矮的窑洞里钻出来。他们昂首挺胸,所到之处黄沙飞扬,嘹亮的军号,一声声直冲云霄。
此地名为“烂泥湾”,当地人有歌儿唱:“天上无飞鸟呀,地上不长草;十年九干旱啊,风吹石头跑……烂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潭……”
磨灭粟裕历史的宋时轮

磨灭粟裕历史的宋时轮张雄文按:宋时轮是粟裕的老部下,但竟然说时为华东野战军负责军事指挥的副司令员粟裕没有参加鲁南战役,与在回忆录中不提粟裕,并虚构陈毅到济南战役前线动员的许世友如出一辙。
粟裕战争回忆录整理者之一王希先去世后,粟裕原秘书朱楹写了《深切怀念挚友希先同志》一文,以表深切怀念,其中说到一件往事。
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一次会议上,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宋时轮问王希先,“你现在在做什么课题?”王希先回答说在帮粟裕首长整理战争回忆录。
宋时轮又问:“整理哪一段?”王希先说:“整理鲁南战役。
”宋时轮一听,居然不屑地反问道:“他参加过鲁南战役吗?他当时在哪里?”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是华东野战军高级将领,一直在粟裕麾下作战,对粟裕在历次战役中的作用无疑是十分清楚的。
他这一别有深意的话,令战史部的人员满脸惊愕。
他们认为这种常识性问题,宋时轮怎么会不清楚?王希先是一个非常正直、不畏权势的人,他当即挺身而出,说:“粟裕同志不仅参加了鲁南战役,而且是战役的指挥者,他当时一直在前线!”随后,王希先举出大量事例驳斥了宋时轮的信口开河,使宋时轮哑口无言。
事后,王希先还整理了一份鲁南战役的详细材料,郑重地送给宋时轮,以表对真实历史的尊重。
宋时轮1946年曾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因泗县战役失利,被司令员陈毅当成替罪羊,遭撤职处分。
中央还准备将其调离华东战区。
在粟裕等人的力保下,才得以留在华东,并担任第十纵队司令员。
以后,宋时轮跟着粟裕南征北战,才成就了其上将的功名。
不想,1958年粟裕遭错误批判后,宋时轮竟如此歪曲老首长的历史。
这时候,粟裕还活着,且担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依然是宋时轮的上级。
宋时轮尚且睁眼说瞎话,不能不令人感慨!本博重要文章,请点击粟裕战争回忆录整理之一王希先披露粟。
粟裕和叶飞的“南阳事件”

“南阳事件”考在红军长征后,闽东革命根据地开始进入三年游击战阶段,在此期间曾经发生过一起在党史界和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的“南阳事件”。
“南阳事件”对当时的闽东游击斗争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刚成立不久的闽浙边临时省委宣告分裂,闽东红军独立师两个支队损失100余人,这对刚刚从中央红军长征而孤立无援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的闽东红军游击队而言是个极其重大的打击。
而该事件也给当时的策划人刘英与执行人粟裕个人关系和立场之间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裂痕,原先的闽浙边革命游击区一去不复返。
而对于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在后来的数十年间众说纷纭,甚至于有心怀不轨者将其与封建王朝中的官场内斗相提并论。
故为辨明事件来历真伪,鄙人在此整理部分官方说法、《叶飞回忆录》、陈挺和黄烽回忆录《闽东健儿征战录》、原福建省军区副政委钟大湖回忆录《血火征程》、《大将粟裕》等多方面资料,希望能为广大网友还原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
一、闽浙边临时省委的建立1934年冬天,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闽浙赣、皖南一带的怀玉山遭10倍于我之敌包围,不幸全军覆没,领导人方志敏等同志被捕牺牲。
粟裕、刘英同志率残部突围而出,后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1935年,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并建立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同年8月,国民党军队开始进剿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为避其锋芒,挺进师转战于闽浙两省交界的景元、庆元、松溪、政和、建阳一带。
10月5日,粟裕、刘英同志率领挺进师百余人在福建省寿宁县郑家坑与闽东特委会师。
当时的闽东特委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由于斗争的残酷就已经失去了与中央的联系,再加之原领导人詹如柏、马立峰、叶秀藩等人的相继牺牲,因此在军事和政治上一直由叶飞、范式人、阮英平、许旺等同志领导。
由于这些领导人摒弃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根据当时闽东革命斗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故在霞鼎(霞浦与福鼎)、滨海地区相继恢复革命政权,并在屏南、古田、政和及浙江部分地区开辟了新的游击区,党的基层组织已经分布到了老、新区的各个重要村庄,闽东的革命形势又活跃了起来。
项与年砸掉牙扮成乞丐送密报 曾希圣 调动 敌军免乌江血战

项与年砸掉牙扮成乞丐送密报曾希圣“调动”敌军免乌江血战2016年10月21日来源:法制晚报项与年等人把情报最重要的部分用密水写在学生字典上,扮成教书先生,一路走密林小道避开哨卡盘查,昼伏夜行了一个多星期。
但在快到达瑞金时,他发现哨兵的盘查越来越严,他必须改变身份和形象,于是他用石头把自己的脸砸了一下,脸肿了,门牙也被砸掉了,再加上步行多日,身上也都破破烂烂的,很像乞丐的样子,最后哨兵将其放行。
这份关系到红军前途命运的重要情报就这样送到了周恩来手中,在此之前,军委上层对于究竟走不走、什么时候走一直在争论、犹豫,见了这份情报,知道不能再有任何幻想了,必须走!10月10日,也就是庐山军事会议召开后原标题:项与年砸掉牙扮成乞丐送密报曾希圣“调动”敌军免乌江血战法制晚报讯(记者杜雯雯)10月15日,《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7080重走长征路”直播宁夏固原将台堡站邀请了一位特殊的讲述人韩兢,他的父亲韩练成不仅是固原人,而且是早期隐蔽战线的重要成员之一。
在首次开设的北京分开场,邀请到的也是两位长征时期隐蔽战线的机要人员后代,项与年孙女项小米、曾希圣儿子曾建生。
在直播过程中,分处两地的后人们通过电话表达了用两种形式重履先辈足迹的心愿。
难得的是,也是通过本次直播和连线,这些机要人员的后人们才得以相识。
中央红军为什么会提前做出了突围转移开始长征的决定?那本密水写就的学生字典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这些跟项与年有着怎样的密切关联?长征过程中,情报工作的作用如何凸显?为什么毛泽东评价曾希圣带领的军委二局:“长征有了军委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隐蔽战线英雄项与年、曾希圣后人在北京首次会面项与年,福建省连城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转入周恩来在上海创办的中央特科。
1931年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往江西革命根据地后,项与年继续留沪从事地下活动。
1933年项与年潜伏国民党江西第四保安司令部任情报参谋。
粟裕蒙冤始末

粟裕蒙冤始末作者:来源:《椰城》2008年第08期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强加在粟裕头上种种的罪名,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是说粟裕是“野心家”、“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
原因是“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陈毅与粟裕之间,确实有过分歧。
那是在解放战争初,研究在何处歼敌的问题,充其量是工作分歧。
当陈毅知道党中央、毛泽东已经批准了粟裕关于“在内线先打几个胜仗后再行西进”的意见后,便改变了态度,与张鼎丞、邓子恢一样,全力支持粟裕,从而取得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这个极其辉煌的伟大胜利。
粟裕与聂荣臻共事时间甚短,唯一出现的一次误会,是发生在聂任代总长期间。
当时聂荣臻担心毛泽东事情太多、太忙,认为不必事无巨细都直接报主席那里去,因此要求军队方面的报告,都要经他批阅后,再根据情况看是否有必要上报。
过去一向按毛泽东提出的要求每半个月报告一次的粟裕,自然也按照聂代总长的意见办理。
没想到毛泽东对军队系统的报告减少格外关注,在1952年夏提出了批评。
为此聂荣臻写报告向毛泽东做了检讨。
粟裕认为自己也有责任,因此也向毛泽东做了书面检讨。
毛泽东在他的检讨上做了批示,表示“检讨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聂荣臻的工作做了对比,肯定了粟裕半年来的工作,同时对聂荣臻又做了批评。
他还特地把这个批示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传阅,这就引起了聂荣臻的很大误会。
1952年7月彭德怀开始主持军委工作。
1954年10月粟裕任总参谋长。
成立国防部后,各总部仍直接受中央军委的领导,但彭任国防部长后,为了体现国防部的领导,许多原来由中央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
而哪些要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布,哪些不用,又没有明确的规定。
于是,总参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和总参本身下发的命令、文电,就常因署名问题而受到指责。
鉴于这种情况,粟裕要求明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职责。
1955年3月16日,中央军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见,责成总参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责条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旭日照群山》里整出来的“粟裕后渠坑事件”李兴旺一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网络盛行会打字的人都能发言时更是如此。
开国第一大将粟裕1994年中央军委公开平反后真实历史尚未完全得到恢复,就有网民“河北文丑”先生大叫《走下神坛的粟裕》,并搜罗网络,鼓捣出一个《粟裕与后渠坑事件》,被网民xyj-mjs(huairenr)发挥几句转到中华网,估计不久就会转到别的地方,第一是铁血网。
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后渠坑事件”是否与粟裕有关?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先来看看一段小说《旭日照群山》(未出版,百度搜索就可看见)。
这本小说是浙江磐安67岁的退休老干部陈剑飞所写,其主旨是歌颂描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刘英、粟裕、黄富武、王永瑞、王屏、杨金山、张文碧、刘亨云、余龙贵、范连晖、杨立才等革命老前辈,在毛主席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指引下在浙江大盘山战斗的历史”(该书序言,百度可看到)。
该书的序言还说:“继《大盘山英雄传》、《盘山擒魔》出版以后,陈剑飞同志晨思暮撰,孜孜不倦,笔耕不止,又一本新的革命历史小说《旭日照群山》,在新世纪之初奉献给人们。
这是我县文化界的又一件大喜事,可庆可贺。
”一本公开歌颂粟裕,而且公开承认是革命小说的书,被“河北文丑”先生如获至宝违背作者愿意,弄成批判粟裕见死不救的书原因何在?这源于网络部分已失去道德底线的人对历史和作者的随意更改和取我所用,贬低抹黑粟裕大将无所不用其极,已至疯狂。
正如张雄文先生根据采访录像和记录写文章,明明记叙粟裕推荐石征先采访谭震林,谭震林在录像里说淮海战役是三野打的,骂的是中野政委“贪天之功为己有”, xyj-mjs(huairenr)偏偏花费功夫打字弄成骂粟裕,而且到处张贴,已引起影像拍摄者和谭家后人的愤怒。
我们接下来看《旭日照群山》第20章《达云叛变,浙东力量几丧尽》里的“后渠坑事件”的记叙:“在谈及刘达云的叛变前,先得补叙几件事情。
“……其二,1936年7月间,粟裕率部从广浦经王村口、宣平、丽水、壶镇到黄弄坑,与刘达云、张文碧会合。
此时,同在一起的还有原“红十三军第三团”的余部──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的20多人,刘部则有40余人。
当晚部队在黄弄坑宿营,第二天一早,部队过道门,出四大岭,在永康唐先被地方保卫团截住打了一仗。
红军中牺牲了一个班长,当晚到珠山乡后渠坑村驻宿。
当时的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共计21人,以钱双全为大队长,程振康为政治委员。
其中有中共缙云县委负责人杨金宝等。
他们都是1928年、1929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老红军战士,为革命立了许多汗马功劳,在当地群众中留有很好的影响。
当时身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闽浙边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挺进师第一纵队行委书记的刘达云,只知道躲在黄弄坑玩乐,大半时间花在与一个18岁的姑娘陈某某的谈情说爱上,思想和作风都极不正常,因此常遭一些老同志的非议。
刘达云心中有气,趁当天战斗中牺牲了一个红军同志,他嫁祸说:钱双全、杨金宝等是一批假红军、野红军,与国民党保卫团通联,造成了今天这位红军班长的不应有牺牲。
当晚虽然粟裕、张文碧都在那里,因粟裕刚到不了解情况,不好表态。
张文碧是刘达云的下级,也不好与他争执,任凭他一人说了算。
夜将深,刘达云高坐在堂上,四个战士持枪执刀,站在他的两旁。
他将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的指战员,一个一个叫来谈话,谈一个拉出去杀一个,其杀人手段令人发指──不用子弹,全用刺刀挑喉,而后推下悬崖。
21个人,除留下一个年纪太轻,刚来入伍的,一个对刘达云的话唯命是从的之外,其余19人都被刘达云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据当地群众反映,深夜里听到好几阵:“刘达云,你不得好死!我要报仇!共产党万岁!”的呼声。
过了一个余月,才有人在一处极其偏静的数十丈高的深坑里发现一大堆腐烂了的尸体。
当地群众不忍,将他们做一堆儿掩埋了。
这就是“七〃一二”后渠坑事件。
后来中共浙江省委的1985年36号文件,《关于原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平反问题的批复》中给钱双全、程振康、杨金宝等19位同志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党籍,按因公牺牲的革命军人对待。
这一记叙唯一提到粟裕的地方是:“当晚虽然粟裕、张文碧都在那里,因粟裕刚到不了解情况,不好表态。
”首先,作者已在书中声明这是“革命历史小说”,小说与传记不同,可以虚构,不负文责,不怕官司。
其次,即便是小说,该文也说明“粟裕刚到不了解情况,不好表态”,也就是处在复杂敌后环境的粟裕根本没有责任。
但我们的xyj-mjs(huairenr)和“河北文丑”先生,凭此公开断定:“粟裕、刘达云、张文碧杀害了已编入红军挺进师一纵的原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大队长钱双全以下十九名干部和战士。
”这两位先生张口就来,作者和粟裕、张文碧两将军同时被扣上了骇人听闻的帽子。
打住一下,“河北文丑”先生和转帖的“xyj-mjs(huairenr)”先生,你们敢公开自己的姓名,并将身份证复印件发到xinsijun@,对自己的文责负责吗?二、我们接下来先看看xyj-mjs(huairenr)先生发挥的《粟裕与后渠坑事件》,请读者朋友对照一下,和陈剑飞先生的小说文字有多大出入,当然xyj-mjs(huairenr)先生巧妙地换了一下顺序:1936年7月10日,挺进师师长粟裕率第二纵队到达永康、缙云边境的黄弄坑,与刘达云、张文碧率领的挺进师第一纵队和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会合。
刘部有40余人。
当时的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原为红十三军第三团的余部,共计21人,大队长钱双全、政治委员程振康,都是1928年前后入党的老党员、老红军战士,1932年主力被打散后就在当地坚持游击斗争,1935年11月,红十三军余部加入红军挺进师。
当晚粟裕率部在黄弄坑宿营,12日,部队过道门,出四大岭,在永康唐先被地方保卫团截住打了一仗。
战斗相持数小时,由于敌援兵越来越多,红军中牺牲了一个班长,当晚到珠山乡后渠坑村驻宿。
是夜,粟裕、刘达云、张文碧杀害了已编入红军挺进师一纵的原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大队长钱双全以下十九名干部和战士,史称“后渠坑事件”。
大致过程是:当时身为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闽浙边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挺进师第一纵队行委书记的刘达云,只知道躲在黄弄坑玩乐,大半时间花在与一个18岁的姑娘陈某某的谈情说爱上,思想和作风都极不正常,因此常遭一些老同志的非议。
刘达云心中有气,趁当天战斗中牺牲了一个红军班长,他嫁祸说:钱双全、杨金宝等是一批假红军、野红军,与国民党保卫团通联,造成了今天这位红军班长的不应有牺牲.。
当晚粟裕、张文碧都在那里,因粟裕"刚到不了解情况,不好表态"。
张文碧是刘达云的下级,也不好与他争执,任凭他一人说了算。
夜将深,刘达云高坐在堂上,四个战士持枪执刀,站在他的两旁。
他将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的指战员,一个一个叫来谈话,谈一个拉出去杀一个,其杀人手段令人发指──不用子弹,全用刺刀挑喉,而后推下悬崖。
21个人,除留下一个年纪太轻,刚来入伍的,一个对刘达云的话唯命是从的之外,其余19人都被刘达云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据当地群众反映,深夜里听到好几阵:“刘达云,你不得好死!我要报仇!共产党万岁!”的呼声。
7月14日,粟裕率第二纵队及第一纵队余部离开浙东,17日经丽水大港头、景宁县境南下,于月底返回泰顺县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会合。
过了一个余月,才有人在一处极其偏静的数十丈高的深坑里发现一大堆腐烂了的尸体。
当地群众不忍,将他们做一堆儿掩埋了。
这就是“七〃一二”后渠坑事件。
虽然是刘达云是“后渠坑事件”的主要罪魁祸首,但粟裕在其《回忆录》及《浙南三年》里都没有提及。
1984年粟裕逝世后,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原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平反问题的批复》(1985年36号文件),正式给钱双全、程振康、杨金宝等19位同志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党籍,按因公牺牲的革命军人对待。
三我们接下来再看“河北文丑先生”的大作,这位文抄更“专业”一点,不时夹些似是而非的私活,而且特别指出“1984年粟裕同志逝世后,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原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平反问题的批复》(1985年36号文件),正式给钱双全、程振康、杨金宝等19位同志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党籍,按因公牺牲的革命军人对待。
”也就是说,粟裕如果在,他们根本平反不了,真叹服网络人之狂妄,什么都敢说。
如下:粟裕和“后渠坑事件”1936年7月10日,粟裕率领第二纵队到达永康、缙云边境的黄弄坑,与刘达云、张文碧率领的挺进师第一纵队和浙西工农红军两个大队会合。
13日,粟裕率部攻打永康唐先保卫队,战斗相持数小时,由于敌援兵越来越多,部队撤至后渠坑宿营。
是夜,粟裕、刘达云、张文碧杀害了已编入红军挺进师一纵的原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大队长钱双全以下十九名干部和战士,史称“后渠坑事件”。
当时的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原为红十三军第三团的余部,共计21人,大队长钱双全、政治委员程振康,都是1928年前后入党的老党员、老红军战士,1932年主力被打散后就在当地坚持游击斗争,1935年11月,红十三军余部加入红军挺进师。
因反对一纵政委刘达云的生活作风问题,反被诬陷为与国民党有勾结的假红军,这次粟裕作为省委代表与的一纵队会师后,刘达云就向师长粟裕建议从内部纯洁性上应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粟裕没有表示反对,二纵政委张文碧是刘达云的下级,也不好与他争执,就任凭他一人说了算。
随后钱双全、程振康等19人被分别单独召见谈话,均遭残忍杀害,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几乎被消灭,最后仅有两名战士幸免于难。
7月14日,粟裕率第二纵队及第一纵队余部离开浙东,17日经丽水大港头、景宁县境南下,于月底返回泰顺县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会合。
虽然是刘达云是“后渠坑事件”的主要罪魁祸首,但粟裕在其《回忆录》及《浙南三年》里都没有提及。
1984年粟裕同志逝世后,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原浙西工农红军第二大队平反问题的批复》(1985年36号文件),正式给钱双全、程振康、杨金宝等19位同志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党籍,按因公牺牲的革命军人对待。
四xyj-mjs(huairenr)、河北文丑先生,你们敢在这个说话不怕官司的网络玩着想象和诋毁的游戏,当然很过瘾,但是陈剑飞老人还在,粟裕、张文碧将军的后人,刘英之子也就是粟裕将军的养子刘锡荣同志还在,你们怎么就没有一点民主社会的法制观念呢?你可说历史人物是王八蛋,但你必须有铁的证据证明人家是王八蛋!奉劝一下,多行不义必自毙,好自为之吧。
附:(一)小说《旭日照群山》,百度可得。
(二)《旭日照群山》序言继《大盘山英雄传》、《盘山擒魔》出版以后,陈剑飞同志晨思暮撰,孜孜不倦,笔耕不止,又一本新的革命历史小说《旭日照群山》,在新世纪之初奉献给人们。
这是我县文化界的又一件大喜事,可庆可贺。
我与剑飞同志接触不多,听说他当过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