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粟裕》书评

合集下载

读《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有感

读《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有感

读《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有感他是一位共和国传奇名将,从湘西大山中的上午少年到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毛泽东称他为最会打仗的老乡,这个人是粟裕。

粟裕出生于公元1907年8月10日,一个殷实的侗族之家,父亲对聪明伶俐的他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他将来能够子承父业,然而少年粟裕更渴望仗剑天涯,除暴安良,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第二师范,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在“敬日事变”中虎口脱险的他。

决心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由叶挺担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粟裕在这里完成了一个青年书生到革命战士的历练。

1927年,粟裕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踏上革命之路的时候,他就见到了朱德陈毅等一批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从1928年4月上井冈山开始,粟裕就一直跟着毛泽东朱德转战在茫茫的崇山峻岭之间……《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这本书详细的讲述了粟裕的经历,尤其是他的戎马生涯。

粟裕身为共和国第一大将,一生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即打天下的战争年代和建国后的和平年代。

前一个年代,粟裕从一名普通的班长一步步走到野战军的统帅,毛泽东对粟裕言听计从,粟裕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后一个年代,政治风云变幻,此后,粟裕的历史形象被人随意歪曲,粟裕的历史贡献被人随意抹杀。

直到粟裕去世10年后,一桩长达36年的冤案,才得以了结。

本书广泛搜集能够搜集得到的历史文献,为还原赫赫战功被逐步加以淡化、转移、乃至磨灭的粟裕真实的历史矗立了一座丰碑。

在粟裕大将的戎马生涯中,他认为开封战役是他一生中亲历的最复杂、最激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

1948年6月16日,粟裕发起开封战役。

开封当时为中原重镇,河南省省会。

6月16日晚,华野攻城部队隐蔽向开封疾进,17日清晨突然兵临城下,涉水向守城之敌发起猛攻。

粟裕这一招秒棋谁也没有想到,打了个敌军措手不及,蒋介石气的坐着专机在开封上空督战,华野经过五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终攻克开封,歼灭守敌三万多人。

读《战神粟裕》有感

读《战神粟裕》有感

读《战神粟裕》有感读《战神粟裕》有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是十大元帅指挥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我读完《战神粟裕》后,我发现,其实,很多东西,并非我们所看到的。

在十大元帅之中,有好几位不过都是当年粟裕指挥的大战役的一部分而已。

回顾本书让我从几个要点了解了粟裕:1.红十军由于没有听从粟裕的建议,导致几万人在国民党围剿下覆灭。

然而他提前带领800人的机关人员得以保存下来。

在国民党与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下生存并壮大起来。

了不起。

2.在一次战斗中,子弹击中脑袋,然而由于时间紧迫,部队认为他已经死了情况下转移,他苏醒后,带伤再次找到部队。

意志力何等顽强。

3.在苏中战役中,仅有三万部队,面对国民党20万的围剿部队,取得七战七捷,部队消耗很大的情况,部队人数达到4万人与陈毅部队会师。

这是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战役。

4.在与陈毅部队会师之后,指挥10万大军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

中央军委会建议南下,粟裕坚持在长江以北作战,三次上陈,最终说服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

这在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上是非常少有的。

且不说他的策略是否正确,他对自己判断的坚持,令人肃然起敬。

5.三让司令,这是怎么样的一种胸怀。

十大元帅评选时,坚决不认元帅。

这我想无需再说。

6.在从一线班长一路成长起来的指挥员到带病指挥大兵团大规模歼敌,一次歼敌数万,乃至数十万,而自身伤亡也是数万人,乃至数十万。

这将承担何种压力。

7.他是真正的战神。

对我们生活乃至工作的启发:1.在某一次战役中,连续与国民党作战半个月,兵困马乏,亟待休整,补充兵员。

此时,独六师被国民党部门包围,装备差,缺少弹药情况下。

独六师情绪很大,面临各种困难。

粟裕此时有10万大军正在休整,只派了王标一人乔装前去救援。

王标把粟裕交代的问题传达下去,并引导独六师主动获取补充,同时保存自己,迷惑敌人。

不但保住了独六师,还在战略上为大部队休整赢得了时间。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胜利的根本不是部队的实力,而是头脑。

中国的抗日名将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

中国的抗日名将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

中国的抗日名将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艰苦、惨烈的战争之一,而中国的抗日名将则是这段历史中最伟大的英雄人物。

他们以坚强勇敢、智勇双全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为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战乐章。

本文将介绍和赞颂一些彪炳史册的中国抗日名将。

一、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杰出将领之一。

他积极参与并组织了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领导并参与了多次正面战斗。

他在广大军民中赢得了声誉和尊重。

不仅如此,邓小平还坚决支持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和军队,并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和指挥系统,有效地组织了抗日游击战争。

二、刘伯承刘伯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卓越军事家和抗日名将。

他在长时期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伯承参与了多个重要战役的指挥与作战,在战场上表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干。

他带领广大军民,展现了极高的战斗勇气和钢铁意志,对敌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三、叶挺叶挺是中国抗日名将中的杰出代表。

他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

叶挺曾领导并组织了中国军队进行多次抗战大战役,为中国军民提供了很好的战斗保护。

他还是中国八路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通过建立强大的抗战武装,提供了有效的抵抗和反击。

四、粟裕粟裕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位英勇将领。

他在战场上显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英勇的战斗勇气。

粟裕曾参与并指挥了多次反击日军的战斗,赢得了重要战役的胜利。

他通过以身作则展现了军事家应有的勇气和智慧,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有力的粉碎。

他的英勇事迹被载入了中国抗日史册。

五、赵登禹赵登禹是中国抗日名将中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战士。

赵登禹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

他领导并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的指挥与作战,并取得了重大胜利。

赵登禹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宝贵的战斗时间和战斗机会。

总结中国的抗日名将们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优秀的军事才能,书写了中国抗战史上的英雄篇章。

他们通过无数次的战斗,为中国人民争取了胜利的希望和民族解放的前景。

粟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粟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籌_情奇栗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文I夏明星作为一代名将,粟裕熟谙〈孙子兵法 >,经 常玩味其中的一段话:“故战道必胜,主曰无 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 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 合于主,国之宝也。

”在长期战争岁月中,粟裕时刻以此自警,并赋予这段话以新的时代意义:根据战场实际 情形,有必胜把握的仗,即使远离战场的上级 命令不要出击,前线指挥员也应该坚决出击;无取胜把握的仗,即使远离战场的上级命令坚 决出击,前线指挥员也应该不要出击。

作为指 挥员,积极进取不求扬名立万,主动退却敢担 抗命之责,确保部队生存第一,捍卫党的根本利益,这才是合格指挥员。

事实上,粟裕军旅生涯始终坚持上述原则,成为我军“国宝级”将才。

一、退不避罪,力主撤攻福州,避免 红7军团覆灭坚城之下“进不求名"难,"退不避罪”更难,但粟 裕首先做到了“退不避罪”。

1934年7月初,红7军团奉命从福建连城 地区调回到江西瑞金休整补充。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人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接见 了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党史博采》|221第3期♦54參格N情奇政治部主任刘英,当面交代任务:由红7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 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 动,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 曰运动发展,最后到达地域为皖南,要求在1个半月内赶到。

中革军委还发出了 <关于组织北 上抗曰先遣队给7军团作战任务的训 令>,对于红7军团的行动计划、完 成时间,“训令”规定得很具体:行动计划预定分为三步:第一 步,7军团于7月7日晚由江西瑞金 出动,进入福建之后,经连城之北,永安东南,尤溪之东,约于7月25曰到达闽清以西之闽江地域渡闽江;第 二步,渡过闽江后,7军团即以中国 工农红军抗曰先遣队的名义活动,经 由闽浙边境古田、庆元、遂昌三县,向浙西前进,8月中旬应抵达浙江境 内杭(州)江(山)铁路之兰溪地域,在红10军的协助下消灭浙赣边境上 的敌人;第三步,8月下旬,在浙江 及皖南地域,创立广大的游击地区及 苏维埃根据地。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

共和国开国第一将:粟裕大将导视:他是一位共和国传奇名将,从湘西大山中的尚武少年,到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军旅生涯?这位驰骋疆场的战略家,又曾经历过怎样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本期《军事纪实》正在播出三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讲述战神粟裕鲜为人知的传奇一生。

粟裕大将(上)(录音)粟裕:主席也说过,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

这是35盘从未被公开的录音带,里面记录的是一位共和国将军的晚年回忆。

在这些录音带里,他讲述了许多出生入死的危机时刻,和惊天动地改变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并由此阐述了对未来战争的深入思考。

2006年春天,将军的家属首次将这些珍藏的录音带公开,使我们有机会更加了解这位将军的内心世界,和他波澜壮阔的戎马征战的传奇一生。

他就是共和国大将粟裕。

侗歌声声高亢优雅,饱含着湘西5000年的历史沧桑,闪烁着多民族人文精神的辉煌。

公元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湘西会同县芙蓉乡枫木树脚村一个殷实的侗族之家。

粟裕10岁的那一年,全家迁居于会同县城,父亲对聪明伶俐的他,寄予了很大希望,让他管理家庭账目,承继家业。

然而,少年粟裕,更渴望仗剑天涯,除暴安良,到外边的世界闯一闯。

当时远在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每年都要到会同县选拔两名学生,粟裕初试被录取了。

母亲看着录取通知书,迟疑地说,现在外面不太平啊。

1924年1月,17岁的粟裕瞒着父母一口气走了100多里山路,来到洪江码头。

这时他才发现,身上连买一张船票的钱都不够,粟裕只好向家人求援,措词坚决,如果家里不同意,讨米也要去求学。

深深地爱着儿子的父亲妥协了,他把粟裕叫回家,为他凑了几十块银洋,还特地办了酒席,请来亲戚朋友为儿子壮行。

那天晚上,父亲哭了,他们父子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看似平常的送行,却把儿子的一生送进了枪林弹雨的战场,也成了父子生死诀别的离伤。

粟裕生平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粟裕生平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读《战神粟裕》有感今天我在石油书店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战神粟裕,当下就决定买下来了,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我觉得,粟裕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杰出的人肯定有杰出的原因,他为什么能够经常打胜仗?我是抱着这种心情去看这本书的。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有这么几个感想。

首先,年轻时候的怀玉山之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我方的指挥员都比较年轻,犯了一些常犯的错误,我们看到这些错误,在后来的粟裕之后的战争中,都竭力去避免。

怀玉山之战的错误:第1点就是当时战略方向的错误,第2点是当时不应该过于体恤战士的辛苦,在当地住宿了一晚上,就差半个小时,被敌人的一个保安团围住,十军团主力全军覆没。

第3,当时有一个主攻的突破点,没有下狠心去突破。

第4是由于叛徒的出卖。

战争中方志敏和刘刘畴西被俘,当时粟裕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侥幸逃生,这件事情对他一生的战争观影响特别大。

他从这场战争中学到的比任何东西都多。

战争也是促进他当时斗胆直陈子养电的重要原因,因为他对孤军深入的危害了解太深了。

所以坚决不同意过江。

第二,我觉得粟裕是敢于独立思考的,他的独立思考主要表现在他对上级的要求,并不完全相信,同时对每一场战争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直觉来感知,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教条去做。

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我们看他指挥的战争,有的是敌进我退,有的是敌进我进。

打仗的原则和方法千变万化,连我们自己的指挥员都猜不透,更何况是敌人了。

第三,他坚持训练基本功,比如说他射击的功夫非常过硬,他当时为了训练下属专门把一个硬币放在枪上,他的下属一开枪硬币就掉了下来,而他可以做到开枪硬币不动。

这种功夫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他自己的是他自己在困难时期练就的射击功夫非常准,看地图的功夫,计算收集信息的功夫,这些基本功,是他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四,是他打仗的韧劲儿。

他坚信打仗的时候自己困难,别人也困难,因此就一直在向后坚持,特别明显的战役是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都能看出这种特点,在自己焦灼的时候,敌人也在胶着的时候,敢于坚持,敢于胜利。

粟裕大将心得

粟裕大将心得

粟裕大将心得粟裕大将心得篇3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而奋斗。

以下是我对粟裕大将的一些心得体会:粟裕大将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善于分析敌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

他注重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指挥艺术。

粟裕大将非常注重部队的训练和士气,他要求部队严格训练,提高战斗素质,同时注重士兵的身心健康,保证士兵有充足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粟裕大将非常注重团结和协作,他强调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协作,认为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打赢战争。

粟裕大将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后来的军事指挥员和军事学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粟裕大将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思想对于中国革命事业和军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后来的军事指挥员和军事学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粟裕大将心得篇4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以下是一篇粟裕大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粟裕大将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指挥部队参加了一系列战役战斗,屡建奇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之一。

在解放战争中,他参与指挥了宿北、鲁南、孟良崮、淮海、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指挥部队参加了一系列战役战斗,屡建奇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之一。

粟裕大将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忠诚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献身。

他谦虚谨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近代史人物评价之常胜将军粟裕

近代史人物评价之常胜将军粟裕

中国近代人物评析——常胜将军粟裕姓名:林欣健学号:1301010058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回顾这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也正是这种种的改变,才成就了今天我们如此幸福的生活,然而,回过头来,那些曾经为我们创造如此美好的人,却与我们越发的遥远,甚至被人淡忘。

为了记住他们,了解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铭记那段刻骨的中国的近代风云,我最近翻阅了许多的资料,终于,我找到了我想要向大家分享的人。

‘这个人原本是非常单纯而干净的职业军人,有人说,放在战场,他有着鱼归大海般的自在,而离开了战场,就像是鱼游上了浅滩。

’——这是来自凤凰台一档节目的开篇介绍。

而说的这个人,就是粟裕,一个位列开国大将之首,为新中国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

可能到了现在,许多人都忘却了他,这位为新中国建立付出无数血汗的人,可历史终会记住他,不仅仅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更多的是他的品德,胸怀以及境界,首先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个“并不为现代人熟知的粟裕”。

粟裕,1907年出生于一个算不上富裕的地主家庭,然而,他并没有收到家族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当时的政治大环境下,他接受了马列主义,然而因为国民党的反共行动,许多学生都被抓了起来,有的甚至被当场枪杀。

然即将遭到围捕的他率领着一群学生从下水道逃了出来。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粟裕是最后一个走进下水道的人,可在那种已经可以听到国民党搜捕声的紧张时刻,他依然能够记得将下水道口盖上,可见在当时如此紧张的时刻,他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思绪,这也体现出了他以后战争之路上一路凯歌的必要素质。

在此之后,粟裕参加了共产党起义军,并跟随这朱德参与了三河坝分兵,由于受到国民党军队的猛烈追捕,许多起义军的士兵都纷纷抛下队伍,自己逃窜,然而此时的粟裕坚决的留了下来。

在天心圩突围之后,辗转了几个年头,粟裕登上了井冈山,跟随着毛泽东等人一同战斗,就在此时,粟裕的光芒开始浮现在毛泽东是视线之中,在粟裕刚到井冈山的两个月后,国民党组织了10个团的兵力进攻井冈山,而粟裕被分配到了争夺七溪岭这个山头的任务中去,然人数上的差距使得我军始终无法攻下山头,就在这时,粟裕做了大胆的想法,从山的另一边峭壁上绕后围攻国军,可最终登上山头的只有区区九个人,粟裕就这样带着9个人冲进敌方阵地,正在休息的敌人瞬间乱了手脚,可他面对的是200多个敌人,倘若他们缓过神来,后果不堪设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铭记先辈事迹缅怀抗日“天神”
——读《抗日名将粟裕》有感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抗日名将粟裕》一书,是一位基层且普通的自诩为“革命先烈的守墓人”——何苏平所创作。

该书稿采用章回小说的手法,从粟裕受命担任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至力主对日最后一战,共四十个章回,较全面地叙述了粟裕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活动和杰出贡献,以及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是一部融历史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作品。

笔者读后,为之振奋,为之鼓舞,为之感慨;为该书史实准确、资料可信、文字简练叫好!更为该书以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诠释粟裕将军为何被日军尊为“天神”而叫绝!
全书翔实地展示了粟裕将军如何三次受命先遣打豺狼,先后创建浙南、苏南、苏中、海上和苏浙皖边根据地,长期负责一个战区的工作,擅长出奇策、献奇谋、用奇兵、创奇迹、建奇功;充分表现出其非凡的领导、指挥才能和高超的政治、军事、战略水平。

尤其是粟裕将军在与日伪统治中心南京、国际大都市上海,仅一江之隔交通便捷的平原水网地带且无险固守的苏中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并长期独立地担负着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的领导和指挥的重任。

而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海上根据地的开辟最具典型意义,且贡献独特。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粟裕将军善于用政治家的头脑,军事家的思维,战略家的眼光,革命家的胆识,将党的建设、人民民主政权建
设、军队建设与地方武装建设、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原地斗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块坚强前哨阵地,完全起到了“汉高祖的关中”的战略作用。

全面展示了粟裕将军驾驭全局,掌握未来的战略才能;表明了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

而最令笔者为之感慨的是,粟裕将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品德。

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是:粟裕将军不但尊重和关心放下屠刀的日军战俘松野觉,而且耐心教育和改造他自觉自愿为抗日出生入死,最后松野觉英勇牺牲在车桥战役中;而在谢家渡战斗中,日军保田中佐所部全军覆灭后,粟裕将军亲自掏钱为保田中佐买来棺材,同时命令部队把所有战死的日军尸体整理好(整整装了三条船),运送到南通日军司令部。

就连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也不得不佩服粟裕将军的宽仁厚德。

难怪日本军人崇拜和敬仰粟裕将军,并尊他为“天神”了。

该书给了网上那些叫嚣“粟裕如果有本领不要打内战,跟日本鬼子打的时候他躲到哪里去了”的无知者们一记响亮的耳光,粟裕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贡献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