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解读_王蕾
国家公园体制与我国保护地资源规制的变革

国家公园体制与我国保护地资源规制的变革胡咏君【摘要】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公园体制不局限于体制讲体制,而是一整套国家公园资源的规制安排。
在构建资源规制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现有保护地资源规制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从资源规制的主体和客体、理念和职能目标、规制手段等方面,对国家公园试点方案出台后的资源规制体系变革进行判断。
研究发现,国家公园体制在推进规制主体的统一,在资源权属、规划管控、监督和管理、协调保护与经营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提升。
未来国家公园体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保护地资源规制的变革,应破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跨区域跨流域管理主体之间、管理者(资源保护)与经营者(经营开发)之间、管理机构和旅游者之间、管理机构和民间组织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应完善国家公园法律体系,统筹国家公园规划体系,建立国家公园标准体系,设立国家公园底线指标;应建立资源属地政府依法规制的引导和监督机制;在资源保护和提供公益服务前提下,调整利益关系,规范市场行为,让市场行为朝着有益于资源保护和公益服务的方向发展。
%National park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Not confined to a system, it is a complete set of regulations and arrangements of national part resour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xisting protected land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resource regulation framework establishment. The reform of resource regulation system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ilot national park program was evalu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ubjects, objects, notions, function goals and regulatory measures. It is found that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has been improved andpromoted in the unification of subjects, resource ownership, planning control, supervision, management, coordinated protection and operation. To advance the reform of resources regulation of China��s protected lands, the future national park system should break down barrier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ose among different government sectors, those among management subjects of cross⁃regional andinter⁃basin protected lands, those among managers (conservation) and operators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ose among management agencies and tourists, and those among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non ⁃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t is suggested we should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planning system, standard system, bottom line indicators of national parks. The guiding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local government of protected lands according to law.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tecting resources and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market should be guided to serve the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public interest through coordinating interests and adjusting market behaviors.【期刊名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6)003【总页数】9页(P126-134)【关键词】国家公园;资源规制;变革【作者】胡咏君【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与管理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与管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保护自然生态成为当务之急,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与管理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背景、现状以及管理措施。
一、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发展的进步,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国家公园体制是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建设项目,在政府的宏观战略下规划建设的一种机制体制。
通过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和推广,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增强居民的环境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二、现状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
2015年11月25日,国务院组织执行第一次全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工作会议,明确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范围和重点。
此后,国家在全国范围内陆续设立了多个国家公园试点项目,推动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与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2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包括南岳衡山、井冈山、庐山、甘肃武威、四川贡嘎、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长白山、海南四大国家公园等。
这些国家公园覆盖了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管理措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作为国家公园的受众人群,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针对目前一些国家公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国家公园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公园的管理,建设更加完善,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促进国家公园健康发展。
此外,需要加强公园管理部门的能力建设,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性。
2. 快速反应公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公众是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可能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加大投入,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时吸收公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以满足公众的需求,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国家公园体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国家公园体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声音越来越高亢,而生态环境保护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最近,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关于国家公园体制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旨在通过国家公园的划设和管理来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国家公园体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家公园体制国家公园是一种国家级别的自然保护区。
相比于以往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且具备普世意义。
2013年,中国提出了设立国家公园的构想,经过多年的酝酿和策划,2019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关于加快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见》。
该文件明确了国家公园的基本任务和管理规定,通过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原则,保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珍稀濒危物种、自然文化遗产等,传承与展示中华文明和人类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公园的设立,对于保护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公园承担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基础地带的重要职责,这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科学素养。
同时,国家公园也可以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支柱,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从而增加旅游业发展的动力。
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核心。
根据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规划,国家公园的建设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文化传承为原则,以旅游服务为手段。
生态环境保护,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种系统性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包括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的工作愈加重要。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等方式来缓解问题。
在国家公园体制下,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公园的核心,而这一工作的实施需要有大规模的政策支持和实际的针对性工作。
同时,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也需要环境监测、技术支持等科学技术的支撑。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一、试点地区选择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地区,如森林、湿地、山地、草原、海洋等自然景观集中的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江浙沪、福建等东部地区以及沿海城市周边等。
二、试点内容1.制定国家公园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试点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制定适宜的国家公园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保护目标、范围和措施,加强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和管理,提高公园管理效能和保护水平。
2.完善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应形成立体化、网络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业化运作。
建立以国家公园管委会为核心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制定管理制度,加强多种管理手段的融合。
3.整合公共资源,促进保护与开发并举国家公园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景观及文化资源,通过旅游业、绿色农业、生态产品的开发,带动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
同时,扩大公众参与,加强宣传和教育,推进公众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升和行动。
4.加强科学监测,提高保护效果建立国家公园监测网络系统,加强生态环境、物种分布及栖息地状况、气象、水文、地形等监测工作,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科技,提高保护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试点步骤1.制定国家公园试点计划,确定试点地区和试点内容。
2.组织人员,成立试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
3.开展专门调研和勘查,了解试点地区的自然、文化、经济环境等状况,制定方案。
4.启动试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安排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实施。
5.开展试点试点,总结经验,提炼成功模式,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制度和经验,为全国推广建立国家公园提供参考依据。
四、试点效果1.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
2.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机制,建设多彩生态园区。
3.促进全社会参与公共生态文明建设。
4.试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提升形象和知名度。
(完)。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报告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报告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报告是指关于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一份报告。
目前,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该报告旨在总结当前进展,提出建设方向和政策建议。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从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阐述了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国际经验。
2.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了各地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方面的进展情况,包括试点地区的选择、建设目标与任务、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等。
3.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了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等。
4.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政策建议: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立法保障、落实顶层设计、加强公众参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措施。
5. 建议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包括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管理体制、推动绿色发展等。
总体而言,该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参考。
该报告的发布对于积极推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功:中国是一个以自然资源丰富而著称的国家,拥有众多珍稀的生物物种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中国政府于2015年启动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旨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国家公园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综合保护核心自然区、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公益林地、湿地等,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的自然保护地。
它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也是生态环境的修复者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成功构筑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体系。
首先,国家公园的设立有效地整合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方的资源和力量,形成了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治理模式。
这样的模式有助于解决过去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
其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它以生态功能的恢复和栖息地的保护为核心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施生态重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提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此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强调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
它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加强公众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推动公众对国家公园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同时,国家公园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带动了周边社区的产业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大熊猫国家公园是试点工作的典范。
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超过2.7万平方公里。
它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受关注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大熊猫的栖息地和重要保护区,该公园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保护了众多其他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国家公园试点方案

国家公园试点方案摘要: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国家公园体系。
本文将介绍国家公园试点方案,包括国家公园的概念、试点方案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通过试点方案,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国家公园建设的经验,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自然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也提出了国家公园试点方案。
二、国家公园的概念国家公园是指以自然景观为核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兼顾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特定区域。
国家公园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
三、试点方案的目标国家公园试点方案的目标是通过试点,总结和推广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经验,为我国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公园提供借鉴。
具体目标如下:1. 保护珍稀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试点国家公园通过设立生物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重点保护珍稀物种和关键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2.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试点国家公园将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3. 促进可持续发展:试点国家公园将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其他涉及当地经济和民生的产业,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国家公园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试点地区:根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选择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试点地区。
试点地区将涵盖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以便总结和推广经验。
2. 制定保护和管理计划:试点国家公园将根据地区特点和保护目标,制定详细的保护和管理计划。
该计划将包括物种保护、生态修复、科学研究、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公园,试点方案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力度。
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的加剧,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
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成为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围绕国家公园体制的总体方案展开讨论,旨在提出可行的管理模式,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鼓励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国家公园是指依法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和其内包含的自然遗产资源、文化遗产资源的特定地域,以及为公众提供生态环境教育、科学研究和休闲旅游等服务的特定区域。
自然保护地是国家公园体制的前身,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试点设立自然保护地,然而大多数自然保护地长期面临着碎片化管理、缺乏经费和人力资源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
国家公园体制的提出,旨在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保护区域,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三、总体目标1.建立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2.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3.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四、主要任务1.修订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明确公园的权限、职责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制定公园划定和管理要点,明确公园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合理利用区的范围;3.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区内的生态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4.加强公园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保护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5.加大公园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游客接待和服务能力;6.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公园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五、核心措施1.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的监管机构,明确公园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公园的整体规划和管理;2.加强公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展生态修复等工作,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品质;3.制定公园的保护规范和管理标准,加强对公园内各类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加强公园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5.加大对公园保护区的投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6.推动公园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尽管概念还不统一,国家公园这 4 个字已 有传承价值)、资源多样、功能多样且已被纳
经成为保护领域全球认知度最高的词语,在 入管理体系的保护地(这就明显区别于产功能保
窥这个词在中国的影响力变化(图 1):这个 护地);包括了文化遗产地(即以文化遗产
一是价值较高的保护区域(包括水域);二 然保护领域的专家习惯限定为各类型的自然
是需要兼顾保护与利用,要为公众提供多种 保护地(排斥了文化遗产地)。(2)文化和
服务,全面体现公益性,不能全域封闭管理; 自然遗产地是国际通用概念,强调价值评判,
三是中央政府对其保护与利用要承担重要责 其与保护地存在两点区别:专指价值较高(具
胜区管理局)
——
●
●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北京延庆县野鸭湖
保护区管理处)
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常熟市风景园林
——
●
●
和旅游管理局资源管理科(挂“市虞山风
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
●
河南小浪底水利风景区(水利部小浪底水
二是 2015 年前,中国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方 盟(IUCN)创建的关于自然保护地的分类分 面还没有出台重大举措;三是各类保护区域 级管理体系②,从Ⅰ - Ⅵ共有 6 类,管理强度
如果及时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可以在更 逐渐降低(自然保护区是第Ⅰ类,国家公园
大范围的公众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和支持。
是第Ⅱ类)。
专题 / 国家公园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解读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Park Pilot Policy in China
王蕾 苏杨 WANG Lei SU Yang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5)11-0078-07 DOI:10.14085/j.fjyl.2015.11.0078.07 收稿日期:2015-05-20 修回日期:2015-08-24
最近两年,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的生态 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 位: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以下简称《决定》)中首次提出,“加 快 生 态 文 明 制 度 建 设 …… 建 立 国 家 公 园 体 制”;2015 年 5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 简称《生态文明意见》)也明文“建立国家 公园体制,实行分级、统一管理,保护自然 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国 家公园体制,既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摘要: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从功能发挥而言,普遍存在没有保护好、没有服务好、没有经营好等共性问题。国际经验说明,国家公 园体制是解决其中多数顶级遗产地管理问题的最佳方式。但各方对国家公园的相关概念认识不统一,对中央要求的体制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相关试点工作存在 不针对管理问题、不区别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不聚焦资金机制等共性问题。为此,应根据试点文件,紧扣“统一、规范、高效”做好体制设计,并加强遴选标准、 区划方法、资金机制及权属变通控制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确保实现“保护为主、全民公益性优先”的体制建设目标。 关键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政策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with various resources, but also have common problems from functional performance perspective. They are inefficient protection, incomplete service and poor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global experiences, building national park system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most of heritage sites, and thus China central government initiated to pilot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 development in Jan. 2015. However, the stakeholders of national park system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upon related definitions and concepts, as well as misunderstanding the instructive files issued by central government. The existing pilots are facing 3 common challenges: not exactly aiming at their management issues, confounding the national park with nature reserve and not focusing on the financial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fil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pilot provinc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unific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strengthen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selection criteria, zonation, finance mechanism and land easement etc., to make 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bjective of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which is described as “conservation first and for people’s benefit”. Key words: National Park System; Pilot and Demonstration; Policy
78
1 关键词“国家公园”近 10 年间的指数频度变化情况National Park / Special
1
出背后的理论支持和部门纷争,只有明晰相 国家公园的功能主要就是自然保护?
关概念、部门利益和各地试点的障碍、诉求后,
共识的部分无需讨论,但分歧的部分却
才可能确保各地、各部门对这一涉及面广泛 需明晰保护地、文化和自然遗产地、IUCN(世
种能不受损害地传给后代的方式提供给人们
表 1 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管理体系的遗产类型对应表 [1]
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管理 文化遗产
混合遗产 自然遗产 该类典型遗产地举例及其管理机构名称
体系
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清西陵(河北易县清西陵文物管理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
●
—— —— ——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部分 A 级旅游景区
—— ●
●
●
●
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江西庐山风景名
胜区管理局)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武夷山自
●
●
●
然保护区管理局)
——
●
●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
林公园管理处)
●
●
●
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风景名
词近 10 年来受关注度平稳上升,且在《决定》 作为保护价值主体的保护地。有些区域,如
第一次提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后也没有 清西陵,从占地面积而言是以天然林为主体,
显著提升。这说明了 3 点:一是国家公园长期 但从保护价值主体来看则属于文化遗产地)。
以来就是一个公众认可且喜闻乐见的高频词; (3)IUCN 保护地体系,是世界自然保护联
价值较高,以保护为主;分歧有两点:国家 多自然保护领域的专家,把国家公园等同于
公园就是价值较高、面积较大的自然保护地? 价值较高的自然保护地,但二者在资源性质、
保护要求、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 别。即便 IUCN 分类中,也将严格的自然保护 地与国家公园区别开来。而《生态文明意见》 中的提法,实际上也说明了中央认可的国家公 园主要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具有多种功能。 不坐而论道看现实的话,以全世界建立最早、 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 来看,其国家公园在资源性质和主要功能上 也显著有别于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 整体强调严格保护,而国家公园强调保护利 用兼顾,小面积利用、大面积保护;(2)自 然保护区是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生 物多样性的平台,其视觉景观价值(审美价值) 不一定高,而国家公园必须具有国家级的视 觉景观价值(当然也可能伴生较重要的生态 服务功能)。从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武 夷山就能明显看出二者区别:作为遗产一部 分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 的宝库,保护区中约有哺乳动物 100 余种,占 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 1/4;鸟类约 400 余种, 占全国总数的近 1/3,但已停止开展商业性大 众旅游;同样作为遗产地一部分的武夷山风 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价值一般,风景秀丽, 是武夷山游客的主要目的地。这两个区域,边 界相距 30 多 km,明显是两类资源价值和功能 不同的遗产地。另外,中国国家公园的候选地, 还必须纳入文化遗产地这类重要资源。这不 仅是因为自然遗产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在很 多情况下理念和管理体制相同且可相互助力, 也因为中国的自然遗产中大多分布有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