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常见题型汇总(很全很细)---精华版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常见题型汇总(很全很细)---精华版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常见题型汇总(很全很细)---精华版

电磁感应现象的常见题型分析汇总(很全)

命题演变

“轨道+导棒”模型类试题命题的“基本道具”:导轨、金属棒、磁场,其变化点有: 1.图像 2.导轨

(1)轨道的形状:常见轨道的形状为U 形,还可以为圆形、三角形、三角函数图形等;

(2)轨道的闭合性:轨道本身可以不闭合,也可闭合;

(3)轨道电阻:不计、均匀分布或部分有电阻、串上外电阻;

(4)轨道的放置:水平、竖直、倾斜放置等等. 理图像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它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像在电磁感应中常见的几种应用。

一、反映感应电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例1如图1—1,一宽40cm 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cm 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

速度v=20cm/s 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 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图 1-2所示的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强度随时间变化规

律的是( )

分析与解 本题要求能正确分解线框的运动过程(包括部分进入、全部进入、部分离开、全部离开),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确定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线框的右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整个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于线框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感应电流的大小是恒定的,由右手定则,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逆时针的,该过程的持续时间为t=(20/20)s=1s 。

线框全部进入磁场以后,左右两条边同时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反向的感应电动势,相当于两个相同的电池反向连接,以致回路的总感应电动势为零,电流为零,该过程的时间也为1s 。而当线框部分离开磁场时,只有线框的左边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的大小与部分进入时相同,但方向变为顺时针,历时也为1s 。正确答案:C

← → 图1—1

图1—2

评注 (1)线框运动过程分析和电磁感应的过程是密切关联的,应借助于运动过程的分析来深化对电磁感应过程的分析;(2)运用E=Blv 求得的是闭合回路一部分产生的感

例2在磁棒自远处匀速沿一圆形线圈的轴线运动,并穿过 线圈向远处而去,如图2—1所示,则下列图2

—2中较正确反 映线圈中电流i 与时间t 关系的是(线圈中电流以图示箭头为

正方向)( )

分析与解 本题要求通过图像对感应电流进行描述,具体思路为:先运用楞次定律判

断磁铁穿过线圈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情况,再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判断。

条形磁铁从左侧进入线圈时,原磁场的方向向右且增大,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与之相反,再由安培定则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当条形磁铁继续向右运动,被抽出时,原磁场向右减小,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如果条形磁铁是对称的,线圈在正中央时线圈中的原磁场最强)正确答案:B

评注 用图像来表示物理过程,是一种简洁明快的方法,如果能抓住物理过程的特征,则可迅速解决问题。如本题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正负?是否改变?)就是一个典型的特征。

二、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例3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规定向里的方向为正。在磁场中有一细金属圆环,线圈平面位于纸面内,如图3—1所示,现令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先按图3—2中所示的Oa 图线变化,后来又按图线bc 和cd 变化,令ε1,ε2,ε3分别表示这三段

变化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I

1、I

2、I 3分别表示对应的感应电流,则( )

A.ε1>ε2,I 1沿逆时针方向,I 2沿顺时针方向

B.ε1<ε2,I 1沿逆时针方向,I 2沿顺时针方向

C.ε1<ε2,I 1沿顺时针方向,I 2沿逆时针方向

D.ε1=ε2,I 1沿顺时针方向,I 2沿顺时针方向

分析与解 本题要求讨论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研究的思路是:抓住磁场变化的不同阶段,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S

图2—1

图2—2

在Oa 时间段中,磁场向里均匀增加,由楞次定律和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I 1为逆时针方向,设a 、b 两时刻的磁感强度为B ,则ε1=△φ/△t=(△B/△t)S=BS/4。

在bc 段中,磁场向里均匀减小,由楞次定律和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I 2为顺时针方向,ε2=△φ/△t=(△B/△t)S=BS 。

在cd 段中,磁场向外均匀增加,由楞次定律和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I 3为顺时针方向,由于该段斜率与bc 段相同,因此ε2=ε3。正确答案:BD

评注 对电磁感应物理过程的分析是研究和求解电磁感应问题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本题中从bc 段到cd 段,虽然磁感强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感应电流的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不切实际的想当然,往往会误入歧途。

三、判断其它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

例4如图4(a),圆形线圈P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悬挂一相同的线圈Q ,P 和Q 共轴。Q 中通有变化的电流,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b)所示。P 受重力为G ,桌面对P 的支持力为N ,则( )

A.t 1时刻N>G

B.t 2时刻N>G

C.t 3时刻N

D.t 4时刻N=G

分析与解 本题通过图像来传递关于电磁感应的有关信息,解题时我们要抓住图像给我们的关键的过程信息。

由图像可知时刻t 1在Q 中的电流增大阶段,假设Q 中的电流向某一方向为正方向,由楞次定律,在P 中引起的感应电流与Q 中电流方向相反,在两线圈中产生相互作用力为斥力,N>G 。

时刻t 2在Q 中电流不变阶段,P 中不能引起电流,N=G 。

时刻t 3在Q 中电流减小阶段,P 中引起了感应电流,但此时Q 中电流为0,因此无法实现相互作用,N=G 。

时刻t 4与时刻t 2情况相同,N=G 。

评注 图像是数理综合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运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时,首要问题是能解读图像中的关键信息(尤其是过程信息);其次要能有效地实现物理信息和数学信息的相互转换。如本题中电流为零的t 3时刻的分析,对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例5如图5—1所示竖直放置的螺线管与导线abcd

构成回路,导线所围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变化的

匀强磁场,螺线管下方水平桌面上有一导体圆环。导线

abcd 所围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下列5—2哪一图

些所表示的方式随时间变化时,导体圆环将受到向上的

磁场力作用?( )

t

分析与解本题研究的是“二次感应问题”,即通过abcd线框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再通过流过螺线管的感应电流的变化,在导体圆环中产生第二次电磁感应现象。

在abcd线框中原磁场变化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为i=ε/R=(△B/△t)S(1/R),要产生二次感应现象,必须要有变化的i,即△B/△t是变化的,而△B/△t可以从图像中曲线的斜率看出。如A答案中曲线的斜率在减小,则△B/△t是减小的,线框abcd中所产生的感应电流是变小的,由楞次定律可判断线框中所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adcba,由此可知螺线管在圆环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向上且减小,再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效果,只有线圈向上运动,才能削弱螺线管在圆环中的磁场的减弱,故圆环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其它选项同样分析。正确答案:AB。

评注应充分注意“二次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第一次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必须随时间是变化的。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图像中曲线的斜率我们可以判断物理量的变化率情况。

图像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对图像问题的考查仍是近些年的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值得各位考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视角一:轨道的摆放与形状

一. 双轨道——单导棒

单导棒在运动过程中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因此单导棒在电路中相当于电源,与轨道构成一个回路。

1. 轨道水平放置

例1. (04上海)水平面上两根足够长的金属导轨平行固定

放置,间距为L,一端通过导线与阻值为R的电阻连接;导轨上

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杆(如图所示),金属杆与导轨的电阻忽

略不计。均匀磁场竖直向下,用与导轨平行的恒定拉力F作用

在金属杆上,杆最终将做匀速运动。当改变拉力的大小时,相

对应的匀速运动速度υ也会变化,υ和F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

力加速度2s

=)

10m

g/

(1)金属杆在匀速运动之前做什么运动?

(2)若Ω

L

5kg

,,则磁感应强度B为多大?

.,

.

m.

5m

=

=5

=

R

(3)由F

υ图线的截距可求得什么物理量?其值为多少?

2. 轨道倾斜放置

例2. (04北京)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

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

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

的均匀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个装

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

向下。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

(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在此图中

画出ab杆在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

(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υ时,

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的过程中,ab 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

二. 双轨道-双导棒

双导棒在运动过程中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两个电源。当两导棒运动方向相同时,两个电源方向相反,要发生抵消。因此,整个电路的电动势等于两个电动势之差;当两导棒运动方向相反时,两个电源方向相同。因此,整个电路的电动势等于两个电动势之和。

1.导轨间距相等

例3. (04广东)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条平行导电导轨MN 、PQ ,导轨间距离为

l 。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两根金属杆1、2摆在导轨上,与导轨垂直,它们的质量和电阻分别为1m 、2m 和1R 、2R ,两杆与导轨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杆1被外力拖动,以恒定的速度0υ沿导轨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杆2也以恒定速度沿导轨运动,导轨的电阻可忽略。求此时杆2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2. 导轨间距不等

例4. (04全国)如图所示中1111d c b a 和2222d c b a 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导轨的11b a 段与22b a 段是竖直的,距离为1l ;11d c 段与22d c 段也

是竖直的,距离为2l 。11y x 和22y x 为两根用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相连的金属细杆,质量分别为1m 和2m ,它们都垂直于导轨并与导轨保持光滑接触。两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的总电阻为R 。F 为作用于金属杆11y x 上的竖直向上的恒力。已知两杆运动到图示位置时,已匀速向上运动,求此时作用于两杆的重力的功率的大小和回路上的热功率。

视角二:“双电源”问题

一、两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引起的“双电源”问题 1.两导体棒反向运动

例5:(95高考)两根相距20m 0d .=的平行金属长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并处于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20T 0B .=,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条金属细杆,构成矩形回路,每条金属细杆的电阻为Ω=250r .,回路中其余部

分的电阻可不计.已知两金属细杆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的作用下沿导轨朝相反方向匀速平移,速度大小都是s 0m 5/.=υ,如图所示.不计导轨上的摩擦.

(1)求作用于每条金属细杆的拉力的大小.

(2)求两金属细杆在间距增加40m 0.的滑动过程中共产生的热量.

例6:(93高考)两金属杆ab 和cd 长均为l ,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M 和m ,M >m .用两根质量和电阻均可忽略的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并悬挂在水平、光滑、不导电的圆棒两侧.两金属杆都处在水平位置,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在一与回路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若金属杆ab 正好匀速向下运动,求运动的速度.

2.两导体棒同向运动

例7:(03全国)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

上,磁感强度50T

B.

=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导轨的

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导轨间的距离20m

l.

=。两根质量均为

10kg

m.

=的平行金属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滑动过

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每根金属杆的电阻为Ω

=50

R.,在t=0时

刻,两杆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20N

0.的恒

力F作用于金属杆甲上,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0s

5

t.

=,

金属杆甲的加速度为2s

37m

1

a/

.

=,问此时两金属杆的速度各为多少?

例8:(01北京)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ab和cd,构成矩形回路,如图所示.两根导体棒的质量皆为m,电阻皆为R,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设两导体棒均可沿导轨无摩擦地滑行。开始时,棒cd静止,

棒ab有指向棒cd的初速度

υ.若两导体棒在运动中始终不接触,求:

(1)在运动中产生的焦耳热最多是多少?

(2)当ab棒的速度变为初速度的3

4

时,cd棒的加速度是多少?

二、单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与磁场变化引起的双电源问题

例9:(03江苏)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每米的电阻为m r /10.00Ω=,导轨的端点P 、Q 用电阻可忽略的导线相连,两导轨间的距离.20.0m l =有随时间变化的匀强磁场垂直于桌面,已知磁感强度B 与时间t 的关系为,kt B =比例系数,/020.0s T k =一电阻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在0=t 时刻,金属杆紧靠在P 、Q 端,在外力作用下,杆以恒定的加速度从 静止开始向导轨的另一端滑动,求在s t 0.6=时金属杆所受 的安培力.

视角三:

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几种情况

(一)磁通量变化仅由于磁场随时间发生变化引起的,则t

nS E ??=φ,若磁通量的变化仅由于磁场随一维空间发生变化引起的,则υx

B nS t

x t

B nS E ??=?????=。

(二)若磁通量的变化仅由于面积的变化引起的,则t

S nB E ??=,若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引起面积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υBl E =。

(三)若磁通量的变化是由磁场和面积同时变化引起的,则当两种情况引起的电动势串联正接时,t

B nS

t S

nB E ??+??=;则当两种情况引起的电动势串联反接时,t

B

nS

t S nB

E ??-??=。 视角四:

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的收尾问题 (一)单杆模型

(1)如图,单杆ab 以一定初速度0υ在轨道上运动,在安培阻力作用下,最终静止,则回路产生焦耳热为多少?

(2)如图,单杆ab 在恒定外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

动,则最终速度是多少?

(3)如图,单杆ab 在恒定外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电容器的电容为C ,则金属杆最终的加速度a 为多少?

(二)双杆模型

(1)如图,金属杆ab 以初速度0 向右运动,则ab 受安

培力做减速运动,而cd 受安培力做加速运动,则两者最 终速度多少?

若ab 和cd 的轨道不同宽,如l ab =l cd /2,则最终速度多少?

(2)如图所示,ab 在恒定外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则两者最终加速度是多少?

视角五:含容电路

例10:竖直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相距为L ,导轨一端接有一个电容为C 的理想电容器。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质量为m 的金属棒ab 可紧贴导轨自由滑动。现让金属棒ab 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试求金属棒ab 的加速度(电阻不计,不考

虑自感电动势)。

例11: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两平行金属导轨AB 、CD 。导轨间距为L ,电阻不计。一根电阻不计的金属棒ab 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棒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导轨之间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 。导轨右边与电路连接。电路中的三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2R 、R 和R 。在BD 间接有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C ,板间距离为d 。

(1)当ab 以速度0υ匀速向左运动时,电容器中质量为m 的带电微粒恰好静止。试判断微粒的带电性质及带电量的大小。

(2)ab 棒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左运动。讨论电容器中带电微粒的加速度如何变化。(设带电微粒始终未与极板接触)

例12:如图,电源的电动势为U ,电容器的电容为C ,S 是单刀双掷开关,MN 、PQ 是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平行光滑大导轨,它们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两导轨间距为l ,导轨处在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

于两导轨所在的平面并指向图中纸面向里的方向,21L L 和是两根横放在导轨上的导体小棒,质量分别为1m 和2m 且1m <2m 它们在导轨上滑动时与导轨保持垂

直并接触良好,不计摩擦,两小棒的电阻相同,开始时两根小棒均静止在导轨上,现将开关S 先合向1,然后合向2,求:

(1)两根小棒最终速度的大小;(2)在整个过程中的焦耳热损耗。

例13:如图所示,水平面中的光滑平行导轨P 1、P 2相距l =50cm ,电池电动势E ′=6V ,电阻不计;电容C =2μF ,定值电阻R =9Ω;直导线ab 的质量m =50g ,横放在平行导轨上,其中导轨间的电阻R ′=3Ω;

P 1

竖直向下穿过导轨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0T ;导轨足够长,电阻不计.

(1)闭合开关S ,直导线ab 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时加速度多大?ab 运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多大?

(2)直导线ab 由静止开始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变化了多少?

例14:如图,光滑的平行导轨P 、Q 间距m l 1=,处在同一竖直面内,导轨的左端接有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水平放置的电容器两极板相距

mm d 10=,定值电阻Ω=Ω==28231R R R ,,导轨的电阻不计。磁感强度T B 4.0=的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面。当金属棒ab 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开关S 断开)时,电容器两极板之间质量kg m 14101-?=、带电量

C q 15101-?-=的微粒恰好静止不动;当S 闭合时,微

粒以加速度2/7s m a =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取2/10s m g =。求:(1)金属棒ab 运动的速度多大?电阻多大?

(2)S 闭合后,使金属棒ab 做匀速运动的外力的功率多大?

例15:如图所示,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导轨间的距离

为l ,导线的左端连接一个耐压足够大的电容器,电容器的电容为C 。放在导轨上的导体杆cd 与导轨接触良好,cd 杆在平行导轨平面的水平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整个区域存在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竖直向下,导轨足够长,不计导轨、导体杆和连接电容器导线的电阻,导体杆的摩擦也可忽略。求:⑴金属杆所受安培力F 的大小;⑵从导体杆开始运动起经过时间t ,电容器吸收的能量E 。

Ⅱ.金属棒

(1)金属棒的受力情况:受安培力以外的拉力、阻力或仅受安培力; (2)金属棒的初始状态:静止或运动;

(3)金属棒的运动状态:匀速、匀变速、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转动; (4)金属棒切割磁感线状况:整体切割磁感线或部分切割磁感线;

(5)金属棒与导轨的连接:金属棒可整体或部分接入电路,即金属棒的有效长度问题. Ⅲ.磁场

(1)磁场的状态:磁场可以是稳定不变的,也可以均匀变化或非均匀变化. (2)磁场的分布:有界或无界. 模型转换

电磁感应现象考查的知识重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t

BS n t n

E ??=??=)

(φ,有下列四个模型转换: 1.B 变化,S 不变

(1)B 均匀变化 ①B 随时间均匀变化

如果B 随时间均匀变化则可以写出B 关于时间t 的表达式,再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题。

②B 随位置均匀变化:B 随位置均匀变化的解题方法类似于B 随时间均匀变化的情形. (2)B 非均匀变化

B 非均匀变化的情况在高中并不多见.如果题目给出了B 非均匀变化的表达式,也可用后面给出的求导法求解.

例16:(2000上海)如图所示,固定水平桌面上的金属框架cdef ,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ab 搁在框架上,可无摩擦滑动,此时adeb 构成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棒的电阻为

r ,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开始时磁感强度为0B 。

(1)若从0=t 时刻起,磁感强度均匀增加,每秒增量为k ,同时保持棒静止,求棒中的感应电流,在图上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2)在上述(1)情况中,始终保持棒静止,当1

t t =秒末时需加的垂直于棒的水平拉力为多大?

(3)若从0=t 时刻起,磁感强度逐渐减小,当棒以恒定速度υ向右作匀速运动时,可使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则磁感强度应怎样随时间变化(写出B 与t 的关系式)?

2.B 不变,S 变化

(1)金属棒运动导致S 变化

金属棒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其感应电动势的常用计算公式为υBL E =。 例17:(02上海)如图所示,两条互相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位于水平面内,距离为2m 0l .=,在导轨的一端接有阻值为Ω=50R .的电阻,在x ≥ 0处有一与水平面垂直的均匀磁场,磁感强度5T 0B .=,一质量为1kg 0m .=的金属杆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并以s 2m 0/=υ的初速度进入磁场,在安培力和一垂直于杆的水平外力F 的共同作用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s 2m a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设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都可以忽略,且接触良好,求:

(1)电流为零时金属杆所处的位置,

(2)电流为最大值的一半时施加在金属杆上外力F 的大小和方向;

(3)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而初速度0υ取不同值,求开始时F 的方向与初速度0υ取值的关系。

(2)导轨变形导致S 变化:常常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题。

例18:(01上海)半径为a 的圆形区域内有均匀磁场,磁感强度为2T 0B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半径为b 的金属圆环与磁场同心地放置,磁场与环面垂直,其中4m 0a .=,6m 0b .=,金属环上分别接有灯L 1、L 2,两灯的电阻均为Ω=2R 0,一金属棒MN 与金属环接触良好,棒与环的电阻均忽略不计。

(1)若棒以s 5m 0/=υ的速率在环上向右匀速滑动,求棒滑过圆环直径OO ′的瞬时(如图所示)MN 中的电动势和流过灯L 1的电流。

(2)撤去中间的金属棒MN 将右面的半圆环OL 2O ′以OO ′为轴向上翻转90o,若此时磁场随时间均匀变化,其变化率为

)/(s T 4

t B π

=??,求L 1的功

率。

例19:(04北京)如图,直角三角形导线框abc 固定在匀强磁场中,ab 是一段长为l 、电阻为R 的均匀导线,ac 和bc 的电阻可不计,ac 长度为2

l 。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一段长度为

2

l

、电阻为

2

R

的均匀导体杆MN 架在导线框上,开始时紧靠ac ,然后沿ab 方向以恒定速度υ向b 端滑动,滑动中始终与ac 平行并与导线框保持良好接触。当MN 滑过的距离为3

l 时,导线ac 中的电流是多大?方向如何?

应试策略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1)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由于“轨道+导棒”模型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如力学问题、电路问题、磁场问题及能量问题等,学生要顺利解题需全面理解相关知识,常用的基本规律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欧姆定律及力学中的运动学规律、动力学规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

(2)抓住解题的切入点:第一: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

析。思考方向是: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

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

电动势变化→……,周而复始,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导体

达到稳定运动状态。要画好受力图,抓住0

a=时,速度υ达最大值

的特点。第二:功能分析,电磁感应过程往往涉及多种能量形势的

转化。例如:如图所示中的金属棒ab沿导轨由静止下滑时,重力势

能减小,一部分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最终

在R上转化为焦耳热,另一部分转化为金属棒的动能。若导轨足够长,棒最终达到稳定状态为匀速运动时,重力势能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因此,从功和能的观点人手,分析清楚电磁感应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关系,往往是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重要途径.

(3)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平时应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可做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注意不断地总结,并可主动变换题设条件进行研究学习,在高考时碰到自己研究过的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就不会感到陌生了。

“轨道+导棒”模型问题的物理情境变化空间大,题目综合性强,所以该模型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同时也是难点,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和加强此类问题的探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另外还可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让学生同时具备解决“轨道+导棒”等其它模型问题的能力。

综合训练

1.(05江苏)如图所示,固定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

间距为L,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

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的导体棒与

固定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均

可忽略.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

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υ.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

接触.

(1)求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2)若导体棒从初始时刻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则这一过程中安培力所做的功W1和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1分别为多少?

(3)导体棒往复运动,最终将静止于何处?从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

2.(05上海)如图所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1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0

θ角,下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

37

=

直.质量为2kg

0..电阻不计的金属棒放在两导轨上,棒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它们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5

0..

(1)求金属棒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

小;

(2)当金属棒下滑速度达到稳定时,电阻R消耗的功

率为8W,求该速度的大小;

(3)在上问中,若Ω

=2

R,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a

到b,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方向.(2s

=)

10m

g/

3.(05广东)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光滑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导轨上横放着两根相同的导体棒ab、cd与导轨构成矩形回路。导体棒的两端连接着处于压缩状态

的两根轻质弹簧,两棒的中间用细线绑住,它们的电阻均为R ,回路上其余部分的电阻不计。在导轨平面内两导轨间有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开始时,导体棒处于 静止状态。剪断细线后,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

A.回路中有感应电动势

B.两根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相同

C.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4.(05辽宁)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平行直导轨a b 、cd ,

b 、d 间连有一固定电阻R ,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MN 为放在ab 和cd 上的一导体杆,与ab 垂直,其电阻也为R 。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指向图中纸面内)。现对MN 施力使它沿导轨方向以速度υ(如图)做匀速运动。令U 表示MN 两端电压的大小,则

A .,/2Bl U υ=流过固定电阻R 的感应电流由b 到d

B .,/2Bl U υ=流过固定电阻R 的感应电流由d 到b

C .,Bl U υ=流过固定电阻R 的感应电流由b 到d

D .,Bl U υ=流过固定电阻R 的感应电流由d 到b

5.如图所示,矩形裸导线框长边的长度为2l ,短边的长度为l ,在两个短边上均接有电阻R ,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导线框一长边与x 轴重合,左边的坐标x=0,线框内有一垂直于线框平面的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满足关系

)2sin(

0l

x

B B π=。一光滑导体棒AB 与短边平行且与长边接触良

好,电阻也是R ,开始时导体棒处于x=0处,从t=0时刻起,

导体棒AB 在沿x 方向的力F 作用下做速度为υ的匀速运动,求:

(1)导体棒AB 从x=0到x=2l 的过程中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 (2)导体棒AB 从x=0到x=2l 的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热量。

6.如图所示,abcd 为质量2kg M =的导轨,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另有一根质量6kg 0m .=的金属棒PQ 平行bc 放在水平导轨上,PQ 棒左边靠着绝缘固定的竖直立柱e 、f ,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以OO ′为界,左侧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右侧的磁场方向水平向右,磁感应强度均为B=0.8T.导轨的bc 段长5m 0l .=,其电阻Ω=40r .,金属棒的电阻Ω=20R .

20.=个方向向左、大小为2N F = (1)导轨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2)流过导轨的最大电流; (3)拉力F 的最大功率.

7.如图,光滑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MN 、PQ 相距d ,在M 点和P 点间接一个阻值为R 的电阻,在两导轨间OO 1O 1′O ′矩形区域内有垂直导轨平面竖直向下、宽为l 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 。一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导体棒ab ,垂直搁在导轨上,与磁场左边界相距0l 。现用一大小为F 、水平向右的恒力拉ab 棒,使它由静止开始运动,棒ab 在离开磁场前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棒ab 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导轨电阻不计)。求: (1)棒ab 在离开磁场右边界时的速度;

(2)棒ab 通过磁场区的过程中整个回路所消耗的电能; (3)试分析讨论ab 棒在磁场中可能的运动情况。

0 a O`

8.(01科研)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d 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水平的xy 平面内,一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在x >0的一侧存在沿竖直方向的均匀磁场,磁感强度B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x B =,式中的k 是一常量,一金属直杆与金属导轨垂直,可在导轨上滑动,当t=0时位于k=0处,速度为0υ,方向沿x 轴的正方向.在运动过程中,有一大小可调节的外力F 作用于金属杆以保持金属杆的加速度恒定,大小为a ,方向沿x 轴的负方向.设除外接的电阻R 外,所有其他电阻都可以忽略.问: (1)该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持续的时间多长? (2)当金属杆的速度大小为

2

υ时,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有多大? (3)若金属杆的质量为m,施加于金属杆的外力F 与时间t的关系如何?

9.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d 的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位于竖直的xOy 平面内,导轨与竖直轴yO 平行,其一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在y >0的一侧整个平面内存在着与xOy 平面垂直的非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B 随y 的增大而增大,ky B =,式中的k 是一常量。一质量为m 的金属直杆MN 与金属导轨垂直,可在导轨上滑动,当t=0时金属杆MN 位于y=0处,速度为0υ,方向沿y 轴的正方向。在MN 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有一平行于y 轴的拉力F 作用于金属杆MN

上,以保持其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

R

x

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展历程

论电磁感应的发现历程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电磁感应的发现与发展,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在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惊人发现使当时整个科学界受到很大的震动,从此拉开了电磁联系的序幕,“物理学将不再是关于运动、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其他现象的零散的罗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纳在一个体系中。”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现象后不久,各国各地的科学家们展开了对称性的思考:电和磁是一对和谐对称的自然现象,既然存在磁化和静电感应现象,那么磁体或电流也应能在附近导体中感应出电流来。于是,当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法国的安培、菲涅尔、阿拉果和英国的沃拉斯顿等都纷纷投身于探索磁与电的关系之中。 仅仅空有满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勇于突破思维的局限。安培曾做了很多实验,以期能实现“磁生电”,但他把分子电流理论看的

过分重要,完全被自己的理论囚禁起来了,以致尽管在一次实验中展现出了磁生电的迹象,但却没有引发他的正确认识。 1823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曾企图用磁铁在线圈中运动获得电流。他把一个线圈与电流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为了使磁铁不至于影响电流计中的小磁针,特意将电流计用长导线连后放在隔壁的房间里,他用磁棒在线圈中插入或拔出,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另一房间里去观察电流计是否偏转。由于感应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是瞬时的暂态效应,他当然观察不到指针的偏转,发现电磁感应的机会也失之交臂。 为了证明磁能生电,1820年至1831年期间,法拉第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这一课题,最初也是像上述物理学家一样,利用通常的思想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但磁生电的迹象却始终未出现。失败并没有使他放弃实验,因为他坚信自然力是统一的、和谐的,电和磁是彼此有关联的。 1825年,斯特詹发明了电磁铁,这给法拉第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1831年,法拉第终于在一次实验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次实验就是著名的法拉第圆环实验。 这一实验使法拉第豁然开朗:由磁感应电的现象是一种暂态效应。发现了这一秘密后,他设计了另外一些实验,并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经过近10年的思考与探索,法拉第克服了思维定势采用了新的实验方法,终于发现了电磁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大题培优)及答案

高考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大题培优)及答案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1.如图所示,光滑的长平行金属导轨宽度d=50cm ,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导轨上端电阻R=0.8Ω,其他电阻不计.导轨放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4T .金属棒ab 从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金属棒ab 的质量m=0.1kg .(sin37°=0.6,g=10m/s 2) (1)求导体棒下滑的最大速度; (2)求当速度达到5m/s 时导体棒的加速度; (3)若经过时间t ,导体棒下滑的垂直距离为s ,速度为v .若在同一时间内,电阻产生的热与一恒定电流I 0在该电阻上产生的热相同,求恒定电流I 0的表达式(各物理量全部用字母表示). 【答案】(1)18.75m/s (2)a=4.4m/s 2 (32 22mgs mv Rt 【解析】 【分析】根据感应电动势大小与安培力大小表达式,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受力平衡方程,即可求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受力分析,列出方程,即可求解;根据能量守恒求解; 解:(1)当物体达到平衡时,导体棒有最大速度,有:sin cos mg F θθ= , 根据安培力公式有: F BIL =, 根据欧姆定律有: cos E BLv I R R θ==, 解得: 222 sin 18.75cos mgR v B L θ θ = =;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sin cos mg F ma θθ-= , cos 1BLv I A R θ = =, 0.2F BIL N ==, 24.4/a m s =; (3)根据能量守恒有:22012 mgs mv I Rt = + , 解得: 2 02mgs mv I Rt -=

电磁感应现象的练习题.(DOC)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ab处于匀强磁场中,图1中各情况下导线都在纸面内运动,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都会产生感应电流 B.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C.甲、乙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丙、丁会产生感应电流 D.甲、丙、丁会产生感应电流,乙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2.如图2所示,矩形线框abcd的一边ad恰与长直导线重合(互相绝缘).现使线框绕不同的轴转动,能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绕ad边为轴转动 B.绕oo′为轴转动 C.绕bc边为轴转动 D.绕ab边为轴转动 3.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闭合电路中就一定会有感应电流 B.闭合电路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电路中一定会有感应电流 C.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为零的瞬间,闭合电路中一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D.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了变化,闭合电路中一定会有感应电流

4.垂直恒定的匀强磁场方向放置一个闭合圆线圈,能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运动是[ ] A.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匀速运动 B.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加速运动 C.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匀速转动 D.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变速转动 5.一均匀扁平条形磁铁与一线圈共面,磁铁中心与圆心O重合(图3).下列运动中能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N极向外、S极向里绕O点转动 B.N极向里、S极向外,绕O点转动 C.在线圈平面内磁铁绕O点顺时针向转动 D.垂直线圈平面磁铁向纸外运动 6.在图4的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线圈两对边中点分别在y轴和z轴上。匀强磁场与y轴平行。线圈如何运动可产生感应电流[ ] A.绕x轴旋转 B.绕y轴旋转 C.绕z轴旋转 D.向x轴正向平移 7.如图5所示,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电键组成 闭合回路,在铁芯的右端套有一个表面绝缘的铜环A,下列各种情 况中铜环A中没有感应电流的是[ ] A.线圈中通以恒定的电流 B.通电时,使变阻器的滑片P作匀速移动 C.通电时,使变阻器的滑片P作加速移动 D.将电键突然断开的瞬间 8.如图6所示,一有限范围的匀强磁场宽度为d,若将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以速度v匀

【精品】自编电磁感应导学案

第四章《电磁感应》 预习作业: 一、磁通量(阅读3—1第三章磁场88页) 定义: 公式:单位:符号: 1、理解S? 2、的量性? 3、引起的变化的原因? 4、定性讨论如何确定磁通量的变化? 磁通密度 推导:B=/S,磁感应强度又叫磁通密度,用Wb/m2表示B的单位; 习题思考:

1、比较穿过线圈A、B磁通量的大小 2、线圈由此时位置向左穿过导线过程,磁通量 如何变化? 二、4.1划时代的发现(阅读3—2第一节) 问题1:奥斯特在什么思想的启发下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问题2:1803年奥斯特总结了一句话内容是什么? 问题3:法拉第在了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的基础上思考对称性原理从而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问题4:其他很多科学家例如安培、科拉顿等物理学家也做过磁生电的试验可他们都没有成功他们问题出现在那里? 问题5:法拉第经过无数次试验经历10年的时间终于领悟到了什么? 问题6:什么是电磁感应?什么是感应电流?

三、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阅读课本第二节) 1、初中学习过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2、阅读实验,猜想实验现象? 演示: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猜想电流表的指针变化? 演示: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拔出,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猜想电流表的指针变化? 演示:线圈A 通过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 的两端与电流表连接,把线圈A 装在线圈B 的里面。猜想以下几种操作中线圈B 中是否有电流产生,记录在下表中。 导体棒的运动 表针摆动方向 导体棒的 运动 表针 摆动 方向 向右平动 向后平动 向左平动 向上平动 向前平动 向下平动 结论: 开关和变阻器的状态 线圈B 中有无电流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断开瞬间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结论: 导体棒的运动 表针摆动方向 导体棒的 运动 表针 摆动 方向 向右平动 向后平动 向左平动 向上平动 向前平动 向下平动 结论:

电磁感应的发现

中学高二年级选修3-2 册物理学科导学案(学生版) 课题:电磁感应的发现 【学习目标】(清晰、具体、可检测性强)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历程。 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3.知道科学探究的的一般方法,了解相关的实验。 【学习重点】 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相关实验 【学习过程】(预热衔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交流互助、学生展示、质疑探究、精彩点评) 一、复习: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阅读教材并回忆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回忆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3)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过程: 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2.电磁感应现象的分类。 阅读教材并回答: 法拉第发表的论文中,把电磁感应现象分为五类: ①、 ②、

③、 ④、 ⑤、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 3.感应电流:由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讨论交流,设计实验,如何利用提供的器材产生感应电流?(画出设计草图) (2)观察演示实验,认识感应电流。 4.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意义。 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电磁感应发现的意义: (1)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把能转化为能。 (2)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解决了电能远距离传输中的能量大量损耗的问题。 (3)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制造了,反过来把能转化为能,比如生活中的、、。 【课堂总结】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实验与现象来说明(证实)磁现象与电现象有联系? 2、如何让磁生成电? 3、生活中电磁有关的现象? 【当堂训练】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A.安培B.赫兹C.法拉第D.麦克斯韦 【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法拉第_,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的科学家是_库仑_。 【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B) 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作业】思考: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专项培优练习题

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专项培优练习题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1.如图,在地面上方空间存在着两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理想边界ef 、gh 、pq 水平,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区域I 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区域Ⅱ的磁场方向向外,两个磁场的高度均为L ;将一个质量为m ,电阻为R ,对角线长为2L 的正方形金属线圈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线圈的d 点与磁场上边界f 等高,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下落过程中对角线ac 始终保持水平,当对角线ac 刚到达cf 时,线圈恰好受力平衡;当对角线ac 到达h 时,线圈又恰好受力平衡(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当线圈的对角线ac 刚到达gf 时的速度大小; (2)从线圈释放开始到对角线ac 到达gh 边界时,感应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答案】(1)1224mgR v B L = (2)322 44 2512m g R Q mgL B L =- 【解析】 【详解】 (1)设当线圈的对角线ac 刚到达ef 时线圈的速度为1v ,则此时感应电动势为: 112E B Lv =? 感应电流:11E I R = 由力的平衡得:12BI L mg ?= 解以上各式得:122 4mgR v B L = (2)设当线圈的对角线ac 刚到达ef 时线圈的速度为2v ,则此时感应电动势 2222E B Lv =? 感应电流:2 2E I R = 由力的平衡得:222BI L mg ?=

解以上各式得:222 16mgR v B L = 设感应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为Q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2122 mg L Q mv ?-= 解以上各式得:322 44 2512m g R Q mgL B L =- 2.如图,垂直于纸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 ,边长为 L 、电阻为 R 的单匝方形线圈 ABCD 在外力 F 的作用下向右匀速进入匀强磁场,在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求: (1)线圈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v 。 (2)线圈中的电流大小。 (3)AB 边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1)22 FR v B L =;(2)F I BL =;(3)4FL Q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线圈向右匀速进入匀强磁场,则有 F F BIL ==安 又电路中的电动势为 E BLv = 所以线圈中电流大小为 = =E BLv I R R 联立解得 22 FR v B L = (2)根据有F F BIL ==安得线圈中的电流大小 F I BL = (3)AB 边产生的焦耳热 22( )4AB F R L Q I R t BL v ==??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公开课用Word版

课题:电磁感应现象 扶沟高中曹曼红 授课学生使用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六章第一节)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在初中对电磁感应现象认识的基础上,准确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 (2)在实验中逐步深入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动手正确组装和连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电路,并在实验过程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器材。 (3)在表述探究结果的过程中,能逐步认识到引入磁通量的物理意义。并能用磁通量的概念表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4)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初步理解磁通量的定义方式,并准确的掌握磁通量的定义式。 2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初中所学电磁感应现象的回顾,建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电路模型。清晰研究对象,明确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归纳,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问题,即探讨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否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普遍条件,产生感应电流的普遍条件是什么。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逐层深入挖掘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的研究方法采用通过实验来“证伪”的方法。 (3)用演示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得到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去伪存真,创设情景是学生在认知的不断冲突中得到正确的结论,体验到引入磁通量这一物理概念的重要性,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4)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来完成对磁通量概念初步认识,并在教师引导下从磁通量的变化的角度重新认识实验结论,并能找到实验中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因素。 (5)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运用实验探索求知规律的价值观。 (2)体验科学探究和严谨和艰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难点: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过程和方法及磁通量的概念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了丰富学生经历,体现学习过程是一个体验、反思、自我构建的过程。本节课以魔术作为引入来引起学生的直觉兴趣,在学生初中学习基础上,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将学生的直觉兴趣,逐步转化为操作兴趣、和理论兴趣,帮助学生构建新知。

电磁感应典型例题和练习

电磁感应 课标导航 课程容标准: 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复习导航 本章容是两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复习时注意把握: 1.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的区别与联系。 2.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右手定则的应用,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具体含义。 3.感应电动势的定量计算,以及与电磁感应现象相联系的电路计算题(如电流、电压、功 率等问题)。 4.滑轨类问题是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涉及力与运动、静电场、电路结构、磁场及能量、 动量等知识、要花大力气重点复习。 5.电磁感应中图像分析、要理解E-t、I-t等图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第1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1、高考解读 真题品析 知识: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 例1. (09年物理)13.如图,金属棒ab置于水平放置的U形光滑导轨上,在ef右侧存在有界匀强磁场B,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在ef左侧的无磁场区域cdef有一半径很小的金属圆环L,圆环与导轨在同一平面当金属棒a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磁场左边界ef处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后,圆环L有__________(填收缩、扩)趋势,圆环产生的感应电流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解析:由于金属棒ab在恒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则abcd回路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视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功的含义,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正确理解、应用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 3.知道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实质,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做功情况,通过比较和分析,理解外力做功的两不可缺少的因素。 2.通过讨论与交流,展现学生思维过程,掌握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分析和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形成科学探究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物理。 2.经历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功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货物被起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速 度增大,动能增加了;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神舟”飞船返回地面时,在落地之前打开降落伞,在空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动能减少了;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速度增加,动能增加了……这 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 能看出来吗? 二、新课教学 1.功的概念 (1)做功的实质 旧知回顾:功这个概念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已经 学习过它的初步知识.让同学们思考做功的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 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引导:高中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定义与理解更加深入, 我们已经学习位移,对功的要素应如何更加精确地描述? 教学扩展:可以精确描述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即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概念理解:教师用手托黑板擦,提醒学生观察与思考各力是否对 物体做了功? 过程一: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教科版必修(3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word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物理学案(008) 班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______ _ 完成时间: (学案A 等级要求:书写规范,全部完成,有用红笔订正,正确率80%以上) 课题: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课型:新授课 单元5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法拉第和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 而引起的 2、 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目标1:法拉第和电磁感应现象 自主学习 1、丹麦物理学家 偶然发现,接通电流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忽然 。 奥斯特实验发现了 ,说明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它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电和磁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为此后一系列电磁规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2、电能产生磁,那磁能不能生电,开始思考并研究这个问题的物理学家是 3、电磁感应现象 如果螺线管中有电流,电流计的指针就会 实验发现当 磁铁时,电流计的指针会偏 转说明,此时螺线管内有 5、磁通量用Φ表示,Φ= ,其中B 表示 ,S 表示 。磁通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6、产生电流的原因:通过闭合回路的 发生改变。 我能做 1、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分别是( )

A.安培和法拉第 B.奥斯特和法拉第 C.库仑和法拉第 D. 奥斯特和麦克斯韦 2、如图所示,矩形区域abcd内有匀强磁场,闭合线圈由位置1通过这个磁场运动到位置2.线圈在运动过程的哪几个阶段有感应电流,哪几个阶段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目标2: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自主学习 1、在下面的电路图里,闭合开关的时候,灯泡会亮,是由的 原因,普通的1号干电池的电动势是。 2、电动势,描述, 称为电动势。电动势的符号是,它的单位与电压的单位同样是 ,符号是。 3、 在这个实验中,电流计会偏转,是在充当电 源的。 这个电源的电动势和一般的干电池电源不一样,是由于 通过螺线管的 的改变,感应产生的,我们称 为。 (简单的理解就是螺线管在这里充当电源) 我能做: 1、安培于1821年时用类似于图的通电线圈进行过探求感应电流的实验,但没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他失败的原因是() A.他的实验电路有问题 B.他的仪器连接有问题 C.他只关注到稳定时的情形 D.他没有留意磁铁插入或拔出的瞬间情形

电磁感应典型例题和练习进步

电磁感应 课标导航 课程内容标准: 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复习导航 本章内容是两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复习时注意把握: 1.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的区别与联系。 2.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右手定则的应用,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具体含义。 3.感应电动势的定量计算,以及与电磁感应现象相联系的电路计算题(如电流、电压、功 率等问题)。 4.滑轨类问题是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涉及力与运动、静电场、电路结构、磁场及能量、 动量等知识、要花大力气重点复习。 5.电磁感应中图像分析、要理解E-t、I-t等图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第1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1、高考解读 真题品析

知识: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 例1. (09年上海物理)13.如图,金属棒ab置于水平 放置的U形光滑导轨上,在ef右侧存在有界匀强磁场B, 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在ef左侧的无磁场区域cdef 内有一半径很小的金属圆环L,圆环与导轨在同一平面内当金属棒a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磁场左边界ef处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后,圆环L有__________(填收缩、扩张)趋势,圆环内产生的感应电流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解析:由于金属棒ab在恒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则abcd回路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则在圆环处产生垂直于只面向外的磁场,随着金属棒向右加速运动,圆环的磁通量将增大,依据楞次定律可知,圆环将有收缩的趋势以阻碍圆环的磁通量将增大;又由于金属棒向右运动的加速度减小,单位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率减小,所以在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不断减小。 答案:收缩,变小 点评:深刻领会楞次定律的内涵 热点关注 知识:电磁感应中的感应再感应问题 例8、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条光滑轨道上有可自由移动的金属棒 PQ、MN,当PQ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MN在磁场力作用下向右运动. 则PQ所做的运动可能是 A.向右匀速运动 B.向右加速运动 C.向左加速运动 D.向左减速运动

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电磁感应,也称为磁电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 电磁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技术(例如:电磁炉、微波炉、蓝牙技术、磁悬浮列车等等)。是经过很多人的探索和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 正文: 电磁感应的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本质是闭合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的发现:1831年8月,法拉第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线圈A 接直流电源,线圈B接电流表,他发现,当线圈A的电路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线圈B中产生瞬时电流。法拉第发现,铁环并不是必须的。拿走铁环,再做这个实验,上述现象仍然发生。只是线圈B中的电流弱些。为了透彻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做了许多实验。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交的一个报告中,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现象”,并概括了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类型: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法拉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卓越成就,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界各种现象普遍联系的坚强信念,支持着法拉第始终不渝地为从实验上证实磁向电的转化而探索不已。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为建立完整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磁感应是指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乃是电磁学中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让我们知道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而且为电与磁之间的转化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获取巨大而廉价的电能开辟了道路,在实用上有重大意义。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标志着一场重大的工业和技术革命的到来。事实证明,电磁感应在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化、自动化方面的广泛应用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若闭合电路为一个n匝的线圈,则又可表示为:式中n为线圈匝数,ΔΦ为磁通量变化量,单位Wb ,Δt为发生变化所用时间,单位为s.ε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单位为V。 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1)定义: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公式:Φ=BS 当平面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 Φ=BS⊥=BScosθ(θ为两个平面的二面角) (3)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1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教案教科版

1.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要点导学] 1、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来发现。例如摩擦生热则表明了机械运动与热运动是互相联系的,奥斯特之所以能够发现电流产生磁场,就是因为他相信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转化的。 2、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奥斯特的发现是必然中的偶然。发现中子的历史过程(在选修3-5中学习)也说明了这一点。小居里夫妇首先发现这种不带电的未知射线,他们误认为这是能量很高的射线,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就与小居里夫妇擦肩而过了。当查德威克遇到这种未知射线时,查德威克很快就想到这种不带电的射线可能是高速运动的中子流,因为查德威克的老师卢瑟神福早已预言中子的存在,所以查德威克的头脑是一个有准备的头脑,查德威克就首先发现了中子,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比记住奥斯特实验重要得多。 3、法拉第就是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他坚信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利用磁场应该可以产生电流。信念是一种力量,但信念不能代替事实。探索“磁生电”的道路非常艰苦,法拉第为此寻找了10年之久,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4、法拉第为什么走了10年弯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原来自然界的联系不是简单的联系,自然界的对称不是简单的对称,“磁生电”不象“电生磁”那样简单,“磁生电”必须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法拉第的弯路应该使我们对自然界的联系和对称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范例精析] 例1奥斯特的实验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途径,法拉第认识到必须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法拉第当时归纳出五种情形,请说出这五种情形各是什么。 解析法拉第把能引起感应电流的实验现象归纳为五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它们都与变化和运动有关。 拓展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也曾将恒定电流或磁铁放在导体线圈的附近,希望在线圈中看到被“感应”出来的电流,可是这种努力均无收获。因为“磁生电”是在变化或运动中产生的物理现象。 例2 自然界的确存在对称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F=Gm1m2/r2和电荷间的库仑力F=kq1q2/r2就是一个对称美的例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传递的,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则是通过引力场传递的。点电荷q的在相距为r处的电场强度是E=kq/r2,那么质点m在相距为r 处的引力场强度是多少呢?如果两质点间距离变小,引力一定做正功,两质点的引力势能一定减少。如果两电荷间距离变小,库仑力一定做正功吗?两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少吗?请简述理由。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练习题

课后巩固作业 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生电场由变化的磁场产生 B.恒定的磁场也能在周围空间产生感生电场 C.感生电场的方向也同样可以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来判定 D.感生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曲线,其方向一定是沿逆时针方向解析:磁场变化时在空间激发感生电场,其方向与所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同,可由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判断,故A、C项正确,B、D项错. 答案:AC 2.如图所示,导体AB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将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因而在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

B.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洛伦兹力有关 C.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静电力有关 D.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 解析:根据动生电动势的定义可知A项正确.动生电动势中的非静电力与洛伦兹力有关,感生电动势中的非静电力与感生电场有关,B项正确,C、D项错误. 答案:AB 3.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粒子在垂直于匀强磁场的平面做圆周运动,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此粒子的动能将( ) A.不变B.增加 C.减少D.以上情况都可能 解析: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产生感生电场,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出感生电场的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粒子带正电,所受电场力与感生电场的方向相同,因而运动方向也相同,从而做加速运动,动能增大,B选项正确. 答案:B 4.如图所示,一金属半圆环置于匀强磁场中,当磁场突然减弱

时,则( ) A.N端电势高 B.M端电势高 C.若磁场不变,将半圆环绕MN轴旋转180°的过程中,N端电势高 D.若磁场不变,将半圆环绕MN轴旋转180°的过程中,M端电势高 解析:将半圆环补充为圆形回路,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在半圆环中由N指向M,即M端电势高,B正确;若磁场不变,半圆环绕MN轴旋转180°的过程中,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半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在半圆环中由N指向M,即M端电势高,D正确. 答案:BD 5.在闭合铁芯上绕有一组线圈,线圈与滑动变阻器、电池构成电路,假定线圈产生的磁感线全部集中在铁芯.a、b、c为三个闭合金属圆环,位置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左右滑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的圆环是( )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重点难点突破 一、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学问题 1.通过导体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作用,电磁感应问题往往和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基本步骤是: (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2)求回路中的电流强度.(3)分析研究导体受力情况(包含安培力,用左手定则确定其方向).(4)列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 2.对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学问题,要抓好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到稳定运动状态,要抓住a=0时,速度v达最大值的特点. 二、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导体切割磁感线或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便转化为电能,具有感应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安培力作用或通过电阻发热,又可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阻的内能,因此,电磁感应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转化,用能量转化观点研究电磁感应问题常是导体的稳定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对应的受力特点是合外力为零,能量转化过程常常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确定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2.画出等效电路,求出回路中电阻消耗电功率的表达式. 3.分析导体机械能的变化,用能量守恒关系得到机械功率的改变与回路中电功率的改变所满足的方程. 三、电能求解的思路主要有三种 1.利用安培力的功求解: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能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 2.利用能量守恒求解:若只有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则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产生的电能; 3.利用电路特征求解:根据电路结构直接计算电路中所产生的电能. 四、线圈穿越磁场的四种基本形式 1.恒速度穿越; 2.恒力作用穿越; 3.无外力作用穿越; 4.特殊磁场穿越. 典例精析 1.恒速度穿越 【例1】如图所示,在高度差为h的平行虚线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正方形线框abcd的质量为m,边长为L(L>h),电阻为R,线框平面与竖直平面平行,静止于位置“Ⅰ”时,cd边与磁场下边缘有一段距离H.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提线框,线框由位置“Ⅰ”无初速度向上运动,穿过磁场区域最后到达位置“Ⅱ”(ab边恰好出磁场),线框平面在运动中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ab边保持水平.当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恰好开始匀速运动.空气阻力不计,g=10 m/s2.求: (1)线框进入磁场前距磁场下边界的距离H; (2)线框由位置“Ⅰ”到位置“Ⅱ”的过程中,恒力F做的功为多少?线框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解析】(1)线框进入磁场做匀速运动,设速度为v1,有: E=BLv1,I=ER,F安=BIL 根据线框在磁场中的受力,有F=mg+F安

电磁感应现象在手摇三相发电机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2) 1引言 (2) 2电磁感应现象 (2) 2.1电磁感应现象定义 (2) 2.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 (2) 3手摇三相交直流发电机演示实验 (2) 3.1原理简析 (2) 3.2演示仪简介及部件原理详述 (2) 3.3三相电流产生机制理论分析 (2) 4三相电路组成结构分析 (3) 4.1三相电源的星形联接 (3) 4.2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联接 (4) 4.3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 (4) 4.4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6) 5实验时遇到的问题解析 (5) 5.1实验时微噪产生及原因 (5) 5.2实验仪选用单极励磁绕组的原因 (5) 5.3实验过程中接通电源的瞬间及电源误接交流灯泡发光 (6) 5.4实验时电压6V时为何转子吸到定子上 (6) 6提出演示实验方案 (6) 参考文献 (6)

电磁感应现象在手摇三相发电机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08.2班王吉国 摘要:本文分析了手摇三相发电机演示实验的工作原理,解释了电磁感应现象在本实验中的应用,结合本实验室现有仪器从中详述三相电路组成部分,其中着重分析了三相电路的电源联接方式和负载的联接方式以及线电压和相电压与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演示实验中的能量转化方式.进一步通过了实验演示步骤及演示过程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解释,基于节能理念探寻最佳演示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修正,从而得到研究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电磁感应现象;三相电路;实验疑问;分析;实验方案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henomenon in Hand Three-phase Generator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pplication Wang jiguo Class 2, Grade 2008 Physics Major School of Physics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and three-phase generator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working principle, explaining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phenomen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the laboratory instruments from existing described the three-phase circuit component which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power of the three-phase circuit connection mode and a load and line voltage. This way and phase voltage and current lin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e and reveals experiment of energy conversion way. Further through the experiment demonstr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steps and demonstrates the problems in the theory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based on energy conservation idea for best demo program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theory point correction, and ge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练习题40道35066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 :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 、选择 题二、填空 题 三、计算 题 四、多项 选择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每空?分,共?分) 1、彼此绝缘、相互垂直的两根通电直导线与闭合线圈共面,下图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可能为零的是 2、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是电磁学的奠基人,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下列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法拉第首先引入“场”的概念来研究电和磁的现象 B.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C.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D.法拉第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给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3、如图所示,两个同心放置的共面金属圆环a和b,一条形磁铁穿过圆心且与环面垂直,则穿过两环的磁通量Φa 和Φb大小关系为: A.Φa>Φb B.Φa<Φb C.Φa=Φb D.无法比较 4、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评卷人得分

A.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C.线圈放在磁感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D.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5、对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一定为零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6、如图所示,均匀的金属长方形线框从匀强磁场中以匀速V拉出,它的两边固定有带金属滑轮的导电机构,金属框向右运动时能总是与两边良好接触,一理想电压表跨接在PQ两导电机构上,当金属框向右匀速拉出的过程中,电压表的读数:(金属框的长为a,宽为b,磁感应强度为B) A.恒定不变,读数为BbV B.恒定不变,读数为BaV C.读数变大D.读数变小 7、如图所示,平行于y轴的导体棒以速度v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经过半径为R、磁感应强度为B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导体棒中的感应电动势ε与导体棒位置x关系的图像是 8、如图所示,一个高度为L的矩形线框无初速地从高处落下,设线框下落过程中,下边保持水平向下平动。在线框的下方,有一个上、下界面都是水平的匀强磁场区,磁场区高度为2L,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闭合线圈下落后,刚好匀速进入磁场区,进入过程中,线圈中的感应电流I0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物理】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1.如图所示,光滑的长平行金属导轨宽度d=50cm ,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导轨上端电阻R=0.8Ω,其他电阻不计.导轨放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4T .金属棒ab 从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金属棒ab 的质量m=0.1kg .(sin37°=0.6,g=10m/s 2) (1)求导体棒下滑的最大速度; (2)求当速度达到5m/s 时导体棒的加速度; (3)若经过时间t ,导体棒下滑的垂直距离为s ,速度为v .若在同一时间内,电阻产生的热与一恒定电流I 0在该电阻上产生的热相同,求恒定电流I 0的表达式(各物理量全部用字母表示). 【答案】(1)18.75m/s (2)a=4.4m/s 2 (32 22mgs mv Rt - 【解析】 【分析】根据感应电动势大小与安培力大小表达式,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受力平衡方程,即可求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由受力分析,列出方程,即可求解;根据能量守恒求解; 解:(1)当物体达到平衡时,导体棒有最大速度,有:sin cos mg F θθ= , 根据安培力公式有: F BIL =, 根据欧姆定律有: cos E BLv I R R θ==, 解得: 222 sin 18.75cos mgR v B L θ θ = =;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sin cos mg F ma θθ-= , cos 1BLv I A R θ = =, 0.2F BIL N ==, 24.4/a m s =; (3)根据能量守恒有:22012 mgs mv I Rt = + , 解得: 2 02mgs mv I R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