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容及检查方法

****************

二O O五年二月九日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容及检查方法

一、首级控制(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1.1.仪器设备检查情况

1.1.1 仪器检定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资料是否齐全。

1.1.2 水准仪i角有无检查记录,精度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1.1.3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标尺,有无检查标尺零点差及有关的真长改正值。

1.2. 控制网布设

1.2.1 所布设的首级控制点是否满足测区要求,特别是测区边缘能否控制,是否能满足

下一级控制发展的需要。

1.2.2 所布设的控制点是否逐级发展,有无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现象,

无特殊情况,不能先布低等级控制后布设高等级控制;如有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时,低等级的控制网与高等级控制网的联测方法及平差方法是否正确;闭合导线的联测及检查是否正确,能否保证控制点点位的精度。

1.2.3 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下一级控制的发展,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

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是否按原设计方案布点,改变部分是否报总工室审批,是否符合规和设计书的要求。

1.2.4 埋石:

a、控制点能否便于较长时间保存。

B、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和中心标志是否符合设计书的要求,标石是否规整光滑,

字体是否字模压印或锯刻,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

C、凿(锯)石点的框边深度、中心钉、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规和设计书的要求。

D、点之记(Ⅳ等点从上等级)或点位说明(5秒点)是否符合要求,点位略图、交通

线路说明是否清楚,点位说明是否清楚。

1.2.5 起算数据:起算点等级、精度、坐标系统及投影面和投影带是否符合本测区的要

求,高程系统是否正确,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高程导线起闭点是否经相应等级水准联测。

1.2.6 联测略图:

a、联测的方法、方向是否正确,与观测记录是否一致。

b 、平面、高程的联测是否标明,起始方向点有无标注。

C、图例是否齐全,是否与计算机上的文件容一致。

1.2.7 观测记录手簿:

(1) 普通记录手簿的封面、封底是否按规定填写:等级、测区、统一编号、日期、

测量单位。

(2) 电子记录手簿有无按照封面,检查记录,目录,说明(包括记录软件的基本

功能及符号的含义、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观测记录员等),记录软件在作业前有无进行检验。注意有无用手工记录,然后输入计算机打印成观测记录手簿等转抄现象。

(3) 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仪器、气象等记录是否齐全合理。

(4) 第一、第二检查者有无检查和签名。

(5) 归零差、2C变化(互差) 、半测回差、测回互差、指标差有无超限,测回数、

度盘配置是否正确,测边测回数是否正确。

(6) 秒数读数、仪器高、觇标高有无改动,零方向不能改。

(7) 记录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正确,有无连环划改或擦改。

(8) 划改有无注明划改原因,划改方法是否符合要求。须重测、补测的成果有无

注明补在那一本那一页;电子记录手簿中,不能将补测成果替补在原不符的观测成果栏,将不符合要求的观测记录删除后再打印,应保留原观测数据,用斜线划去注明原因及补测的相关页码。

(9) 重测、补测成果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注意有无伪造成果现象。

(10) 分组观测是否符合要求,7个以上方向才需要分组观测,7个以下方向不能

分组观测,有无同一组观测拆成若个观测站记录数据,4个以上方向要归零。

(11) 水准仪观测前有无检查i角,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规定,水准观测的误差是

否符合限差规定,是否能三丝读数。

1.2.8 计算手簿:

(1) 手簿的装钉是否按规定:封面、计算说明、检查者记录、目录、略图、起

算点数据成果表、平差计算顺序装钉,填写是否清楚,检查者有无签名。

(2) 计算使用的软件在使用前应进行验算,使用的计算软件是否说明。

(3) 测边成果有无做加常数、乘常数、气象、改平、测区高程投影、高斯投影

等改正,8″、图根点不必投影改正。

(4) 各项误差是否符合相应等级限差规定;导线总长、平均边长、边数、测角

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各项闭合差、往返测高差的较差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5) 起算点数据输入、观测数据输入、总点数、点号或点名输入是否正确,先

验值输入是否合理,各项限差值输入是否符合相应等级要求。

(6) 取位是否符合要求(四舍五进原则:小于五时舍去,大于五时进位,正好为

五时则偶进奇不进,即进位后为双数则进,否则不进。

(7) 使用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1.3. 导线测量相关精度要求

1.4 图根控制

1.4.1 在首级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基础上发展图根控制,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

便于设站,视野是否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

1.4.2 支站点一般不能作为图根点,在支点上摆脚架,有观测记录和有计算资料的可作

为图根点,但不能再发展。

1.4.3 支导线不能大于三条边,角度观测要观测左、右角,即对后视方向为零方向测左

角,再对准前视方向为零方向测右角,左、右角相加应为360度,误差要进行配赋,闭合差允许为±40″;边长应往、返测取平均值。

1.4.4 埋、凿石点的规格、点位密度、点位精度是否符合规和设计书的要求。

二、地形测量

2.1 野外地形地物数据采集

2.1.1 采集地表面的所有地物点,如房屋、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地下电缆桩、检修井

(特别是通讯检修井,表面盖是方形或长方形防的为手孔,表面盖是园形的为人孔)、雨水井、污水井、水蓖、桥梁、涵洞等采集是否齐全,位置、形状是否正确,有无变形。

2.1.2 地形地貌采集是否正确,地形特征点: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凹地、陡坎顶、

坎底、斜坡顶及坡脚等有无采集高程,高程点密度是否符合要求(一般地形每10cm ×10cm方格测注高程点不能少于9个,坎上坎下和坡顶坡脚均应测注高程),双线道路中间,图上相隔约10厘米应测注一个高程点,变坡的高低处也应测注相应的高程点。

2.1.3 道路、水域数据采集是否正确。道路应根据相应比例尺测定单线路还是双线道路,

是大车路还是等级公路,应测注路面高程和铺装材料,有名称的应标注名称;街道有渠边石(即路边与人行道之间高出约15cm的砌石)的应测定街边线,否则不必表示街边线;村庄不必绘大车路符号,非等级的水泥路,应测水泥路面宽度,加注“水泥”二字即可,不必绘大车路符号。河流测注相应的水涯线和高程,河滩应测注高程点;双线沟两边陡坎较宽时,应用斜坡表示;沟宽应以常有水域围表示,并应测注沟底高程,注意流向的观察和表示;鱼塘有斜坡时应测注水涯线,水库边沿应测注水涯线,各种水涯线的属性不能混淆。

2.1.4植被围数据采集是否正确。植被围较大时,应注意测定地类界线和植被的种类,

另星植被应测注在相应位置,花圃应实测围,工厂或门前等地人工种植的草地,如配种有相应的花丛时,可用花圃符号表示,无花丛时配草地符号加注“草坪”

字样,不能用改良草地符号;果树不成果园时不注果树品种名称。

2.1.5外业数据采集前及结束工作时,应注意测站点的检查,以免造成错误和不必要的

返工、补测。

2.2. 图面室检查

2.2.1 图廓外注记是否按规定注记,有无错漏,图名在图有无此单位名称注记,该图名

是否合理,一个单位占几幅图时,应以占图幅面积较大的部分起图名,测量日期

是否按实际作业时间注记,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等有关容注记是否正确。

2.2.2 平板测图时,图廓点、坐标格网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机绘图时,应检查其绘出的

坐标格网是否符合要求,所绘的格网有无变形超限。

2.2.3平板测图时控制点展点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该图幅控制点密度是否符合要求,能

否满足测图需要,每幅图应不少于8个图根控制点(包括等级控制点)。

2.2.4 埋石点数是否符合规定(居民区一般为4个以上,非居民区一般为3个以上,分

布是否合理,能否相互通视。

2.2.5 地形图检查:图式符号表示是否正确、清晰,注记是否正确,相关有无矛盾,

房屋结构,层次有无错、漏,地物名称是否注记齐全。高程数量是否满足每格不少于9—10个高程点注记;地形特征点、堤、路中等高程点注记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即是变坡的最低处、最高处、鞍部有无高程点注记;街道交叉处、街道中心有无高程,道路中心、道路交叉中心、堤交叉中心、堤顶有无高程,空旷地有无高程,坎上、坎下有无高程或比高。高程比例尺是否正确,线型表示是否正确,等高线是否圆滑,间距是否合理,点线有无矛盾。铺装路面有无注记路面材料,流向有无标注符号,流向是否正确等。

2.2.6 地理名称注记是否齐全,机关、学校、道路名称、街巷、山谷、厂矿等单位及地理名称。河

流名称注记字体、方向是否符合要求。各类地形地物属性是否正确,。

2.2.7 修、补测图应检查旧图中所表示的符号、线型、注记是否己修改完善,有无错、

漏;新修测图与旧图接合有无矛盾。

2.3 .野外地形图的检查

野外检查要做到四到:即走到、想到、看到、量到。

2.3.1 野外巡视检查:野外巡视检查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够站得住,主要是检查所测的地

形图的图面与实地地形地物进行对照,看有无差、错、漏,表示是否齐全、合理。

如房屋结构注记是否正确,房屋相互关系及与周围的地形地物的关系是否正确,有无移位变形,飘楼、阳台有无分开表示,大、小是否与实地相符;注记的高程点高程与实地相关地形地貌比较有无变形,是否正确;地类、植被表示是否正确,道路、水系是否表示齐全,地理名称是否正确,图式符号表示与实地相关地物是否一致等所有规和设计书规定的应该表示的容是否正确、齐全,要特别注意所绘制的山的形状,是否与实地相符,业检查等高线走向有怀疑的地方,应重点检查。

2.3.2 修、补测地形图时应注意:新修测的或新补测的地形地物与旧图接合处的地形地

物有无矛盾,新测地物与旧图所测的地物关系有无明显矛盾,新测地物与旧图地物的相关误差是否符合有关的限差要求,接边处是否修改完善。

2.3.3 设站检查:检查地形地物平面、高程精度。每幅设5个站左右,应注意多方面的

检查,即房屋密集和不密集、其他地物点、高程点等均应有相应的检查量,全面反映测图精度情况,注意薄弱地方检查。

2.3.4 量边检查:全幅各处量取50条边以上,注意薄弱地方。

2.3.5 检查比例:小组、队级100%检查,院质检科抽查10%以上,(一个测区原则上每

个作业组都应抽查)。

注:m为技术标准规定的平面或高程中误差,但其误差>2m以上的比例不能超过5%,大于5%为不合格。

中误差计算公式:

=±√[ΔΔ]/ n

高精度检查的计算公式为:中误差计算 m

同等精度检查的计算公式:中误差计算 m

=±√ [ΔΔ]/ 2n

2.4. 地籍测量

2.4.1 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所采集的要素基本相同,目前地籍调查测量分两种方法进

行:一种是先进行地籍调查,即有现势性较好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城镇,以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在地籍调查过程中除调查权属来源、权属性质、土地使用者、土地位置、土地利用类别、批准使用面积等,同时在实地的每宗地的界址点位置上标有该宗地的界址点符号、宗地编号和界址点编号,在调查工作底图上用红色标注界址点和界址线以及门牌号、宗地编号、权利人、界址点编号等,测量数据采集时,除采集地形地物点外,同时测定界址点位置,输入宗地编号和界址点编号;另一种方法是没有现势性较好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城镇,先进行地形图测量,利用新测地形图作为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再进行地籍调查,调查容相同,宗地位置及相关容均标注在地形图上。界址点位置实地是否标注宗地编号和界址点编号,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市、县实地标注,有的市、县实地不标注,这种方法是在地形图上派生地籍图。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界址点点位精度的要一致的。因此,只要不是纯地形测量或是纯地籍测量,其野外数据采集的容是一样的,只是地籍测量的房角点及界址点精度要求较高,界址点精度要求:明显界址点精度,中误差为5cm;隐蔽地区中误差为7.5cm,检查时允许误差为中误差的2倍。

2.4.2地籍图的编绘容表示是否齐全。在编绘地籍图时,有些地形要素不表示,如行树、

沙井、检修井、电力线、通讯线路等,但是,对界点线有关的陡坎、斜坡应表示。

在编绘地籍图时,应注意宗地编号、界址点符号、界址线以及界址点编号的表示是否完善,界址线是否封闭,宗地编号是否合理、齐全,有无重号,门牌有无注记,地籍图上宗地容是否注记齐全(宗地应注记:门牌号、宗地编号、土地利用代码、土地使用者名称,小宗地无法注记时,可只注记宗地编号),街道、街坊线表示是否合理,有无注记相应街道街坊的编号。

地籍编号采用地区代码+街道、街坊、宗地9位编码。地区代码不在地籍图上标注,只在地籍调查表上注记。

土地编号表示容如下:

4401 11 01 02 00401 市代码番禺区代码街道编号街坊编号宗地编号

其中街道编号2位,街坊编号2位,宗地编号为5位编码,如果是块地时,其宗地编号为4位,第一位用块地代码表示,如00401宗地块地时,其编号改为K0401,公路用G,铁路用T等代码。已调查的宗地,但权属来源还不清楚的宗地,仍按

地形测量要素

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 一、说明 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 1.一般规定 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 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 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

地形图测量检查报告

密级:编号:2010-14 测绘产品检查报告 产品名称: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合利山猪箩岭矿区地形地貌及开采现状图 生产单位:高州市万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量队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五日

目录 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 (1) 2 检查工作概况 (1) 3 引用的技术文件 (1) 4 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 (2) 4.1 图根控制测量检查 (2) 4.2 地形图检查 (3) 4.3 数据及其它方面检查 (4) 4.3.1 数据检查 (4) 4.3.2 其它方面检查 (4) 5 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 (4) 5.1 质量统计 (5) 5.2 检查结论 (5) 6 附表 (5)

1 质量检查任务概要 2014年7月,受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矿区分局委托,由河北省第一测绘院承担井陉矿区1:2000地形图补测任务。 我单位承担了矿区外围约21km2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具体范围为:辖区内城区北部贾庄镇约12.7km2,城区南部凤山镇约8.7 km2。 我院质量检查处依据《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安排专职检查人员,对本测区测绘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2 检查工作概况 在工程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质量管理处安排李君、杨玉明2名质检员,李君为工程检查负责人,于2010年9月11日至15日,对全部外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于2010年10月10日至15日,对全部内业测绘成果进行了院级检查。 3 引用的技术文件 (1)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城市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城 市GPS规程”; (3)CH/T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 范》; (4)GB/T 7929-1995《1:10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以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容及检查方法 **************** 二O O五年二月九日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容及检查方法 一、首级控制(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1.1.仪器设备检查情况 1.1.1 仪器检定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资料是否齐全。 1.1.2 水准仪i角有无检查记录,精度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1.1.3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标尺,有无检查标尺零点差及有关的真长改正值。 1.2. 控制网布设 1.2.1 所布设的首级控制点是否满足测区要求,特别是测区边缘能否控制,是否能满足 下一级控制发展的需要。 1.2.2 所布设的控制点是否逐级发展,有无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现象, 无特殊情况,不能先布低等级控制后布设高等级控制;如有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时,低等级的控制网与高等级控制网的联测方法及平差方法是否正确;闭合导线的联测及检查是否正确,能否保证控制点点位的精度。 1.2.3 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下一级控制的发展,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 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是否按原设计方案布点,改变部分是否报总工室审批,是否符合规和设计书的要求。 1.2.4 埋石: a、控制点能否便于较长时间保存。 B、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和中心标志是否符合设计书的要求,标石是否规整光滑, 字体是否字模压印或锯刻,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 C、凿(锯)石点的框边深度、中心钉、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规和设计书的要求。 D、点之记(Ⅳ等点从上等级)或点位说明(5秒点)是否符合要求,点位略图、交通 线路说明是否清楚,点位说明是否清楚。 1.2.5 起算数据:起算点等级、精度、坐标系统及投影面和投影带是否符合本测区的要 求,高程系统是否正确,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高程导线起闭点是否经相应等级水准联测。 1.2.6 联测略图: a、联测的方法、方向是否正确,与观测记录是否一致。 b 、平面、高程的联测是否标明,起始方向点有无标注。 C、图例是否齐全,是否与计算机上的文件容一致。 1.2.7 观测记录手簿: (1) 普通记录手簿的封面、封底是否按规定填写:等级、测区、统一编号、日期、 测量单位。 (2) 电子记录手簿有无按照封面,检查记录,目录,说明(包括记录软件的基本 功能及符号的含义、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观测记录员等),记录软件在作业前有无进行检验。注意有无用手工记录,然后输入计算机打印成观测记录手簿等转抄现象。 (3) 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仪器、气象等记录是否齐全合理。 (4) 第一、第二检查者有无检查和签名。 (5) 归零差、2C变化(互差) 、半测回差、测回互差、指标差有无超限,测回数、 度盘配置是否正确,测边测回数是否正确。 (6) 秒数读数、仪器高、觇标高有无改动,零方向不能改。 (7) 记录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正确,有无连环划改或擦改。

地形图测制工作流程

地形图测制工作流程 1.流程图 2.各阶段工作要求 1)接受委托要求: 了解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周围交通状况、地形图使用目的、任务量及工期、已有资料的施测年代、平面和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和形式等情况,并向委托方索要委托书。 2)现场踏勘要求: (1)了解测区大致地势、地貌,所在大体地理位置(如东经117度0分0秒,北纬35度0分0秒),熟悉测区范围。 (2)了解测区内及周边河流、湖泊、水库、道路、村庄等主要地物地理名称及大小。 (3)了解当地气候条件,包括降雨、风力等,还有移动信号强度等影响测量的主要因素,填写现场踏勘记录表。 (4)收集测区及周边国家级控制点资料,向当地有关部门问询查找。 3)技术设计要求: 依据委托方要求、相关测绘规程、测区地貌特征编写设计方案。 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已有资料情况、引用的技术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指标、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施测进度计划、人员培训方案、仪器使用计划等。技术设计方案需要委托方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实施。 4)人员组织要求: 人员分配科学、合理,各岗位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由单位安排此次作业的人员并指定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建立各作业组,划分测区作业范围,介绍项目的大体情况。 5)仪器准备要求: 安排此次作业需要使用的仪器,将仪器配发给各作业组,由组长检查仪器状态是否正常?电量是否充足?配件是否齐全?必要时开机进行测试。将测绘时需要用到的各类工具准备齐全,如:电脑、铁锤、钢钉、钢尺等。 6)数据采集要求:

7)数据采集要求: (1)草图绘制清晰、整洁、条理明确、点号记录无误,使用铅笔绘制,有错误处及时修改。 (2)依据草图绘制电子图,使用CASS软件编制,将采集数据导入CASS内,地物线型、符号使用准确,特别注意坎方向的正确性。有明显与记录不同处时,在草图上做出标记,在去现场确认。 (3)高程展点后需要内插高程点时,要在当天完成内插作业。 8)内业修饰要求: 外业成图是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最基本的连接,内业处理要求根据地形图制图规范的要求,对图上不合理、不准确的地方修改,并整饰美观,统一线型和字体大小,有要求时还要绘制等高线、等深线,图形分幅、合并成图集等。 9)质量检查要求: 分外业检查和内业检查两部分,采用抽检方式,抽检率外业30%,内业50%,符合质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报告

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书 题目: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 112 姓名:许艳超 学号: 2011122712 2013年 7月10日

成绩 目录 1 概述·3 1.1实习名称··3 1.2实习时间··3 1.3实地地点··3 1.4指导教师··3 1.5实习目的及要求··3 1.6仪器及工具··3 2测区概况·3 3平面控制测量·3 3.1平面坐标系统··3 3.2导线等级及精度指标··4 3.3导线控制网的布设··5 3.4导线施测方法··5 3.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5 4 高程控制测量·7 4.1高程系统的选择·7

4.2精度等级及技术指标··7 4.3水准网的布设··7 4.4高程施测方法··8 4.5数据处理、平差计算··8 5 碎部点测量··9 5.1 碎测量的步骤··9 5.2 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9 6 成图方法··9 6.1测量数据传输··9 6.2 南方CASS软件绘制地形图··9 7 分幅与编号··10 7.1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10 7.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10 7.3 1:500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10 8 实习体会··10 附图、附表··11 1 概述 1.1实习名称:数字地形测量实习 1.2实习时间:2013.6.17-2013.7.14 1.3实地地点:淮海工学院校区第四测区

1.4指导教师:赵宝锋 1.5实习目的及要求 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是《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程所学知识的必要的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次数字地形测量的实习,是对我们数字化测图学习情况的一次实践检验,同时也是一次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所学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的难得机会。 实习要求: (1) 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 (2) 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过程与方法、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与方法; (3) 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4) 掌握三角高程导线测量的外业施测及内业数据处理的过程、方法; (5) 掌握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外业测量方法及内业软件的使用; (6) 熟悉大比例尺测图的工作内容及作业过程; (7) 掌握地物、地貌的合理表示与取舍原则。 1.6仪器及工具: (1)水准仪每组一套,包括:水准尺一对、水准仪一台、水准仪脚架一个; (2)全站仪一套,包括:主机、脚架一个、棱镜两个、对中杆两个、充电器; (3)铁钉、斧子 (4)导线测量、等外等水准测量、测量手薄、计算表自备 2 测区概况 淮海工学院第四测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地处苏北平原,平均海拔高程约3.7米。测区内均为人造河流、湖泊、草地等,另外有体育馆和体育场等。测区属季风特点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和湿润,常年平均气温14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910-980毫米之间,降雨期集中在7-9三个月。 测区内地势较为平坦,道路通畅,交通便利,视野开阔这都有利于我们测量的进行。实习中,我们使用中纬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作业,同时我们会避开正午的高温天气,利用早出、午休、晚归的作业方法,摆脱酷热天气的影响,使我们的测量实习可以顺利的进行。 3 平面控制测量

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

1 地形图测绘 1.1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是直接供地形图测绘使用的依据。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实地地物、地貌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测绘的测量手段和作业方式等情况决定;图根点的密度不得小于每平方公里14个。 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米,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米。 图根控制点宜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并应设定标志,相邻点间必须通视。 根据实地情况结合目前的测量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本测区图根控制点的平面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图根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导线、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等满足精度要求的方法。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作为测站点测图。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大于400米。 1.1.1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时的要求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应闭合或符合于路线等级控制点上。当需要加密时,图根控制点不宜超过两次符合;条件受限时,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边数不得超过3条。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全长小于3000米,平均边长300米, 40,不小于1个测回,测角中误差小于±20秒,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小于n 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4000。组成节点后,节点间或节点与起算点的长度不得大于2100米。 1.1.2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施测时的要求基本等同首级GPS控制测量的要求。区别为标准差计算时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的取值不同,图根控制测量时a取10mm,b的取20mm/km。 测定图根控制点的高程采用GPS快速静态/静态相对定位时,必须联测6个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2020年九月整理).doc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 二O O五年二月九日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一、首级控制(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1.1.仪器设备检查情况 1.1.1 仪器检定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资料是否齐全。 1.1.2 水准仪i角有无检查记录,精度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1.1.3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标尺,有无检查标尺零点差及有关的真长改正值。 1.2. 控制网布设 1.2.1 所布设的首级控制点是否满足测区要求,特别是测区边缘能否控制,是否能满足 下一级控制发展的需要。 1.2.2 所布设的控制点是否逐级发展,有无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现象, 无特殊情况,不能先布低等级控制后布设高等级控制;如有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时,低等级的控制网与高等级控制网的联测方法及平差方法是否正确;闭合导线的联测及检查是否正确,能否保证控制点点位的精度。 1.2.3 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下一级控制的发展,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 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是否按原设计方案布点,改变部分是否报总工室审批,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1.2.4 埋石: a、控制点能否便于较长时间保存。 B、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和中心标志是否符合设计书的要求,标石是否规整光滑, 字体是否字模压印或锯刻,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 C、凿(锯)石点的框边深度、中心钉、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D、点之记(Ⅳ等点从上等级)或点位说明(5秒点)是否符合要求,点位略图、交通 线路说明是否清楚,点位说明是否清楚。 1.2.5 起算数据:起算点等级、精度、坐标系统及投影面和投影带是否符合本测区的要 求,高程系统是否正确,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高程导线起闭点是否经相应等级水准联测。 1.2.6 联测略图: a、联测的方法、方向是否正确,与观测记录是否一致。 b 、平面、高程的联测是否标明,起始方向点有无标注。 C、图例是否齐全,是否与计算机上的文件内容一致。 1.2.7 观测记录手簿: (1) 普通记录手簿的封面、封底是否按规定填写:等级、测区、统一编号、日期、 测量单位。 (2) 电子记录手簿有无按照封面,检查记录,目录,说明(包括记录软件的基本功 能及符号的含义、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观测记录员等),记录软件在作业前有无进行检验。注意有无用手工记录,然后输入计算机打印成观测记录手簿等转抄现象。 (3) 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仪器、气象等记录是否齐全合理。 (4) 第一、第二检查者有无检查和签名。 (5) 归零差、2C变化(互差) 、半测回差、测回互差、指标差有无超限,测回数、 度盘配置是否正确,测边测回数是否正确。 (6) 秒数读数、仪器高、觇标高有无改动,零方向不能改。 (7) 记录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正确,有无连环划改或擦改。

地形图测绘实习_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巩固和深化对《数字测图原理》课程的理解,具体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与测绘方法; 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程序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个方面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 1,每小组施测一条约600m的四等水准闭合路线。 2,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图根导线测量任务。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9月7日起,共为时30天,实习具体内容: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东校区,对一条长约600m闭合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 并且闭合路线所包含的区域中应有图书馆,运动场,实验楼等学校的主要地物 (二)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图根导线测量都在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内进行,由于学校整体建筑 在低矮破碎的丘陵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 便利。但就在进行图根导线测量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 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沟渠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图根导线测量带来了 一定难度。另外,由于测区位于校园主干道附近,且周围有教学楼,图书馆,宿 舍楼等设施,导致测区内人流量较大,容易对实习中的人员和仪器造成干扰或者 带来危险。 在实习过程中,荆州市区的天气状况以晴阴天为主,并且时常伴随着小到中雨, 气温也一直在12--25度徘徊,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技术设计: 1,三、四等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 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各类测站的选择: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选取3个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固定点,将 整个闭合回路分为6个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之间距离应适 中。 施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四等水准测量中使用一套S3水准仪 各项限差: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黑红面读数差黑红面高差之差高差闭 合差 i角误差 ≤80m ≤5.0m ≤10.0m ≤3.0mm ≤5.0mm ≤±√Lmm ≤20〃

地形测绘的实施计划方案

四岔镇区地形图测量项目 实施方案 安徽天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五月 一、项目的简介 1.1、工作目的: 通过这次测量为今后将权属信息和地籍、地形图数据进入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现势的四岔镇地籍调查数据库。 1.2项目规范要求 (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下简称《规程》td1001-9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3)《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tb/t 14912-1994 (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5)《地形测绘规范》(ch 5002-1994)(6)《城市测量规范》(1999,cjj8-99) 1.3项目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2)、控制测量 3)、地形测量 二、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2.2、主要人员岗位安排及职责 2.2.1、岗位安排 (1)工程总负责人:王亮亮 (2)项目经理: (3)质量管理负责人:孟凡华(4)进度控制人:苏杭州(5)技术负责人:高军 2.2.2、岗位职责 a、四岔镇项目项目经理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并做好宣传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测绘管理规定和技术规定,并检查执行情 况。 (3)负责对测绘设计报告中测量部分的审查工作。(4)及时对各类工程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5)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监督和检查指导。(6)负责测绘行业管理的联系、接洽和报告工作。(7)负责组织落实新技术、新方法的交流与推广工作。 (8)及时向上级汇报有关测绘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有关总结报告。(9)负责测绘成果的归档、汇交、保存和保密工作。 c、测量技术负责人职责 (1)全面负责iso9001质量体系的贯彻执行情况。(2)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3)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设计书的编制与技术交底工作。 (4)负责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能满足生产需 要。 (5)负责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联系。(6)负责工程项目中各种记录与成果成图的检查工作。(7)负责各类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最终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8)认真组织成果资料的自检自查工作。(9)工程项目施工结束后,认真编写技术总结。 (10)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搞好项目的验收工作。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 (11)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d、测量组长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测量规程和规范。(2)严格按照技术设计书进行施工。

地形图测量的方法与技术要求

地形图测量的方法与技术要求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类科学的进步,地形图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应用于地形图测量的手段和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这就给地形图测量质量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给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分析了地形图测量工作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常用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地形图测量;全站仪;数字化测量;GPS-RTK;精度 一、地形图测量工作的特点 地形图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地形图的测量一般在空旷城郊、偏远的农村、山区人口密度低的环境 中。 二、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常用的测量方法 (一)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 1、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选用。1:5000 用于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初步设计等;1:2000 用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矿石总图管理、地质灾害监测评估等的基础性工作,城镇详细规划等;1:000、1:500 用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城镇、工况总图管理;竣工验收等。 2、地形图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根据地面倾角(α)的大小,确定地形类别。平坦地α<3°;丘陵地3°≤α<10°;山地10°≤α<25°;高山α≥25°。 3、地形测图,可采用全站仪测图、GPS- RTK测图和平板测图等方法,也可采用各种方法的联合作业模式或其他作业模式。数字地形测量软件的选用应该适合工程测量作业特点;满足规范的精度要求、功能齐全、符号规范;操作简便、界面友好;采用常用的数据、图形输出格式。对软件特有的线型、汉字、符号,应提供相应的库文件;具有用户开发功能;具有网络共享功能。 4、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检查的统计结果,应满足规范的规定。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

地形测量技术方案 对场区及周边区域范围内1:500的地形图测量及测编数据数字化图标工作。测设方案如下: 1、现场踏勘并收集资料,确定各测量控制点位置及相应数据。 2、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米,高程注记至0.01米,采用20m×20m整坐标矩形分幅,图幅编号按顺序编号。 3、地形图测量的精度 地形图陆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铺装地面高程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依据下表的规定执行。 地物类别位置中误差(cm) 高程中误差(cm) 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cm) 10 5 10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 15 7 15 次要建筑物、构筑物 地形图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依据下表的规定执行。 地形类别平坦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112 HHH高程中误差(m) 1H 233 森林、隐蔽或困难地区,可按上表要求放宽0.5倍。 有关数字化地形图的精度的其它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4、细部点数据采集 地形图陆地上测量采用全站仪数字化成图法,极坐标法全野外采集数据,现场传输至PDA进行图形初步编辑。 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大于5mm,仪器高应量至毫米。以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定向方向,观测另一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5cm,检查

高程误差不应大于5cm。每站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角度检查误差不应大于30″。 采集数据时,角度应读记至秒,距离读记至毫米。测距最大长度不超过300米,主要地物点不超过150米。 5、测绘内容与取舍 本次地形图测绘应突出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有关的各项要素。地形图要素的表示方法依据《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有关规定。地物、地貌各项要素的取舍原则除遵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外,还应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5.1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外廓以墙角为准。房屋加注层数及建筑材料。 5.2各种高低压线均实测其支架或电杆的位置,两杆(塔)间连线与设计道路交叉时,实测连线与设计道路的最小垂直距离,两杆(塔)间连线与设计道路并行时,实测连线与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线路密集或居民区的低压电线、通讯线可适当取舍测绘。 5.3测绘已建公路时应施测路肩边缘,并标注路面类型;公路里 程碑实测其点位,并注明里程数;公路交叉口处注明每条公路的走向;人行小道可视需要测绘。 公路每隔20m及地形起伏变换处、桥隧建筑物等处测注高程点。 5.4涵洞、沟渠、堤坝测顶部及底部高程;水井测注井台高程;水塘注记水面及塘底高程。 沟渠在地形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5.5居民地、厂矿、机关、学校、医院、山岭、水库、河流和道路干线等按现有的名称注记。 6、图边测绘和接边

地形测绘要求

南方RTK应用于某矿区1:1000地形图测量 一、任务来源及测区概况 受某矿区委托测量该地区新建矿区东西500米,南北1000米范围内的地形图。该测区位于井陉县界内,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陲,太行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14°18′,北纬37°42′-38°18′,东临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靠山西煤炭基地,地处晋冀结合部。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盆地错落期间,属温带大陆性 气候。 二、资料收集及主要测量内容 本次控制网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县城附近有国家高等级GPS控制点:GPS1、GPS2、GPS3 可作为本次控制测量的起算资料。根据界桩控制范围内地形勘察,依据1:1000地形图测绘规范,地面倾斜角在6~25度之间属于山地,基本等高距为1m,且该地形破碎,主要测量范围内旱地田坎,沟渠和乡村道路,采挖区陡坎斜坡以及冲沟,独立地物包括高低压电杆以及测区范围内高程点等等。 本次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4,高斯正形3度带投影,投影面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地形图测绘比例尺为1:1000。 三、测量技术依据 3.1.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 3.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3.3.C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3.4.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5. 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 四、精度要求及质量控制 4.1.精度要求 基本控制点平面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10cm,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水准点不得超过1/20基本等高距。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平面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10基本 等高距。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中误差不应超过0.8,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2/3。 最大误差不应大于两倍中误差。 4.2.质量控制 本次地形测量选用经检定合格的南方测绘灵锐S86T 双频双星RTK测量系统施测,仪器标称点位水平精度10mm+1ppm,高程精度20mm+1ppm。①平面:10+1× ×d,式中d为流动站至基站的距离,以km 为单位。②高程:20+2× ×d,式中d为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以km为单位。

地形图测量方案分解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 三、作业依据 (2) 四、技术方案 (3) (一)仪器、设备 (3) (二)作业流程 (4) (三)基础控制测量 (5) (四)地形图测绘 (6) (五)内业处理 (24) 五、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4) 六、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25)

为了保证本次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按时完成,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根据用户提供的有关资料,经过实地踏勘和已有测绘资料的详尽分析,编写该区1:2000地形图测量方案。 一、任务概述 1.任务名称: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矿区1:500地形图测绘工程。 2.测区范围: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区。 3.地理位置:东经 106°12′05″~106°12′49″ 北纬 26°37′28″~26°38′17″4.测绘内容: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任务总量:测图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荣祥工作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北西约27km处,行政区划属清镇市流长乡管辖,北起冷水大田,南至老黑山高程为1635.1米的半山腰,总长1.61km。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其范围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 表1 清镇市流长乡荣祥铝铁矿山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表 拐点编X 坐Y 坐标拐点编X 坐Y 坐标

1 294789356207917 29470235620196 2 294766356206298 29466835620186 3 294777356204649 29465935619601 4 2947643562031110 29474935619573 5 2947473562032911 29480435620246 6 2947433562029512 29481035620513 工作区属峰丛地貌,山脊走向北东,海拔高程1282~1588m,相对高差306m。在矿区东部至东北部的碳酸盐岩分布区,沟谷深切,发育悬崖峭壁,高差在20~60m之间;矿区中部地形切割小,地形相对较缓,坡度一般在15~40°之间。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部高差一般为100m左右。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1192.5mm,年最大降雨量1601.8mm,最大日降雨量为221.2mm(1963年7月11日)。年最高日气温为34.5℃(1961年7月2日),最低日气温-8.6℃(1977年2月10日),相对湿度83%。每年4~9月为雨季,6~7月雨量较集中,多雷暴雨,偶有冰雹。12月至次年2月有间断性凌冻。村落分布零散,区内交通以汽车运载为主,至清镇市有县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本测区测绘困难类别程度属于较难。 三、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地形图测量实验报告.doc

第一篇、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地形图测量实验报告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班级07采矿工程01班小组第一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 xx xxx xxx 指导老师 日期年月日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 本实习是一次综合性实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小面积地形图测绘的全过程,以巩固课堂所学,为读图用图,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2、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DS3水准仪一台、50米钢尺一把、30米皮尺一把、小钢尺一把、水准尺两根、测钎两根、记录板一块、半圆仪一个、三角板一副、三棱尺一把、绘图板一块、工具包一个。3、时间安排1周 020 上午布置任务,借领仪器,展绘控制点 下午现场测图指导。 021~23 碎部测量、绘图为主,同时进行控制测量;整饰图纸,编写 实习报告、实习总结、个人小结。 4、测区范围 1,2组(环境资源实验楼、生物工程实验楼)B1、B1-1、B1-2、H1、H2

(西南角坐标x=2883850,y=418650) 5、完成任务情况 通过已知点的测量,再加上我们做的支导点,我们完成了对测区范围内的测量。 6、工作量清单 工作量清单 二、控制点成果表 控制点成果表 填表徐建明复核漆龙 三.小组工作总结 紧张而有难忘的一周测量实习生活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了测量的辛苦和要求的精确仔细集团对合作的重要性。期间我巩固了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的方法,牢固掌握了闭合水准测量的观测步

骤与记录计算深刻体会了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并能熟练地对中整平和水平角的观测;熟练掌握了导线点的布设及外业计算;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们都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例如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 (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 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 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当测区较小时,图根三角、图根导线可作为首级控制。在难以布设闭合导线的狭长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第4.2.3条测区内解析图根点的个数,一般地区不宜小于表4.2.3的规定。

地形测量作图基本要求精编版

地形测量作图基本要求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地形测量内业作图基本要求 一.等高线要求 1、等高线必须平滑,反应地形时不可出现间距不一致的情况。 2、等高线不能交叉,当坡度较大时,间距小于时,首曲线可省略 不表示。 3、等高线遇到地物时,应表示到符号的边线。如 4、一般情况下,等高线按比例的划分为0.5m,1.0m.,2.0m的等高 距,可视实际情况地形因素而定。 5、等高线线宽: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6、等高线不可穿越面状地物,如房屋,道路,水田等,必须断在 地物边线上。如 7、为使图面整洁,山上的土坎可不测不必表示,当遇到加固土坎 时,砍高必达到比例所需尺寸,砍长达到15.0m以上才需表示,等高线必断坎上,需注明砍上下高程,等高线连接需合理,还需反应此地的地形要求。 8、等高线注记,根据地形情况,图上每100cm2面积内应有1~3 个等高线注记。 9、示坡线表示在谷地,山头上。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也应 表示示坡线。 二.高程点要求

1、高程点必须均匀,当遇到明显地物时,需加上高程点,如道路 的的交叉口,房屋的角落,水田砍的交叉口,地类线上。 2、水田,湖,鱼塘需注明水面高,水面高注记时,需把高程前面 的点除去,1:2000地形图水田不需要水面高。 3、山顶,山脊,山谷底一些明显变坡地方必须注明高程。 4、高程注明时,不可出现点线矛盾的情况,如实地已表示砍高 了,等高线值和高程值必须吻合。 三.图面常遇的小问题解决方法 1、一个地类图斑里面只能有一种地类符号,以实地最多的地类为 准,斜坡和崖上面不需注明地类符号,因他们本省就是一种地类符号,符号要均匀分布,不可多,也不可太少。 2、砍,路,河等都可表示地类线,因两种符号不要同时出现。 3、地类里面需注明种类,如“梨”“橘”等,除非有特定的地类 符号注明才不表示,如“竹”“茶”“草地”等。当遇到林地时,除注明树种以外,高于八米得树种还需注明树高,不知名,不常见的树种用“栎”表示。一个图斑内只需要一组字表示。4、画农村道路,机耕道时。需画成等宽道路,路边砍与路间距为 3mm,道路接头处需顺畅,棱角不要突出,当路面结构不同时,交叉口用地类分开,在图面上需注明线宽,材质,表示也有特定的方法。 5、河流,沟需注明水流向,河流还需用水崖线表示水流位置,当 斜坡和水田相接时,也需用水崖线表示。

地形测量实习报告3篇

地形测量实习报告3篇 *目录地形测量实习报告地形测量实习报告测绘工程地形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任务 三、仪器设备 四、测区概况 五、技术要求 六、实习经过及心得体会 一、实习目的 本次地形测量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掌握所有学习过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任务 ⒈以5秒网中各点为已知点布设单一导线(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要求导线边为6到8条,边长为100米到150米左右,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是野外选点、埋设标志(木桩及铁钉),画观测略图;二是利用经纬仪进行测角,致意左右角,要求测水平角及垂直角,记录要清楚,特别是觇标的高度及仪器的高度要即使量取、三是室内进行解算,求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三角高程)。 ⒉以四等水准要求测设水准网,高程系统采用1956不黄海高程系统。水准点起算为丹东市规划设计院三等水准网点,校墙

角iii-3(高程为13.430米) ⒊利用已布设的导线点进行图根二次加密:布设单三角形交会、侧方交会、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各作出一个点并进行解算。 ⒋测绘山地地形图,比例尺的1:500(根据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定) 三、仪器设备 ⒈水准测量:ds3水准仪、水准尺、尺垫。 ⒉经纬仪导线观测:dj6光学经纬仪、全站仪、花标、钢卷尺。 四、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区域为校外实习基地,其地势较为平坦,其中部分地区为耕地、厂矿、居民区、坟地。植被种类较少,无大型野生动物。山路略为崎岖,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技术要求 ⒈水准测量: ⑴方法采用s3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⑵每测段进行往返测。往返测限差:仪器检校i角20′;前后最大视距100米,视距差≤3米,每站视距累积差≤10米;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3㎜,黑红面高差之差5㎜;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 ;环线闭合差限差㎜(公式中k为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