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第二课时作业单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课第2课时教案

《猫》优质示范课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解、闷”等7个字。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拓展阅读不同作家创作的《猫》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4.观察某种小动物,学习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
(PPT出示词语)呼唤响动尽职屏息稿纸梅花解闷勇猛满月淘气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一只怎样的猫?预设:我认识了一只古怪的猫。
这只猫既老实又贪玩,还很尽职;有时温柔可亲,有时又一声不出;有时什么都怕,有时又那么勇猛。
3.导入新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小猫的淘气。
(板书:小猫淘气)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游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通过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回顾,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问题探究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猫的淘气的?2.探究活动师:你从哪些词句子体会到猫的淘气的?出示句子一: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预设:从“没完没了”这个词感受到小猫一直玩个不停,乐此不疲。
我仿佛看到了小猫在挠着妈妈的尾巴停也停不下来。
师小结:是啊,一群小猫没完没了地疯玩,真是太淘气了。
请同学们接着交流。
出示句子二:它们到院子里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预设:这段话写的是小猫在院子里玩的事例。
这里的“枝折花落”让我仿佛看到小猫所到之处,院子到处都是掉落的树叶和花瓣,院子里简直是鸡飞狗跳的样子了。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16《猫》作业(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16《猫》作业(含答案)《猫》练习题第二课时(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
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教案

第16课《猫》教案教材分析:《猫》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
意在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他们所象征的可贵精神。
《猫》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家三次养猫的经历,着重讲述了“我”由于武断冤枉致死了最后一只“丑猫”,在无法弥补自己的过错之后,陷入自责之中。
学习本篇文章,除了学习作者郑振铎先生首尾呼应、对比鲜明、巧设伏笔的写作方法之外,更是去感受郑振铎先生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思索人与动物应平等的相处之道。
学情分析:707班的学生在经历了大半学期的学习之后,对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赏析文章的方法都有所掌握。
但是在阅读本文的速度、赏析本文的准确性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
2、理解为何作者着重写第三只猫?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3、掌握作者首尾呼应、鲜明对比和巧设伏笔的散文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难点: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圈点勾画法4、启发讲解法教学用具: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二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2、初步了解巧设伏笔对文章写作的推动作用教学重难点重难点:了解第一二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叫做《猫》(板书),我们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题目一模一样的文章《猫》,有哪位同学还记得?(老舍《猫》学生简单说说对这篇文章中猫的形象----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且调皮)(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猫这种动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双向细目表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双向细目表单主题:动物朋友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 能正确读“朋友、动物、可爱、美丽、飞翔、奔跑、游泳、捉迷藏、高兴、快乐”等词语。
*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 能用学过的词语写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阅读课文,学习作观察、描写动物的方法。
o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感受动物的可爱和有趣。
o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o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o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动物朋友”为主题,精选了四篇课文,分别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小猫》:通过描写小猫的外形、动作、神态,展现了小猫的可爱和活泼。
•《小狗》:通过描写小狗的忠诚、勇敢、机灵,展现了狗的可爱和善良。
•《小鸟》:通过描写小鸟的美丽、自由、快乐,展现了小鸟的可爱和活泼。
•《小兔》:通过描写小兔的温顺、善良、胆小,展现了小兔的可爱和真。
教学建议:•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结合课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小猫•教学目标:o认识生字“猫、小、白、黑、毛眼、睛、玩、捉、鼠”。
o能正确读写“小猫、白猫、黑猫、毛茸茸、眼睛、玩耍、捉老鼠”等词语。
o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猫的可爱活泼。
•教学过程:o导入:▪出示小猫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小猫的亲密接触,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o新授:▪教师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进行词语练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进行理解。
o巩固:▪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并进行评价。
▪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仿照课文,写一段描写小猫的文字。
《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1“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贯穿全文的教学。
在教学本文时,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书。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在体会猫的特点的同时,感悟用词的准确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动;写猫的可爱时,“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童。
人爱猫,猫就亲人,如,“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一个“蹭”字,蹭出了一副猫爱人,人爱猫其乐融融的动人画面。
这样饱含情感的语句比比皆是,我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21、体会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引导学生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一、复习旧知,谈话激趣1、师展示“猫”图片,复习上节课知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生答后师板书:性格古怪、淘气可爱2、谈话激趣:老舍爷爷是一个著名的大作家,他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具体的法宝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你们愿意吗?现在,请同学们带上你智慧的钥匙,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写法1、学习前三个自然的写法:⑴ 引导理解“古怪”的意思。
⑵ 师问: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悟到猫的性格古怪?⑶ 引导学生发现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本的。
①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② 了解猫“老实、贪玩、尽职”各表现在什么地方?③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把文章写具体的第一个法宝是:运用具体的事例把特点写清楚。
《猫》第二课时教案

《猫》第二课时教案《猫》第二课时教案1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3、读板书。
4、出示: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1) (2)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比较: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生:(接答)像唱歌、说话(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2)出示填空: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专心、耐心、决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5、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
语文统编四(下)第4单元第13课《猫》课时2

主旨提炼
部编四下语文
本文细致而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 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 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表现了 人与猫的亲密关系——人爱猫,猫亲人。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勇猛敢斗
猫
淘气 腿脚不稳 耍个没玩没了 可爱 不怕摔 撞疼了也不哭
胆子越来越大 开辟新场所
写出“人爱猫,猫亲人”的感情。
写出猫对主人 的亲热。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
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
踩印几朵小梅花。
猫的脚印 比喻 小梅花
表达出老舍先生 对猫的喜爱之情。
部编四下语文
第3自然段中的“蹭”字改成“抓、碰、擦”好 不好,为什么?
部编四下语文
小练笔。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 再照样子写一写。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guāi)。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 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 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部编四下语文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 的喜爱之情。(原文略,见教材)(合作探究五)
部编四下语文
老舍先生为什么能把猫古怪的性格写得这么好? (合作探究四)
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逻辑清楚,结构清晰。
②善于观察,能抓住猫的特点加以描写。
③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古怪性格。
总起句
表明作者对小猫 的喜爱。
部编四下语文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 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 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 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 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 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作者对小猫
郑振铎《猫》教案(共2课时)

七上语文第17课. 猫. 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难点: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è) 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 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三、研读课文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猫》
主备:樊起成课型:精读课审核:教研组长
学科语文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默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作者一家和三只猫的故事,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2.品味文中写第三只猫的抒情语句,通过“率真”“质朴”的语言,深入理解文章中心,从而形成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方法
第 2 课时
二、自学检测
第 2 课时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文体是(),作者是(),现代()、()、()。
【当堂作业】
第 2 课时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为什么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中加点的“似乎、好像”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了三次养猫经历,删去写前两只猫的内容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