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第二课时的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课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课第2课时教案

《猫》优质示范课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解、闷”等7个字。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拓展阅读不同作家创作的《猫》片段,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4.观察某种小动物,学习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字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

(PPT出示词语)呼唤响动尽职屏息稿纸梅花解闷勇猛满月淘气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一只怎样的猫?预设:我认识了一只古怪的猫。

这只猫既老实又贪玩,还很尽职;有时温柔可亲,有时又一声不出;有时什么都怕,有时又那么勇猛。

3.导入新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小猫的淘气。

(板书:小猫淘气)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游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通过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回顾,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问题探究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猫的淘气的?2.探究活动师:你从哪些词句子体会到猫的淘气的?出示句子一: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预设:从“没完没了”这个词感受到小猫一直玩个不停,乐此不疲。

我仿佛看到了小猫在挠着妈妈的尾巴停也停不下来。

师小结:是啊,一群小猫没完没了地疯玩,真是太淘气了。

请同学们接着交流。

出示句子二:它们到院子里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预设:这段话写的是小猫在院子里玩的事例。

这里的“枝折花落”让我仿佛看到小猫所到之处,院子到处都是掉落的树叶和花瓣,院子里简直是鸡飞狗跳的样子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猫》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和爱心。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流畅朗读并理解课文。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思考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课文《猫》相关教学资料。

2.教学课件及相关图片。

3.学生熟悉的动物课件。

4.课堂布置好学生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2. 热身启动•让学生看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里或者周围是否有养过猫,有什么感受。

3. 主体教学1.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猫”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注重重点内容的解释。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猫”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了解学生对猫的认识和想法。

4. 拓展延伸•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并进行简要讨论。

•让学生猜测猫在不同情景下的表现。

5. 小结反馈•请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调学习要点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猫的生活习性,增加课堂讨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板书设计•标题:《猫》七、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

2.描述你家里养的宠物或者周围见到的猫的生活习性。

3.阅读相关有关猫的故事或资料。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猫》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前谈话)哪些同学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叫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

在这篇文章里,老舍先生把猫写活了,这篇文章就叫《猫》。

[板书课题:猫]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自主讨论)二、作者简介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其作品多取材于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等。

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文学成就是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三、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主识字,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

性(xìnɡ)格(ɡé)凭借(pínɡ)贪心(tān)职位(zhí)稿纸(ɡǎo)梅花(méi)跌倒(diē)开辟(pì)撞击(zhuànɡ)毒蛇(shé)古怪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变化多端生气勃勃(2)理解词义。

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开辟:打开通道,开拓、发展。

本课指小猫扩大活动范围,找到了玩耍的好地方。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

表现猫的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生机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中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猫》老舍课文-《猫》小学语文教案

《猫》老舍课文-《猫》小学语文教案

《猫》老舍课文|《猫》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达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古怪。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3.通过摘句归纳法,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课时重点】通过摘句归纳法,概括每段段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板书:猫说说你印象中的猫是什么样的?(学生发言)从你们的发言中,我听出你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小家伙。

作家老舍和你们一样喜欢猫。

他养了几只猫。

那他家的猫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几遍,并联系课文想想词义。

2.同桌互读互查生字。

你指我读,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集体学习,反馈生字词。

刚才我了解到同学们还有一些读不好、读不懂的词语。

(1)出示词语:的确、解闷、暖和、没完没了、枝折花落、屏息凝视自由读,你发现这些带下划线的字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另一个读音是什么?可以组什么词?指名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A.屏息凝视:我们知道字音不同则字义不同,所以我们根据词义定音。

这个字读bǐng时有两个意思,一是除去、去除;二是抑止。

在“屏息凝视”这个词里该选哪个呢?“屏息凝视”这个词什么意思?齐读。

B.尽职:“职”是职责、工作。

想想“尽职”是怎样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7.《猫》(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17.《猫》(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5.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厘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以及作者及家人在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郑振铎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的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本课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2)写作背景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教学过程: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

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

常被人当宠物养之。

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猫》教学设计第2课时张立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通过对文章的体悟,学会在错误面前自我反思、自我纠错。

教学重点【重点】1.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上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本堂课探究文章的主旨奠定基础。

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对以前两只猫亡失更难过得多?〔明确〕第三只猫的死,与“我”的武断、粗暴有关,它使“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因此,比对前两只猫亡失“更难过得多”。

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情感,可抓住关键词,如“难过”“更难过”。

】〔明确〕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

相对以前两只猫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这篇写猫的文章表面上看是表达了对三只猫亡失的难过,其实它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透过作者养猫的经历,能够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课堂实录一、细节探究[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自由畅谈读课文的感受,找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并说说理由,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找到相应语句后,从修辞、动词、描写得生动形象等角度进行赏析。

同桌互相交流。

】预设:①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明确〕比喻的修辞,描写了第一只小猫的可爱模样。

②“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明确〕动词“滚来滚去”写出猫的活泼、可爱。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这篇课⽂是⽼舍爷爷写的,⽼舍爷爷⼀⽣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章,是我国的语⾔⼤师,学习他的⽂章就是⼀种美的享受。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原⽂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成天睡⼤觉,⽆忧⽆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天⼀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天⼀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的⼀点响动,⼜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连就是⼏个钟头,⾮把⽼⿏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兴,能⽐谁都温柔可亲:⽤⾝⼦蹭你的腿,把脖⼉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朵⼩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兴。

它若是不⾼兴啊,⽆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和⽼⿏,就是遇上蛇也敢⽃⼀⽃。

⼩猫满⽉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

⼀根鸡⽑,⼀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它的胆⼦越来越⼤,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它到院⼦⾥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在花盆⾥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勃勃,天真可爱!教案 教学⽬标 1.掌握13个⽣字,理解“⽆忧⽆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课⽂内容。

了解⼤花猫的古怪和它⼩时候的可爱。

背⾃⼰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

(⽐如猫属于哪⼀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课时 ⼀、导⼊ 1.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部略圆,躯⼲长,⽿壳短⼩,眼⼤,瞳孔随光线强弱⽽缩⼩放⼤,四肢较短,掌部有⾁质的垫,⾏动敏捷,善跳跃,能捕⿏,⽑柔软,有⿊、⽩、黄、灰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第二课时的教案
一、学习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读懂什么。

板书(卡片):老实贪玩尽职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
胆小古怪不高兴一声也不吭
3、读板书。

4、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要求选自己喜欢的一种形式,填进黑板上写猫性格的词。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按一种形式,摆猫性格古怪的词。

6、指名学生具体地讲讲猫的性格为什么古怪?
7、教师领说黑板上的句子。

8、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9、教师领读第一小节。

课文是用什么句式把猫的老实、领玩、尽职的矛盾性格连起
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10、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三自然段的句式。

二、再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1、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第一句体现出什么感情?
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还找出了哪些句子?(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1)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2)指名读这句句子。

3、还找出了什么句子?
4、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1)尽职、闭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2)出示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