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怀》《杂诗》比较
陶渊明诗两首比较阅读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注释〕(1)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
(2)沦:沉,落。
西阿(ē):西山。
阿,大的丘陵。
素月:皓月,皎洁的月亮。
(3)万里辉:指月光。
荡荡:空旷广远的样子。
景:同“影”,指月光。
(4)户:门。
夜中:即夜半。
这句和下句是说风吹入户,枕席生凉。
(5)气变:气候的变化。
悟:意识到。
时易:时节改变。
时,指时令,节气。
永:长。
(6)无予和(hè):即“无和予”,没有人同我相交谈。
挥杯:举杯。
这句和下句是说想倾吐隐衷,却无人和我谈论,只能举杯对着只身孤影饮酒。
(7)掷:抛弃。
不获骋(chěng ):不得施展。
这两句是说光阴弃人而去,我虽有志向,却得不到施展。
(8) 此:指有志不得施展这件事。
终晓:彻夜,通宵达旦。
不能静:指心情不能平静。
这两句是说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教学重点】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运用比较阅读法从不同角度品味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
2、理解诗人归隐后淡泊平静的心境下“悲凄”的思想感情,欣赏陶渊明的人格美。
【教学重点】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运用比较阅读法从不同角度品味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
【重点难点】感受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挣扎,欣赏诗人的人格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鉴赏诗歌时,有没有同学把两首诗歌放在一起通过分析比较来解读诗歌?(追问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鉴赏)“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 能力。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原诗, 把握住原诗中与感情有关的诗句,然后通过对这些诗句的 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的
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感情。其次要注意题干中的 “ 情感
丰富”,明确此诗蕴含了不止一种感情。
踏莎行
候馆梅残
宋·欧阳修
候馆 ① 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② 。离愁渐远 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 ③ 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 ④ 尽处 是春山,行人⑤更在春山外。
【简介】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平阳尖》、
《江南曲》、《芳心苦》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注解】
①候馆:即旅舍、旅店。
丝迎风摇摆,青草散发着芳香,春风和煦温暖。孤独的行
人手握着远行马儿的辔头,慢慢离去。离别的悲愁,随着 路途的遥迢,渐渐远了,渐渐浓重起来,就像滔滔奔流的
春水一样,迢迢不断,无穷无尽。
恋人在家中思念我,仿佛柔肠寸寸断了,双眼注满了 盈盈的泪水。画楼太高,你可不要走近危阑倚阑远望啊! 那会使你多么伤心。你见到平坦开阔的草地尽头,那不过 是充满春意的青山。而你的恋人呢,却还远在青山那一边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
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他
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 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
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
易爆发的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 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奇特的想象,常 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 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 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知识讲解)(20200509141209)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学习目标1、了解阮籍、陶渊明及其诗文,了解两首诗创作的背景;2、理解体会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这两首诗歌中借景抒情或运用对比等表达技巧。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阮籍(201-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其父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与嵇康齐名,同为为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但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全身远祸,他不得不在政治漩涡中小心翼翼。
《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 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 .翔.(xiáng)鸟获骋.(chěng ) 鹧.(shú)鸪 B .红藕.(yǒu ) 玉簟.(diàn) 罗裳.(cháng) C .锦.(jǐn )书须臾.(yú) 绸缪.(móu) D .柁.(duò) 杳.(yǎo )悠悠吹襟.(jǐn ) 【解析】 A 鹧:zhè;B 藕:ǒu ;D 襟:jīn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 .薄帷鉴.明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 .忧思独.伤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C .气变悟时易.以乱易.整,不武 D .有志不获骋.所以游目骋.怀【解析】两个“独”字都当“独自”讲。
A .鉴:①照,②以……为借鉴。
C .易:①变换,②替代。
D .骋:①驰骋,句中指大展宏图,②放开,敞开。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B )A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近体诗根据每首诗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为八句,绝句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五绝”和“七绝”。
B .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新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 .唐初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其作品为“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D .晚唐杜牧、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杜牧,号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其爱情诗成就尤高,如《无题》诗等。
【解析】杜甫的“三吏”“三别”不是新乐府。
曹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

曹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曹植(192年-232年),字子桓,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文学家。
他是曹操的次子,曹丕的弟弟,曹操的孙子。
曹植一生多才多艺,他的诗作也备受推崇,被誉为“曹河东”的诗典。
其中有许多诗篇至今仍被人传颂,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1.《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以描绘女神洛神的形貌为主线,结构严谨,选材独特,语言优美动人,富有音乐感和绘画感。
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典范之一。
2.《七哀诗》《七哀诗》是曹植写给自己母亲的悼词,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深情思念和思念之情。
诗篇感情真挚,文字朴实,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曹植情感真挚的表现,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3.《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植名垂青史的一首诗篇,以形象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壮阔的沧海景象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4.《鹊桥仙》《鹊桥仙》是曹植的一首叙事诗,以传说故事为主线,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诗中借助神话传说的题材,展现了曹植敏锐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艺术造诣,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代表之作。
5.《东篱乐府》《东篱乐府》是曹植创作的一首琵琶曲,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的思考。
诗篇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音乐感强烈,成为曹植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
6.《杂诗》《杂诗》是曹植创作的一组小诗集,收录了多篇短小精致的诗作,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激情。
这些杂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爱情、人生、风景等多个主题,被后人誉为曹植文学成就的精华之作。
7.《七步诗》《七步诗》是曹植在东成侯刘备庙中所作,总共七句,反映了刘备的高洁品德和为政能力。
这首诗篇感情真挚,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功臣的敬重和对刘备的赞美之情,被誉为中国古代颂扬功臣的名篇之作。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 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编稿:程彦芳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了解阮籍、陶渊明及其诗文,了解两首诗创作的背景;2、理解体会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这两首诗歌中借景抒情或运用对比等表达技巧。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阮籍(201-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其父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与嵇康齐名,同为为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但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全身远祸,他不得不在政治漩涡中小心翼翼。
《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杂诗》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杂诗十二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杂诗十二首陶渊明

艺 术 构 思
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 阮诗:
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 点题。
陶诗:
开篇写景,中间触景生 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情 感
阮诗:孤独苦闷忧愤,感情
表露隐晦曲折。
陶诗:
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 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 一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
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 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 察。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青的。 本诗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 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 识。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 •
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人。 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
5-8句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 时节,暗示“日月掷人去” 之意 ,深化此意。 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 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 ·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 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 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 有志却得不到施展。
陶渊明的诗善于运用朴素的语 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 而出,使人感到自然、亲切, 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 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 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 营造的意境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杂诗》比较教学教案
【导入】
两首诗的作者皆是晋人,一在晋之初,一在晋之末,一个是狂放名士阮籍,一个是清高隐士陶潜,作一番比较,别有滋味。
【诗眼诗意】
1、《咏怀》——忧思
夜半不能入睡,起来坐着弹琴。
明月透过薄薄的帐幔照进来,清风吹动我的衣襟。
一只孤雁在野外哀号,盘旋飞翔的鸟儿在林间鸣叫。
走来走去还能看见什么,只能忧郁愁思独自伤心。
2、《杂诗》——悲凄
此诗抒写了光阴流逝、生命有限,而志业无成、壮志未酬之忧患。
1-4句,起笔展开一幅无限博大光明之境界。
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可见陶渊明襟怀之阔,笔力之巨。
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
5-8句,从夏去秋来之特定时节,深化“日月掷人去”之意。
夜半凉风入户,枕席寒意可感。
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
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
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深深悲怀。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和hè,此指交谈。
挥杯,摇动酒杯。
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
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陶诗淡泊深沉,李诗飘逸豪放。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
平生志在兼济天下,而生命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
诗中掷、骋二字,极具力度感。
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
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终晓指从夜间直到天亮,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
诗人为何如此忧愁?
【时代身份】
政治风云PK门阀制度;士族名士PK庶族才子
(每个时代,每个阶层皆有自己的伤痛与无奈)
1、阮籍(参考《陈情表》的时代背景)
《滕王阁序》有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
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
阮籍,魏晋文学家、思想家。
建安七子之阮瑀之子,“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之首,“正始之音”的代表。
魏晋时期,司马氏与曹氏明争暗斗。
正始十年,司马懿杀曹爽独专朝政,杀戮异己,株连无数。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曹芳。
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死后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阮籍就是处在这凶险激烈的政治漩涡之中。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但生于乱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不涉是非,明哲保身。
钟会是个投机钻营的卑鄙小人,阮籍一向深恶痛绝。
他常来阮籍家作客,实为探听虚实。
阮籍置酒相待,开怀痛饮,对政事不发一言,钟会只得怏怏而归。
阮籍有女秀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几次托媒求婚,但阮籍一连六十多天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宿酒未醒,司马昭奈何不得,联姻之事,只得作罢……
阮籍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
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写过“劝进文”。
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故其《咏怀》82首诗。
或反映醉态狂态下内心的孤寂忧愤;或表现避世远祸的希冀;或借古讽今,抨击时政,感慨国事;或嘲讽造作虚伪的礼法之士。
总之,以“忧思独伤心”为基调,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2、陶渊明(参考《归去来兮辞》背景)
历来人们对陶渊明诗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和关注,其实陶诗在平淡冲和的整体风格下,有着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具体有四类:①生死之悲,②士不遇之悲,③羁旅、离
别之悲,④孤苦之悲。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陶诗中对悲情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
度与洒脱的情怀使人忽略了悲情的存在。
【艺术手法】
1、艺术构思
《咏怀》开篇动作描写(不寐、弹琴、徘徊),婉曲表达心之苦闷和隐忧。
中间借景抒情,以动写静(冷月清风,孤鸿悲鸟),渲染出一种清幽冷寂的意境,含蓄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和忧愤。
结尾直抒胸臆,点破忧思。
《杂诗》开篇写景(白日素月,浩荡光明,可见胸怀之光风霁月),意境空阔冷清。
中间触景生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
2、情感表达
《咏怀》孤独苦闷忧愤,感情表露隐晦曲折。
《杂诗》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哀,感情表露直接一些,点出了悲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