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识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健康教育小常识

幼儿园健康教育小常识
1. 生活习惯: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早睡早起的习惯。
2. 均衡饮食:多摄入蔬果、优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少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3. 手卫生:教育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特别是在进食前、接触脏物后或外出回家后要立即洗手。
4. 牙齿健康:教导幼儿刷牙的正确方法,养成每天刷牙两次的好习惯。
5. 身体锻炼:每天适量运动,可以进行户外活动、游戏、操舞等形式。
6. 疾病防护:教育幼儿如何避免接触传染病的途径,比如在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7. 室内通风:保持教室和家中的通风,及时排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8. 安全意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他们如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9. 看护健康:鼓励幼儿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向看护人员反映,以便及时就医。
10. 心理健康: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汇总(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孩子们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责任。
以下是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的汇总,旨在帮助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安全,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交通安全1. 教育孩子们认识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如人行横道、红绿灯、斑马线等。
2. 告诉孩子们在马路上要靠右行走,不随意穿越马路,不在马路边玩耍。
3. 教育孩子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不拥挤,不追逐打闹。
4. 乘坐私家车时,教育孩子们要系好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5. 骑自行车时,要佩戴安全头盔,遵守交通规则。
二、消防安全1. 教育孩子们认识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2. 告诉孩子们不要玩火,不触碰电器设备,防止火灾发生。
3. 教育孩子们在发生火灾时,要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逃生。
4.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孩子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
三、防溺水安全1. 教育孩子们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私自下水。
2. 告诉孩子们在游泳时,要选择安全的水域,并结伴而行。
3. 教育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自救和救生技能。
4. 加强对孩子们游泳活动的监管,确保安全。
四、食品安全1. 教育孩子们不购买过期、变质、污染的食品。
2. 告诉孩子们不乱吃野果、野菜等不熟悉的植物。
3. 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4. 加强对幼儿园食堂的监管,确保食品卫生。
五、用电安全1. 教育孩子们不要触碰电源插座,不随意拉扯电线。
2. 告诉孩子们不要在电器设备附近玩耍,防止触电。
3. 教育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用电常识,如关闭电源、拔掉插头等。
4. 加强对幼儿园用电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用电安全。
六、防拐骗安全1. 教育孩子们不跟陌生人走,不透露个人信息。
2. 告诉孩子们遇到陌生人求助时,要提高警惕,不轻信。
3. 教育孩子们遇到危险时,要勇敢地寻求帮助。
4. 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共同预防拐骗事件的发生。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八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八篇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八篇孩子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且他们又活泼好动,因此,极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所以,对孩子进行初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技能培养极为重要。
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八篇,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篇11、教育幼儿不好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3、引导幼儿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用途,明白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明白各种报警电话,懂得如何报警。
4、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好让陌生人碰自我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务必要尽快逃开。
5、教育幼儿在家不自我动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
6、向幼儿讲解和宣传安全常识,让幼儿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以防止意外事故。
7、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时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就应放入口内,以防意外。
8、到公共场所参加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听老师(或者大人)的话,不得随便离开群众,有事应告诉老师。
9、教育幼儿在户外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
10、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11、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好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
12、教育幼儿没成人带领下不能自我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
13、教育幼儿明白自我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状况明白如何保护自我。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总结10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总结10篇)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总结10篇)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一):孩子的好奇心很大,看到感兴趣的事物时,不管危险是否都要去做。
所以,家长应主动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那么,园区内安全常识有哪些呢?1、教育孩子不要玩火玩电,让孩子了解玩火玩电的危险性。
2、教育孩子不要爬到窗台阳台上,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后果。
当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超人的动作时,应及时告知孩子这是有很牢固的保证措施下才能做的,不要模仿。
3、教育孩子不要在厨房里玩,因为厨房是一个不安全的场所,火炉、热锅、刀叉等等,都容易造成危险。
4、教育孩子不要在马路边玩或追逐,有意识地帮忙孩子学点交通知识。
5、教育孩子不可独自去公共场所、乘公共汽车、看电影等外出活动。
6、教育孩子不要去偏僻的被空置的空屋和僻静暗处。
7、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并教导他这样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
”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
8、教育孩子不要把塑料袋当做面具往头上套,以免引起窒息而死亡。
家长也尽量避免将塑料袋乱放。
9、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不得随便离开团体,有事应告诉教师。
10、到公共场所参加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听教师(或者大人)的话,11、教育孩子当被陌生人强迫带走时,应大喊“救命”并赶快逃走12、教育幼儿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教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二):幼儿消防安全知识1、基本要求:不得玩火。
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
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
2、火灾的处理办法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精选6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精选6篇)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时候不知道危险。
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希望有所帮助!幼儿园安全教育常识篇11、不带与幼儿园活动无关的物品家长在送幼儿来园时,要对幼儿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严禁幼儿携带有尖、带刺不利于幼儿安全的物品来园。
(如:钉子、别针、小棍、破损的塑料片、带棱角的石子、金属卡子等坚硬的物品,以免幼儿不慎受到伤害。
)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女孩佩带发饰要注意家长为了打扮自己的女儿,通常在为幼儿梳头时会佩带一些好看的发饰,家长在选择发饰时,一定要从幼儿的安全的角度出发。
尽量不要选择金属类带棱角易剐蹭发饰,以免幼儿在穿脱衣服或游戏时伤着自己或同伴,如金属类的小蝴蝶等。
3、不为幼儿佩带饰物有些家长处于爱自己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通常喜欢为幼儿脖子上佩带一些项链如:小佛、小珠子、小绳等,尤其幼儿在午睡翻身时稍有不慎这些饰物就会勒住幼儿脖子,让幼儿呼吸困难,对幼儿造成伤害。
有时因项链的小绳断开,小珠子等较小的物品散落,幼儿出于好奇会将其塞进鼻孔、耳朵、或放在嘴里含着不慎会吞咽,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戒指、手环、手表、皮筋等是幼儿喜欢佩带的小饰物,这些饰物不但影响幼儿活动中的注意力,它同时也会给幼儿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险。
如:游戏时戒指的剐蹭可能会伤到自己或同伴。
由于幼儿皮肤娇嫩,这些饰物长时间佩带对于幼儿手指、手腕等局部血液循环造成影响,甚至会使局部皮肤变色坏死。
4、躲避危险家长要在平时随机教育幼儿不要将手指放在门缝处玩耍,以免同伴或其他人关门将其挤压,造成手指损伤。
家长在接送幼儿上下楼梯时,随机教育幼儿要按规则行走,减少碰撞。
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学会正确使用剪刀、铅笔以及各种学具;学会正确操作各种玩具以免因使用、操作、方法不对造成伤害。
幼儿园安全学习常识幼儿园安全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安全教育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幼儿园安全学习常识是帮助孩子们认识和避免安全隐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幼儿园安全学习常识的相关内容:一、火灾逃生知识1. 学习火灾的危害性及预防方法2. 掌握使用灭火器和紧急逃生的方法3. 火灾发生时,要保持镇静,按照预先制定好的逃生路线和方法逃生,并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二、交通安全知识1. 了解过马路时的交通标志及交通规则2. 学习如何安全地过马路,避免汽车和自行车的危险3. 见到红绿灯时停下,等待绿灯亮起后再继续通过马路三、食品安全知识1. 学习饮食健康知识,了解常见食品中的危害物质2. 掌握食品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重要信息3. 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四、游戏安全知识1. 理解游戏中的安全隐患,如玩耍时发生的跌倒、碰撞等意外2. 学习游戏中的自我保护技能,如避免玩具尖锐物刺伤、毛绒玩具堵塞呼吸道等危险3. 在游戏中要注意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避免打架和争吵五、人身安全知识1. 学会遇陌生人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随便上陌生人的车等2. 掌握火警报警的方法及呼救的拨打3. 在幼儿园内外遇到安全问题时,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求助六、场所安全知识1. 了解幼儿园各个场所的用途和安全隐患2. 学习保持教室、操场等公共场所的整洁和安全3. 在使用各类玩具时,要注意遵守规则,避免造成伤害七、紧急逃生知识1. 掌握应急情况下的逃生技能,如火灾、地震等意外状况2. 练习跳楼梯、穿过窗户等逃生方法3. 在逃生时要保持镇静,迅速逃离危险区域并呼救以上是幼儿园安全学习常识的相关内容,希望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能够重视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正处于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阶段,需要学习各种安全知识,以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幼儿园学生安全教育常识(3篇)

第1篇一、前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培养品德、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
然而,幼儿园学生由于年龄小、经验不足,安全意识相对较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加强幼儿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幼儿园学生的安全教育常识。
二、交通安全1. 行走时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靠右行走。
2. 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左右观察,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3. 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追逐车辆。
4. 遵守公共交通秩序,排队等候上车,不争抢座位。
5. 乘坐私家车时,系好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6. 乘坐校车时,不将头、手伸出窗外,不随意离开座位。
三、消防安全1. 认识火警电话:119。
2. 了解火场逃生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逃生。
3. 不玩火,不触摸电器设备,不私自拉电线。
4. 家庭中应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
5. 发生火灾时,不要慌张,按照逃生路线迅速撤离。
四、防拐骗安全1. 不轻信陌生人,不跟陌生人走。
2. 不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号码。
3. 在公共场所,不离开父母视线。
4. 遇到陌生人求助,要告诉父母或老师。
5. 遇到陌生人给零食、玩具等物品时,要提高警惕。
五、饮食安全1. 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
2. 饮食要均衡,不挑食、不偏食。
3. 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4.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
5. 避免食用生、冷、硬、辣等刺激性食物。
六、防溺水安全1.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2. 在游泳前,要了解水域的深浅、水流情况。
3. 遇到同伴溺水时,要大声呼救,不盲目施救。
4. 游泳时,要穿着救生衣,不在危险区域游泳。
5. 避免在无人看护的水域游泳。
七、自然灾害防范1. 了解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
2. 遇到地震时,迅速躲到桌子下、墙角等安全地带。
3. 遇到洪水时,迅速撤离到高处。
安全教育幼儿园100条

安全教育幼儿园100条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100条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生活安全1. 学会正确使用剪刀、刀具等工具,避免意外伤害。
2. 不要随意触摸电器插座,避免触电事故。
3. 学会与陌生人保持距离,不要随意与陌生人交谈或跟随陌生人。
4. 不要随意乱跑,避免摔倒或碰撞造成伤害。
5. 学会正确穿戴衣物,避免被绳子、拉链等物品勒住或卡住。
6. 学会正确穿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避免交通事故。
7. 学会正确使用梯子、楼梯等设施,避免摔倒或滑倒。
8. 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了解如何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
9. 学会正确使用自行车、滑板等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
10. 学会正确使用水杯、碗等餐具,避免烫伤或割伤。
二、食品安全11. 学会正确洗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12. 不要随意吃未经过处理的生食,避免食物中毒。
13. 学会正确使用筷子、勺子等餐具,避免误伤口腔。
14. 学会分辨食物的新鲜程度,不吃变质食物。
15. 学会正确保存食物,避免食物变质或受到细菌感染。
16. 学会正确咀嚼食物,防止咽喉卡住。
17. 不要随意尝试未知食物,避免过敏或中毒。
18. 学会正确使用餐巾纸、手帕等卫生用品,保持餐具的清洁卫生。
19. 学会自己动手做简单的小食品,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20. 学会正确选择食物,不要过度饮食或挑食。
三、交通安全21. 学会正确过马路,遵守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规则。
22. 不要随意靠近马路边,避免被车辆溅到或撞到。
23. 学会识别交通标志和交通警示标志,了解其含义。
24. 学会正确乘坐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保持站稳。
25. 学会正确使用人行道,不要在马路上行走。
26. 不要随意玩耍或奔跑在马路上,避免发生意外。
27. 学会正确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避免与车辆相撞。
28. 学会正确使用自行车、滑板等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常识教育的内容常识教学法幼儿园常识教育的内容根据《纲要》的规定和全国幼儿园常识教材(教师用书)(以下简称全国幼儿园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社会常识部分1.认识自己要求幼儿建立“我”的自我概念。
对于幼儿来说,需要不断的教育才能形成。
(1)要幼儿知道“我是谁?”如“我”是一个人,不是猫,也不是一朵花。
“我”是小男孩(小女孩),“我”是家里的小孩子,“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2)使幼儿知道有关“我”的外形特征和生长变化。
如我有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等等。
我从前是一个吃奶的小娃娃,现在长成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
以后长成象爸爸、妈妈一样的大人。
(3)使幼儿懂得表达有关“我”的情感,如我有时高兴我就笑,有时不高兴就哭……。
通过有关“我”的各方面的学习,帮助幼儿逐步认识自己,建立自我概念。
2.认识家庭、幼儿园家庭、幼儿园是幼儿最初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生活。
让幼儿形成家庭,幼儿园的初步概念是必要的,也是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
(1)使幼儿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还是××幼儿园×班×小组的一个成员。
(2)使幼儿知道家庭是供给自己衣食住行,抚养自己和生活的地方。
教育幼儿热爱家庭。
(3)使幼儿认识家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的工作、职责及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幼儿尊重家中的长者。
(4)使幼儿知道幼儿园是学习、游戏活动的地方,教育幼儿热爱幼儿园。
(5)使幼儿认识幼儿园的主要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劳动职责、地位和作用。
教育幼儿尊重、敬爱老师、保育员,园长、炊事员等等。
(6)使幼儿逐步了解家庭、幼儿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家都是相互依赖,互相联系的,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也不能一个人孤立存在。
(7)使幼儿懂得家庭生活及幼儿园活动之间的区别,以及有关的文明、礼貌、行为规则。
(8)使幼儿分清哪些是幼儿园的公共设备、用具,哪些是自己的衣服、鞋袜。
教育幼儿爱护公共设备和用具等。
(9)让幼儿学习做小组的领导者和小组的成员,学习参加社会生活,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初步了解、学习社会生活,逐渐懂得社会中不同成员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学习遵守社会的文明礼貌和行为规则。
另外,从认识家庭、幼儿园扩展到认识周围的邻居、商店、剧院、街道、乡、镇、社会团体,以及公共设施等。
教育幼儿热爱家庭和幼儿园,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为热爱祖国,建立较系统的社会结构的概念奠定基础。
3.认识日常用品和工具日常生活用品和工具,它们既反映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反映了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
深入浅出地向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对幼儿初步了解社会的生活方式,人类的文化发展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1)让幼儿认识人们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具、工具,叫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用途。
(2)使幼儿知道上述用具、工具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原料和材料制成的。
(3)使幼儿知道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工作得更有效益,成人怎样改进、简化、创造发明新的用具和机器。
如工人制造了拖拉机,代替了耕牛耕地翻土,而且工作得又多又快又省力。
又如有人发明了电灯,使人们比过去使用蜡烛、煤油灯的照明简便而又明亮。
还有各种交通工具、塑料用具、机器等等的发明创造,使幼儿懂得人们的生活用具在不断地改进,使大家生活、工作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
通过幼儿认识各种日常生活用具,重点使幼儿了解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不要孤立的让幼儿只认识某一用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
4.使幼儿知道生活中的主要节日──“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上述节日有些是反映我国民族风俗习惯的,各地可根据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删。
幼儿欢度各个节日时,要让幼儿知道各个节日的含义,并了解我国和本民族的文化生活以及风俗习惯,从而促使幼儿萌发热爱本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自然常识部分1.使幼儿知道春、夏、秋、冬四季的名称、主要特征和顺序。
季节是一个比较广的时间概念,它具有连续的、变化的、循环往复的特点。
在幼儿亲身经历过程中建立季节概念是可能的,但也是不容易的。
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对季节时间知觉的体验并体察季节的明显特征。
(1)使幼儿体察到四季自然现象的变化。
如气温高低、降雨、下雪、结冰等。
(2)使幼儿观察在各个季节中,人们生活的变化。
(3)使幼儿知道季节和植物的种植生长、成熟收获的关系。
(4)使幼儿了解季节和动物产仔、生长、发育和生活的关系。
2.使幼儿认识常见的植物(包括稻谷、蔬菜、瓜果、树木、花卉等)。
(1)认识几种常见植物,叫出名称,识别主要特征,在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使幼儿知道有的常见植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水果等。
(3)使幼儿知道树木、花卉可供人欣赏、洁净空气、美化环境。
(4)使幼儿发现植物与水、土、阳光等的关系。
(5)使幼儿知道有些植物可作动物的饲料。
(6)使幼儿知道植物需要人们保护或培植,才能生长得好。
教育幼儿爱护庄稼,保护各种植物,不任意采摘、损害植物。
(7)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感情。
3.使幼儿认识常见的动物(包括家禽、家畜、鸟、昆虫、野兽等等)。
(1)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叫出名称,识别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2)使幼儿知道有的动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如鸡、鸭、鹅、牛、羊等等。
(3)使幼儿了解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使幼儿知道动物需要人们保护或饲养才能生存、生长。
教育幼儿爱护动物,不随意打伤、杀害有益的和珍贵的小动物。
4.让幼儿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如闪电、打雷、下雨等,初步了解它们对人的关系和人们对自然界的利用。
教育幼儿关心周围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一些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初步了解它们的性质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如观察物体的沉浮、糖和盐溶化、水的三态、镜子反光、磁铁吸铁、颜色变化等现象。
为了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领会《纲要》的精神,较好地使用全国幼儿园教材,安排好上述教育内容,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常识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小、中、大三班安排的。
整个内容就其广度来说,是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不断扩大的,如只要求小班幼儿认识自己、家庭和幼儿园,中、大班则要求扩大到周围环境中的商店、邮局……,甚至首都北京。
如认识成人劳动,从幼儿接触最早、最亲近的家庭成员──父母开始,逐步扩大到幼儿园老师的劳动,社会上常见的人们的劳动。
就其深度看,则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其程度。
例如,自然常识中教幼儿认识季节,对小班幼儿只要求认识季节的明显特征,到大班则要求幼儿认识季节的主要特征和顺序。
又如对小班幼儿只要知道个别物体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对中、大班幼儿除要求认识个别物体的名称、特征外,还要比较认识两种物体间的异同,知道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和联系。
因此,在进行常识教育时,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育内容,以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幼儿常识教育的内容应服从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总任务在《纲要》和全国幼儿园教材中规定的教育内容,无论是社会常识还是自然常识,都是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总任务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向幼儿灌输知识。
例如,认识幼儿园炊事员,除了让幼儿了解炊事员怎样烧饭做菜的知识外,还要教育幼儿尊重炊事员的劳动,不浪费饭菜,尊敬炊事员,培养他们对人的正确态度。
又如,给幼儿认识兔子时,不仅使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形特征,吃什么,有什么用等有关知识,还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能力,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等等。
又如,“保护眼睛”专题,主要让幼儿懂得眼睛的功用,什么有害于眼睛,怎样保护眼睛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坐姿,室内的光线等,以保护幼儿的视力。
为此,教师必须明确常识教育的内容,在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以促进幼儿的健康,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三、常识教育的内容具有因地制宜、灵活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物质生产差别很大。
我国民族众多,风土人情又各不相同。
各地幼儿都生活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他们所接触的事物和现象又是如此的丰富多采。
因此,在《纲要》里除了统一的要求外,还使各地教育内容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地处理,如要求小班幼儿认识常见的三、四种蔬菜、水果,而不规定认识苹果或香蕉。
大班要求介绍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而没有要求一定要介绍苗族或维吾尔族。
这为教师选择教育内容时留有了余地。
因此,教师在使用《纲要》和全国幼儿园教材时,应本着由近及远,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精神,结合各地的特色,可以适当补充乡土教材。
例如,在水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幼儿观察水稻的生长过程,多认识些鱼、虾、贝、螺等水产,认识机帆船、水泥船、木船等水上交通工具。
而在高旱地区的幼儿园则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小麦或高粱的生长过程,多认识花生、大枣、葡萄等水果和农产品,以及手扶拖拉机、汽车、卡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盛产陶瓷的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等地,可较早地认识陶瓷器皿,或带领他们参观陶瓷工厂。
生活在鲁迅故乡──绍兴的幼儿,教师可以带领他们游览一下“百草园”或“兰亭”,参观“咸亨酒店”。
傣族的幼儿教师就可和幼儿共同愉快地欢度“泼水节”等等。
这样做,既符合幼儿直觉行动、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幼儿又容易接受,又丰富了常识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常识教育内容具有季节性的特点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都会有不同的特点。
如植物春天发芽吐翠,夏天枝叶繁茂,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呢,一般植物则生长缓慢或者枯萎。
动物在春天产仔繁殖,……到冬天有的冬眠,有的深居洞穴,有的死亡。
人们则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也随着季节而不断变化。
因此,教师在安排常识教育的内容时,如能有意识地结合季节特点,选择与季节变化相应的内容,既能使常识教育的内容相互有机联系而不孤立,还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大地复苏的春天,带领幼儿到野外春游,组织幼儿清明扫墓,观察农民春耕播种等等;在炎热的夏天,可让幼儿在晚间乘凉时,观看满夭星斗,夜晚景色……;在金黄色的秋天,稻谷成熟,水果品种繁多,组织幼儿观察或参加适当的收获劳动;在寒冷的冬天则让幼儿认识各种御寒服装,讨论人们怎样过冬,怎样迎接春节、难度春节……或利用气温低下的时机,让幼儿做结冰试验。
这不仅能使幼儿容易理解季节的特征,还能使幼儿对季节和周围世界的变化产生兴趣,促进幼儿的学习,培养幼儿了解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