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天气系统的外推预报法
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天气学预报方法是一种定性的、经验性的传统预报方法。
虽然,目前天气形势与气象要素预报已愈来愈依靠数值预报方法,但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局地天气、航线天气等的预报中,天气学方法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应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预报的基本方法。
一、外推法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内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的规律,顺时外延,预报出系统未来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这种方法叫做外推法。
外推法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等速外推。
等速外推就是假定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基本上不随时间而改变,即与时间成直线关系,外推按这种规律进行,故等速外推又叫做直线外推;另一种是变速外推。
变速外推假定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接近“匀变速”状态,即与时间成曲线关系,这时外推时要考虑它们的“变速”情况,故变速外推又叫做曲线外推。
直线外推只需要根据当时和上一时次的两张天气图即可进行,而曲线外推需要利用三张(或以上)天气图进行比较才能进行。
显然,曲线外推要比直线外推更全面些,但是由于实际天气过程的复杂性,曲线外推并不一定比直线外推更准确,因此,使用外推法时必须结合其他预报方法。
应用外推法可以对高、低压系统和槽、脊的移动和强度作出预报。
下面以闭合系统为例说明外推法的应用。
直线外推。
设12 h前低压中心位于点“1”(图11.2 (a)),其中心气压为1008 hPa,作预报时的低压中心位于点“2”,其中心气压为1006 hPa,加深了2 hPa,移动距离为S1。
按直线外推可以预报,12 h后该低压中心将移至点“3”,移动的距离S2=S1;中心气压将继续降低2 hPa,达1004 hPa。
曲线外推。
设24 h前低压中心的位置在点“1”(图11.2 (b)),中心气压为1 011 hPa;1 2 h前中心位置在点“2”,移动距离为S1,中心气压为1002 hPa,加深了9 hPa;作预报时的中心位置在点“3”,中心气压为995 hPa,过去12 h移向向左偏了一个角度,移动距离为S2,加深了7 hPa。
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天气学预报方法是一种定性的、经验性的传统预报方法。
虽然,目前天气形势与气象要素预报已愈来愈依靠数值预报方法,但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局地天气、航线天气等的预报中,天气学方法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应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预报的基本方法。
一、外推法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内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的规律,顺时外延,预报出系统未来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这种方法叫做外推法。
外推法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等速外推。
等速外推就是假定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基本上不随时间而改变,即与时间成直线关系,外推按这种规律进行,故等速外推又叫做直线外推;另一种是变速外推。
变速外推假定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接近“匀变速”状态,即与时间成曲线关系,这时外推时要考虑它们的“变速”情况,故变速外推又叫做曲线外推。
直线外推只需要根据当时和上一时次的两张天气图即可进行,而曲线外推需要利用三张(或以上)天气图进行比较才能进行。
显然,曲线外推要比直线外推更全面些,但是由于实际天气过程的复杂性,曲线外推并不一定比直线外推更准确,因此,使用外推法时必须结合其他预报方法。
应用外推法可以对高、低压系统和槽、脊的移动和强度作出预报。
下面以闭合系统为例说明外推法的应用。
直线外推。
设12 h前低压中心位于点“1”(图11.2 (a)),其中心气压为1008 hPa,作预报时的低压中心位于点“2”,其中心气压为1006 hPa,加深了2 hPa,移动距离为S1。
按直线外推可以预报,12 h后该低压中心将移至点“3”,移动的距离S2=S1;中心气压将继续降低2 hPa,达1004 hPa。
曲线外推。
设24 h前低压中心的位置在点“1”(图11.2 (b)),中心气压为1 011 hPa;1 2 h前中心位置在点“2”,移动距离为S1,中心气压为1002 hPa,加深了9 hPa;作预报时的中心位置在点“3”,中心气压为995 hPa,过去12 h移向向左偏了一个角度,移动距离为S2,加深了7 hPa。
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的预报

F F c F t t
在运动系统上选取一些特征 点或特性线,使得在这些点 上物理量的局地变化为零。 则这些点的运动速度可用下 式表达
Hale Waihona Puke C t xx运动坐标随着槽脊线一起移 动,在槽脊线上总有
p 0 x
用运动学方法预报气压系统的移动
槽(脊)线的移动速度
• 气旋反气旋中心的移动 • 系统中心移速C可分解为Cx和Cy
2P C x xt 2P x 2
P Cy 2x tg 2 tg Cx P 2 y
2
I为变压升度
y
2P yt Cy 2 P y 2
I C
x
θ为系统中心移动方向与x 轴(长轴)的夹角。 β为变 压升度与x轴的夹角。 当系统为正圆时θ=β
2P C xt 2P x 2
分子:变压升度 分母:槽脊的凹凸程度 对低压槽,槽前变高大于槽后 变高,槽后退。槽前变高小于 槽后变高,槽前进。 对高压脊,脊前变高大于脊后 变高,脊前进。脊前变高小于 脊后变高,脊后退。
大 小
变压 小
变压 p 大 t
• 两条定性规则: • 1 槽线沿变压梯度方向移动,脊线沿变压升 度方向移动。 • 2 槽线的移动速度与变压梯度成正比,与槽 的强度成反比。即在变压梯度相同的情况 下,强槽比弱槽移动的慢。
运动学方法
• 利用气压系统过去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变 高(或变压)的分布特点,通过运动学公 式,预报系统未来移动和变化的方法。
运动学方法
• 1、变压法 • 变压法常用来预报地面气压系统的变化。 通常用3小时变压和24小时变压。
运动学方法
• 1)气压系统移动的预报 • 任意变量F在固定坐标和运动坐标中局地变 化的关系式为
天气预报

降水预报各种不同类型的降水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大型降水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有密切关系。
农谚说:“清明要明,谷雨要雨”。
这说明适时适量的降水对农业生产能提供有利的条件,而反常降水则会带来灾害。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集中在下半年,而这时正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大型降水的多少能造成大面积的涝旱。
尤其是时间长、面积大的暴雨,还能引起洪水泛滥,不仅对生产建设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无论工农业生产、航空、航海、交通运输、水利建设、防涝抗旱等都需要及时准确的降水预报。
以下介绍大型降水,即范围广大的降水,降水区可达天气尺度的大小,包括连续性或阵性的大范围雨雪及夏季暴雨。
降水形成过程降水是大气中的水的相变(水汽凝聚成雨雪等)过程。
从其机制来分析,某一地区降水的形成,大致有三个过程。
首先是水汽由源地水平输送到降水地区,这就是水汽条件。
其次是水汽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这就是垂直运动的条件。
最后是云滴增长变为雨滴而下降,这就是云滴增长的条件。
这三个降水条件中,前两个是属于降水的宏观过程,主要决定于天气学条件。
第三个条件是属于降水的微观过程,主要决定于云物理条件。
降水系统首先应从天气图上分析是否有有利于降水的天气系统存在,以下系统有利降水的出现:1、西风带上的高空槽高空槽是引起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里指的是天气尺度的短波槽)。
高空槽一般与地面锋面气旋相结合,但有时在高空槽前的地面自上只分析到槽和冷锋。
有时连冷锋都分析不出来,仅有一倒槽和负变压区,同样可以观测到降水。
特别是在夏季,水汽条件充分,即使是很小的高空槽,都很可能引起降水。
由于高空槽的结构不同降水也不尽相同。
2、锋面气旋锋面气旋一般位于高空槽前,造成锋面气旋降水的有高空槽;冷、暖锋和锢囚锋等。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降水性质也不同,降水常在锋附近、有时在锋前,有时在锋后,锋面气旋中降水的形成,主要是指在稳定大气中的情况。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站观测的数据来实现的,气象站越多,预报越准确。
今天小编整理了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
天气预报,又称气象预报(测),是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
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
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
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
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
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具体方法是什么目前气象台使用的天气预报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天气图法、数值预报法和数理预报法等。
天气图法和数值预报法主要用于短期预报,近年来也在向中期预报方向延伸。
数理统计预报法主要用于长期预报,近年来也向短期预报方面发展。
在实际预报工作中三种方法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用的。
1、天气图预报法天气图预报法是出现最早的一种天气预报方法,目前仍然是大多数气象台采用的主要的方法。
天气图法是以天气图为基本工具的预报方法。
它从同一时刻的各层天气图上分析出天气系统及其结构和天气状况,又从前后连贯的几个时刻天气图上判断出这些天气系统的生成、移动、发展、消亡等等变化,以及各个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5章--周雪松--整理

b) 天气模式与统计物理量相结合的预报方法。 37. 根据天气分析预报实践的总结,我国常见的大风有冷锋后偏北大风,高压后 部偏南大风,低压大风,以及台风大风和雷雨冰雹大风等。 38. 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包括完全预报方法( PP 法)和模式输出统计方法(MOS 法)两种。 39. 一般的专家系统通常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解释 部分,知识获取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1. 地转涡度平流的作用: a) 对于偏南北向的槽(脊) ,地转涡度平流有使其向西移动的作用。
b) 对于偏东西向的槽(脊) ,地转涡度平流对槽脊的移动无明显作用。 c) 当槽(脊)线上为偏北气流时,有正的地转涡度平流,对涡度局地变化 有正的贡献, 因而使槽加深 (脊减弱) ; 反之, 在槽脊线上为偏南气流时, 槽将减弱(脊加强) 。 12. 相对涡度平流在自然坐标系中的表述如下:
概率统计学处理,给出在统计意义上的定量关系的统计模式。 33. 一般将平均风速达到 6 级(10.8-13.8 米/秒)以上的风,成为大风。 34. 预报冷锋后偏北大风是,主要应分析锋后的冷空气活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 a) 利用高空图分析冷平流的分布和强度;
b) 利用地面图分析三小时边压得分布和强度。 35. 低压大风即低压发展加深时一般在低压周围气压梯度最大地区出现的大风。 在我国经常出现大风的低压系统有东北低压、江淮气旋、东海气旋等。 36. 大风的预报方法主要有: a) 从形势预报入手的方法;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 5 章
1. 在天气系统的外推预报法中,推法分为两种情况:等速外推(支线外推)和 加速外推(曲线外推) 。 2. 空气质点的个别变化在运动坐标系中可展开为:
d (V C ) ,其中 dt t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天气学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学分:4 总学时:57 理论学时:46 实验(上机)学时:11适用专业:大气科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天气学原理是研究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科学。
该课程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之一,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侧重理论教学,主要介绍天气学的经典理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锋面理论、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概况、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天气学原理”课程,学生应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系统多维结构的建立,以及天气学理论和具体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相互融合,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分析方法,具有推导基本方程和公式的能力,初步做到利用天气学原理的知识解释和分析基本天气事实,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业务与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1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教学内容1.1旋转坐标系运动方程及作用力分析熟练掌握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1.2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熟练掌握质量散度(质量通量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1.3大气尺度系统的控制方程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以作为准地转、准静力处理,理解热力学能量方程中引起固定点温度变化的因子。
1.4“P”系统中的基本方程组掌握P坐标系的优越性,掌握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概念,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
1.5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熟练掌握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含义、表达式及有关讨论,并会应用。
天气学第五章(丁)

系统移动的两条定性规则
a.圆形高(低压)中心的移动方向与变压升度 (梯度)方向一致,高压中心向变压升度方 向移动,低压中心向变压梯度方向移动
b.椭圆形的高压中心移向界于长轴与 变压升度之间方向 椭圆形的低压中心移向界于长轴与变 压梯度之间方向
高低压系统移动的两条定性规则
•正圆形低压(高压)中心沿变压梯度(升度) 方向移动 •椭圆形的高压(低压)中心移向界于长轴 与变压升度(梯度)之间方向,长轴越长, 越接近于长轴 •高低压系统移动速度与变压升度(梯度) 成正比,与系统中心强度成反比
系统移动的 运动学公式
t Cx x
天气系统
基本特征
H 0 x
H 0 x
槽线
脊线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锋面
2H 0 x 2 2H 0 x 2
p p 0, 0 x y p p 0, 0 x y
2 p 2 p 0, 0 x 2 y 2 2 p 2 p 0, 0 x 2 y 2
2
P xt
2
P 2 x
2
P P C y x 2 I y x 2 tg 2 2 tg Cx P I x P 2 2 y y
2 2
对于圆形高低压中心
P P , 2 2 x y
2 2
对于椭圆形高压中心
P P 2 0, 2 y x
3.应用外推法应注意的问题
a.大气运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外推法 比较有效。而天气系统处于变化比较剧 烈时,不可简单使用外推法。 b.使用时尽量将系统的位置和强度定准 确,外推时间不能过长,即图次时间间 隔不能过长
二、天气系统的运动学预报方法(变压法) 运动学方法:利用气压系统过去移动和变 化所造成的变高(或变压)的分布特点, 通过运动学公式,来预报系统未来的移动 和变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