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骶丛

合集下载

颈丛,腰丛,骶丛

颈丛,腰丛,骶丛

生殖股神经
生殖支:提睾肌和阴囊;大阴唇 股支:股三角部的皮肤
臀上神经: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臀下神经:臀大肌 股后皮神经:臀区,股后区,腘窝
阴部神经
肛(直肠下)神经:肛门外括约肌和肛门部皮肤 会阴神经:会阴诸肌;阴囊(大阴唇)的皮肤 阴茎(阴蒂)背神经:阴茎(阴蒂)的海绵体及皮肤
骶丛
坐骨神经: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髋关节 肌支:小腿后群诸肌 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足背及小趾外侧缘皮肤 关节支:膝关节和踝关节 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内侧群肌,足底内侧半及内侧三 个半趾脚底面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足底中间群和外侧群肌,足底外侧半 及外侧半一个半趾脚底面皮 第二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N 第三颈神经后支的内存支称第三枕N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称臀上皮N 第1-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称臀中皮N
皮支
枕小N 耳大N 颈横N 锁骨上N
颈丛
肌支
膈N
支配膈肌 感觉胸膜,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
交通支
与舌下N的交通联系,颈袢
锁骨上部分支
胸长神经:前锯肌和乳房 肩胛背神经: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肩胛上神经:冈上下肌和肩关节 肩胛下神经: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胸内侧神经:胸大小肌 胸外侧神经:胸大小肌 胸背神经:背阔肌 腋神经:穿四边孔,支配三角肌,小圆肌;余部为臂外侧上皮神经 肌皮神经: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余部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正中神经 (p448) 前臂: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屈肌和旋前肌以及附近关节 返支: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 手掌区:指掌侧总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第1,2蚓状肌,鱼际肌(拇收肌除外)(p448) 前臂上部: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 手背支: 浅支: 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 皮支 臂部分支 桡神经 (p450) 臂后皮神经 臂外侧下皮神经 前臂后皮神经

【系统解剖学课件】胸神经、腰丛、骶丛

【系统解剖学课件】胸神经、腰丛、骶丛
胸神經前支
➢ 1~11對:肋間神經 第12對:肋下神經
➢ 沿肋溝前行 ➢ 分支:肌支
皮支(外側皮支、前皮支) ➢ 第4~6肋間神經的外側皮支、
第2~4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佈於乳房 ➢ 第2肋間神經的外側皮支橫過腋窩
到達臂內側,也稱肋間臂神經
肋間臂神經
外側皮支 前皮支
➢ 第1~6胸神經前支行於相應的 肋間隙內,肌支支配肋間肌。
五、腰 叢
T12
(一)腰叢的組成和位置
L1
T12前支一部分
L2
L1-3前支
L3
L4前支一部分
L4
腰大肌深面腰椎橫突前方
(二)腰叢的分支 ➢ 直接發出肌支:支配髂腰肌、腰方肌
髂腹下神經
➢ 其他分支: 1.髂腹下神經
髂腹股溝神經
在腹股溝淺環上方 3cm處達皮下
2.髂腹股溝神經
經腹股溝管, 自腹股溝淺環穿出
臀上神經 梨狀肌
4.陰部神經
股後皮神經
5.坐骨神經(L4 L5 S1-S3)
➢ 行程
臀大肌深面 穿梨狀肌下孔出盆腔 在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子之間下行 股二頭肌長頭深面下行 在腘窩上方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
坐骨神經
➢ 分支及分佈
支配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關節支---髖關節
(1)脛神經(L4 L5 S1-S3)
➢ 分支及分佈
腓總神經 腓淺神經
腓淺神經: 肌支→支配腓骨長、短肌
腓深神經
皮支→小腿外側、足背、第2-5趾背皮膚
腓深神經:
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足背肌
皮支→第1、2趾相對緣皮膚
皮神經→腓腸外側皮神經
➢ 損傷表現
6.生殖股神經 生殖支 股支
六、骶前支→腰骶幹 全部的骶神經和尾神經

胸神经、腰丛、骶丛

胸神经、腰丛、骶丛

(二)位置
盆腔内,骶骨和梨状肌前面
左侧前方有乙状结肠 右侧前方有回肠襻
腰骶干
(三)分支
1.臀上神经
支配臀中肌、臀小肌、
臀下神经
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
支配臀大肌
3.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4.阴部神经
与阴部内血管伴行
臀上神经 梨状肌
股后皮神经
5.坐骨神经(L4 L5 S1-S3)
行程
臀大肌深面
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
腓深神经:
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足背肌
皮支→第1、2趾相对缘皮肤
皮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
损伤表现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拇长伸肌
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

股二头肌长头深面下行


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分支及分布
半腱肌

肌支:支配股二头肌、

半腱肌、半膜肌
半膜肌

关节支:髋关节

(1)胫神经(L4 L5 S1-S3)
行程
胫神经
经内踝后方分为两终支
至足底
足底外侧胫神神经经
Hale Waihona Puke 分支及分布• 小腿:
足底腓内肠侧内神侧经 皮神经
五、腰 丛 (lumber plexus)
(一)组成
T12
L1
T12前支一部分
L2
L1-3前支
L3
L4前支一部分
L4
(二)位置
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
(三)分支
直接发出肌支:支配髂腰肌、腰方肌
主要分支:
1.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在腹股沟浅环上方

腰骶丛损伤

腰骶丛损伤

腰骶丛损伤【概述】腰骶丛神经损伤(lumbosacral nerve injury)临床较为少见,主要因其位于骨盆内,与臂丛神经易受到牵拉移位、撕裂撕脱损伤不同,其受到稳定的骨盆骨性结构保护,对一般外伤作用力的抵抗力较强。

只有发生了威胁生命的高能量损伤——严重的骨盆骨折、后环断裂移位时才出现腰骶丛损伤。

目前,腰骶丛损伤的诊断与处理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解剖与解剖生理】腰骶丛由腰丛和骶丛组成。

腰丛来源于腰1~3神经根前支、一部分胸12和一部分腰4,其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

腰丛的主要分支为股神经(腰2~4后股)、闭孔神经(腰2~4前股),还包括支配腰大肌、髂肌和腰方肌的肌支和股前外侧皮神经(腰2~3)、髂腹下神经(腰1)、髂腹股沟神经(腰1)、生殖股神经(腰1~2)。

骶丛来源于腰4~5、骶1~3神经根前支和一部分骶4前支,其中腰4~5神经根组成腰骶干,长3~4cm,横断面是卵圆形,宽约10mm,厚4mm,含约40个神经束及许多神经外膜成分。

它位于腰大肌下方,在骶骨体外侧斜行向外下横越骶髂关节前方,位于髂总血管后方,在梨状肌上缘加入骶丛汇合。

骶丛的主要分支为坐骨神经,其中胫神经及腘绳肌支部分来源于腰4~5、骶1~3的前股,腓总神经来源于腰4~5、骶1~2的后股;还包括臀上神经(腰4~5、骶1)、臀下神经(腰5、骶1~2)、阴部内神经(骶2~4)、股后皮神经(骶1~3)和支配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等的肌支(图1、图2)。

图1腰骶丛的解剖组成图2腰骶丛与骨盆的解剖关系(引自Kline DG,et al.Altas of Peripheral Nerve Surgery.2001.)【病因与发病机制】腰骶丛损伤的病因多为高速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塌方等致骨盆骨折、骨盆环破裂,尤其后环断裂移位,如骶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时。

正常时腰骶丛在骨盆内的移动度极小,而腰骶丛损伤的机制常为骨盆后环骨折移位或合并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牵拉致伤,少数为压迫性损伤。

腰丛、骶丛、脑神经(Ⅰ-Ⅵ).ppt

腰丛、骶丛、脑神经(Ⅰ-Ⅵ).ppt

5.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 走行: 坐骨神经 梨状肌下孔 臀大肌深方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 股二头肌深面 胫神经、腓总神经 腘窝上方
分支分布 股后部的肌支: 大腿后群肌
腘窝及小腿部的肌支: 小腿后群肌 1)胫神经
足底内外侧神经: 足底肌和皮肤
损伤: 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 能以足尖站立,“钩状足” , 感觉障碍以足底区明显
嗅粘膜起始,形成15-20条嗅丝(嗅神经)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海马旁回钩 筛孔入颅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嗅觉。 筛板损伤可出现脑脊液鼻漏. 单侧嗅觉丧失对颅内占位病变诊断有意义,双侧消失无意义。
Ⅰ 嗅神经
嗅球
筛孔
嗅丝
(端脑) Olfactory n.
上鼻甲和 相应鼻中隔粘膜
Ⅱ 视神经 optic nerve
眶上裂出颅,入眶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睫状神经节: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损伤: 上支 动眼神经 上睑下垂;
瞳孔斜向外下方,
不能向上、内、下转动;
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 下支 睫状神经节
Ⅳ 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滑车神经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海绵窦外侧壁 眶上裂入眶 滑车神经 上斜肌 下丘下方出脑
混合性
混合性 运动性 运动性

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 进出颅腔部位 名称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性质
感觉 感觉 运动 运动 混合
连脑部位
端脑 间脑 中脑 中脑 脑桥
进出颅部位 筛孔 视神经孔 眶上裂 眶上裂 第Ⅰ支眶上裂 第Ⅱ支圆孔 第Ⅲ卵圆孔
名称 Ⅵ外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位听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腰丛

腰丛

腰丛神经一、腰丛的组成: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至第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二、腰丛的位置: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

横突背面到腰丛距离正常约为1.15-2cm,与体型无关(可参考用于针刺及针刀治疗)。

除发出分支支配髂腰肌和腰方肌外,还发出下列分支分布于腹股沟区及大腿的前部和内侧部。

三、腰丛的分支(按上到下顺序整理):1.髂腹下神经(T12、L1)出腰大肌外缘,经肾后面和腰方肌前面行向外下,在骼嵴上方进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继而在腹内,外斜肌间前行,终支在腹股沟管浅环上方穿腹外斜肌腱膜至皮下。

其皮支分布于臀外侧部、腹股沟区及下腹部皮肤,肌支支配腹壁肌。

2.髂腹股沟神经(L1)在髂腹下神经的下方,走行方向与该神经略同,在腹壁肌之间并沿精索浅面前行,终支自腹股沟管浅环外出,皮支分布于腹股沟部和阴囊或大阴唇皮肤,肌支支配腹壁肌。

3.生殖股神经(L1、2)自腰大肌前面穿出后,在该肌浅面下降。

皮支分布于阴囊(大阴唇)、股部及其附近的皮肤。

股支支配提睾肌。

4.股外侧皮神经(L2~3)自腰大肌外缘走出,斜越髂肌表面,达骼前上棘内侧,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至大腿外侧部的皮肤。

5.股神经(L2~4)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发出后,先在腰大肌与骼肌之间下行,在腹股沟中点稍外侧。

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到达股三角,随即分为数支:①肌支,支配耻骨肌、肌四头肌和缝匠肌。

②皮支,有数条较短的前度支,分布于大腿和膝关节前面的皮肤。

最长的皮支称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终支,伴随股动脉入收肌管下行,至膝关节内侧浅出至皮下后,伴随大隐静脉沿小腿内侧面下降这足内侧缘,分布于髌下、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的皮肤。

股神经损伤后,屈髋无力,坐位时,不能伸小腿,行走困难,股四头肌萎缩,髋骨突出,膝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股神经张力试验)6.闭孔神经(L2~4)自腰丛发出后,于腰大肌内侧缘穿出,循小骨盆侧壁前行,穿闭膜管出小骨盆,分前、后两支,分别经短收肌前、后面进入大腿内收肌群,其肌支支配闭孔外肌、大腿内收肌群。

骶丛的名词解释

骶丛的名词解释

骶丛的名词解释骶丛,古称“龙髓”,是人体解剖学中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位于脊柱的最下端。

它由由骶骨和尾骨组成,是脊柱的最后一部分。

骶丛具有重要的生理和临床意义,对于人体的坐立行走和维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骶骨是一片尺寸较大且厚实的三角形骨骼,由五个愈合在一起的骨块组成。

它们通过韧带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骶骨。

尾骨是全身最小的骨头,通常由四个愈合在一起的骨块组成。

骶骨和尾骨的结构特点为骶丛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和灵活的运动能力。

一个健康的骶丛对于人体的功能至关重要。

首先,它作为躯干和下肢骨架之间的连接点,承受着上方重量的压力,并通过韧带和肌肉将这种压力传递到下肢,从而使人体能够坚定地站立和行走。

其次,骶丛还承担着平衡和支撑的功能。

它通过重心的调整和骨盆的稳定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并通过腰背肌肉和盆底肌肉的协同作用来提供支撑。

除了这些基本的生理功能,骶丛在临床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骶丛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常是由于损伤、炎症或骶丛韧带不稳定引起的。

骶丛疼痛可以影响到人们的坐立行走,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此外,骶丛骨折也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严重的骨折,通常是由于剧烈摔跤、交通事故或高落差跌倒而引起的。

对于这些骶丛相关的问题,临床上可以通过骶丛片和骶丛X 线来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骶丛作为脊柱的最末端,为人体的坐立行走提供稳定的支撑和灵活的运动能力。

它承担着平衡、支撑和传递重量的功能,对于人体的正常生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同时,骶丛也与一系列临床问题密切相关,如骶丛疼痛和骶丛骨折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诊断和治疗,临床上已经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解剖学|腰丛

疼痛解剖学|腰丛

疼痛解剖学|腰丛疼痛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描述的类似损伤相关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还有情感的体验。

疼痛分为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是躯体感觉传入纤维介导的一种伤害性疼痛,表现为锐痛、酸痛或搏动性疼痛。

手术后、创伤、局部炎症引起的疼痛是常见的躯体痛。

内脏痛很难具体定位(比如脑膜炎性头痛、胆绞痛),表现为钝痛、痉挛性疼痛、刺痛、忽轻忽重的疼痛。

内脏痛由外周C纤维介导,由脊髓向中枢传递主要终止于边缘系统。

这可能是内脏痛引起不愉快和情绪低落的原因。

本系列文章将以图片的方式,讲解疼痛的相关内容。

腰丛腰丛位于腰大肌间隙内。

腰丛由上四对腰神经腹支组成,在一部分人身上还加入了T12神经。

该神经位于相应椎骨的横突前方,在向下外侧走行的过程中,该神经分出一部分周围神经,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神经为L1神经的分支,有时还会加入来自T12神经的分支。

生殖股神经由发自L1和L2的神经纤维组成。

股外侧皮神经由发自L2-3神经纤维组成。

闭孔神经接受来自L2-L4的神经,股神经发自L2-L4。

疼痛医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急性脊髓损伤时周围神经的起源在不同患者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意味着在施行神经阻滞时要有基于解剖差异的理念。

通过阻滞组成腰丛的神经纤维可做到腰大肌间隙法腰丛阻滞,由于这些神经纤维被椎体从内侧包绕,外侧由腰方肌环绕,腹侧有腰大肌毗邻。

注射到该腔隙中的药液向尾端和头端流动将腰神经根入腰大肌处的部分浸浴。

中国医师节!感恩医者,向从业人员致敬【郑大解剖学】线上课程0元起,会员畅听全部课程,开通限时送大礼包。

扫码进入线上课程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壁肌、腹股沟区 及下腹部的皮肤 腹壁肌、腹股沟部 阴囊的皮肤 大腿前外侧的皮肤
4. 股神经: ⑴ 行程: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方经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 ⑵ 分支,分布:
肌支: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皮支:股中间皮神经:大腿前面的皮肤 股内侧皮神经:大腿内侧的皮肤
隐神经: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皮肤
4. 阴部神经:分布于会阴区的肌肉和皮肤
5. 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本干分布于股后区肌肉
分支: ⑴胫神经:分布于小腿后群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⑵腓总神经:
腓骨长、短肌
腓浅神经 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小腿前群肌和足背肌 腓深神经 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5. 闭孔神经 : ⑴ 行程:自腰大肌内侧缘穿出,贴小骨盆 内侧前行,穿闭膜管出小骨盆
⑵ 分布:内收肌群、大腿内侧皮肤
第六节
骶丛
一 、组成:第4腰神经前支余部、第5腰神经、 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 二 、位置:盆腔内,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三 、分支,分布:
1. 臀上神经:分布于臀中、小肌
2. 臀下神经:分布于臀大肌 3. 骨后皮神经:分布于臀区、骨后区
第四节
一、特点:具有明显的节段性 二、分支、分布:
胸神经前支
肋间神经:11对 ⑴ 行程: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 ⑵ 分支:前皮支和外侧皮支 肋下神经:1对 ⑴ 行程:位于第12肋下方 ⑵ 分支:前皮支和外侧皮支
T2 T4 T6 T8 T10 T12
胸骨角平面 乳头平面 剑突平面 肋弓平面 脐平面 脐与耻骨联合连
腰 丛
一 、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
第五节
二 、 位置:腰大肌深方 三 、 腰丛的分支: 1. 髂腹下神经 2. 髂腹股沟神经 3. 股外侧皮神经
腰 丛
一 、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