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参数的导数分类讨论问题

合集下载

导数应用中对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

导数应用中对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

导数应用中对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作者:张艳来源:《考试·高考数学版》2012年第02期导数是解决函数单调性、最值等问题十分有利的工具,但学生在运用导数解决含参的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措,特别是对其中的分类讨论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联想到含参的二次函数求最值中,主要有两类:动轴定区间和定轴动区间,不论哪一类,我们通常是按照轴在区间左侧、轴在区间内和轴在区间右侧分三类来讨论。

类比上述方法,就可以轻松解决导数应用中对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

举例说明如下:一、动点定区间例1 已知函数f(x)=lnx-ax,若f(x)在[1,e]上的最小值为32,求a的值.分析:先假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R,由f(x)=lnx-ax,得f′(x)=1x+ax2=x+ax2,由f′(x)=0,解得x=-a.令f′(x)>0,解得x>-a;令f′(x)<0,解得x<-a.所以f(x)在(-∞,-a)上是减函数,在(-a,+∞)上是增函数,若仅考虑函数的单调性,那么f(x)图像的增减情况大致为图1,则f(x)在[1,e]上的图像应为图1在[1,e]上的部分。

考虑到极值点-a是动点,[1,e]是定区间,即动点定区间,联想到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求最值的方法,将问题分为极值点在区间左侧,内部,右侧三类来讨论。

解:由f(x)=lnx-ax,得f′(x)=1x+ax2=x+ax2,(1)(若极值点在区间左侧)如图11.当-a≤1即a≥-1时,∵ 1≤x≤e,∴ x+a≥0,即f′(x)≥0对x∈[1,e]恒成立,当且仅当x=-a 时,f′(x)=0.所以f(x)在[1,e]上是增函数。

当x=1时,f(x)min=f(1)=ln1-a1=-a=32,解得a=-32,不满足a≥-1,故舍去;(2)(若极值点在区间内)如图12.当1<-a<e即-e<a<-1时,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a是f(x)在[1,e]上的唯一极小值点,也是最小值点.当x=-a时,f(x)min=f(-a)=ln(-a)-a-a=ln(-a)+1=32,解得a=-e∈(-e,-1),符合题意;(3)(若极值点在区间右侧)如图13.当-a≥e即a≤-e时,∵ 1≤x≤e,∴ x+a≤0,即f′(x)≤0对x∈[1,e]恒成立,当且仅当x=-a时,f′(x)=0.所以f(x)在[1,e]上是减函数。

含参数导数问题分类讨论

含参数导数问题分类讨论

含参数导数的解题策略导数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利用导数可判断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等,其中渗透并充分利用着构造函数、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等重要思想方法,导数常作为高考的压轴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它不仅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而含参数的导数问题是近年来高考的难点和热点,本文着重就含参数导数的几种常见的解题策略加以归纳. 一、分离参数,转化为最值策略在给出的不等式中,如果能通过恒等变形分离出参数,即:若()a f x ≥恒成立,只须求出()max f x ,则()max a f x ≥;若()a f x ≤恒成立,只须求出()min f x ,则()min a f x ≤,转化为函数求最值.例1、已知函数x x x f ln )(=.(Ⅰ)求)(x f 的最小值; (Ⅱ)若对所有1≥x 都有,1)(-≥ax x f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二、导数为0的点是否在定义域内,分类讨论策略求导后,导函数为零有实根(或导函数的分子能分解因式),但不知导函数为零的实根是否落在定义域内,所以必须分类,通过令导函数为零的实根等于定义域端点值,求分点,从而引起讨论.例2.已知a 是实数,函数))(2a x xx f -=(. (Ⅰ)若3)1(='f ,求a 的值及曲线)(x f y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x f 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三、导函数为0是否存在,分类讨论策略求导后,考虑导函数为零是否有实根(或导函数的分子能否分解因式),涉及到二次方程问题时,△与0的关系不定,所以必须分类,通过导函数是二次函数或者与二次函数有关,令△=0,求分点,从而引起讨论.例3、已知函数2()ln f x x x a x =-+,()a R ∈,讨论()f x 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四、导函数为0的方程的根大小不确定,分类讨论策略求导后,导函数为零有实根(或导函数的分子能分解因式), 导函数为零的实根也落在定义域内,但这些实根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分不了区间.所以必须分类,通过令几个根相等求分点,从而引起讨论.例4、已知0>m ,讨论函数xe m x m mx xf 63)1(3)(2++++=的单调性.练习求导后,考虑导函数为零是否有实根(或导函数的分子能否分解因式),从而引起讨论。

第3讲 导数中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解析版)

第3讲 导数中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解析版)

第3讲导数中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解析版)第3讲导数中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解析版)在数学中,导数是研究函数变化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第2讲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导数的基本定义和求法,并且在一些具体的例子中进行了应用。

而在本讲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导数中含参问题的分类。

一、常函数的导数首先,我们来看一类比较简单的情况——常函数的导数。

常函数指的是函数中的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都是一个常数。

例如,函数f(x) = 2是一个常函数,因为对于任意的x值,f(x)的值都是2。

那么,对于常函数来说,它的导数是多少呢?我们回顾一下导数的定义:当x的增量趋于0时,函数f(x)的增量与x的增量之比的极限,即为f(x)的导数。

而对于常函数来说,不管x 的取值如何变化,函数f(x)的值都保持不变,因此其导数为0。

所以,对于常函数 f(x) = c 来说,它的导数始终等于0。

二、幂函数的导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类更为常见的函数——幂函数的导数。

幂函数指的是函数中的自变量的幂次不同,例如 f(x) = x^2 和 f(x) = x^3 均为幂函数。

那么,对于幂函数来说,它的导数又是怎样计算的呢?我们可以利用导数的定义来计算幂函数的导数。

假设 f(x) = x^n ,其中n是正整数。

我们固定x的值,令x的增量为h,那么 f(x) 的值就会增加到 f(x+h)。

接下来,我们计算 f(x+h) 与 f(x) 之差与 h 之比的极限。

根据幂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展开计算,并通过化简得到幂函数的导数公式。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n为正整数时,幂函数 f(x) = x^n 的导数为 f'(x) = n * x^(n-1)。

例如,当n=2时,即为二次函数,导数为 f'(x) = 2 * x^(2-1) = 2x。

当n=3时,即为三次函数,导数为 f'(x) = 3 * x^(3-1) = 3x^2。

三、三角函数的导数另外一个常见的函数类型是三角函数。

第3讲 导数中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解析版)

第3讲 导数中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解析版)

导数中含参问题的分类讨论本讲义由作业帮周永亮老师(白哥)独家编撰,侵权必究或知识导航★ 1.-次型导函数一次型导函数,是指能够影响原函数单调性的部分是一次函数形式,或者说导函数中,除去里面的一次函数形式,剩余的部分全部恒为正(负).例:f (x) = ax + b;f (a:) = (ax + b) e x ; f' (a;) = 口“ * " (z > 0)X★ 2.二次型导函数二次型导函数:二次型导函数,是指能够影响原函数单调性的部分是二次函数形式,或者说导函数中,除去里面的二次函数形式,剩余的部分全部恒为正(负).例:f (a:) = ax2 +bx + c;f (x) = (ax2 +bx + cj e x ; f (x) —* 况* ° (a; > 0)注:以上a尹0,若不确定a是否可以为0,就先讨论是一次型还是二次型;★ 3 .含参函数单调性的分类讨论(1)先确定导函数是一次型还是二次型,一次型按照一次型的讨论方式讨论;①判断是否有根,没有根会出现恒成立状况;②求出导函数的根,判断根是否在定义域内,不在定义域会出现恒成立问题;③根在定义域内,穿根法确定导函数正负,进而确定原函数的单调性;(2)若是二次型,先判断二次型函数是否有根,没有根会出现恒成立状况;①如果二次型函数有根,就先求出根(能因式分解就因式分解);②判断根是否在定义域内(讨论根与定义域端点值的大小关系);③如果两根全在定义域,那么确定两根大小关系;④穿根法确定导函数正负,进而确定原函数的单调性;★ 4.拟合函数(1)拟合函数是指,根据散点图,拟合出函数的解析式,这里考虑到的点越多,拟合的解析式就越精确.(2 )在求导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函数的导函数是指数型或者对数型的,如:f' (x) = e x—2 ; (/ (x) = (a; — a) (In x — S),这种类型的导函数,我们判断原函数的单调性比较麻烦,所以我们会采用拟合函数的形式进行讨论就可以了;(3)在单调性讨论中,拟合的形式比较简单,只需要参考两个关键点就可以了,分别是:①等于0的解,②所需拟合函数单调性;例如:f (a;) = e x -2,①当 / (a:) = 0 时,c = ln2 :② f (时=e x -2单调递增;则,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个具有相同性质的一次函数,所以f (x) = 可以拟合成f' {x) — x — \n.2 ;再如:寸(x) = (a; — a) (In a: — 3),只需要讨论g = In r - 3这部分就可以了,此函数可以拟合成:y = x-^(x>0);则寸(c) = (z — a) (Ina: — 3)可以拟合成(/ (x) = (x — a) (x — e3) (z > 0).知识札记歩经典例题考点1 一次型含参导函数的分类讨论已知函数f(x) = lnx + --l ^R),讨论函数六z)的单调性. X解答:由题意知该函数的定义域为(0, +8),且/ (^) = - - 4 = 与凸从而当a W0时,/(苛>0,则,(z)在(0,+8)上单调递增当a > 0时(1 )若z € (0,a),则「(r) < 0,从而/(a:)在(0,a)上单调递减(2)若z€(a,+8),则f(z)>0,从而f(3!)在(a,+8)上单调递增综上所述,当aWO时,义时在(0,+8)上单调递增;当a>0时,山z)在(0,a)上单调递减,在(a, +oo)上单调递增讨论函数f(x)=ax-inx的单调区间.解答:函数,(z)的定义域是(0,+8) m—,若aWO,则/ (x) <。

含参导数问题常见的分类讨论

含参导数问题常见的分类讨论

题型4.求导后,导函数等于零有实根,需要判断实根是否在定
义域内,从而引发讨论:
例4.设f (x) 1 x2 (a 1)x a ln x,求f (x)的单调减区间。 2
f (x)的定义域为(0,+) 1)a 0时,f(x)<0 0 x 1
f (x) x (a 1) a x
x2 (a+1)x a x
解:f(x)的定义域为R f (x) 3x2 6ax 3
反思:分类点如何确定?
解f (x) 0; f (x) 0? 导函数等于零是否有解
解不等式:3x2 6ax 3 0或3x2 6ax 3 0
=b2 4ac 36(a2 1)
1)当-1 a 1时, 0,f (x) 0解为R, f (x) 0解为
a
a
3)a 0, f (x) 0恒成立
f (x) 0 3)当a 11,即a<2,f(x)0 x<a-1或x>1 f(x)>0 a 1 x 1
反思:讨论点在哪里?
根的大小不确定引发的讨论
题型3.求导后,对于导数最高次项系数影响不等式类型或性质,
从而引发讨论:
例3.(10辽文21)已知函数f(x)=(a+1)lnx+ax2+1. (1)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
基础回顾:
1.已知函数f (x) ln x x,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基本步骤:
1.求定义域
2.求导函数 f (x)
3.在定义域内解不等式 f (x) 0, f (x) 0
4.根据第三步的结果写出f(x)单调区间
题型1.求导后,需要判断导数等于零是否有实根,从而引发讨论:
例1.求函数f (x) x3 3ax2 3x 1的单调区间。

(完整版)导数含参数取值范围分类讨论题型总结与方法归纳

(完整版)导数含参数取值范围分类讨论题型总结与方法归纳

导数习题题型十七:含参数导数问题的分类讨论问题含参数导数问题的分类讨论问题1.求导后,导函数的解析式含有参数,导函数为零有实根(或导函数的分子能分解因式), 导函数为零的实根中有参数也落在定义域内,但不知这些实根的大小关系,从而引起讨论。

★已知函数ax x a x x f 2)2(2131)(23++-=(a 〉0),求函数的单调区间)2)((2)2()(--=++-='x a x a x a x x f ★★例1 已知函数x a xax x f ln )2(2)(+--=(a 〉0)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22))(2(2)2()(x a x x x a x a x x f --=++-='★★★例3已知函数()()22211ax a f x x R x -+=∈+,其中a R ∈。

(Ⅰ)当1a =时,求曲线()y f x =在点()()2,2f 处的切线方程; (Ⅱ)当0a ≠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解:(Ⅰ)当1a =时,曲线()y f x =在点()()2,2f 处的切线方程为032256=-+y x 。

(Ⅱ)由于0a ≠,所以()()12)1(222+-+='x x a x f ,由()'0f x =,得121,x x a a=-=。

这两个实根都在定()()()()()()22'2222122122111a x a x a x x ax a a f x x x ⎛⎫--+ ⎪+--+⎝⎭==++义域R 内,但不知它们之间 的大小。

因此,需对参数a 的取值分0a >和0a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当0a >时,则12x x <.易得()f x 在区间1,a ⎛⎫-∞- ⎪⎝⎭,(),a +∞内为减函数,在区间1,a a ⎛⎫- ⎪⎝⎭为增函数。

故函数()f x 在11x a =-处取得极小值21f a a ⎛⎫-=- ⎪⎝⎭;函数()f x 在2x a =处取得极大值()1f a =。

利用导数求含参数的函数单调区间的分类讨论归类

利用导数求含参数的函数单调区间的分类讨论归类

利用导数求含参数的函数单调区间的分类讨论归类一、根据判别式 △=b ²-4ac 讨论↵例1.已知函数. f(x)=x ³+ax ²+x+1(a∈R),求f(x)的单调区间.解: f ′(x )=3x²+2ax +1,判别式△=b ²-4ac=4(a ²-3),(1)当 a >√3或 a <−√3时,则在 (−∞,−a−√a 2−33)和 (−a+√a 2−33,+∞)上,f'(x)>0, f(x)是增函数;在 (−a−√a 2−33,−a+√a 2−33),f ′(x )<0,f(x)是减函数;(2)当 −√3<a <√3时,则对所有x∈R, f'(x)>0, f(x)是(-∞,+∞)上的增函数;↵二、根据判二次函数根的大小讨论↵例2:已知函数. f (x )=(x²+ax −3a²+3a )eˣ(a ∈R 且 a ≠23),求f(x)的单调区间. 解: f ′(x )=[x²+(a +2)x −2a²+4a ]⋅eˣ,f ′(x )=(0得x=-2a 或x=a-2↵(1)当 a >23时,则-2a<a-2,在(-∞,-2a)和(a-2,+∞)上, f'(x)>0, f(x)是增函数;在(-2a,a-2)上, f'(x)<0, f(x)是减函数;(2)当 a <23时,则a-2<-2a,在(-∞,a -2)和(-2a,+∞)上, f'(x)>0, f(x)是增函数;在(a-2,-2a)上, f'(x)<0, f(x)是减函数;题型归纳总结:求导后是二次函数的形式,如果根的大小不确定,应对根的大小讨论确定单调区间.练习2↵三、根据定义域的隐含条件讨论。

例3:已知函数f(x)=lnx-ax(a∈R),求f(x)的单调区间.解: f ′(x )=1x −a (x ⟩0), (1)当a≤0时, f ′(x )=1x −a >0,在(0,+∞)上,f'(x)>0, f(x)是增函数;(2)当a>0时,令 f ′(x )=1x −a =0,得 x =1a ,题型归纳总结:定义域有限制时,定义域与不等式解集的交集为分类标准讨论。

帮你归纳总结五导数中常见的分类讨论

帮你归纳总结五导数中常见的分类讨论

帮你归纳总结五导数中常见的分类讨论在导数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函数和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下面将介绍导数中常见的五种分类讨论,并探讨每种分类讨论的应用。

一、基本函数的导数基本函数是指一些常见的函数,如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对于这些函数,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或运用基本性质来求导数。

例如,对于常数函数f(x) = c,其导数为f'(x) = 0;对于幂函数f(x) = x^n,其中n为常数,其导数为f'(x) = nx^(n-1)。

基本函数的导数可以通过记忆公式或基本性质来求解,这是导数求解中最基础的分类讨论。

二、复合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函数相互组合而成的函数。

对于复合函数的导数求解,我们可以运用链式法则。

链式法则指出,若y=f(g(x)),其中f(u)和g(x)分别是两个可导函数,则复合函数y的导数可以表示为y'=f'(g(x))*g'(x)。

通过链式法则的应用,我们可以将复合函数的导数求解转化为求两个基本函数的导数,从而简化导数的计算。

三、隐函数的导数隐函数是指由一个关系式所定义的函数,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并不明显。

对于隐函数的导数求解,我们可以运用隐函数求导法。

隐函数求导法是一种通过求全微分和利用导数的定义来求解隐函数的导数的方法。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隐函数的方程两边求导,并利用导数的表示推导出隐函数的导数表达式。

隐函数的导数求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隐函数的性质,还可以解决一些与隐函数相关的问题。

四、参数方程的导数参数方程是指用参数的形式表示的函数。

对于参数方程的导数求解,我们可以运用参数方程的求导法。

参数方程的求导法是一种通过将参数作为自变量,并利用导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来求解参数方程的导数的方法。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参数方程中的每个参数视为独立的变量,然后对每个参数分别求导得到参数方程对应的导数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参数的导数分类讨论
【探究拓展】
探究:已知函数0,)(2≤=a e x x f ax (1)讨论函数)(x f 的单调性;
(2)求函数)(x f 在区间[]1,0上的最大值.
变式1:已知函数bx ax x x f +-=22
1ln )(,且0)1('=f
(1)试用含有a 的式子表示b ;(2)求)(x f 的单调区间.
变式2:函数)11(32≤≤-=x x y 的图像上有B A ,两点,且x AB x x B A //,<轴,其中点
),2(m C ,其中3>m ,
(1)试写出用点B 的横坐标t 表示ABC ∆面积S 的函数解析式)(t f S =;
(2)记S 的最大值为),(m g 求)(m g .
变式3:设函数2()(2)ln f x x a x a x =---,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拓展1:设函数()()3
22316,f x x
a x ax a =-++∈R .
(1)当1a =时,求证:()f x 为单调增函数; (2)当[]1,3x ∈时,()f x 的最小值为4,求a 的值. 解:(1)当1a =时,()3
2266f x x
x x =-+,所以()()2
26126610f x x x x '=-+=-≥,
所以()f x 为单调增函数. (2)()()()61f x x x a '=--.
①当1a ≤时,()f x 在区间[]1,3上是单调增函数,最小值为()1f , 由()14f =,得513
a =>(舍去).
②当13a <<时,()f x 在区间()1,a 上是减函数,在区间(),3a 上是增函数,最小值为()f a ,
由()4f a =,得2a =或1a =-(舍去).
③当3a ≥时,()f x 在区间()1,a 上是减函数,最小值为()3f ,由()34f =,得
23
39
a =
<(舍) 综上所述,2a =.
变式:已知函数f (x )=(m -3)x 3 + 9x .
(1)若函数f (x )在区间(-∞,+∞)上是单调函数,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4,求m 的值. 【解】(1)因为f '(0)=9 > 0,所以f (x )在区间()-∞+∞,上只能是单调增函数.由f '(x )=3(m -3)x 2 + 9≥0在区间(-∞,+∞)上恒成立,所以m ≥3.故m 的取值范围是[3,+∞) .
(2)当m ≥3时,f (x )在[1,2]上是增函数,所以[f (x )] max =f (2)=8(m -3)+18=4,
解得m =5
4<3,不合题意,舍去.
当m <3时,f '(x )=3(m -3) x 2 + 9=0,得x =.
所以 f (x )的单调区间为:(-∞,单调减,(单调增,
)
+∞单调减.
2,即934m <≤时,(
[12]⊆,,所以f (x )在区间[1,2]
上单调增,[f (x )] max =f (2)=8(m -3)+18=4,m =5
4,不满足题设要
求.
②当12<
,即0<m <94
时,[f (x )] max 04f ==≠舍去.
1,即m ≤0时,则[12]⎤⊆+∞⎥⎦
,,所以f (x )在区间[1,2]
上单调减,[f (x )] max =f (1)=m + 6=4,m =-2.综上所述:m =-2.
拓展2:(2020年)已知函数f (x )=1
2m (x -1)2-2x +3+ln x ,m ∈R .
(1)当m =0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
(2)当m >0时,若曲线y =f (x )在点P (1,1)处的切线l 与曲线y =f (x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m 的值.
解(1)由题意知,f (x )=-2x +3+ln x ,所以f ′(x )=-2+1x =-2x +1
x (x
>0). … 2分
由f ′(x )>0得x ∈(0,1
2) .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0,
1
2
).……… 4分 (2)由f ′(x )=mx -m -2+1
x
,得f ′(1)=-1,
所以曲线y =f (x )在点P (1,1)处的切线l 的方程为y =-x +2.…………………… 6分
由题意得,关于x 的方程f (x )=-x +2有且只有一个解, 即关于x 的方程1
2m (x -1)2-x +1+ln x =0有且只有一个解.
令g (x )=1
2
m (x -1)2-x +1+ln x (x >0).
则g′(x)=m(x-1)-1+1
x=
mx2-(m+1)x+1
x=
(x-1)(mx-1)
x(x>
0).…………… 8分
①当0<m<1时,由g′(x)>0得0<x<1或x>1
m,由g′(x)<0得1<x
<1 m,
所以函数g(x)在(0,1)为增函数,在(1,1
m)上为减函数,在(
1
m,+∞)
上为增函数.
又g(1)=0,且当x→∞时,g(x)→∞,此时曲线y=g(x)与x轴有两个交点.
故0<m<1不合题意.……………………… 10分
②当m=1时,g′(x)≥0,g(x)在(0,+∞)上为增函数,且g(1)=0,故m=1符合题意.
③当m>1时,由g′(x)>0得0<x<1
m或x>1,由g′(x)<0得
1
m<x<1,
所以函数g(x)在(0,1
m) 为增函数,在(1
m,1)上为减函数,在(1,+∞)
上为增函数.
又g(1)=0,且当x→0时,g(x)→-∞,此时曲线y=g(x)与x轴有两个交点.
故m>1不合题意.综上,实数m的值为m=1.
变式:已知函数2
()ln f x x ax
x =--,a ∈R .
(1)若函数()y f x =在其定义域内是单调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 (2)设函数()y f x =的图象被点(2,(2))P f 分成的两部分为12,c c (点P 除外),该函数图象在点P 处的切线为l ,且12,c c 分别完全位于直线l 的两侧,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a 的值.
解:(1)2121()21(0)ax x f x ax x x x
-'=--=->+,只需要2210ax x +-≤,
即22111112()24a x x x -=--≤,所以18
a -≤.
(2)因为1()21f x ax x
'=--.所以切线l 的方程为1(4)(2)ln 2422y a x a =---+--.
令2
1()ln (4)(2)ln 2422g x x ax
x a x a ⎡⎤
=------+--⎢⎥⎣⎦
,则(2)0g =.
21
2(4)1
112()242ax a x g x ax a x x
---'=-+-=-. 若0a =,则2()2x g x x
-'=,
当(0,2)x ∈时,()0g x '>;当(2,)x ∈∞+时,()0g x '<, 所以()(2)0g x g =≥,1
2
,c c 在直线l 同侧,不合题意;
若0a ≠,1
2(2)()
4()a x x a g x x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