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线检测依据
机动车检测线设计方案

一、检测线设计规划1、设计要求响应我们充分考虑贵单位要求和国家最新相关标准等因素,务实地为贵单位设计可行性方案。
1.1设计依据GB/T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要求》GB/2001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T18344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JT/T198 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标准JT/T199 汽车技术等级评定的检测方法JT/T414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体系结构JT/T415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编目编码规则GB/T18276 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GB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与安全技术要求GB/T13983 仪器仪表基本术语GB/T15312 制造业自动化术语GB/T13423 工业控制用软件评定准则GB5080 设备可靠性实验GB/T17993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GB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JT/T478-2002 《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GB/T18344-2001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GB/T17993-1999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汽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GB 11798-2001)机动车[1996]090号《汽车工业企业整车出厂质量保证检测线管理办法》[1998]082号《汽车工业企业整车出厂质量保证检测线考核评审细则》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JT/T478-2002)交通部计量检定规程相关国标、部标(行业标准)、省标(地方标准)我厂企业标准1.2设计特点1.2.1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作为工位控制机()1.2.2信号采集处理全部采用工业级高速采集模块(采用工业封装集成单一模块,高分辨率,国际先进水平,稳定可靠、串行口通讯)1.2.3兼容多种作业模式,保证检测中心业务正常运行手动工作方式√半自动工作方式√全自动工作方式√1.2.4网络数据库管理(采用MS SQL-SERVER2000工业安全级别数据库,功能强大,安全稳定可靠,兼容、扩展和升级方便)1.2.5控制系统软件按国家最新标准JT/T478-2002设计,功能完善强大,数据接口统一,方便与上级部门系统联网1.2.6考虑对稳定等性能要求较高的商业因素,所有计算机都配备后备电源。
汽车检测线检测依据

一、轴重制动依据国标GB7258-2004 7.141 阻滞进行制动力检测时测得各车轮阻滞力均不应大于车轮所在轴轴荷的5%。
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的大者比,对前轴不应大于20%,对后轴(及其它轴)在轴制动力不小于该轴轴荷60%时不应大于24%,当后轴(及其它轴)在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60%时,在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60%时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小于该轴轴荷的8%。
4 汽车的制动协调时间对液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0.35s,对气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0.60s;汽车列车和铰链式无轨电车的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0.80 s。
二、测滑依据国标GB 7528-2004 6.11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挂的汽车,其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台检验时侧滑量值应在+-5m/km之间。
三、灯光依据国标GB7258-2004 8.41 远光光束发光强度机动车的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要求:2 光束照射位置要求(1) 在检测前照灯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前照灯照射在距离10m的屏幕上时,乘用车前照灯近光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7H~0.9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它机动车应为0.6H~0.8H。
机动车(装有一只前照灯的机动车除外)前照灯近光光束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偏不允许超过170mm,向右偏不允许超过350mm。
(2) 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装用的前照灯近光光束的照射位置,按照上述方法检测时,要求在屏幕上光束中心的离地高度不允许大于0.7H;水平位置要求,向右偏移不允许超过350mm,不允许向左偏移。
(3) 在检测前照灯远光光束以及远光单光束灯]照射位置时,前照灯照射在距离10m的屏幕上时,要求在屏幕光束中心离地高度,对乘用车为0.9H~1.0H,对其它机动车为0.8H~0.95H;机动车(装有一只前照灯的机动车除外)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允许超过170mm,向右偏不允许超过35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允许超过350mm。
检测线依据标准

我国机动车检测主要相关标准及法规编者说明:(1)目前机动车检测相关法规标准数量众多,编者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汇编,供同行参考。
望有关掌握最新动向的朋友积极提供信息与建议,以便不断更新完善此文,与广大同行们共享。
(2)本文为阅读与理解方便,对法规标准作了分类:法规文件:收集机动车检测有关部门法规、文件。
技术方法:收集机动车检测有关方法、合格性评价标准。
产品制造:对检测设备制造制定的产品制造标准。
计量检定:技术监督部门对检测设备定期检验用标准。
它应该是根据产品制造标准中对设备检测精度的相关要求,专门制订的定期检验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其它:本文所列GB/T 11798.(1-9)-2001系列标准为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归口的设备检定技术条件,在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设备检定时首先是执行计量标准JJG、JJF ,无JJG及JJF标准规程的设备,参考部门标准执行。
(3)检测方法与标准:目前我国主分安全检测、综合性能检测、环保检测三大类,分属公安部、交通部、环保局监管。
a、安全检测:属公安监管,对所有社会车辆实施年检、事故检等,检测项目有:安全项目:速度表检验、制动检验、侧滑检验、前照灯检验;环保项目:机动车尾气排放、喇叭噪音外检项目:车身、底盘、动态检验。
检测项目与方法:执行GA468-2004《机动车安全检测项目和方法》(过渡到2009.6.1被GB 21861-2008代替)检测标准:执行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b、综合性能检测:属交通监管,对所有营运车辆实施二级维护、技术等级评定等检测,检测项目有:外检、安全、环保、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检测项目、方法、标准:执行GB 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部分引用GB 7258-2004 。
联网标准:JT/T 478-2002 《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技术等级评定:JT/T 198-2004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QCT29106-2014汽车电线束的检测[整理版]
![QCT29106-2014汽车电线束的检测[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67bccb69dc5022abea001d.png)
QC/T29106汽车电线束性能检测整理导读:汽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故障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汽车线束故障。
汽车线束主要由电线、接插件、包裹胶带和其他辅助性材料共同构成,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化,被成为整车的“汽车神经”,是控制汽车电信号的载体。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
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汽车线束检测是针对汽车线束进行环境测试、电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的检测项目。
汽车线束是汽车内部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汽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如果线束失效,就会造成信号传递失效,功能设备失去作用;或接触电阻过大发热失火;或短路失火;或绝缘层失效漏电。
因而,为了保证汽车线束的品质、安全性和可靠性,汽车线束生产线上或用户使用前检测十分重要。
面对国内汽车线束检测系统功能单一、手段落后,国外汽车线束检测价格昂贵等问题,GRGT 建有专业汽车线束实验室,专注于汽车线束、连接器检测解决方案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市场转化、技术运用,提供汽车线束环境测试、电性能测试和机械性能测试,满足汽车线束生产厂商对线束导通性和阻抗测试要求。
1整车线束应符合:QC/T29106-201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1.1规定了检验线束尺寸的标准。
1.2规定了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所符合的性能要求。
1.3规定了端子与线束的连接方法及连接后应符合的要求。
1.4 规定了端子与线束连接点应符合的要求。
1.5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1.6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1.7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1.8 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汽车检测线分类

汽车检测线分类
用于对汽车安全、性能、环保进行检测的自动化流水线。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安全性能检测线,用于汽车年审检测,为公安交警部门要求。
2、综合性能检测线,用于营运车辆定期检测,为交通维修管理部门要求。
3、环保尾气检测线,用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物检测,为环保部门要求。
4、简易检测线,一般用于维修企业,用于对汽车的制动、侧滑和悬挂系统进行简单检测。
安全检测线一般包含的设备有:
1、汽车车速台检测汽车车速表是否准确
2、轴重检验台和额定出厂重量偏差过大,会被怀疑改装的,检测值主要用于计算制动
3、汽车制动试验台主要测试刹车的性能
4、灯光检测仪主要测量光强与光偏
5、汽车侧滑试验台测量直线行驶过程的轮偏
6、喇叭声级计测量喇叭声级
7、尾气检测设备测量尾气的污染状况
综合性能检测线一般会在安全线的基础上增加以下设备
1、油耗仪测量百公里油耗
2、转角仪测量机动车前轮转向角度
3、底盘测功机测量机动车额定功率、滑行距离等等等
4、发动机分析仪检测发动机等设备状况
环保线一般配有环保测功机、废气分析仪等
以上安全检测检测标准为强制性的,具体参见GB7258-2004
综合性能涉及到很多标准像GB18285-2005等。
汽车线束检测

汽车线束检测简介汽车线束是指在汽车中承载电气信号和电力的一组电线集合。
它在汽车电气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线束检测是指对汽车线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汽车线束检测的重要性、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重要性汽车线束在汽车电气系统中起着连接各个电子设备的作用。
它们传递着电力、信号和数据,确保各个电子设备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并正常工作。
因此,汽车线束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个质量不合格的汽车线束可能导致多种问题,如电路断开、短路、电磁干扰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汽车的各种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因此,对汽车线束进行全面的检测是确保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检测方法目视检测目视检测是最常见的汽车线束检测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线束的外观,检查是否存在破损、裂纹、松动或其他问题。
目视检测可以快速发现一些明显的线束质量问题,但对于隐蔽问题和精确度要求高的检测来说并不够准确。
测试仪器检测测试仪器检测是一种更高级的汽车线束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各种测试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对线束进行电气参数测试和信号检测。
测试仪器可以精确地测量电阻、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并检测信号的强度和波形。
通过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可以确定线束是否正常工作。
X光检测X光检测是一种非常精确和全面的汽车线束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X射线技术对汽车线束进行扫描,可以检测到线束内部的隐蔽问题,如电线间的电磁干扰、线束内部的电路连接等。
X光检测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线束图像,并能对电线直径、线芯数量、绝缘层质量等进行精确测量。
方法优势和局限性目视检测目视检测是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适合于对线束表面问题的初步筛查。
然而,目视检测无法准确检测到线束内部的问题,也无法提供精确的定量数据。
测试仪器检测测试仪器检测可以提供精确的电气参数和信号检测结果,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检测非常有效。
汽车检测线实验报告

汽车检测线实验报告1. 引言汽车检测是保障车辆安全以及提高行驶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旨在探索并评估一条汽车检测线的效能,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2. 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实验所需的设备齐全及正常运行。
此外,也要对实验环境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2.2 建立检测线我们选择适当的位置,并根据实验要求布置检测线。
检测线应包括各种测试装置,例如重量传感器、速度计、刹车测试装置等。
我们需要确保这些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测试步骤在建立好检测线后,我们开始进行测试。
以下是我们进行的一些标准测试步骤:2.3.1 重量测试通过重量传感器检测车辆的重量,以确保其不超过合理范围。
这有助于判断车辆是否超载,并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2.3.2 速度测试利用速度计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
这一测试有助于评估车辆的动力系统和转向系统的性能,以及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稳定性。
2.3.3 刹车测试通过刹车测试装置检测车辆的刹车性能。
这有助于评估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和刹车距离,以确保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
2.3.4 排放测试利用排放测试装置评估车辆的污染排放水平。
这一测试对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汽车行业尤为重要,它有助于确保车辆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
2.4 数据分析在完成上述测试后,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统计,我们可以评估汽车检测线的性能,并得出一些结论。
3.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汽车检测线可以提供准确的重量、速度、刹车和排放测试数据,有助于评估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
2.合理布置和使用检测线,可以提高汽车检测的效率,并对车辆的质量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3.数据分析是评估检测线性能的关键步骤,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汽车检测线在汽车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准备工作、建立检测线、测试步骤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评估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为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汽车线束检测标准

汽车线束检测标准
汽车线束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导线的电气特性测试。
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需要达到规定标准,以确保线束的传输性能符合要求。
2.外观检查。
包括线束外观的清洁度、损坏情况、缠绕程度、绝缘层的破损和划痕等方面。
3.功能测试。
对线束连接器的接触性能、接触阻抗等进行测试。
4.耐热性能检测。
对线束在高温环境下的耐受性进行测试。
5.抗振性能检测。
对线束在振动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6.耐水性能检测。
对线束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确保线束在潮湿环境下不会发生短路或带电现象。
7.防腐能力检测。
对线束的防腐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线束在恶劣环境下的长期性能稳定。
8.气密性检测。
对线束接头处的气密性进行测试,确保线束在高压环境下也不会
发生漏电。
总之,汽车线束检测标准的要求比较高,主要是为了保证汽车线束的安全、可靠、稳定性能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轴重制动
依据国标GB7258-2004 7.14
1 阻滞
进行制动力检测时测得各车轮阻滞力均不应大于车轮所在轴轴荷的5%。
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的大者比,对前轴不应大于20%,对后轴(及其它轴)在轴制动力不小于该轴轴荷60%时不应大于24%,当后轴(及其它轴)在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60%时,在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60%时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小于该轴轴荷的8%。
4 汽车的制动协调时间
对液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0.35s,对气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0.60s;汽车列车和铰链式无轨电车的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0.80 s。
二、测滑
依据国标GB 7528-2004 6.11
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挂的汽车,其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台检验时侧滑量值应在+-5m/km之间。
三、灯光
依据国标GB7258-2004 8.4
1 远光光束发光强度
机动车的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要求:
2 光束照射位置要求
(1) 在检测前照灯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前照灯照射在距离10m的屏幕上时,乘用车前照灯近光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7H~0.9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它机动车应为0.6H~0.8H。
机动车(装有一只前照灯的机动车除外)前照灯近光光束水平方向位置向左偏不允许超过170mm,向右偏不允许超过350mm。
(2) 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装用的前照灯近光光束的照射位置,按照上述方法检测时,要求在屏幕上光束中心的离地高度不允许大于0.7H;水平位置要求,向右偏移不允许超过350mm,不允许向左偏移。
(3) 在检测前照灯远光光束以及远光单光束灯]照射位置时,前照灯照射在距离10m的屏幕上时,要求在屏幕光束中心离地高度,对乘用车为0.9H~1.0H,对其它机动车为0.8H~0.95H;机动车(装有一只前照灯的机动车除外)前照灯远光光束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允许超过170mm,向右偏不允许超过35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允许超过350mm。
依据国标GB18565-2001 8.1
8.1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
8.1.1 在检验前照灯的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时,前照灯在距离屏幕前10m处,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或中点的高度应为0.6H~0.8H(H为前照灯基准中心高度),其水平方向位置要求向左向右偏均不得超过100mm。
8.1.2 四灯制前照灯其远光单光束的照射位置,前照灯在距离屏幕10m处,光束中心离地高度为0.85H~0.90H,水平位置要求左灯向左偏不得大于100mm, 向右偏不得大于170mm;右灯向左或向右偏均不得大于170mm。
8.1.3 汽车装用远光和近光双光束灯时以调整近光光束为主。
对于只能调整远光单光束的灯,调整远光单光束。
8.1.4 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检验按12.6规定的方法进行。
8.2 汽车每只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达到如下要求:
两灯制:12000cd;四灯制:10000cd。
测试时,电源系统可处于充电状态。
采用四灯制的汽车,其中两只对称的灯达到两灯制的要求时,视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