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全文共55字,语言简洁、浅显,主要讲孔君平到杨家拜访,主人不在便叫出杨家九岁的儿子。

孔君平故意指着杨梅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而杨氏子却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予以回敬。

本文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文。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一般会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朗读,体会杨氏子应答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杨氏子”“未闻”的迁移运用。

4、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文言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精妙语句,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0 杨氏之子(第1课时)课前谈话,激发兴趣1、出示小古文,介绍自己。

投影:敝姓董,名雪琴,上外秀洲一教书匠是也。

无万贯家财,唯学生千百。

喜听歌,亦好旅行,常盼足遍中原,尽览群峰。

吾年幼时好乒乓,屡战屡败,亦屡败屡战,真可谓斗志昂扬,常使伙伴笑掉大牙。

吾常怀凌云之志,恒念忧教之心,欲“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平生之愿也!2、指名交流:老师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通过这段话你对我有了哪些了解3、明确文体:这是老师用文言文跟大家简介自己(板书)文言文【过渡】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

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揭示课题,明了题意。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氏:姓氏。

之:的。

子:孩子,可以是男孩子也可以指女孩子。

课文中是指儿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通过课题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说的是谁的故事?(这篇课文说的是姓杨的家的孩子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氏是姓氏的意思,之是的意思)2、现在我们来以这种古代的说话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己(某氏之子女)3、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是关于杨氏之子的故事,那么你还想知道什么?(1、文中说的是关于杨氏之子的什么故事?2、杨氏之子是个怎么的孩子?3、杨氏之子与谁之间发生了故事?……)好的,大家提出的都是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逐一解决。

4、通过看题目,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人用古代汉语写的文章,平时我们叫它古文,也叫文言文。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接下来,我们自己把这篇文章出声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字音能否能读准确,文章能否读通顺。

2、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2——3人)3、一起看大屏幕,蓝色字部分为应注意的字音:为(we ì),因为他的解释为给;应(y ìng),他的解释为回应,回答。

红体字应注意的写法:梁、惠、乃(笔顺)、曰(字形,与日的区别)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我们要想把文言文研读透彻,单纯掌握这些字音是不够的,下面请大家结合书中的注释,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章读通、读懂,遇到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

2、大家是通过什么办法把这篇文章弄明白的?(结合书中的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查词典,参考全解)谁能告诉大家,工具书帮你解决了对哪个字或词的理解,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1、为设果的设,我了解到它是摆设的意思2、老师我学到的是文中的“家禽”这个词与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意思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是家里养的一些小动物,而文中的家禽应该分开来理解,家就是指家里,禽是指鸟,所以应该解释为您家的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一、课文内容概述
本课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1课,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

主要内容是杨老先生有个儿子叫杨头,他在家里总是吃喝玩乐而不务正业。

杨老先生感到很担心,于是找来了智慧的杨修来教导他儿子。

二、阅读要点
1.杨氏家庭情况
2.杨头的懒惰现象
3.杨修的出现及作用
4.教育的重要性
三、重点词汇解析
1.玩乐:指不务正业,轻佻嬉戏的意思。

2.担忧:担心、忧虑的意思。

3.智慧:聪明、有智谋的意思。

4.教导:教育、引导的意思。

四、思考问题
1.为何杨头总是吃喝玩乐而不务正业?
2.杨修是如何教导杨头的?
3.你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五、拓展练习
1.试写一段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2.思考父母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你认为孩子应该怎样尊重父母的
教育?
六、教学目标
1.理解杨氏家庭故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相关生词的含义。

3.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总结杨头的问题出在哪里,你认为如何解决?
2.找一段文字,描述你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以上是《杨氏之子》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努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好孩子。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结合句子,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背诵课文。

(重点目标)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难点目标)学习方法教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言俗话说:“聪明的人用心说话,愚笨的人用嘴说话。

”“会说的想到说,不会说的抢到说。

”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现在,我们先来认识“杨氏之子”,看看杨家九岁的小孩子是怎样和大人交流的,从中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2、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二、读通课文1、范读: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三、理解课文大意1、自主理解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试一试。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7、小结。

五、熟读成诵1、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读。

2、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 ,一起背一背。

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全班背诵。

六、拓展1、给公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七、总结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10 杨氏之子(儿子)孔君平:此是君家果。

杨梅---杨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孔聪惠。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齐读课题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

《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

齐读。

(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回忆旧文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

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2.揭示新课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题氏,姓氏。

之,的。

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

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

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本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导学案(学生任务单)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导学案(学生任务单)

《杨氏之子》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难点】了解主要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课前导学【自学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给生字注音,正确书写一个。

(预习)【自学任务二】: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以下练习:1、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的方法步骤?→→→→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讲了杨家小儿才()岁,是个()的孩子。

有一天,孔君平去()他的父亲。

父亲不在,于是孔君平就()。

()用()招待(),其中有()。

孔君平逗他说()是杨家的果。

杨家小儿用()不是()的鸟来反驳他。

3、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二、课中检查1、检查生字词:正确认、写6个生字;老师指导书写“梁、惠、禽”。

2、检查课前导学任务二。

三、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一】回忆微课内容,正确流利地读文,完成以下练习:1、读准多音字:为(wéi wèi)设果应(yīng yìng)声答曰2、请为以下句子选择正确的停顿⑴ A、乃呼/儿出⑵ A、孔/指以示儿/曰B、乃/呼儿出 B、孔指/以示/儿曰⑶ A、儿应/声答曰⑷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B、儿/应声答曰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课堂活动二】理解词句意思1、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原句:我的理解: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主要内容。

【课堂活动三】有感情读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1、全班齐读。

2、师生以对歌的形式读文。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要求正确工整。

2、熟读成诵,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读懂古文,背诵古文;2、人物评价: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还能看出杨氏之子是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3、读写结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进行片段描写训练。

教学重难点:人物评价;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一、读准古文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结合自己的经验,初步划出朗读节奏。

3、全班分享,确定朗读节奏,全班齐读。

4、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5、男女生互读,师生合作读。

二、读通古文1、结合注释和猜读,初步理解古文意思。

2、小组合作交流,疏通古文大意。

3、全班分享,重点指导。

(1)重点字词①“甚聪惠”,中“甚”的意思师“非常、特别、格外”②“孔君平诣其父”,“诣”是指去拜访别人,这拜访的是自己比较尊重的人,或者是长辈。

③“为设果”,谁为谁端出果子,杨氏子为孔君平端出果子来。

④“孔指以示儿曰”,孔君平指着什么说,让学生们明白这里省略了“杨梅”,理解的时候要加上。

⑤“应声”,杨氏子听到孔君平说的话马上就回答出来。

(2)内容理解①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

”是开玩笑地说,还是讽刺挖苦?学生明白是开玩笑地说,因为前面说孔君平“诣”,其父,可见孔君平是很尊敬杨氏子的父亲,所以孔君平不可能讽刺杨氏子。

②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话中话是指你姓杨,这果子叫杨梅,所以才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吗?”杨氏子回答,“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话中话是你姓孔,也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

三、评价人物1、从哪里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惠”?(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惠”?(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儿应声答曰”“应声”说明杨氏子反应快,思维敏捷。

②孔君平并没有说他姓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能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

③孔君平说:“杨梅是你家的果子”,杨氏子马上就能对答,“没有听说孔雀是他家的家禽”,他很会说,很会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句子,背诵课文。

3.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故事:汉朝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

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

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

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
耳,字伯阳)也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那么,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

”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学法指导】
1、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4、推选一名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我会读
1、我会认,会写以下生字。

梁惠诣乃曰禽
2、我会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法指导:文言文朗读应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
(二)我知道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写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的小说。

2、参考注释,理解课文。

参考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大概意思。

(学法指导:根据注释、查工具书、看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呢?请写下来
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品读句子,四人小组交流,推选代表汇报。


1、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2、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探究学习:
(1)“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
(2)文中的“家禽”指的是?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学法指导: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婉转和机智。


(4)文中的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后,会有什么反应呢?
(学法指导:可以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想象。

)4、熟读课文并背诵。

三、交流展示
选派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四、达标检测
1、梁国杨氏子九岁, ________。

孔君平________,父不在,____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________ 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

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

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其他的小故事,与同学分享。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