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论文

合集下载

文化艺术行业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传承

文化艺术行业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传承

文化艺术行业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传承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文化艺术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创新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文化艺术行业在数字化时代中的创新与传承,并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数字化时代的创新数字化时代催生了许多文化艺术行业的创新。

首先是数字展览的兴起。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不出家门就能参观远在他处的博物馆、艺术展览。

这种数字展览不仅提供了便利,还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艺术品的传播。

其次是数字艺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媒介和表达方式。

艺术家可以利用数字工具创作出独特的数字艺术作品,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传播和展示,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限制。

此外,数字化还带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文化旅游相关信息,如历史故事、文化背景等,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深度。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文化旅游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如在线预订、移动支付等,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数字化时代的传承尽管数字化时代带来了许多新的创新,但传承依然是文化艺术行业的重要课题。

数字化技术为文化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便利的手段。

首先是数字化档案的建设。

文化艺术行业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可以保存和整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确保其得以传承和研究。

数字化档案的建设还可以使得文化艺术的传统知识更加开放和共享,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互联网在线化。

其次是数字化传统艺术的探索。

通过数字技术,传统艺术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比如,传统戏曲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传统绘画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增强现实的效果。

这种数字化探索不仅保存了传统艺术的精髓,还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文化艺术行业更好地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

比如,通过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数字化的记录,以防止其遭到破坏或丢失。

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艺术创作

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艺术创作

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艺术创作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代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工作、娱乐还是文化艺术创作方面,数字技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艺术创作方面,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呈现出了多种形式,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等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文化艺术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对文化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艺术创作领域也得以得益于数码技术的强大支持。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出现,为文化艺术创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无限可能性。

从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中,无论是美术、音乐、舞蹈等等,都可以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更多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方式。

在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往往只有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个主题。

但是,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等技术,可以实现更为细致、丰富的艺术创作。

二、虚拟现实在文化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是新一代数字技术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技术之一。

它可以带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实现更为真实的创作。

在文化艺术创作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艺术家们创建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通过这个虚拟世界来传达其艺术作品的意境、氛围等等。

例如,在舞蹈和音乐创作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艺术家们实现更为立体、更为自由的创作,从而达到更为深刻的艺术表现。

三、增强现实在文化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文化艺术家们,将他们的艺术作品以一种更为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观众可以在物理现实世界与虚拟现实世界之间进行穿越,并能够直接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

例如,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画作或雕塑,与作品产生交互。

这种交互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家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观众对文化艺术的体验。

四、区块链技术在文化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新一代数字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论文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论文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

劳动推动人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导致手的完善,使文学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

原始人在协同劳动中伴随劳动的节奏发出的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和诗歌。

旧石器时代晚期洞壁绘画描绘狂奔的野猪、猛犸象和鹿群,中石器时代的岩画表现手持弓箭追猎山羊的人群。

都说明原始艺术是直接来自生产劳动,是这些活动在艺术上再现。

以下是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相关论文: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全文如下:【内容提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审美思维、文学创作、语言形象、文学批评等一系列文学课题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本组笔谈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摘要题】数字化时代与文学【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文学/审美思维/仿真文学艺术是时代的花朵。

每个时代都会培育出自己时代所独有的绚丽多姿的奇葩。

文学艺术又是时代的镜像。

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就借主人公之口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嬗变发展的模型。

”[1](p68)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映显出时代,以其独特的神韵和风采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1](p58)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高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多媒体网络的逐渐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一个拥有60亿人口的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信息化、数字化的高度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都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化、数字化使整个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现代,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

思考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

思考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

思考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交等方方面面,也影响了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

但是,虽然数字化给文学创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创作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创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们通过数字技术来写作、阅读和传播文学作品。

传统纸质书籍的出版和销售受到了数字图书的冲击,更多的作家选择在网络上自行发表作品。

网络文学的兴起,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撰写和发表文学作品的门槛变得更低,普通人也能在网络上留下自己创作的痕迹。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方便了文学创作。

现在,数字处理软件和文学创作软件的工具已经越来越成熟,更好地满足了作者的各种需求。

例如,文学创作软件提供的编写和排版功能,不仅可以让作家专注于创作,提高写作效率,也提高了作品的美感和可读性。

文学创作界的数字化也带来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网络社区、数字图书馆、数字杂志的出现,使得作者和读者、编者之间沟通的渠道更为畅通。

由此,作者们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迅速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得作品质量与日俱增。

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承数字化时代也给文化传承带来了一些深远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事实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数字化,但同时也伴随着着文化传承的转变。

一方面,数字化使文化传承更容易了。

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被数字化转换后,可以迅速地被记录、传播和保存。

数字档案、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等,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同时,加深我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数字技术也让我们很好地将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

另一方面,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承也带来了一些难题。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数字化让原本传统的文化形式变得易于复制和传播,这其中也包括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比如音乐、电影、图片等等,一个瞬间,一个人就可以用手机定格下来,或者传到世界另一端。

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创作

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创作

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创作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学创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出版模式正在逐渐失去其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和电子化的出版方式,为读者们带来了更宽广的阅读渠道和更为方便的体验。

由此,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数字化时代对于文学创作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会对今后的文学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发布渠道。

在传统时代,作家们的作品往往需经过出版社或中介机构的审核才能面世,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和复杂,甚至可能会被拒绝发表。

而在数字化时代,作家们只要上传自己的作品,就可以直接将其推广给全世界的读者,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曝光率和传播速度。

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的作者可利用网络发表他或她的作品,而没有出版商在背后扶持的情况下。

其次,数字化时代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阅读方式。

比如在传统时代,读者阅读一本书,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数字化时代,读者只需要下载一本电子书,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读取,而且可以随时进行书签建立、笔记保存等操作。

并且,数字化时代还带来了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比如电子书中可包含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元素,让阅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然而,数字化时代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一方面,更加便捷的发布渠道也意味着信息的泛滥,作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

尤其是在自传出版、自媒体等领域,存在大量低质量的作品和文章。

另一方面,在阅读方面,大量的信息和作品让读者面临更多的选择,但也需要其自主判断作品质量和价值。

数字化时代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还在于现代技术带给人的创作方式的改变。

比如,自由软件"GitBook"、"Pandoc"允许作者将任何文件格式转换为电子书格式,方便作者自我出版并简化出版流程。

而在创作过程中,数字化也提供了更多的工具,例如电子笔记本、写作软件、线上写作平台等等,帮助作者更方便地写作、编辑和审编。

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与文化创新

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与文化创新

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与文化创新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与文化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我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和文化创新,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与文化创新做出相关的阐述。

一、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创新数码艺术是数字化时代下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数码艺术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包括数字画、数字音乐、3D建模、动画等形式。

正是因为数码艺术的出现,艺术世界得以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数码艺术能够实现的创作方式更加灵活、诱人。

数字技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创意,共同构筑出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数字技术的应用让艺术家受益无穷,整个数字画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大量的修改,这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空间。

除了数码艺术,数字化技术还使得科技与艺术之间的结合变得更加紧密。

科技和艺术的结合不仅仅体现在了数码艺术和数字音乐上,还涉及到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能够体验虚拟世界,这对于发掘新的艺术形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虚拟现实还可以为剧院、博物馆的展览以及文化活动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为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能量。

二、数字化时代下的文化创新数字化时代下的艺术创新之外,数字技术也促进了文化创新的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创新模式。

一方面,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形式。

传统的文化产品往往具有单一的表现形式,例如书籍、电影、音乐等。

而在数字时代,这些文化产品可以以多元化的方式出现,例如电子书、数字电影、数字音乐等。

数字化时代下的文化创新,已经让传统的文化形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产品,而成为了一个更加多元、灵活的数字产品。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对于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变化。

文化艺术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文化艺术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文化艺术行业的数字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其中文化艺术行业也不例外。

数字化发展给文化艺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文化艺术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数字化在文化艺术行业中的应用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文化艺术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数字化为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传播和展示提供了更多的载体和方式。

艺术家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进行作品的创作和编辑,数字化的展览平台使得艺术作品可以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其次,数字化技术也为文化艺术品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解决方案。

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存和数字化的文化遗产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此外,数字化还为文化艺术行业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数字化发展的影响数字化发展对文化艺术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数字化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创新。

艺术家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发挥更大的创意和想象力,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其次,数字化催生了文化艺术的全球化。

数字化的传播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文化艺术品可以跨越地域和国界,走向世界。

数字化的平台也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此外,数字化发展还为文化艺术行业带来了商业化机会,通过数字化媒体的运营和变现,艺术家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三、数字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数字化给文化艺术行业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要艺术家和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知识。

这需要文化艺术从业者不断学习和跟进科技发展,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

其次,数字化发展也带来了版权和盗版等问题。

数字化作品的传播和复制便捷性使得版权保护变得更加困难,艺术家和文化机构需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和措施。

此外,数字化媒体的商业化也给文化艺术带来了商业化需求和商业化压力,如何在商业化过程中保持艺术的独立性和品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包括文化与艺术领域。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仅能够创造出更加逼真的艺术作品,还能够实现艺术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多种可能,这也为文化与艺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手段。

首先,数字化技术能够为文化与艺术领域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帮助。

在文化与艺术领域中,很多艺术品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然而,这些艺术品在传承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损坏或丢失。

而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化、三维重构等手段将这些艺术品保留下来,并且可以进行高清晰度的展示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这些宝贵的艺术文化资源。

其次,数字化技术可以为文化与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于文化与艺术的需求有了不同的召唤,这就需要文化与艺术的创新。

而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数字音乐、数字绘画、数字影像等方式帮助文化与艺术创作者们实现创新和突破,从而提高文化与艺术领域的竞争力。

第三,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文化与艺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变得更加容易,而文化与艺术领域也不例外。

数字化的艺术品可以融合语音、视觉、人类智慧等多种元素,打破以往艺术种类的界限,让文化与艺术与科技、商业、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发生,并促进了多种领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最后,数字化技术为文化与艺术的教育和普及提供了新的途径。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化与艺术的历史与文化渊源,也可以提供更加独特的文化与艺术体验。

数字化与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更广阔的文化与艺术领域,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

总之,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应用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与艺术的创新发展,促进不同领域的交流与互动,还为文化与艺术的教育与普及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数字化技术的成本、精细度等问题,也需要为文化与艺术领域的数字化应用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

劳动推动人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导致手的完善,使文学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

原始人在协同劳动中伴随劳动的节奏发出的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和诗歌。

旧石器时代晚期洞壁描绘狂奔的野猪、猛犸象和鹿群,中石器时代的岩画表现手持弓箭追猎山羊的人群。

都说明原始艺术是直接生产劳动,是这些活动在艺术上再现。

以下是今天 ___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相关: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文学艺术是时代的花朵。

每个时代都会培育出自己时代所独有的绚丽多姿的奇葩。

文学艺术又是时代的镜像。

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就借主人公之口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嬗变发展的模型。

”[1](p68)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映显出时代,以其独特的神韵和风采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1](p58)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高的发展,电子的发明和运用,多媒体网络的逐渐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一个拥有60亿人口的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信息化、数字化的高度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学艺术都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化、数字化使整个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家马丁·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现代,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

”[2](p81)“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

”[2](p90)信息图像进入我们的储存、检索、阅读、欣赏、传送的工作平台并显示在的屏幕上,它的快速、清晰、变化多样,给接受者带来了无穷的愉悦和享受。

数与美有着久远的关系。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就把数与美联系起来,将数看作是美的本源,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甚至整个天空都是一个音乐的音阶和一个数[3](p113-114)。

我们今天所说的数字化是建立在0-1的二进制的数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美的创造、美的欣赏和审美教育,对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古人无法想像的有利条件。

它使歌德、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和论述的“世界文学”的预言变成了生活的现实。

人类在几千年创造的文学艺术珍品,真正成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

这给作家、艺术家、美学家相互学习、相互对话交流、相互吸取融合,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

信息数码图像的创造、掌握与普及,大大有益于读者大众的审美素质和鉴赏水平的提高,读者日益提高的审美需要又可给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美以强大的动力,进一步促进文艺的发展与繁荣。

数字化一方面使世界图像化了,另一方面,又使文学艺术这面时代的镜子,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审美特征。

1.各种艺术的交融性和审美的共通感。

这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

在当今时代,我们经常可以欣赏到由卫星传送,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的世界各民族的艺术精品。

卢浮宫的绘画、西安的兵马俑、歌剧《茶花女》、悲剧《哈姆莱特》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电视剧《演义》与《西游记》等等,通过多种媒体,使艺术的各种成分,如声、光、色、画、语言文字交融成一体,从而给人一种审美的共通感。

这种共通感是我们单纯在书面语言的文学作品中无法获得的。

2.作家和读者互为主体,相互之间具有一种互动性。

作家是创造的主体,读者既是接受的主体,又是参予创造的主体,他可以直接参加到文本的创造过程之中。

读者与作家之间形成一种全新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对话、交流关系。

多媒体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独语局面,它给世界带来了一个真正称得起是复调的、多声部的丰富多彩、万紫千红的局面。

互动性是数字化时代在网上创作、批评、交流、对话的根本特性。

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说,“网上的文本使我们有能力进行迅疾的互动。

”[4](p166)互动既有同一时间的互动交流,又有不同时间、地点的互动。

“非同步的互动在网上的节奏是几分钟、几小时、几天,而不是几天几个月”,这种非同步性的互动,可以在网络上强化混合媒介的冲击力[4](p167)。

3.文学镜像呈现出多维性与立体化的特点。

在电视或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出的文学艺术图像本身就是多维的、立体化的。

美者埃瑞克·戴维斯指出:“电脑、媒体和远程通讯技术正在不断、控制、储存和传播着一个日渐庞大的数据流,这无疑建立了一个新的维度:信息空间。

这个繁殖力极强的多维空间是虚拟的、网络密集并十分复杂的,是一个广阔而又至高的王国,它是由我们的和技术的表述来调节的。

”[5](p114)传统的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阅读鉴赏的方式是线性的由点到线到面,而数码图像艺术则是格式塔式的,具有直观性、整体性。

由数码图像建立起来的信息空间,不是一维、二维、三维,而是爱因斯坦所说的那种包括时间维度的“四维空间”。

图像显示出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以四维空间存在着并给接受者以审美感受。

20世纪最后两年中,《泰坦尼克号》通过影响、电视、因特网,创造出了艺术领域的神话般的奇迹。

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35部电影和一百多部小说反复地叙说着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因撞上冰山而沉入大西洋海底的,但都没有产生通过数码图像显示出的泰坦尼克号那样的艺术魅力。

4.超越时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数字化时代,是一个真正走向开放和自由的时代,它 ___冲破一切封闭的牢笼。

人们能够以超越时空的方式,向地球的各个角落,向宇宙的星空去搜寻知识和传送信息。

“秀才不出门,便知事”,已经不是笑语,而是生活的现实。

马歇尔·麦克卢汉明确地宣称:“在瞬时信息的时代,时间(按视觉和切分计量的时间)和空间(统一的、形象的和有周边密封的空间)已不复存在。

在瞬时信息时代,人结束了分割性专门化工作的职责,承担了搜集信息的角色。

”[6](p180)现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联合绘制人类的“基因图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着手建立“数字图书馆”。

这样以来,不仅关于人类自身的基因构成及其谱系,可以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所共享,推进生命科学的发展,而且人类几千年创造的艺术珍品和全世界的“文化基因库”,同样成了人类共同享用的财富。

这对文学创造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个福音。

5.数码图像的复制性与仿真性。

数字图像高速、清晰、直接、仿真是前所未有的。

它的复制功能与印刷术、照相术相比,也进入了一个全息、多维、具有创造性的新阶段。

在发达国家正在建立的数字图书馆中,我们看到,它不仅能复制、储存古今中外海量的文化珍品,而且可以制成光盘、VCD、轻便地携带,长久地保存。

在复制过程中,适应受众的需要,还可以配上音、光、色、电、图画、语言,生动地表达出艺术作品的高远深邃的意境。

如经数码图像复制显示出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贝多芬的《英雄》、《命运》、《田园》的交响乐章等世界文学艺术珍品,比我们仅仅从诗集、散文集和听音乐会得到的审美感觉,丰富得多。

数码图像的复制者的具有创新性的制作,自然会在情感上引起受众对作品的共鸣。

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是丰富多样而又迷人的。

但是我们又不能忘记,数字化本身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它给世界带来的福音的一面,而忽视它的负面效应,那就会陷入一种新的陷阱。

为此,《技术帝国》一书的作者特意发出了一个警告,他说:“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将越来越受制于世界的数字化。

”[7](p103) 就文学艺术的发展来讲,有几个问题应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

1.复制性、标准化与独创性的矛盾。

文学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独创性。

艺术最忌雷同化、标准化、模式化、理性化。

爱德华·杨格在《试论独创性作品》中指出:“独创性作品是最最美丽的花朵。

模仿之作成长迅速而花色暗淡。

……有些作品比别的更有独创性;而且,我认为,它们越有独创性越好。

独创性作家是、而且应当是人们极大的宠儿,因为他们是极大的恩人,他们开拓了文学的疆土,为它的领域添上一个新省区。

”[8](p82)杨格认为,模仿的、机械工艺复制的作品,永远无法超越蓝本,因为原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它们个个“都是独特无二的:没有两张面孔、两个头脑是一模一样的,一切都带有自然的区分的鲜明标记。

”模仿的、机械工艺复制的作品泛滥的结果,使文学界不再是独立特行之士的结合,而是一大杂烩,乱七八糟一大群,出了一百部书,骨子里只不过是一部书[8](p95-96)。

复制性和标准化是通过数码图像制作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

瓦尔特·本雅明指出:“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

”[9](p84)他还说,“原作的即时即地性组成了它的原真性(Echtheit)。

……完全的原真性是技术——当然不仅仅是技术——复制所达不到的。

”在数字化虚拟世界中显示出的一幅幅法国卢浮宫保存的艺术珍品,的确非常逼真,然而人们总是还想去卢浮宫亲自欣赏一下大师的原作。

因为再好的复制品,也无法表现原作的神韵(本雅明称之为“光韵”),无法表达出原作的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具有独一无二的深邃的意蕴。

数字化的世界是一个技术世界。

“技术世界是能相容的标准化的世界,如果没有标准,那么既不能发射也不能传送。

”[9](p85)对于网络世界来说,技术的标准化是必需的,对于文艺创作来讲,标准化则是与艺术家追求的独创性相左的。

2.数字世界的全球化与艺术的民族性、本土化的矛盾。

数字化世界,打破了地方的和民族的局限,使整个世界都进入了因特网之中。

从而,“将地球变成了一个互连或者内连的整体,并不断提高其相互依存性的必要过程。

”[10](p207)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使民族文学走向了世界文学,同时,又不可否认出现了一个全球化与民族化、本土化的矛盾问题。

数字化的进程,运用的是一种二进制的0-1的世界性的语言。

仅从使用的工具来说,数字世界的全球化与民族性、本土化就产生了矛盾。

关于这一点,《技术帝国》的作者已经感触到了,他说:“技术标准的复杂化和提高必然意味着:更好,更多!这是技术与文化的第一个矛盾,第二个矛盾是文化总是保卫本土的:它总与界限、区域、归属相关联。

只有带地方色彩的文化,与地域相关的特性,用自然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根据定义,任何自然语言都不是宇宙的也不是世界的。

某些技术语言是世界性的语言,比如二进制语言,0和1的语言。

不过自然语言不是由什么人发明的,因此不是技术语言。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即区域性的东西。

技术相反,一种语言相对于另一种语言来说,没有必要一定是可译的:它应该保留某种只能被翻译但并不等同于翻译的东西,技术与文化的不一致,造成了一种紧张状态,让我们感到难过和痛苦。

”[10](p206-207)在数字化世界上,各民族文学的自然语言所保留的诗意的无穷的韵味显然是世界性的技术语言中难以表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