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中国戏曲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表演艺术特殊性。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民对生活、情感、理想的艺术表达的载体。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与表演的统一戏曲表演以音乐为伴奏,表演者以歌唱和念白的方式进行演出,而歌唱的旋律与情感的表达是相辅相成的。

戏曲表演中音乐和表演的结合,不仅突出了戏曲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更使得观众在欣赏表演的能够感受到歌唱者对剧情的理解和角色的情感真实表达。

这种音乐与表演的统一是戏曲表演艺术的独特之处,在无形中增添了戏曲表演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表演形式的多样性戏曲表演包括了歌唱、念白、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这些形式的多样性丰富了戏曲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音乐、舞蹈和表演方式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使得戏曲表演更加具有戏剧性和艺术感染力。

京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演出方式,融合了歌唱、念白和打斗的多种表演形式,使得表演更加生动、丰富和具有视觉冲击力。

三、角色扮演的技艺要求戏曲表演中的角色扮演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艺术技艺,表演者需要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技巧,能够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通过自身的表演魅力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不同的角色扮演还需要表演者具备不同的技能和功底,如唱功、念功、武功等,这对于表演者的技艺要求是极高的。

戏曲表演的特殊性也在于对表演者的才艺和技术的要求。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戏曲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在表演过程中,戏曲艺术家既要传承古典传统,又要不断创新表演方式和手法,使戏曲表演更具有时代感和现代审美观。

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特殊性,使得戏曲表演艺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保持了其传统魅力和独特价值,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

戏曲表演艺术具有其独特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其音乐与表演的统一、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角色扮演技艺要求的高级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特殊性。

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

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

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一、引言戏曲元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声乐作品演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可以增添作品的韵味和内涵,丰富了演唱的表现形式,使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就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基本概念声乐作品是指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歌曲、合唱等多种形式。

而戏曲元素是指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唱腔、表演技巧等要素。

在声乐作品演唱中,通过引入戏曲元素,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韵味,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三、戏曲元素的运用1. 唱腔戏曲中的唱腔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表现力,通过在声乐作品演唱中引入戏曲唱腔,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在演唱中国民歌时,可以借鉴京剧或黄梅戏的唱腔技巧,使歌曲更具中国风情。

2. 腔调戏曲中的腔调是指不同角色或情节所对应的音乐旋律和节奏,通过在声乐作品演唱中运用戏曲腔调,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中的角色和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体。

比如在歌剧《茶花女》的演唱中,可以运用京剧的腔调来刻画不同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 表演技巧戏曲表演技巧包括身段、脸谱、动作等多种元素,这些技巧也可以运用到声乐作品的演唱中。

通过在演唱中运用一些戏曲表演技巧,可以使演唱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观众的欣赏乐趣。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可以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将戏曲元素融入到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既能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能使作品更具国际化的视野和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的运用,可以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在今后的声乐演唱中,我们可以更加注重戏曲元素的运用,为作品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中国古典音乐教案:《梁祝》音乐与戏曲的发展联系

中国古典音乐教案:《梁祝》音乐与戏曲的发展联系

中国古典音乐教案:《梁祝》音乐与戏曲的发展联系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音乐文化。

古典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一环,而其中的《梁祝》更是中国音乐界的一朵奇葩。

《梁祝》融合了中华古典音乐的各项特色,通过其音乐与戏曲的结合,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

本文从中国古典音乐教案的角度,探讨《梁祝》音乐与戏曲的发展联系,探究其成为经典的原因。

一、《梁祝》的历史背景《梁祝》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部精品,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故事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青年互相爱慕,却因为阶级差异和人生命运的不同而被迫分开,最终悲剧收场,以至于如今,它不仅成为了流传甚广的戏曲,还在音乐总谱中被视为唯一可能超越《红楼梦》的中国文学作品。

而其中的音乐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代表,在音乐演出和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梁祝》音乐风格《梁祝》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品,其音乐的独特性是不可忽视的,在音乐上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最能体现其魅力的是其曲调、唱腔和演唱等方面。

1.曲调《梁祝》的曲调十分优美,旋律空灵悠扬,有着强烈的代表性。

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极具魅力,通过充分利用哀调的优美和高调的豁达,体现了少年的激情和生命的宽广。

同时,在歌曲的曲式上,采取了重复的方式,使得音乐主题更加突出,给人以强烈的感触。

2.唱腔《梁祝》的唱腔旋律优美,唱法唯美,具有很高的唱腔水平。

它采用了传统中国戏曲唱腔,将话本唱腔、花脸曲、套曲等形式融合到一起,使唱腔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

此外,唱腔中还穿插歌咏和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

3.演唱《梁祝》的演唱是表现其音乐特点的重要因素,演唱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水平和戏曲表演技巧。

演唱者通过声音、指法和呼吸等方面的把握,全面展现了《梁祝》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演唱上的变化,加深了音乐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使乐曲更加地雄浑、深刻。

三、《梁祝》音乐与戏曲的发展联系《梁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和戏曲的代表,与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紧密相关。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与文化表达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与文化表达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与文化表达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表演、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音乐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用音乐语言传递情感、塑造人物形象、衬托场景氛围,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从音乐与文化表达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戏曲中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独具特色,它以宫商角徵羽五声为基础,通过各种演奏技巧和音律体系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

音乐在戏曲中担任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通过旋律的起承转合,配以不同乐器的演奏,使剧情连贯、紧凑。

音乐还通过速度、音高、音色的变化来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从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内心。

在戏曲中,音乐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

首先是借助人声的表演技巧,如咏史、唱白、念白等。

这些技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情感更加真切深入。

其次是配器的运用。

传统戏曲常常使用弦乐、打击乐等器乐,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和演奏技巧的运用,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京剧中,二胡的高亢激昂,锣鼓的激烈节奏,使得战斗场面更加激烈热血。

最后,是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旋律起伏流畅,有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特点,节奏明快活泼,富有节奏感,既表现了剧情的发展变化,又提高了观众的音乐享受。

除了音乐的形式表达,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戏曲音乐作为古老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融入了众多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例如,音乐中所运用的德音美声观念,强调高尚质朴、平和优雅的音乐效果,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

戏曲音乐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引用和演绎,传达了国家历史与民族精神的文化认同。

在京剧《赵氏孤儿》中,音乐通过旋律的变奏和组合,表现了赵盾和赵炎两兄弟的孤独与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

此外,戏曲音乐还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社会生活等方式,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哲学思考。

中国戏曲的音乐元素

中国戏曲的音乐元素

中国戏曲的音乐元素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音乐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戏曲音乐是通过演唱、音乐器乐和打击乐等方式表达剧情和情感的。

以下是中国戏曲中常见的音乐元素:1. 曲调:戏曲音乐的曲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高亢激昂的快曲、缓慢柔和的慢曲等。

曲调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曲调:戏曲音乐的曲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高亢激昂的快曲、缓慢柔和的慢曲等。

曲调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2. 唱腔:戏曲中的唱腔是角色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情节的一种表演形式。

不同地区和不同剧种的戏曲有各自独特的唱腔风格,如京剧的唱腔婉转优美、豫剧的唱腔豪放激昂等。

唱腔:戏曲中的唱腔是角色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情节的一种表演形式。

不同地区和不同剧种的戏曲有各自独特的唱腔风格,如京剧的唱腔婉转优美、豫剧的唱腔豪放激昂等。

3. 音乐器乐:戏曲音乐使用丰富多样的乐器来伴奏和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乐器的演奏能够增强戏曲的气氛,烘托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音乐器乐:戏曲音乐使用丰富多样的乐器来伴奏和演奏,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

乐器的演奏能够增强戏曲的气氛,烘托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4. 打击乐:戏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有锣、鼓、板和钹等。

打击乐器的齐奏和变奏可以与唱腔和乐器乐相结合,增强戏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打击乐:戏曲中常用的打击乐器有锣、鼓、板和钹等。

打击乐器的齐奏和变奏可以与唱腔和乐器乐相结合,增强戏曲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5. 音律:戏曲音乐有独特的音律体系,如京剧使用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音律的运用能够凸显戏曲的特色,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音律:戏曲音乐有独特的音律体系,如京剧使用的“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音律的运用能够凸显戏曲的特色,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6. 音效:戏曲音乐还运用了丰富的音效手法,如鸟鸣、马蹄声、风声等。

音效能够增强观众的听觉体验,使剧情更加生动逼真。

戏曲伴奏中扬琴的运用探讨

戏曲伴奏中扬琴的运用探讨

戏曲伴奏中扬琴的运用探讨
扬琴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乐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戏曲伴奏中。

在戏曲中,扬琴的运用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和声音特征,能够丰富戏曲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本文将探讨扬琴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及其表现特点。

扬琴在戏曲伴奏中既可以担任主要的旋律演奏,也可以作为支持和弥补其他乐器的声音和节奏,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戏曲中常用的扬琴曲目有《琴操》、《烟袋斜街十三五》、《梨园闪电》等。

扬琴的独特技巧
扬琴具有特殊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能够产生丰富的音响效果,为戏曲注入特殊的情感色彩。

扬琴演奏的技巧主要包括弹指、古奏、横奏、空弦、搓弦、按弦、挑弦等,可以弹奏出高低不同、变速变调的乐音,以及丰富的音色变化。

扬琴的表现特点
扬琴的表现特点主要为:清雅柔美、音色高亢、滑音连奏、急躁激昂等。

在表现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节奏方面,扬琴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深度。

扬琴的音色柔美,能够表达出文人雅士的清新脱俗;扬琴的音色高亢,能够表达出武将雄赳赳、气昂昂的气魄;滑音连奏的技巧可以充分表现出各种情感的起伏和变化;急躁激昂的演奏方式可以展现出戏曲的高潮部分。

总结
扬琴在戏曲伴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表现特点为戏曲注入了特殊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

在扬琴演奏时,演奏者需要适时地运用不同的技巧和表现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同时,扬琴的音色要与戏曲的情感和节奏相呼应,以实现最好的协调和和谐效果。

扬琴在戏曲中的应用,让戏曲音乐更加动人、生动,为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戏曲音乐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

戏曲音乐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

戏曲音乐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及演唱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中注入新的元素。

长期以来,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学习西方声乐演唱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更多民族音乐元素,使民族声乐逐渐形成中国特色。

《梅兰芳》是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创作的,作曲家吴小平在歌曲创作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将中国京剧音乐元素融入歌曲创作中,作品韵味深长、委婉含蓄。

文章通过对声乐作品《梅兰芳》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探究作品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和演唱特点。

关键词:戏曲音乐;《梅兰芳》;民族声乐我国的民族声乐植根于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土壤,近年来很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在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技法的基础之上,也注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元素的借鉴和运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散发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声乐作品《梅兰芳》整体曲调将戏曲音乐的元素和民族声乐作品相融合,既是梅兰芳先生生平的真实写照,又通过悠远绵长的音乐和独具韵味的京剧特色,深深感染听众,并为作品动容。

一、声乐作品《梅兰芳》的音乐分析(一)作品背景声乐作品《梅兰芳》(刘鹏春作词)是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由作曲家吴小平进行创作的。

吴小平出生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江苏泰州,自幼就对戏曲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进入专业院校系统地学习歌曲创作,这些都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梅兰芳》词作者刘鹏春用精炼的语言、写意的手法描绘了梅兰芳先生绚丽的艺术人生和他不卑不亢的爱国情怀。

而在曲调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吴小平先生对梅兰芳先生的缅怀与敬仰,同时充分展现了梅兰芳先生京剧表演的独特艺术魅力。

整首作品采用现代创作技法,与戏曲中的京剧元素相融合,成为现如今戏歌中的代表作。

(二)音乐分析声乐作品《梅兰芳》的结构打破了传统艺术歌曲创作的结构方式,采用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四个部分组成的多板式结构。

这样具有中国戏曲音乐特色的节奏形式,将整个歌曲的段落划分得清晰明了,层次分明。

民族声乐演唱对戏曲唱腔技法的借鉴

民族声乐演唱对戏曲唱腔技法的借鉴

音乐与舞蹈Music and dance119唱腔技法的借鉴,不仅有利于民族声乐的进步与发展,也为戏曲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传承。

一、对润腔技法的借鉴对唱腔的美化、润色等称为润腔技法,它能给予听众更为独特的感官享受。

人们根据地域的不同进行了不同音调的划分,让戏曲整体呈现了多样文化面貌,因此,戏曲的地域特色较为鲜明。

戏曲的发展历史漫长,现今已经形成多种唱腔、曲调,润腔是一类唱腔技法,它能给戏曲整体增色,让戏曲演唱趋于完美。

在民族声乐中,借鉴润腔技法,能让民族声乐更富美感,彰显出独特魅力。

首先,借鉴戏曲润腔,民族声乐可实现对修饰音的添加,从而能充分表达作品情感,提升作品感染力。

其次,借鉴戏曲润腔,民族声乐能营造良好的情感抒发氛围,让作品更具生命力,让歌曲的整体美感得到提升,使其更受听众欢迎。

我国戏曲种类往往有南北方戏曲之分,两者存在较大的风格差异。

在北方戏曲中,典型的有豫剧及京剧,在创新民族声乐的过程中,我们对上述两者的唱腔也进行了借鉴。

以《新贵妃醉酒》为例,民族声乐便以其为素材进行了作品创造,以京腔为演唱方式,借鉴戏曲唱腔,以甩腔等唱法表现贵妃醉酒的妩媚迷离。

由此可见,借鉴戏曲唱腔,民族声乐不仅增加了曲调形式,还更具文化特色。

二、对戏曲唱腔的借鉴戏曲及民族声乐均立足于国内传统文化,因此两类文化艺术呈现互相渗透的关系。

民族声乐在对戏曲的借鉴方面,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状态。

民族声乐不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也对西方音乐元素有所表现。

在民族声乐发展初期,很多民族声乐演唱者有一定的戏曲文化功底,因此,部分优秀艺术家会对戏曲唱腔进行灵活运用,使其在民族声乐中大放光彩,达成对戏曲唱腔的借鉴。

这表现了唱腔技法借鉴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其有利于民族声乐构成独特的演唱风格,能拓展其发展道路。

以《我的祖国》演唱为例,艺术家对戏曲唱腔进行了借鉴,利用拖腔技法,处理了“一条大河”内的“河”字唱法,结合山西梆子戏的特色,结合真假音,并重视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相结合进行演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在戏曲中的运用
人们常说中国戏曲不单只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而同时是一种综合艺术。

因为它包含有文学、音乐、表演、美术等各种成分。

这每一种成分都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但当它们进入戏曲以后,就又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与音乐发生了关系。

音乐作为中国戏曲的一个元素也叫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指戏曲里的歌唱与伴奏。

音乐在戏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艺术有多种形式:有声乐(独唱、重唱、合唱),器乐(独奏、重奏、管弦乐);还有舞蹈音乐、说唱音乐、电影音乐等等。

而戏曲音乐与上述这些音乐形式的区别就在于它和戏剧的结合。

这种结合,使得戏曲音乐必须体现着、适应着戏剧的要求,否则它就不成其为戏曲音乐,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这种结合也使戏曲音乐形成了它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方法与艺术技巧,并且和戏曲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段都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戏曲音乐也是一种戏剧性的音乐。

戏曲音乐,无论是它的声乐或器乐,都是作为戏剧性的表现手段而出现的。

戏曲舞台上的独唱与音乐会的独唱有所不同。

后者是以独唱演员的身分与观众见面的,而前者则必须以剧中人的身分进行表演。

如果戏曲音乐不能紧紧围绕戏剧的情节而展开,就会失去它作为戏剧性音乐的特质,再美好的音乐在戏剧中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不能引人入胜。

戏曲音乐有它特有的一套戏剧化的结构形式与表现方法。

例如,我们在戏曲音乐中常见的板式变化(如:慢板、原板、快板等诸种板式的转换),曲牌变化(各种曲牌互相联结成套),声腔变化(如:西皮转为二黄,北曲转为南曲),调式调性的变化(如:正调转为反调,欢音变为苦音),以及音色的变化(各种行当的不同唱法,各种乐器的配置与组合)等等方法,便都是为了上述戏剧性的要求而运用的。

戏曲音乐还有一种特性,就是与戏剧表演直接相结合。

虽然,用音乐来配合舞台表演的并不只限于戏曲、话剧,乃至杂技表演也往往配以音乐。

但它们仍然不同于戏曲音乐,因为它们并不直接与表演动作相结合。

话剧的音乐只是作为一种渲染气氛的辅助手段而用,杂技表演的音乐则只是作为一种衬托出现,它们的表演动作与音乐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但是,由于戏曲表演的特殊形式,使它成为一种音乐化了的戏剧表演,无论是念白、动作,都需要有一定的节奏感或韵律美。

比如念白,戏曲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方言土白,除讲究音调的抑扬与节奏的铿锵外,语气、速度,也都很注意音乐性。

表演的身段、台步,又十分注重形体的美。

在运动时它是一系列优美的舞姿的组合,静止时则具有雕塑式的造型美。

这种特点,对音乐与表演两者都提出了要求,要它们直接结合,融为一体。

表演动作必须融化在音乐的节奏与气氛之中,而音乐则必须适应表演动作的要求,为之提供这样的条件,足以使表演动作能藉此得到充分的发挥。

另外,戏曲舞台上如何表现环境的真实,使空旷的舞台具有环境的真实感呢?这就又对音乐提出了要求,要它担负起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的任务。

用音乐
来造成一定的气氛,配合演员的表演动作,去感染观众,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在想象中树立起环境的真实感。

空空的舞台没有水,也没有船,但是从音乐所造成的气氛和演员的表演动作中,观众却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叶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江上疾驶;舞台上只有简陋的桌椅陈设,但是通过音乐的渲染与衙役们的吆喝,却令人感到公堂的森严气氛;同一个舞台画面,环境并没有变化,但通过音乐的暗示,人们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时间已由三更半夜转为五鼓黎明……。

这一切时间空间的变化,都有赖于音乐的表现,而演员的表演,就在音乐所造成的环境气氛中进行。

戏曲音乐是整个戏曲艺术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它渗透于、贯串于戏曲艺术的各个方面,对戏曲艺术的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告0802
1108101215
陈文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